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局部构造效应 被引量:11
1
作者 宋永生 丁幼亮 +1 位作者 王高新 李爱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3-408,共6页
建立了润扬大桥斜拉桥和悬索桥钢箱梁的疲劳分析模型,以顶板纵肋厚度、横隔板间距和纵隔板设置为重点设计参数,详细考察了钢箱梁局部构造对焊接细节疲劳效应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纵隔板设置导致2座大桥的顶板-纵肋焊接细节的疲劳效... 建立了润扬大桥斜拉桥和悬索桥钢箱梁的疲劳分析模型,以顶板纵肋厚度、横隔板间距和纵隔板设置为重点设计参数,详细考察了钢箱梁局部构造对焊接细节疲劳效应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纵隔板设置导致2座大桥的顶板-纵肋焊接细节的疲劳效应存在较大差异,而由于纵隔板设置和纵肋厚度导致纵肋对接焊接细节的疲劳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桁架式纵隔板对2类焊接细节疲劳效应的影响范围.对于顶板-纵肋焊接细节,影响范围为以纵隔板-顶板节点为中心,顺、横桥向长度均为0.6 m的矩形分布区;而对于纵肋对接焊接细节,影响范围为以纵隔板的顺桥向截面为中心,宽度为0.6 m的长带状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箱梁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疲劳 局部构造效应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流体地质作用的构造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志忠 邱亮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2-69,共8页
许多事实证明,在地壳及地球深部存在着大量的流体,它们以气体、液体、熔融体等形式存在于地球内部不同深度处。这些流体的活动在地壳及岩石圈运动演化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作用贯穿于地壳与岩石圈运动演化的全过程,地球表... 许多事实证明,在地壳及地球深部存在着大量的流体,它们以气体、液体、熔融体等形式存在于地球内部不同深度处。这些流体的活动在地壳及岩石圈运动演化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作用贯穿于地壳与岩石圈运动演化的全过程,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构造与流体作用的参与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地质作用 构造效应 气体 液体 熔融体
下载PDF
湖南新化天龙山岩体侵位对煤系变形变质的构造效应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焕同 陈飞 +4 位作者 邹晓艳 左晓峰 莫佳峰 韩雪 陈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06-2215,共10页
煤对应力、应变和温度十分敏感,在多期次、多层次的构造-热运动下必然会留下各种应力作用(静压力和构造应力)痕迹。采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XRD,SEM及ICP-MS等方法,探讨了新化中生代天龙山岩体侵位对煤系变形变质、煤结构变化的构造效... 煤对应力、应变和温度十分敏感,在多期次、多层次的构造-热运动下必然会留下各种应力作用(静压力和构造应力)痕迹。采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XRD,SEM及ICP-MS等方法,探讨了新化中生代天龙山岩体侵位对煤系变形变质、煤结构变化的构造效应以及元素迁移富集的应力-应变环境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天龙山岩体侵位引起的岩浆热及构造应力作用,促进煤化程度升高逐渐转变为隐晶质石墨,煤及围岩出现大量热变质矿物;岩体侵位施加放射状挤压应力集中带,节理与岩组主压应力轴方位与岩体边界近于垂直,靠近岩体构造变形增强;构造应力与岩浆热变质叠加作用对煤的大分子结构影响显著,d002值、La/Lc分别随变质程度降低及远离岩体而减小。岩体附近煤层受岩浆热作用显著,岩浆侵位的构造效应(机械能、热能及化学能)造成煤岩结构破坏、变质程度升高以及元素富集、迁移,煤中REE含量增加;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曲线特征可划分为3种类型,其中A型与C1型靠近岩体叠加了岩浆热变质作用,与泥盆纪灰岩及硅化灰岩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曲线相似,岩浆热液使围岩矿化,但局限于蚀变带。岩浆热变质作用驱使稀土元素向富轻稀土方向演化,构造应力驱使稀土元素向着富重稀土的方向演化,导致ΣL/ΣH比值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山岩体 煤系变形变质 X射线衍射分析 稀土元素 构造效应
下载PDF
太平庄井所处构造部位的确定及构造效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基华 车用太 +2 位作者 张培仁 鱼金子 朱清钟 《华南地震》 1997年第3期54-58,共5页
利用测汞技术探测南口-孙河断裂及黄庄-高丽营断裂在太平在井区通过的位置,进而较准确地确定了该井所处的构造部位。观测实践证明,该井地下水气对现今地球动力过程具有较强的响应能力。
关键词 气汞探测 地下水气 监测点 构造部位 构造效应
下载PDF
中国南北地震带岩石层壳-幔组合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效应
5
作者 毛桐恩 刘占坡 +3 位作者 徐常芳 张洪魁 余素荣 雷孟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8-164,共7页
根据前人和作者最新深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在计算机上完成了中国南北地震带1°×1°岩石层壳-幔结构比值R分布图的编绘;并根据该图研究了南北地震带的岩石层壳-幔组合结构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大地热流分布、壳内高... 根据前人和作者最新深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在计算机上完成了中国南北地震带1°×1°岩石层壳-幔结构比值R分布图的编绘;并根据该图研究了南北地震带的岩石层壳-幔组合结构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大地热流分布、壳内高导低速层分布之间的联系;对地震活动等构造效应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层 地震带 壳-幔组合 结构特征 构造效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1990年以来的M_W≥6.5强震事件及活动构造体系控震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中海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0-24,共15页
深入认识青藏高原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作用下的强震活动特点及未来强震活动趋势,对于区域防震减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统计分析青藏高原及邻区1900年以来的M≥6.0强震活动发现,青藏高原自1950年西藏墨脱—察隅8.6级大地震以来正处于新... 深入认识青藏高原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作用下的强震活动特点及未来强震活动趋势,对于区域防震减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统计分析青藏高原及邻区1900年以来的M≥6.0强震活动发现,青藏高原自1950年西藏墨脱—察隅8.6级大地震以来正处于新一轮相对缓慢的地震能释放期,但1990年以来的强震发生率和地震释放能显示出逐步增高趋势,并可能预示下一轮地震能快速释放期的临近。活动构造体系控震分析表明,青藏高原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中的“多层次挤出-旋转活动构造体系”构成了1990年以来新一轮M_W≥6.5强震活动的主要控震构造,尤其是其中的巴颜喀拉挤出构造单元的强震活动最为显著,指示其目前正处于构造活跃状态,而且这一状态可能仍将持续。综合研究认为,在区域强震活动趋势分析中,充分认识活动构造体系控震效应,将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判断区域未来强震时空迁移过程及最可能出现的构造部位。考虑到当前强震活动过程中,青藏高原“多层次挤出-旋转活动构造体系”的未来强震活动趋势仍会持续,需要重点关注挤出块体边界上3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阿尔金—祁连—海原断裂系、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未来强震危险性,其次是断块内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 强震事件 巴颜喀拉断块 构造体系控震效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新构造运动效应 被引量:7
7
作者 刘高 韩文峰 聂德新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30-34,共5页
运用岩石圈动力学和大陆动力学理论 ,讨论了青藏高原隆升使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产生的新构造运动效应 ,认为本区的区域地质构造格局、地层岩性和地形地貌均是新构造运动的产物 ,其发育规模和特征均严格受新构造运动控制 。
关键词 构造运动效应 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中国东部燕山期大火成岩省:岩浆-构造-资源-环境效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曾普胜 李睿哲 +3 位作者 刘斯文 温利刚 赵九江 王十安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1-748,共28页
中国东部燕山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即侏罗纪—白垩纪(150—100Ma)的碱性流纹岩-碱性玄武岩-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碳酸岩及其管道系统,分布于江南造山带内侧和郯庐断裂带南段以西的华北地台内,累积面积超过30万km;。该期短时限内大规模活... 中国东部燕山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即侏罗纪—白垩纪(150—100Ma)的碱性流纹岩-碱性玄武岩-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碳酸岩及其管道系统,分布于江南造山带内侧和郯庐断裂带南段以西的华北地台内,累积面积超过30万km;。该期短时限内大规模活动的岩浆事件代表了中国东部地质历史演化中的一次大火成岩省(LIP)事件,实质控制着中生代以来中国华北—扬子地台的构造格局变化、资源能源形成与地质环境变迁。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100 Ma)的大火成岩省,是中生代中期古太平洋大火成岩省沿中国克拉通东部边缘活动的一部分,是包括昂通爪哇(Ongtong-Java)(Mahoney et al., 1993;Ingle and Coffin, 2004)—中国东部在内的超级地幔柱上涌,在岩石圈板片对流,挤压地幔物质快速上升,引起陆域内长英质地壳物质大规模重熔的结果,形成:(1)髫髻山组—张家口组碱性流纹质-玄武质双峰式火山岩及其管道系统,与华北大规模金-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密切相关;(2)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安徽栏杆,湖南宁乡—贵州镇远一带的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碳酸岩±基性超基性杂岩及其管道系统,与金刚石、金-铂族元素等成矿关系密切;(3)辽东—胶东半岛、南岭—滇黔桂交界地区的连片花岗岩,是硅质大火成岩省(SLIP)的管道系统(plumbing systems),与金刚石矿、金-铂族元素矿、钨锡铌钽矿、锂-钾-铷-铯-铀矿等,以及油气等战略性关键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同时,巨型岩浆作用引发的富含钾、磷及稀土等微量元素的基岩形成优质土壤层对生态多样性的助益等有利和/或有害的环境效应,直接关系到地球家园的生态环境。因此,中国东部燕山期大火成岩省产生深刻的岩浆-构造-资源-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火成岩省 战略性关键矿产 岩浆-构造-资源-环境效应 燕山期 中国东部
下载PDF
褶皱变形过程中的构造化学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新岳 谢国源 李志纯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21,共5页
通过扫描分析电镜(SEM)对2个褶皱样品的主要造岩矿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了在中一深部地壳的变形环境下,褶皱变形作用导致变形岩石化学成分分异的规律以及褶皱变形的构造化学效应。
关键词 构造化学效应 褶皱 变形过程 岩石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德钦-中甸断裂奔子栏段精定位及铁路构造工程效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富峣 蒋良文 +1 位作者 张广泽 宋章 《高速铁路技术》 2019年第3期41-45,共5页
滇藏铁路中甸至德钦段与德钦-中甸活动断裂平行展布,在奔子栏镇附近,滇藏铁路以特大桥的形式跨越金沙江和德钦-中甸断裂,其选线受德钦-中甸活动断裂的控制。本文通过地质调查和钻孔钻探相结合的形式研究德钦-中甸断裂的平面位置和活动特... 滇藏铁路中甸至德钦段与德钦-中甸活动断裂平行展布,在奔子栏镇附近,滇藏铁路以特大桥的形式跨越金沙江和德钦-中甸断裂,其选线受德钦-中甸活动断裂的控制。本文通过地质调查和钻孔钻探相结合的形式研究德钦-中甸断裂的平面位置和活动特征,分析德钦-中甸断裂的铁路构造工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德钦-中甸断裂奔子栏段的平面精确展布状况并不对目前规划线路中的金沙江特大桥形成工程控制,不控制选线;(2)奔子栏镇一带是德钦-中甸断裂的孕震部位,其潜在震级上限可达7~7.5级左右,震中烈度值不会低于Ⅹ度,一旦发震对铁路工程破坏性极大;(3)滇藏在经过奔子栏镇时,选线需考虑德钦-中甸断层的平面精确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奔子栏 德钦-中甸断裂 断层 精定位 构造工程效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缘绝对重力测站的非构造重力效应特征
11
作者 朱传东 刘金钊 +2 位作者 占伟 陈兆辉 李经纬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1-657,767,共8页
基于2002—2017年的ECMWF Interim三维大气再分析资料、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和GPS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南缘的拉萨、日喀则、仲巴、噶尔4个绝对重力测站的非构造重力效应。结果表明:ECMWF Interim大气负荷重力效应主要表现为季节性变化特... 基于2002—2017年的ECMWF Interim三维大气再分析资料、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和GPS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南缘的拉萨、日喀则、仲巴、噶尔4个绝对重力测站的非构造重力效应。结果表明:ECMWF Interim大气负荷重力效应主要表现为季节性变化特征,最大周年振幅可达到1.4μGal;GRACE陆地水负荷重力效应和GPS地壳垂直位移引起的重力效应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及长期趋势变化特征,二者的最大周年振幅和长期趋势分别达到2.6μGal,-0.6μGal/a和1.8μGal,-0.3μGal/a;GRACE与GPS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南缘的非构造重力效应会受到局部流体质量负荷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南缘 绝对重力 构造重力效应
下载PDF
紫荆关活动断裂构造磁效应的实验观测研究
12
作者 刘志远 詹志佳 +3 位作者 赵从利 高金田 张洪利 沈文志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9年第5期98-106,共9页
为研究紫荆关活动断裂的构造磁效应,在怀来的土木—石河地区布设了由9 条测线,528个测点与6 个临时台组成的观测网, 开展了精密地磁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关键词 构造效应 地磁观测 紫荆关活动断裂 断裂构造
下载PDF
沙南凹陷构造演化的“跷跷板”效应与油气评价新认识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宏义 吴克强 +3 位作者 刘丽芳 王春红 陈建华 林青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5-228,251,共5页
在地震资料区域解释和编图的基础上,结合各类钻井资料,对渤海海域沙南凹陷从凹陷结构、地层展布和构造演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评价了沙南西洼烃源岩的质量、规模和资源潜力。沙南凹陷沙三段地层西厚东薄,而东营组地层西薄东厚,表现... 在地震资料区域解释和编图的基础上,结合各类钻井资料,对渤海海域沙南凹陷从凹陷结构、地层展布和构造演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评价了沙南西洼烃源岩的质量、规模和资源潜力。沙南凹陷沙三段地层西厚东薄,而东营组地层西薄东厚,表现出沙南凹陷早期西洼埋藏深、后期东洼埋藏深的"跷跷板"迁移过程;受沙三段沉积时期西倾古地貌的影响,沙南西洼发育沙三中亚段中深湖相—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其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沙南西洼总生烃量可达44亿t,油气资源潜力较大,展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南凹陷 构造演化“跷跷板”效应 油气资源评价
下载PDF
利用BEM法和压磁位面积分联合计算构造磁效应:二维情形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S. Sakanaka N. Oshiman +1 位作者 N. Sumitomo 粱静 《世界地震译丛》 1999年第1期54-61,共8页
为了估计由不同构造模型所产生的地磁场变化,提出了采用对二维磁化体进行面积分的新方法。该方法以边界元方法(BEM)和面积分公式相结合为基础。BEM法可对任意形状的磁弹性体进行计算。而面积分技术比体积分公式计算要节省CPU时间。特别... 为了估计由不同构造模型所产生的地磁场变化,提出了采用对二维磁化体进行面积分的新方法。该方法以边界元方法(BEM)和面积分公式相结合为基础。BEM法可对任意形状的磁弹性体进行计算。而面积分技术比体积分公式计算要节省CPU时间。特别是,BEM法可处理含有实际复杂地形的构造磁问题。利用对求解有充分研究的Yukutake模型对新方法进行了检验。利用本方法获得的Yukutake模型计算结果与用数字体积分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同样能应用于考虑起伏地形影响的构造磁问题。地形效应的初步计算表明,模型校正约为1nT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M法 压磁位面积分 构造效应 地磁场
下载PDF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f hard limestone reformation and strength weakening under acidic effect
15
作者 HOU Ming-xiao HUANG Bing-xiang +2 位作者 ZHAO Xing-long JIAO Xue-jie ZHENG Chen-y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446-2466,共21页
Roof disaster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Acidic effect can reform the rock mass structure to weaken the macroscopic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t... Roof disaster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Acidic effect can reform the rock mass structure to weaken the macroscopic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the hard limestone roof.In this study,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imeston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id with stronger hydrogen production capacity after ionization(pK_(a)<0)has more prominent damage to the mineral grains of limestone.When pKa increases from−8.00 to 15.70,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limestone increase by 117.22%and 75.98%.The influence of acid concentration is manifested in the dissolution behavior of mineral crystals,the crystal defects caused by large-scale acid action will lead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limestone strength,and the strength after 15%concentration reformation can be reduced by 59.42%.The effect of acidification time on limestone has stages and is the most obvious in the initial metathesis reaction stage(within 60 min).The key to the strength damage of acidified limestone is the participation of hydrogen ions in the reaction system.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the influence weights of acid type,acid concentration and acidification time on strength are 24.30%,59.54% and 16.16%,respectively.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acidification control of hard limestone roofs in coal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 roof acidic effect structural reformation strength weak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下载PDF
长江三峡工程的地质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学演变分析
16
作者 胡东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6-636,共11页
根据卫星遥感影像特征和区域地质调查与地球应力分析的综合材料,运用遥感地质学和地球动力学及地质环境演变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峡工程的背景构造(区域构造)-岩块构造(体域构造)-坝区构造(局域构造)进行了多层次的系统研究,查清了地质... 根据卫星遥感影像特征和区域地质调查与地球应力分析的综合材料,运用遥感地质学和地球动力学及地质环境演变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峡工程的背景构造(区域构造)-岩块构造(体域构造)-坝区构造(局域构造)进行了多层次的系统研究,查清了地质构造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发现了多级构造序次及多级构造应力场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提出区域应力场与库区荷载应力场和周边采矿卸载应力场的共振效应,是对工程安全运行和长周期工程寿命的最大潜在威胁,为大型工程优化管理和工程灾害风险预防及国家建设合理决策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地质构造环境 构造域(区域-块体-坝区)控制及转化 构造应力场共振效应 工程管理和灾害预防及决策
下载PDF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研究回顾、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8
17
作者 潘桂棠 王立全 +3 位作者 尹福光 耿全如 李光明 朱弟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75,共25页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涵盖了前身的东特提斯地质构造演化、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和高原隆升对气候环境演变的制约,它不仅包含有关全球构造的空间格局、运动状态的历史记录,而且也留下了青藏特提斯洋陆转换、盆山转换构造体制的时空结构、运动...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涵盖了前身的东特提斯地质构造演化、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和高原隆升对气候环境演变的制约,它不仅包含有关全球构造的空间格局、运动状态的历史记录,而且也留下了青藏特提斯洋陆转换、盆山转换构造体制的时空结构、运动形式和发展变化的地质遗迹。所以青藏高原是研究全球构造的窗口,被自然科学工作者誉为解决地球动力学的一把钥匙。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1979年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青藏高原地质构造演化、系列编图及综合集成等研究工作。本文以认识现今青藏高原地质历史各阶段重大地质构造事件的结构组成和演化为主线,回顾了40年来历次重大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过程,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过程、碰撞构造效应,以及东特提斯地质调查研究中一系列重要新发现、新进展、新成果,并对相关研究成果和新发现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梳理。在此基础上,就青藏高原形成演化模式、科学理论与学术争论观念层次上的问题,以及关键的基础地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新生代地质构造 碰撞构造效应 多岛弧盆系构造 特提斯演化
下载PDF
岩石成因与岩石圈演化思考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国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岩石圈内能变化导致岩石的形成和消亡。组成岩石圈的三种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和消亡过程在岩石圈表面引起不同的大地构造效应。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的演化效应存在互补关系:前者内能升高导致岩石形成,反之岩石消亡;后者内能升高导致... 岩石圈内能变化导致岩石的形成和消亡。组成岩石圈的三种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和消亡过程在岩石圈表面引起不同的大地构造效应。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的演化效应存在互补关系:前者内能升高导致岩石形成,反之岩石消亡;后者内能升高导致岩石消亡,反之岩石形成;前者造成平、剖面上均自洋中脊向外变老的岩石序列,后者造成平面上自陆核向外变新,剖面上自重熔界面向上和向下变新的岩石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大地构造效应 岩石圈演化 陆壳熔融
下载PDF
用梯度和感应测井联合确定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韡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4-279,共6页
实际地层可能出现 2种电阻率的宏观各向异性 :微观的统计平均效应和裂缝走向等因素的构造效应。三分量感应测井方法可能是确定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的最好方法 ,但是 ,该仪器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应用。已有的数据一般是梯度和双感应曲线 ,梯... 实际地层可能出现 2种电阻率的宏观各向异性 :微观的统计平均效应和裂缝走向等因素的构造效应。三分量感应测井方法可能是确定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的最好方法 ,但是 ,该仪器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应用。已有的数据一般是梯度和双感应曲线 ,梯度和双感应曲线单独使用都难以揭示各向异性 ,但是 ,将二者联合使用则有可能。在反演模型中考虑了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存在 ,给出了梯度和双感应曲线联合求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的方法。通过直井水平层的二维人工模型表明 ,用感应方法可确定地层的水平电阻率和厚度。而梯度方法的视电阻率可以近似看作水平电阻率和纵向电阻率的几何平均值 ,梯度方法的视厚度是各向异性参数和真实厚度的乘积。因而不能用梯度方法单独确定各向异性参数和真实厚度 2个参数中的任何 1个。然而 ,联合梯度和双感应的方法则可能确定 3个参数 :各向异性参数 ,水平电阻率和地层厚度。人工数据的例子表明了这种联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电阻率 构造效应 三分量感应测井方法 各向异性 梯度 双感应曲线
下载PDF
理性与情绪:从行为经济学视角看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体选择 被引量:1
20
作者 户晓坤 郭旭新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2期16-21,共6页
文章通过引入情绪变量,系统地阐述了不确定状态下有限理性个体的行为机制。在信息不完备的领域,尤其在处于高速发展、剧烈变动以及制度转型的社会结构中,重视公众情绪变化与政府政策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疏导机制,提高和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文章通过引入情绪变量,系统地阐述了不确定状态下有限理性个体的行为机制。在信息不完备的领域,尤其在处于高速发展、剧烈变动以及制度转型的社会结构中,重视公众情绪变化与政府政策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疏导机制,提高和维护政府的公信力,这是降低转型社会中不确定性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情绪 个体选择 不确定性 行为经济学视角 构造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