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冲断构造楔特征 被引量:111
1
作者 卢华复 贾承造 +4 位作者 贾东 陈楚铭 刘志宏 王国强 王胜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7-271,共15页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冲断构造楔由一系列向南运动的逆冲断层和相关褶皱组成。冲断楔的北部以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双重逆冲构造为主。断层楔的前缘发育了很好的滑脱膝折背斜 ,全为肓断层控制 ,形成隐蔽式前锋。冲断层的就位从中新...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冲断构造楔由一系列向南运动的逆冲断层和相关褶皱组成。冲断楔的北部以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双重逆冲构造为主。断层楔的前缘发育了很好的滑脱膝折背斜 ,全为肓断层控制 ,形成隐蔽式前锋。冲断层的就位从中新世开始 ,自北向南迁移 ,前锋的构造形成在第四纪。造成逆冲断层的地壳水平缩短作用速度在中新世较慢 ,平均为 0 .35 5mm/a ,上新世中期达 0 .82mm/a ,而到上新世晚期和第四纪速度增大了约一个数量级 ,达到 1.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 冲断构造楔 新生代构造 逆冲断层相关褶皱 背斜前翼生长三角 地壳缩短速度
下载PDF
构造楔形体的识别与勘探--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管树巍 李本亮 +2 位作者 何登发 John H. Shaw 陈竹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9-137,共9页
构造楔形体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两条相互连接的断层,二是这两条断层的位移传递方向相反。当反向传递的位移量切割了上覆地层,通常在楔形体前翼形成具指示意义的背斜构造,此类背斜可作为判断深部构造楔形体存在的直接依据。准噶尔盆... 构造楔形体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两条相互连接的断层,二是这两条断层的位移传递方向相反。当反向传递的位移量切割了上覆地层,通常在楔形体前翼形成具指示意义的背斜构造,此类背斜可作为判断深部构造楔形体存在的直接依据。准噶尔盆地南缘3排背斜内带的构造楔形体模式非常典型,并表现为"混序"的特征。在山前深部楔形体沿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向北扩展过程中,部分位移量沿构造楔顶部的反冲断层向南消减,并切割上覆地层形成第一排背斜带,另一部分位移量则继续向北传递,在断坡位置引发褶皱变形,形成第二排和第三排背斜带。在总位移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这3排背斜带在走向上的此消彼长反映了位移量在南、北两个方向上的转换。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二、三排背斜带中—新生界内部发育多个小型的构造楔形体,这些互相叠置的楔形构造横向延伸不大,但有可能构成独立的成藏系统,具有不同的油气水特征,从而造成同一个背斜带不同部位的含油气性迥异。在油气勘探中应通过加强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攻关,力求精细刻画各个楔形构造在三维空间的展布,再针对已落实的楔形体展开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楔形体 等倾角区 轴面 位移量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构造楔的发现及其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对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动力学机制的约束 被引量:10
3
作者 鲁人齐 何登发 +5 位作者 John Suppe 管树巍 马晓鸣 王明健 桂宝玲 高金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105,共13页
运用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学原理,对龙门山中段山前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解释。研究发现,龙门山中段山前带垂向上具有多套滑脱层。其中深层次滑脱层位于前震旦系基底深度约(19±2)km的地方,其上发育双重构造和叠加构造楔,构造楔是龙门山... 运用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学原理,对龙门山中段山前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解释。研究发现,龙门山中段山前带垂向上具有多套滑脱层。其中深层次滑脱层位于前震旦系基底深度约(19±2)km的地方,其上发育双重构造和叠加构造楔,构造楔是龙门山中段山前带重要的构造样式之一。工区A剖面深层构造楔模型以后展破裂式叠加形成,断层产生的滑移量达45.5 km;B剖面深层构造楔模型以前展破裂式叠加形成,断层产生的滑移量约16.6 km;构造楔的形成导致上部断裂和岩层隆升并褶皱变形,A、B剖面山前地层相对川西平原最大抬升量分别为8 km和3 km。构造楔沿龙门山中段山前带走向平面上呈带状分布,具有不同的规模和几何形态;分析其形成时间较晚,可能形成于喜马拉雅期。通过对深层叠加构造楔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定量计算,其正演运动学模型与实际剖面解释相吻合。深层叠加构造楔的形成在龙门山中段前山带有着其相应的成因机制,在所能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构造特征与成因,可以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的动力机制提供一定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剖面 滑脱层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楔 几何模型 运动学 龙门山中段
下载PDF
地震断裂的剖面断层和构造楔组合类型及其在古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华林 李海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81,共11页
本文分析讨论了不同组合类型地震断裂的剖面断层和构造楔的特点,提出不同组合类型的剖面断层和构造楔形成、演化机制,恢复古地震事件的准则。通过一些典型实例证明了这些认识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本... 本文分析讨论了不同组合类型地震断裂的剖面断层和构造楔的特点,提出不同组合类型的剖面断层和构造楔形成、演化机制,恢复古地震事件的准则。通过一些典型实例证明了这些认识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本文获得的认识和成果将在活断层和古地震的深入研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断层 构造楔 古地震 地震地质 组合类型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潜在的油气区带:构造楔 被引量:4
5
作者 范小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6-154,共9页
塔里木盆地内部,受不同地质年代的造山(形变)作用影响,在毗邻烃源岩区正向单元(构造褶皱隆起)一侧或两侧的斜坡地带上所形成的“构造楔”将成为油气运聚圈闭成藏的场所。当它们有良好的储集与封盖条件,可望成为塔里木盆地今后油... 塔里木盆地内部,受不同地质年代的造山(形变)作用影响,在毗邻烃源岩区正向单元(构造褶皱隆起)一侧或两侧的斜坡地带上所形成的“构造楔”将成为油气运聚圈闭成藏的场所。当它们有良好的储集与封盖条件,可望成为塔里木盆地今后油气勘查并实现突破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楔 油气区 非背斜 油气运聚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南美大陆与加勒比地体的斜向碰撞与构造楔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永江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1期72-76,共5页
通过对Trinland和Venezuela东北加勒比-南美板块边界带的地表构造、地震活动及重力异常的研究,表明这个带的地壳和岩石圈上部的构造及运动特征很复杂地震走向有明显的差异。我们提出了这个带的从近Trinidad... 通过对Trinland和Venezuela东北加勒比-南美板块边界带的地表构造、地震活动及重力异常的研究,表明这个带的地壳和岩石圈上部的构造及运动特征很复杂地震走向有明显的差异。我们提出了这个带的从近Trinidad向西至Cardcus的横向转换模型,着重三个方面:(1)与南美大陆北部边缘相接的大西洋岩石圈的陡倾、拆离,然后下沉;(2)在拆离的大西洋板块区大陆边缘向海楔入及叠瓦状加厚;大陆楔叠置在板块上升并且被与加勒比板块相连的地体所叠置;及(3)这些构造及运动转变是南美大陆与叠置的加勒比地体之间逐渐斜向碰撞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体 碰撞 构造楔作用 南美大陆
下载PDF
构造楔入,蓝片岩变质和出露是相容的吗?
7
作者 Wakab.,J 邸军恒 《地震地质译丛》 1996年第1期43-47,共5页
构造楔入目前正在使加州中部谷地西缘岩石变形,中生代大谷地群的弧前盆地地层的构造关系表明,早期的构造楔入是与弗朗西斯科杂岩向西俯冲和增生同时的,由于构造楔体的挤离作用会阻止增生楔物体向深部迁移,目前的构造楔体几何形状与... 构造楔入目前正在使加州中部谷地西缘岩石变形,中生代大谷地群的弧前盆地地层的构造关系表明,早期的构造楔入是与弗朗西斯科杂岩向西俯冲和增生同时的,由于构造楔体的挤离作用会阻止增生楔物体向深部迁移,目前的构造楔体几何形状与弗朗西斯科杂岩中的蓝片岩变质是不相容的,我们提出一个构造序列来协调这种构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楔 蓝片岩 变质 出露 相容
下载PDF
塔西南齐姆根楔形构造与走滑构造叠加两阶段演化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庚 陈竹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7-378,共32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逆冲带由西部近东西方向的喀什逆冲构造带和东部近东西方向柯克亚—和田逆冲构造带以及中间喀什—叶城走滑断层系组成,而北西—南东走向的喀什—叶城走滑断层带及其东侧齐姆根构造则为呈北东方向凸出的弧形构造。齐姆...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逆冲带由西部近东西方向的喀什逆冲构造带和东部近东西方向柯克亚—和田逆冲构造带以及中间喀什—叶城走滑断层系组成,而北西—南东走向的喀什—叶城走滑断层带及其东侧齐姆根构造则为呈北东方向凸出的弧形构造。齐姆根弧形构造在地表地质和地震剖面均表现为向盆地方向倾斜的单斜形态。而且在塔西南地区,该弧形构造上从白垩系到新近系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东西两侧逆冲带同时代地层厚度,表现为异常增厚的特征。为了探讨齐姆根弧形构造特征及地层厚度异常增厚等原因,依据前人的地表地质填图成果,以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齐姆根地区及邻区完成的二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成果,对该区地震剖面资料进行详细的构造解释,提出齐姆根弧形构造单斜之下存在3个隐伏逆冲构造楔形体,即棋盘楔形构造、齐姆根楔形构造和英吉沙楔形构造。地震剖面解释的生长地层指出棋盘楔形构造形成最早,为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时期;其次发育齐姆根楔形构造,为更新世西域组底部沉积时期;最晚发育英吉沙楔形构造,时间大约在更新世西域组中-上段沉积时期,据此认为齐姆根中深层逆冲构造位移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而且地震剖面解释上也揭示了白垩系到新近系地层厚度异常增厚发育的构造部位及发育规律,说明地层异常厚度变化受区域构造控制,其时间大约为更新世西域组沉积时期。该时期对应于喀什—叶城走滑断层系活动时期,据此我们推测由于走滑断层系区域侧向挤压作用以及东西两侧发育的逆冲构造带起到了限制阻挡作用,三者联合之下造成了齐姆根单斜上含软弱层的各时代地层被挤压屈曲形成弧形形态构造,在弧形构造发育期间岩层之间层间滑脱加厚可导致地层厚度异常增厚。综合前面认识,最后提出齐姆根弧形构造为叠加构造发育地区,经历了早、晚两期构造叠加变形:早期为逆冲楔形构造发育阶段,晚期为走滑作用改造及弧形构造形成阶段。而且沿着齐姆根弧形构造走向,弧形构造北西侧翼部单斜发生逆时针旋转,而弧形构造南东侧翼部单斜发生顺时针旋转,并得到已有古地磁数据支持,属于旋转弧构造类型。该认识支持了帕米尔东侧局部弧形构造是在早期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基础上,逐渐叠加有晚期发育的左旋走滑断层而形成弧形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构造 单斜 弧形构造 叠加构造
下载PDF
西藏构造楔与塔里木-华南地块的裂解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丕基 E.Norling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6期1512-1515,共4页
1 塔里木-华南统一地块长期以来,中国的地质学家把塔里木地块与华北或中朝地块联系在一起编制地质和古地理图件,认为它们之间关系比较密切,近年来有些西方地质学家也在沿用这一观点.最新的研究表明:塔里木地块早古生代的生物相属于冈瓦... 1 塔里木-华南统一地块长期以来,中国的地质学家把塔里木地块与华北或中朝地块联系在一起编制地质和古地理图件,认为它们之间关系比较密切,近年来有些西方地质学家也在沿用这一观点.最新的研究表明:塔里木地块早古生代的生物相属于冈瓦纳型,晚古生代属于特提斯型,从地层层序、岩相和生物相分析,它与华南地块有惊人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构造楔 塔里木-华南 地块
原文传递
阿姆河右岸区域构造大剖面解析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智 李英强 +3 位作者 何登发 李双建 梅庆华 张志业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9-272,共14页
阿姆河盆地右岸区块地理位置位于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流域北侧至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国境线南侧之间,西南紧邻吉萨尔山脉,是中石油重要的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基地。开展其构造特征解析和成因机制探讨,对研究含盐盆地分层构造变形特征... 阿姆河盆地右岸区块地理位置位于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流域北侧至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国境线南侧之间,西南紧邻吉萨尔山脉,是中石油重要的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基地。开展其构造特征解析和成因机制探讨,对研究含盐盆地分层构造变形特征和促进能源勘探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以构造建模和构造复原理论为指导,精细解释过阿姆河右岸区块的东西向地震大剖面,分析其地质结构特征和形成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阿姆河右岸区块纵向上发育前二叠系基底和二叠系—第四系沉积盖层。以上侏罗统基末利—提塘阶膏盐岩为界,盐上和盐下构造形态具分层变形特征;盐上多发育陡窄的滑脱褶皱,断裂以倾向NW的小断距正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盐下多发育宽缓的冲断褶皱,断裂以倾向SE的大断距逆断层为主。受基底构造楔楔入影响,研究区自西向东构造抬升和挤压幅度逐渐增大。根据平衡剖面复原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研究区构造演化划分为前二叠纪基底形成期、二叠—三叠纪弧后裂谷期、侏罗—古近纪稳定沉积期和新近纪以来挤压抬升期共4期构造演化阶段。新生代多方向构造叠加影响、基底构造楔活动和膏盐岩对分层构造变形的调节作用是阿姆河盆地右岸地区纵向分层、横向分带构造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河右岸 分层变形 基底构造楔 构造演化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新生代柴达木盆地与周缘造山带的构造耦合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磊 杨惠童 +12 位作者 张永庶 张军勇 魏岩岩 黄凯 曹冯威 葛梦佳 叶雨晖 陈琰 唐建超 林秀斌 肖安成 陈汉林 杨树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39-2955,共17页
新生代以来,中国西部的一系列古老造山带和盆地在印-亚板块汇聚作用下重新复活,在青藏高原外围形成了现今全球最大的陆内挤压构造域,被称为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其形成过程与机制对深入认识陆-陆碰撞如何影响大陆内部变形有重要意义。柴... 新生代以来,中国西部的一系列古老造山带和盆地在印-亚板块汇聚作用下重新复活,在青藏高原外围形成了现今全球最大的陆内挤压构造域,被称为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其形成过程与机制对深入认识陆-陆碰撞如何影响大陆内部变形有重要意义。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四周均被巨型造山带所围限,共同构成了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北东段的主体。本文利用最新的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地表地质和已发表的深反射地震数据,将上地壳变形与岩石圈深部变形有机结合,系统刻画了柴达木盆地与周缘三大造山带之间岩石圈尺度的构造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北东段的盆山汇聚过程与机制。柴达木盆地与南侧祁曼塔格—东昆仑山、北东侧南祁连山之间在上地壳尺度发育一系列倾向造山带的基底卷入高角度逆断裂体系,自新生代早期就开始活动,以垂直的基底抬升为主,水平缩短量有限;在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深度则发育倾向盆地一侧的深大断裂,使得柴达木盆地与周缘造山带之间发生截然的莫霍面错断。这些变形特征揭示柴达木盆地与南侧祁曼塔格—东昆仑山、北东侧南祁连山之间发育岩石圈尺度的构造楔,即盆地的岩石圈楔入至增厚的造山带下地壳,其发育主要受盆地与造山带岩石圈强度的横向不均一性控制。与上述挤压性盆山结构不同,阿尔金断裂作为一条巨型的左旋走滑断裂,直接切穿了柴达木盆地与西北侧阿尔金山的岩石圈,是柴达木盆地挤压成盆与变形的侧向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 盆山耦合 岩石圈构造楔 地震反射剖面 接收函数成像剖面
下载PDF
滇东南楔形构造区发震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宏林 李玶 方仲景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7-226,共10页
滇东南楔形构造区的区域断裂几何结构突出地表现为半棋盘格式。具有区域应力场分界意义的红河断裂,把其它几条断裂限制在其北部,并与小江断裂带构成第一级的半断块。构造区内,曲江断裂被李浩寨断裂限制在其西侧;后者与异龙湖断裂交汇于... 滇东南楔形构造区的区域断裂几何结构突出地表现为半棋盘格式。具有区域应力场分界意义的红河断裂,把其它几条断裂限制在其北部,并与小江断裂带构成第一级的半断块。构造区内,曲江断裂被李浩寨断裂限制在其西侧;后者与异龙湖断裂交汇于建水盆地中;建水断裂把黑泥地断裂限制于其东,并与李浩寨断裂构成建水盆地右阶拉分岩桥区,向南终止于山花。 深部构造、区域形变及断裂活动表明该构造区是一个断块挤压隆起构造区。最后,对楔形构造区的地震活动与挤压隆起断块运动的关系作了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构造 地震 发震
下载PDF
楔形构造在山前冲断构造位移量消减中的作用——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本亮 管树巍 +4 位作者 陈竹新 John H Shaw 雷永良 王丽宁 赵星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0-897,共8页
介于复活的天山造山带与稳定的准噶尔克拉通之间的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产物,也是新近纪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并向北推挤的直接结果。前陆冲断带吸收了来自造山带的水平缩短构造位移量后,克拉通... 介于复活的天山造山带与稳定的准噶尔克拉通之间的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产物,也是新近纪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并向北推挤的直接结果。前陆冲断带吸收了来自造山带的水平缩短构造位移量后,克拉通一侧构造趋于稳定。准噶尔盆地南缘与世界上多数前陆冲断带构造地质特征相似,通过区域地震剖面的精细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解析,发现其中的楔形构造非常典型,是前陆冲断带内部冲断构造位移量消减的主要方式之一,控制着前陆冲断带分布范围和变形方式。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主要由南侧的天山造山带向北逆掩冲断,但是大部分冲断构造位移量是通过楔形构造反向传递后消减。紧邻天山北麓的齐古-喀拉扎-昌吉等构造带,山前深部的楔形体沿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向北扩展过程中,部分位移量沿构造楔顶部的反冲断层向南消减,并切割上覆地层形成第一排背斜带,另一部分位移量则继续向北传递,在断坡位置引发褶皱变形,形成霍-玛-吐第二排构造带和安集海-呼图壁第三排背斜带。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二、三排构造带中-新生界内部发育多个小型的构造楔型体,这些互相叠置的楔型构造横向延伸不大,加大了构造变形的复杂性和构造圈闭识别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构造位移量 前陆冲断带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塔里木巴楚隆起北缘吐木休克楔形基底卷入构造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庚 赵孟军 +2 位作者 陈竹新 雷永良 王晓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8-652,共15页
石油地震资料揭示出塔里木盆地中央巴楚隆起为结晶基底和古生代地层相对隆升区,多数地区缺失中新生界,顶部为第四系陆相碎屑岩不整合覆盖隐伏隆起。在隆起南北两侧构造变形比较强烈,均发育基底卷入的逆冲构造和古生界内逆冲构造。运用... 石油地震资料揭示出塔里木盆地中央巴楚隆起为结晶基底和古生代地层相对隆升区,多数地区缺失中新生界,顶部为第四系陆相碎屑岩不整合覆盖隐伏隆起。在隆起南北两侧构造变形比较强烈,均发育基底卷入的逆冲构造和古生界内逆冲构造。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通过对研究区的二维地震测网解释及钻井标定,综合研究得出巴楚隆起北侧吐木休克卷入基底逆冲断层倾向南,向北逆冲,前寒武系基底到早古生代地层被错断。新生代时期的生长地层特征指示基底卷入构造于古近纪、中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均有活动。构造分析表明基底卷入构造于中生代末期还有一次活动,说明吐木休克构造由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向北逆冲的吐木休克基底断层和盖层褶皱构造的向南反冲逆冲断层或滑脱断层共同组成基底卷入楔形构造,楔形点同时位于基底和盖层中。盖层构造以中寒武统膏岩为滑动面,向南逆冲,发育断层扩展或滑脱背斜构造。基底断层和盖层滑脱断层在剖面上组成典型的楔形构造几何形态,平面上形成三角形构造。地震剖面综合解释成果图显示,吐木休克弧形逆冲构造东部盖层反冲构造,即基底卷入楔形构造表现较为清楚,向西则表现不太明显,但地震反射波组(地层转折)指示盖层中仍存在这些反冲构造。纵向地震剖面和联络地震剖面均显示出存在该类构造。吐木休克基底卷入断层弧形构造顶部位移最大,盖层变形相对最小;向东西两侧基底断层位移逐渐减小,盖层构造位移相应逐渐增加。研究认为,塔里木巴楚隆起系挤压作用下,刚性地壳发生挠曲而形成的变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隆起 基底卷入构造 多期构造运动 挠曲
下载PDF
龙门山中段山前构造三角楔变形特征及迁移规律
15
作者 汪仁富 李书兵 刘殊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1年第6期769-776,共8页
龙门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川西前陆盆地之间,其构造活动的复杂性、继承性和长期性使得龙门山山前油气勘探面临诸多挑战:山前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构造圈闭落实差;冲断带内多期构造复合叠加,晚期构造对早期变形改造强烈;构造变形迁移规律复... 龙门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川西前陆盆地之间,其构造活动的复杂性、继承性和长期性使得龙门山山前油气勘探面临诸多挑战:山前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构造圈闭落实差;冲断带内多期构造复合叠加,晚期构造对早期变形改造强烈;构造变形迁移规律复杂,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龙门山山前勘探的进展。本文依据二、三维地震数据,钻、测井数据,遥感解译及地面地质调查数据,对重点剖面开展断层相关褶皱精细几何学分析,建立了龙门山中段山前构造新样式,并探讨其侧向变形迁移规律。龙门山中段山前带从北西向南东依次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变形特征带:北川–映秀断层上盘推覆构造变形带;通济场与关口断层之间的三角楔断块构造带;山前隐伏褶皱带。山前隐伏褶皱带又分为三排斜列构造:大邑背斜构造;彭州向斜构造;金马–鸭子河背斜构造,三排斜列的构造之间具有明显的构造侧向和前陆方向的迁移特征,控制各主要构造形成的断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横向位移传递和转移;龙门山前构造样式和侧向迁移是多方向性物源的主控因素,把握其规律对山前带油气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断层相关褶皱 三角构造楔 构造迁移
下载PDF
川东明月峡双重楔形构造叠加模式
16
作者 杨庚 陈竹新 王晓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1-917,共17页
川东隔挡式褶皱由一系列北东走向的线性褶皱带组成,为典型的高陡背斜构造带。该区油气勘探目的层主要集中在中浅层石炭系,而且钻井主要位于构造核部,钻井深度相对较浅,由于地震资料对构造陡翼地层的反射资料显示品质较差,从而对该构造... 川东隔挡式褶皱由一系列北东走向的线性褶皱带组成,为典型的高陡背斜构造带。该区油气勘探目的层主要集中在中浅层石炭系,而且钻井主要位于构造核部,钻井深度相对较浅,由于地震资料对构造陡翼地层的反射资料显示品质较差,从而对该构造认识出现了多种解释结果。笔者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依据钻井资料标定,对川东褶皱带典型构造明月峡背斜构造的二维地震剖面测网及两条宽线二维地震剖面重新进行详细构造分析及解释。解释结果表明,如果假定地层厚度不变,明月峡构造样式可以认为是两个楔形构造垂向上叠合而成,发育两期构造。据此本文提出了明月峡背斜双楔形构造发育几何学模式图,分析了两期楔形构造垂向上叠加模式。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地表变形是深部逆冲作用的结果,推测早期中浅层构造变形时间为中白垩世,晚期深层构造为晚新生代时期,而且晚期构造改造了早期构造。构造解释结果给出,剖面几何形态为浅层发育向东的反冲断层扩展褶皱,中深层分别以三叠系膏岩和志留系泥页岩为顶、底滑脱面的楔形构造,深层构造分别以志留系泥页岩和震旦系泥页岩为顶、底滑脱面的楔形构造。构造几何分析指出,深层楔形构造形成时间晚于中深层楔形构造,并改造了早期中深层楔形构造,从而出现了构造高点的向西偏移的现象。在平面分布上,明月峡背斜浅层高陡构造背斜东翼宽度从北向南逐渐变窄,深层楔形体楔形角度逐渐变大,构造缩短量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构造 川东 明月峡背斜 多滑脱层 构造 构造叠加
下载PDF
构造楔形成作用,蓝片岩变质作用和蓝片岩出露是可兼容的吗?
17
作者 Wakab.,J 张秋明 《国外地质科技》 1996年第3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蓝片岩 变质作用 构造楔 形成作用
原文传递
新疆鄯善小草湖硝酸盐矿楔状构造研究
18
作者 熊先孝 《化工地质》 1991年第4期22-29,共8页
新疆鄯善硝酸盐矿床发现于1959年,它是我国钠硝石的主要产地。该矿区构造简单,非构造成因的楔状构造发育,给硝酸盐矿床带来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查清楔状构造地质特征、成因及其对矿床的破坏情况,对矿床的形成、改造和开发利用具有重... 新疆鄯善硝酸盐矿床发现于1959年,它是我国钠硝石的主要产地。该矿区构造简单,非构造成因的楔状构造发育,给硝酸盐矿床带来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查清楔状构造地质特征、成因及其对矿床的破坏情况,对矿床的形成、改造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地质概况矿区位于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之南,吐鲁番-哈密山间坳陷盆地北缘的山前冲积-洪积侵蚀台地上。矿区主要出露新生界第三系桃树园组含硝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矿 矿床 新疆 构造
下载PDF
杨子地块及其南缘的楔状构造与伸展滑脱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金瑞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2期12-18,共7页
杨子地块及其南缘中新生代盆地内或盆地边缘分布着由基底岩系构成的、被断层围限的上宽下窄呈倒三角形的无根岩块—一楔状体,常出现在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其成因是先逆后张的特定地质条件下,逆冲体后缘受伸展正断层切割破坏形成的,反... 杨子地块及其南缘中新生代盆地内或盆地边缘分布着由基底岩系构成的、被断层围限的上宽下窄呈倒三角形的无根岩块—一楔状体,常出现在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其成因是先逆后张的特定地质条件下,逆冲体后缘受伸展正断层切割破坏形成的,反映了盆地的伸展成因和杨子地块及南缘晚白垩——始新世地壳的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子地块 南缘 中新生代盆地 伸展滑脱 构造
下载PDF
青海高原东部冰缘楔形构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叔鹰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S2期32-40,共9页
根据野外考察和^(14)C测年,本文论述了青海高原东部冰缘楔形构造的特征、类型、形成时代和形成环境。冰缘构造包括冰楔、砂楔和混合楔三类。它们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的两个阶段,^(14)C测年为距今33,000年至20,000年和15,000年至10,000年... 根据野外考察和^(14)C测年,本文论述了青海高原东部冰缘楔形构造的特征、类型、形成时代和形成环境。冰缘构造包括冰楔、砂楔和混合楔三类。它们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的两个阶段,^(14)C测年为距今33,000年至20,000年和15,000年至10,000年。根据楔内充填物的孢粉与粒度分析、风沙与黄土堆积以及湖泊演化,表明冰缘楔形构造形成时气候较今寒冷而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冰缘构造 晚更新世晚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