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信江白垩纪盆地影像构造层序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薛重生 张志 +1 位作者 王京名 朱东兴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74+76-80,共6页
在信江白垩纪陆相盆地的影像地层分析中,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层序地层和构造层序分析方法,建立了遥感影像层序界面识别标志,结合1∶5万地质填图,论述了影像构造层序的解译方法。
关键词 陆相盆地 影像构造层序 层序地层 层序界面
下载PDF
红透山地区TM图像影像构造及其找矿评价
2
作者 朱谷昌 蒋明 《矿产与地质》 1990年第S1期62-68,共7页
辽宁红透山铜锌矿是一个生产老矿山,其外围同类矿床已相继闭坑。采用新技术方法开展二轮找矿研究,力求在深部或外围找矿突破,已是当务之急。 TM图像是第二代陆地资源卫星(5号),携带的主题绘图仪,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于研究地质构造是一... 辽宁红透山铜锌矿是一个生产老矿山,其外围同类矿床已相继闭坑。采用新技术方法开展二轮找矿研究,力求在深部或外围找矿突破,已是当务之急。 TM图像是第二代陆地资源卫星(5号),携带的主题绘图仪,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于研究地质构造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遥感资料。利用这新的一代遥感资料,以红透山矿区为中心,由区域(185×185Km^2)、区段(60×70m^2)直至矿区(14.23×14.23Km^2),范围逐步由大缩小,由面到点,进行层层深入的TM图像影像构造解译和分析,更详细地揭示出区内地质构造特征,结合地质、物化探资料,为区域找矿远景预测优选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影像构造 环形影像构造 红透山矿 TM图像 找矿评价 形迹 鞍山群 苏子河 铜锌矿 浑河断裂
下载PDF
湘南地区雷达影像构造
3
作者 植起汉 郑献华 《矿产与地质》 1990年第S1期43-51,共9页
由于机载侧视雷达测量成像特点,其图像是检测线性构造的最佳遥感图像类。湘南地区的雷达影像,充分地表现了区域性的南北向坳褶构造带和北东向褶断构造带的展布特点,桂阳、郴州、宜章等北东向的线—环影像构造带,控制了本区有色金属矿化... 由于机载侧视雷达测量成像特点,其图像是检测线性构造的最佳遥感图像类。湘南地区的雷达影像,充分地表现了区域性的南北向坳褶构造带和北东向褶断构造带的展布特点,桂阳、郴州、宜章等北东向的线—环影像构造带,控制了本区有色金属矿化的区域分布,是区内呈现有色金属矿产的重要影像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影像构造 环形影像构造 湘南地区 形迹 雷达影像 北东向 骑田岭 香花岭 桂阳 嘉禾
下载PDF
秦岭地区铅锌铜矿产区域分布与影像构造关系
4
作者 植起汉 沈汉余 《矿产与地质》 1990年第S1期28-34,共7页
本文从遥感地质角度,讨论了秦岭铅锌铜等多金属矿产的区域分布与影像构造的关系,秦岭区域的“三带三环”的影像构造格局中,北东东、北东和北西向线性构造与次级环形影像构造密集交汇地段,通常是反映区内主要的铅锌铜矿产的分布地段,而... 本文从遥感地质角度,讨论了秦岭铅锌铜等多金属矿产的区域分布与影像构造的关系,秦岭区域的“三带三环”的影像构造格局中,北东东、北东和北西向线性构造与次级环形影像构造密集交汇地段,通常是反映区内主要的铅锌铜矿产的分布地段,而且不同矿种类型与不同的影像构造单之有关。这种特点,对于分析区域成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构造 线性构造 环形构造 秦岭地区 锌铜矿 次级环 北东东 矿床 区域分布 前寒武纪
下载PDF
贵阳—独山地区影像构造研究
5
作者 龚梅 况顺达 +3 位作者 况忠 朱顺才 闵艳艳 李思发 《贵州地质》 2011年第3期223-226,共4页
贵州贵阳—独山地区构造在TM影像上具有较高的可识别性。本次构造解译以Land-sat-7TM为数据源,选择各波段之间相关系数最小的TM7、TM4、TM1波段合成假彩色图像,采用人机交互的目视解译方法对褶皱、断裂构造、环形构造等三类遥感构造进... 贵州贵阳—独山地区构造在TM影像上具有较高的可识别性。本次构造解译以Land-sat-7TM为数据源,选择各波段之间相关系数最小的TM7、TM4、TM1波段合成假彩色图像,采用人机交互的目视解译方法对褶皱、断裂构造、环形构造等三类遥感构造进行了解译,解译结果与野外填图的构造调查结果对比,吻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贵阳 贵州独山 影像构造
下载PDF
遥感影像构造分析在桂西北找金的应用
6
作者 蒋明 植起汉 《矿产与地质》 1990年第S1期35-42,共8页
桂西北是“滇黔桂全三角”的一部分,金矿受构造控制十分明显。遥感影像构造在研究区域构造格局、区划各级构造单元及各级别序次的控矿构造,分析金矿找矿方向是一种重要的标志。桂西北的影像构造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
关键词 环形影像构造 线性影像构造 桂西北 遥感影像 找金 构造分析 高龙 右江 巴马 穹窿构造
下载PDF
数字遥感图像假彩色合成及在活动构造解译方面的尝试 被引量:4
7
作者 尹光华 胡伟华 沈军 《内陆地震》 2005年第3期223-232,共10页
以美国地球资源卫星的149轨道第32景1994年8月2日7个波段的数据,使用通用软件对图像资料进行色阶调整和通道合成,以优选的配色方案合成新疆阿图什市以北的哈拉峻—皮羌地区的彩色卫星影像。尝试对研究区各种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的影像... 以美国地球资源卫星的149轨道第32景1994年8月2日7个波段的数据,使用通用软件对图像资料进行色阶调整和通道合成,以优选的配色方案合成新疆阿图什市以北的哈拉峻—皮羌地区的彩色卫星影像。尝试对研究区各种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的影像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对活动构造的影像特征做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球资源卫星 卫星影像 活动构造影像特征
下载PDF
西天山地区遥感地质构造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朱谷昌 王炎 植起汉 《矿产与地质》 1992年第3期231-234,共4页
应用遥感地质技术手段,对西天山地区约80000km^2范围,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和评价,研究了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圈出具有成矿意义的环形构造群(带)及具独特找矿意义的透镜状影像构造,确定了西天山的地质构造格局。总结了区内矿产分布与地质影像... 应用遥感地质技术手段,对西天山地区约80000km^2范围,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和评价,研究了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圈出具有成矿意义的环形构造群(带)及具独特找矿意义的透镜状影像构造,确定了西天山的地质构造格局。总结了区内矿产分布与地质影像构造的关系。初步建立了该区的遥感找矿准则,并提出了有找矿前景的遥感影像构造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质 环形影像构造 找矿
下载PDF
香花岭地区雷达线性构造要素的统计特征
9
作者 朱谷昌 植起汉 《矿产与地质》 1990年第S1期52-61,共10页
应用线性构造要素的统计分析方法,采用线性构造要素的密度和中心对称度特征统计,提取由湘南香花岭地区侧视雷达图像上检测出来的影像线性构造要素的统计特征及其异常和与岩石特点的拟合处理结果,定性和定量地研究和分析区内岩石地层破... 应用线性构造要素的统计分析方法,采用线性构造要素的密度和中心对称度特征统计,提取由湘南香花岭地区侧视雷达图像上检测出来的影像线性构造要素的统计特征及其异常和与岩石特点的拟合处理结果,定性和定量地研究和分析区内岩石地层破碎程度和断裂构造分布特点,为预测金属矿产远景和圈定有利成矿构造部位,提供信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花岭地区 线性构造 线性要素 中心对称 构造要素 统计特征 线性影像构造 侧视雷达图像 高值异常 长度密度
下载PDF
基于Google-earth的地质分析技术在南方某隧道工程地质灾害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海波 苏河修 +7 位作者 梁文广 杨占猛 华正实 王剑晨 单中趁 赵冬冬 徐利阳 尹留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67-173,共7页
该文以南方某隧道工程地质预报项目为依托,基于Google-earth全方位、多角度的地貌影像数据,利用岩石地貌学与地质构造学理论,在识别区域构造次级构造的基础上,完善并建立了隧址区构造格架体系。研究表明,可为地貌影像识别的次级构造(文... 该文以南方某隧道工程地质预报项目为依托,基于Google-earth全方位、多角度的地貌影像数据,利用岩石地貌学与地质构造学理论,在识别区域构造次级构造的基础上,完善并建立了隧址区构造格架体系。研究表明,可为地貌影像识别的次级构造(文中定义为中观层面构造),可以构成隧道施工的大型风险源。对其进行准确识别,可有效防控地质灾害,同时,在此基础上指导洞内探测,能够进一步寻找更次一级构造(文中定义为微观层面构造,该构造在地貌上没有显现,但可以为物探设备所识别)。事实证明,中观与微观层面构造对于隧道施工灾害控制而言更具有隐蔽性与危害性,应该成为地质预报探测的首要目标。而作为二者有效探测手段的基于Google-earth的影像识别技术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预报 Google-earth 地质构造影像识别技术 中观构造 微观构造
下载PDF
油气勘探中的遥感预测技术 被引量:11
11
作者 谭青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48,共5页
油气勘探中的卫星遥感预测技术是一种低成本、快速评价新方法。它根据遥感图像提取的与地质信息相关的地表影像异常及其组合特征来分析深部构造形变、隐伏圈闭、可能的油气运移通道 ,可起到指明勘探方向 ,缩小勘探目标的作用。目前国内... 油气勘探中的卫星遥感预测技术是一种低成本、快速评价新方法。它根据遥感图像提取的与地质信息相关的地表影像异常及其组合特征来分析深部构造形变、隐伏圈闭、可能的油气运移通道 ,可起到指明勘探方向 ,缩小勘探目标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应用遥感预测油气勘探靶区的技术仍在探索之中 ,因研究思路不同可分成两类方法 :烃的土壤蚀变异常影像提取预测法 ,线—环异常构造应力分析预测法。根据遥感应用实例对两种方法的原理、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并对遥感异常与深部构造的关系、烃渗漏与传统石油地质观念中的油气藏保存、遥感异常与地震资料验证中的种种技术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提出遥感是一种新的油气地质信息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遥感预测技术 隐伏圈闭 构造应力分析 构造影像异常分析
下载PDF
卫星遥感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崇谦 周建勋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2期69-75,共7页
卫星遥感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和烃类微渗漏检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资料,结合中国南方的遥感实例,介绍了盆地的遥感构造特征,遥感解译的方法、步骤和实际效果。阐述了遥感技... 卫星遥感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和烃类微渗漏检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资料,结合中国南方的遥感实例,介绍了盆地的遥感构造特征,遥感解译的方法、步骤和实际效果。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油气藏烃类微渗漏勘探中的检测原理、方法和应用。现状表明,高光谱遥感与智能计算将在油气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技术 油气勘探 构造影像 卫星图像解译 油气藏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断裂研究中的应用——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薛友辰 曹现志 +8 位作者 许立青 李三忠 赵淑娟 刘鑫 索艳慧 王鹏程 郭玲莉 孔祥超 戴黎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4-580,共17页
张家口一蓬莱断裂带是一条北西西向活动断裂带。本文选取ETM+光学影像和SRTM高程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已有地质资料研究发现该带断裂构造的北西西向线性特征明显。从水系分布和错断地形等地貌标志判断,该断裂具有左阶组合样式... 张家口一蓬莱断裂带是一条北西西向活动断裂带。本文选取ETM+光学影像和SRTM高程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已有地质资料研究发现该带断裂构造的北西西向线性特征明显。从水系分布和错断地形等地貌标志判断,该断裂具有左阶组合样式和左行走滑活动特征。据遥感影像综合特征,可将该带分为张家口段、延庆-怀来段和北京一天津段,影像特征分段性显著,并与断裂带的分段性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蓬莱断裂具有左行走滑的运动学特征,限制或错断北北东或北东向断裂,并且控制该区域的左阶雁列式第四纪盆地群和第四纪冲洪积物的分布。该断裂带各段对不同规模的水系分布和形态影响比较大,且北京-天津地区的华北平原段断裂对第四纪冲洪积扇和沿海地区的贝壳堤的形态和分布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地球物理深部数据和野外地质考察资料也证实了遥感解泽的结果,证明遥感技术在探查断裂构造空间展布和活动性鉴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 遥感影像构造地貌 活动断裂
下载PDF
用卫星遥感对通南巴油气地质特征的研究
14
作者 祁林 《遥感信息》 CSCD 1990年第1期16-19,T005,共5页
通南巴(原称涪阳坝—南阳场)背斜构造,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的米苍山和大巴山前缘,在东经106°30′—107°15′、北纬31°15′—32°15′之间。本文是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功能,对MSS影像信息进行解译识别。即... 通南巴(原称涪阳坝—南阳场)背斜构造,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的米苍山和大巴山前缘,在东经106°30′—107°15′、北纬31°15′—32°15′之间。本文是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功能,对MSS影像信息进行解译识别。即对地层区分进行探讨;对构造的圈闭形态和演化进行分析研究;结合部分钻井和物探资料,对圈闭及含油气性预测做出肯定的评价;同时对勘探工程、钻井孔位选择提出建议。图像处理是在S_(101)系统和S_(575)系统上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油气地质 构造圈闭 地层单元影像 构造影像 勘探
下载PDF
Tuning crystal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y of dispersible FePt intermetallic nanoparticles 被引量:3
15
作者 Jing Yu Weiliang Gao +6 位作者 Fei Liu Yanmin Ju Fan Zhao Ziyu Yang Xin Chu Shenglei Che Yanglong Hou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7期961-968,共8页
Dispersible FePt intermetallic nanopartides (NPs) with tunable composition were synthesized by thermal annealing of MgO coated A1-FePt (or A1-FePt-Fe304) NPs followed by an acid treatment to remove MgO. High-tem- ... Dispersible FePt intermetallic nanopartides (NPs) with tunable composition were synthesized by thermal annealing of MgO coated A1-FePt (or A1-FePt-Fe304) NPs followed by an acid treatment to remove MgO. High-tem- perature annealing facilitates the conversion of FePt from disordered alloy to ordered intermetaUics. Under the protec- tion of MgO, the diffusion of Fe and Pt atoms was limited, making it possible for the atom reconstruction in the lattice to give discrete FePt intermetaUic NPs after a facile acid etching process. FePt intermetallic NPs formed face-centered cubic and face-centered tetragonal structures with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tuned by composition.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 tion was adjusted from 8 to 52 emu g^-1 by increasing the Fe concentration, while the coercivity reached a max/mum of 33 kOe when Fe concentration was 44%. After surface mod- ifications by hydrophilic or hydrophobic molecules containing thiol groups, FePt intermetallic NPs could be dissolved into water or hydrocarbon solvents. The hydrophilic L10-FePt in- termetallic NPs were applied as contrast agent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ing a high transverse relaxivity of 328.6 mmo1^-1 L s^-l, which indicated the great potential of FePt intermetallic NPs as molecular probes for cancer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t intermetallic nanoparticles chemical ordering magnetic materials contrast ag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