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0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题情报研究中的数据集构造比较研究
1
作者 何劲 王曰芬 傅柱 《情报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5-181,共7页
[目的/意义]专题情报研究中,基于不同的构造方式获得满足需求的“高价值密度”“低数据规模”的数据集,是情报研究质量与情报研究结论可靠的前提保障。[方法/过程]以军事装备与技术情报无人系统专题研究为例,采用数据特征抽取、标签统计... [目的/意义]专题情报研究中,基于不同的构造方式获得满足需求的“高价值密度”“低数据规模”的数据集,是情报研究质量与情报研究结论可靠的前提保障。[方法/过程]以军事装备与技术情报无人系统专题研究为例,采用数据特征抽取、标签统计,数据特征重合率、秩相关系数计算等方法,对专题情报研究常用的精确关键词检索、主题词集检索、限定性文献匹配三种数据集构造方式,通过分析国家、装置、主题等情报要素,考察比较不同数据集在数据分布上的差异性。[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结合具体任务场景(如处于不同研究阶段、满足工业、装备等不同视角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据集构造方式或在同一构造方式下调整不同检索策略,可以在情报研究的效率和质量之间获得一个更好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情报研究 数据集 构造方式 数据质量 简氏
下载PDF
基于抗震设计的新型高墩构造比选--以黄韩侯铁路纵目沟特大桥105m高主墩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宗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03,111,共7页
黄韩侯铁路纵目沟特大桥主桥位于湿陷性黄土沟壑区,5号主墩墩高105 m,为保证结构设计安全、提高抗震性能、减小基础设计难度,采用新型柱板式空心墩。该墩型需进行概念设计、构造和刚度比选,总体上把握桥墩性能。采用Midas/Civil软件,对... 黄韩侯铁路纵目沟特大桥主桥位于湿陷性黄土沟壑区,5号主墩墩高105 m,为保证结构设计安全、提高抗震性能、减小基础设计难度,采用新型柱板式空心墩。该墩型需进行概念设计、构造和刚度比选,总体上把握桥墩性能。采用Midas/Civil软件,对墩柱截面形式采用圆形、正八边形、正四边形进行同精度比选,对墩柱内切圆半径进行比选,对墩身外轮廓线形进行比选。计算结果显示:结构一阶纵向周期均接近2.1 s,一阶横向周期略大于1.8 s。比选结果表明:主墩采用3道横梁,墩柱采用正四边形截面形式,满足行车要求、施工最便捷、质量最易保证;距离墩顶30 m高度范围采用等截面直线段设计,以下75 m采用1.6次抛物线设计,能有效节省工期和施工模板。该新型桥墩的成功实施,填补了我国铁路格构式桥墩设计的空白,为高烈度地震区高墩大跨桥梁设计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新型柱板式空心墩 概念设计 计算分析 构造比
下载PDF
中国与世界主要含油气区大地构造比较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任纪舜 邓平 +2 位作者 肖藜薇 牛宝贵 王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91-1492,1493-1500,I0001-I0004,共14页
中国与世界主要含油气区比较,区别十分明显。世界主要为海相,特别是中新生代海相含油气层系,一般经历了单旋回的演化过程;中国主要为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层系,经历了多旋回的演化过程。世界主要含油气区,大多位于南(冈瓦纳)、北(劳亚)大... 中国与世界主要含油气区比较,区别十分明显。世界主要为海相,特别是中新生代海相含油气层系,一般经历了单旋回的演化过程;中国主要为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层系,经历了多旋回的演化过程。世界主要含油气区,大多位于南(冈瓦纳)、北(劳亚)大陆的本部或被动边缘,大陆被大洋环绕,形成洋环陆的古构造-古地理景观,各时代海相沉积发育良好,构造动力体系单一,地质结构比较简单,含油气层系保存条件比较优越。而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则属南(冈瓦纳)、北(劳亚)两个巨型大陆之间的转换构造域,它是由众多微陆和造山带组合而成的复合大陆,古构造-古地理环境为洋含陆,即微陆散布在浩瀚的海洋之中;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体系的叠加、复合,使东亚成为全球构造最复杂的地区。因此,在中国,只有在构造上相对稳定,又被中新生代沉积覆盖的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多旋回叠合盆地,海相油气层系才得以保存,在海相地层直接暴露地表的地区,至今尚未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世界 石油天然气 大地构造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与西亚特提斯盆地构造比较及其油气远景 被引量:18
4
作者 许岩 郭巍 +1 位作者 刘立 姜耀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4-569,共6页
羌塘盆地是中国西部除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盆地外,又一大型古生代—中新生代盆地。与其具有相似构造背景的西亚特提斯带盆地群是目前世界上油气最富集的地区。通过对西亚特提斯带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构造演化背景的分析,探讨了盆地油... 羌塘盆地是中国西部除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盆地外,又一大型古生代—中新生代盆地。与其具有相似构造背景的西亚特提斯带盆地群是目前世界上油气最富集的地区。通过对西亚特提斯带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构造演化背景的分析,探讨了盆地油气富集的地质条件,认为羌塘盆地的形成演化与特提斯西段阿富汗地块具有相似性,侏罗纪的沉积演化和构造格局与中亚的长拉库姆油气盆地类似,故具备形成油气的基本条件。然而,羌塘盆地距喜马拉雅褶皱带较近,新近纪以来构造改造十分强烈,逆冲推覆作用一方面可以产生构造圈闭,但也使烃源岩的成熟度偏高,不利于油气的保存,这与中东地区含油气盆地油气大量聚集的油气田具有显著差异。为此羌塘盆地的油气勘探应寻找保存条件与生油条件相匹配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特提斯构造 构造演化 油气潜力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不同纬度紫椴枝叶解剖构造比较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穆立蔷 邹琦 +1 位作者 杨国亭 周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27,共3页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东北地区不同纬度紫椴枝叶解剖构造进行比较分析,了解纬度这一环境因子对紫椴生长的影响,这对于天然紫椴林的保护、引种驯化、经营管理、种群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人工林的抚育和管理提供...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东北地区不同纬度紫椴枝叶解剖构造进行比较分析,了解纬度这一环境因子对紫椴生长的影响,这对于天然紫椴林的保护、引种驯化、经营管理、种群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人工林的抚育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分析结果表明,紫椴枝叶解剖构造在不同纬度间存在一定差异。叶的上下表皮厚度、1和2年生枝木质部及韧皮部宽度、晚材/早材比值、2年生枝的周皮厚度、木射线长等均随纬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而叶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比值、1年生枝表皮厚度、2年生皮层厚度等解剖结构随纬度变化没有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椴 不同纬度 解剖构造
下载PDF
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木材解剖构造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广华 金浩 +1 位作者 陈瑞英 陈居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8-233,312,共7页
通过观察比较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木材的宏观、显微构造;结合图像测量分析系统测定、分析各种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两者均为散孔材,生长轮明显;心材均黄褐色至红褐色;管孔类型均以单管孔为主,偶见径列复管孔;管孔内红褐色树胶明显... 通过观察比较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木材的宏观、显微构造;结合图像测量分析系统测定、分析各种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两者均为散孔材,生长轮明显;心材均黄褐色至红褐色;管孔类型均以单管孔为主,偶见径列复管孔;管孔内红褐色树胶明显。交趾黄檀导管细胞以圆柱形细胞为主,而奥氏黄檀导管细胞以鼓形导管细胞为主,两者均有矩形细胞,而纺锤形细胞只在交趾黄檀中可见。两者木纤维均腔小壁厚,壁腔比分别为0.72和0.57;木纤维细胞在横切面均以椭圆形、多角形为主;在纵切面呈纺锤形,少数奥氏黄檀木纤维末端呈树枝状分歧。两者轴向薄壁细胞丰富,在横切面上为同心层式窄带状,其中交趾黄檀在宽度上较奥氏黄檀多1~2个细胞。纵切面上均呈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木射线均由横卧射线细胞组成,两者木射线高度相对接近,两者长宽比分别为6.08和9.23,即前者长宽比较后者小。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均含分室含晶细胞,前者结晶细胞较后者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趾黄檀 奥氏黄檀 宏观构造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紫椴枝叶解剖构造比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穆立蔷 马瑶 +1 位作者 杨国亭 马大龙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8-662,共5页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镜观察,对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紫椴枝叶解剖构造进行观察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600~1100m范围内紫椴的生长情况良好;紫椴一、二年生枝条和叶片的解剖构造都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一定变化规律;海拔的变化...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镜观察,对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紫椴枝叶解剖构造进行观察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600~1100m范围内紫椴的生长情况良好;紫椴一、二年生枝条和叶片的解剖构造都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一定变化规律;海拔的变化对枝叶不同解剖构造影响不同;综合观察,700~900m之间应为紫椴在长白山地区的最适宜生长的海拔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椴 不同海拔 解剖构造
下载PDF
不同结香方法白木香的解剖构造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海珊 潘质洪 +2 位作者 梁永兵 罗蓓 邱坚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9,共6页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为沉香来源树种,在我国亚热带地区作为珍贵树种广泛种植,但因目前人工结香产量及质量不高,沉香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为研究白木香结香生理过程,开发白木香人工结香技术,对打孔火烙法、剥皮法、虫蛀、化学试...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为沉香来源树种,在我国亚热带地区作为珍贵树种广泛种植,但因目前人工结香产量及质量不高,沉香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为研究白木香结香生理过程,开发白木香人工结香技术,对打孔火烙法、剥皮法、虫蛀、化学试剂A法的结香样品进行解剖观察,发现深色次生代谢产物、再生组织、胼胝质、晶体等的形成与分布存在差异。所有方法中仅化学试剂A形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沉积(结香)区域呈块状,其余方法形成的结香区呈薄层状或点状或束状。结香区域化学试剂A>伤及木质部的剥皮法/打孔火烙法>新鲜虫蛀>不伤及木质部的环剥树皮法。初步估计化学试剂A的结香量最大,但由于深色次生代谢产物在细胞腔的富集量不同,需结合含量测定及化学分析进一步判断。研究发现不同结香方法结香后木间韧皮部边缘1~2层薄壁细胞均无深色次生代谢产物沉积。打孔火烙法和两种不同程度剥皮法均刺激白木香形成再生组织,再生组织是否由IP分化而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化学试剂A刺激未造成白木香形成再生组织且未见明显木质化,成功避免了阻隔层的形成,因此可形成块状结香区域;虫蛀样品可能因创伤时间较短而尚未形成再生组织,但沉香层木间韧皮部中的细胞明显木质化。新蛀虫口处胼胝质堆积,说明胼胝质参与了创伤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结香方法 解剖构造 木间韧皮部 沉香
下载PDF
紫椴与糠椴枝叶解剖构造比较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马瑶 王红梅 +1 位作者 穆立蔷 邹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3-96,共4页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带岭地区紫椴与糠椴枝叶解剖构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初生构造极为相似,说明它们的起缘关系很近,1年生枝条紫椴比糠椴耐低温干旱和大风,初生生长比糠椴快,但生长情况没有糠椴好;2年生枝...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带岭地区紫椴与糠椴枝叶解剖构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初生构造极为相似,说明它们的起缘关系很近,1年生枝条紫椴比糠椴耐低温干旱和大风,初生生长比糠椴快,但生长情况没有糠椴好;2年生枝条紫椴不如糠椴耐低温干旱和大风,次生生生长比糠椴慢,但生长情况比糠椴好;紫椴与糠椴的叶片为典型的异面叶,在带岭地区紫椴的抗旱能力强于糠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椴 糠椴 解剖构造
下载PDF
进口印茄木与甘巴豆显微构造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卫国 王加磊 《中国人造板》 2006年第10期17-18,共2页
对我国进口的印茄木与甘巴豆木材从三个切面的微观构造特征上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准确地鉴别。
关键词 印茄木 甘巴豆 三切面 微观构造
下载PDF
威海西曲阜大桥预制拼装桥墩连接构造比选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志嵩 徐海宁 +2 位作者 俞章宽 卓为顶 刘钊 《中国市政工程》 2019年第2期80-83,141,142,共6页
针对山东威海西曲阜大桥预制拼装桥墩连接构造设计需求,分析国内外常见预制拼装桥墩连接构造类型及适用性,进行6种常见连接方式的比选设计,确定桥梁下部结构的连接构造形式。开展套筒灌浆连接试验、连接试件抗拉试验,测试结果显示实际... 针对山东威海西曲阜大桥预制拼装桥墩连接构造设计需求,分析国内外常见预制拼装桥墩连接构造类型及适用性,进行6种常见连接方式的比选设计,确定桥梁下部结构的连接构造形式。开展套筒灌浆连接试验、连接试件抗拉试验,测试结果显示实际破坏强度为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15倍,试件破坏位置均在钢筋母材处,没有出现拔出破坏,可见灌浆套筒连接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研究表明,灌浆套筒连接是一种可靠的钢筋连接方式,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的预制拼装桥墩可满足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可为预制拼装桥墩连接构造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拼装桥墩 连接构造 设计 灌浆套筒
下载PDF
“双茎”栽培芝麻与常规栽培芝麻解剖构造比较研究初报
12
作者 张寿平 董钻 +1 位作者 曹刚 高东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83-86,共4页
通过对冀芝1号、辽芝1号“双茎”及对照栽培芝麻幼苗期植株构造解剖观察,发现其顶端分生组织是以外生源方式首先分化出叶原基,接着分化出腋芽原基,最后形成具有输导组织系统的腋芽潜伏在叶腋之中,““双茎”栽培解放了这对腋芽,使之发... 通过对冀芝1号、辽芝1号“双茎”及对照栽培芝麻幼苗期植株构造解剖观察,发现其顶端分生组织是以外生源方式首先分化出叶原基,接着分化出腋芽原基,最后形成具有输导组织系统的腋芽潜伏在叶腋之中,““双茎”栽培解放了这对腋芽,使之发育成“双茎”。并于盛花期的构造解剖发现,辽芝1号“双茎”分杈处下方的茎髓中出现异常分生组织和该异常分生组织业已分化出的异常维管束,显示出植物结构、形态及功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双茎栽培方法 植株构造 解剖
下载PDF
两大法系国家的侦查指挥构造比较与借鉴 被引量:2
13
作者 征汉年 马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1-67,共7页
运用比较研究法,对两大法系侦查指挥构造进行解析,其目的是将精华之处"洋为中用"。两大法系侦查程序各有特色,通常英美法系国家采用当事人主义侦查指挥模式,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更加完备;大陆法系国家采用职权主... 运用比较研究法,对两大法系侦查指挥构造进行解析,其目的是将精华之处"洋为中用"。两大法系侦查程序各有特色,通常英美法系国家采用当事人主义侦查指挥模式,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更加完备;大陆法系国家采用职权主义侦查指挥模式,对犯罪的控制与打击更具优势。因此,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更应当兼容人权与秩序的均衡,既要体现打击犯罪的需要,又能充分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趋势,来构建公正、科学的现代刑事侦查指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指挥 构造 比较研究法
下载PDF
热液成矿系统构造控矿理论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立强 杨伟 +6 位作者 张良 高雪 申世龙 王偲瑞 徐瀚涛 贾晓晨 邓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9-266,共28页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是热液成矿系统的典型特征之一,系统剖析多重尺度控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流变学和热力学对认识矿床成因和预测找矿至关重要;而如何实现控矿构造格架、渗透性结构、成矿流体通道和矿化变形网络由静态到多尺...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是热液成矿系统的典型特征之一,系统剖析多重尺度控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流变学和热力学对认识矿床成因和预测找矿至关重要;而如何实现控矿构造格架、渗透性结构、成矿流体通道和矿化变形网络由静态到多尺度时-空四维动态的转变,查明流体通道和矿床增量生长过程与控制因素,揭示热液成矿系统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制和定位规律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难题。为此,我们在对已有相关成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构建热液成矿系统构造控矿理论的基本要点与对应方法及应用范畴:(1)流体而非构造是构造控矿理论的中心,热液系统的流体流动与成矿作用受控于断裂带格架及其渗透性结构,其中渗透率是将流体流动与流体压力变化联系起来理解控矿构造的核心;(2)不同控矿构造组合的关键控制是构造差应力和流体压力的大小,而矿化类型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构造应力场引起的容矿构造方位的不同和赋矿围岩之间的强度差异所致;(3)流体通道的生长始于超压流体储库上游围岩中孤立的微裂隙沿流体压力梯度最大的方向、随裂隙发育且相互连结而形成新的长裂隙,并最终连通形成断裂网络内的流体通道,矿床的增量生长发生在高流体通量的短爆发期,断层反复滑动驱动其内流体压力、流速和应力快速变化,当由此诱发的流体通道生长破坏了流体系统的动态平衡时,随之而来的流体快速降压就成为金属沉淀成矿的关键驱动因素;(4)以热液裂隙-脉系统野外地质观测和构造-蚀变-矿化网络三维填图为基础,通过宏观与微观各级控矿构造相结合、地质历史与构造应力分析相结合、局部与区域点-线-面相结合、浅部与深部相结合、时间与空间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各种控矿因素开展多学科、多尺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研究,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5)通过构造-蚀变-矿化网络填图,将蚀变-矿化体与控矿构造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和间距等几何学特征联系起来,利用热液裂隙-脉系统和断裂网络拓扑学及矿体三维几何结构分析等定量方法查明控矿构造格架和渗透性结构并揭示矿化变形网络的连通性与成矿潜力;(6)合理构建地质模型,选取合适的热力学参数和动力学边界条件,利用HCh和COMSOL等方法,定量模拟成矿过程中的流体流动、热-质传递、应力变形和化学反应等的时-空变化,是揭示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理和定位规律、预测矿化中心和确定找矿目标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出了构造控矿理论的研究流程:聚焦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制和定位规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选择热液裂隙-脉系统和构造-蚀变-矿化网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几何学描述、运动学判断、流变学分析、动力学解析和热力学综合,厘定控矿构造格架,定位矿化中心,示踪成矿流体通道和多种矿化样式的增量生长过程及其关键控制,揭示渗透性结构的时-空演变规律及构造再活化与成矿定位的成因关联,建立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式,服务新一轮战略找矿突破。以胶东焦家金矿田为例,开展控矿构造理论研究和成矿预测应用实践,证实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裂隙-脉系统 构造-蚀变-矿化网络 渗透性结构与成矿定位 流体通道和矿床增量生长 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式
下载PDF
矿田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维萱 郭玉乾 +2 位作者 李天成 贾润幸 马振飞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6,共19页
开展成矿蚀变−构造岩相解析建相和建模预测研究已成为矿田构造与找矿预测的创新方向之一。文章对国内外8类重要的成矿蚀变−构造岩相模型和形成机制进行论述总结,南美洲智利科皮亚波地区IOCG型矿田受到主岛弧带−弧相关盆地及岩浆叠加−盆... 开展成矿蚀变−构造岩相解析建相和建模预测研究已成为矿田构造与找矿预测的创新方向之一。文章对国内外8类重要的成矿蚀变−构造岩相模型和形成机制进行论述总结,南美洲智利科皮亚波地区IOCG型矿田受到主岛弧带−弧相关盆地及岩浆叠加−盆地变形样式的复合控制,而中国云南东川沉积岩型铜矿床(SSC型)+IOCG型铁铜矿田受陆缘裂谷盆地、盆地变形构造样式和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的复合控制。中国内蒙古甲−查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田受火山洼地、火山穹隆构造、火山岩岩相类型和火山热液隐爆角砾岩的复合控制,而深成岩浆弧控制了蒙古国南戈壁斑岩型金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田;中国秦岭热水沉积型(SEDEX)银铜铅锌−菱铁矿−重晶石矿田受到陆缘拉分盆地内三级热水沉积盆地、同生断裂带和热水沉积岩相的控制。大陆造山带内不同层次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了金矿田和金钼多金属矿田定位。在新疆塔西盆−山−原镶嵌区盆地系统内,侏罗系煤系烃矿源岩是金属矿田和天然气气田的成矿成藏物质供给源区;乌拉根砂砾岩型天青石−铅锌矿田受到山前挤压—伸展转换盆地、气成热流柱构造和山前冲断褶皱带的复合控制;萨热克铜多金属矿田赋存于旱地扇杂砾岩,受到对冲式厚皮型逆冲推覆断裂带和幔源热流柱带的复合控制。其中在矿集区−矿田尺度上,电气石热流柱构造、岩浆气囊构造、复合岩溶构造岩相等是成矿蚀变−构造岩相的3种新类型;在归纳前期对矿田构造岩相、矿田构造古地理单元和典型矿田构造岩相形成机制研究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矿田成矿蚀变−构造岩相类型的新划分方法和划分原则方案,并划分确定了12种变形构造岩相类型。研究成果为矿田构造研究和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田构造 矿田岩相学 成矿蚀变−构造岩相 成矿系统 构造岩相模型 形成机制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缘构造带构造格架、演化及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岩 钱程 +4 位作者 钟辉 李成立 秦涛 杨晓平 赵维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3-1089,共17页
松辽盆地西缘构造带是研究松辽盆地形成演化的关键地带,但目前关于该构造带的构造格架、活动历史、控盆特征等仍不清晰,构造带深部物质架构及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精细厘定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松辽盆地西缘地区布格重力... 松辽盆地西缘构造带是研究松辽盆地形成演化的关键地带,但目前关于该构造带的构造格架、活动历史、控盆特征等仍不清晰,构造带深部物质架构及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精细厘定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松辽盆地西缘地区布格重力异常与综合地球物理剖面特征指示,松辽盆地西缘构造带为区域上带状展布的超壳深大构造带。通过对综合构造变形带的产状、性质、运动学等资料分析,提出松辽盆地西缘构造带东西分带、倾向相背的“两带八字形”构造格架。依据构造带发育的基底背景、构造样式、地球物理特征等差异,建立了南北分段的“四段式”展布构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变形带构造解析与40Ar/39Ar构造年代学等资料,恢复了晚三叠世、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中期、古新世—渐新世和新近纪—更新世6期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年代格架。结合构造带的控盆作用指出,外盆带控制的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中期沉积盆地是油气资源勘查的重要选区,为中国东北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勘查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构造格架 年代格架 控盆作用 油气资源潜力 油气勘查工程
下载PDF
海南岛抱板杂岩记录的多期构造热事件:锆石和独居石U-Pb年代学的制约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龙耀 刘晓春 +2 位作者 胡娟 夏蒙蒙 韩建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39,共21页
抱板杂岩(抱板群)是海南岛目前已发现的最古老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记录了多期构造热事件,是研究海南岛大地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对海南岛冲卒岭地区抱板杂岩变质沉积岩、变质基性岩和伟晶岩脉的锆石和独居石LA-ICP-MS U-Pb年代学... 抱板杂岩(抱板群)是海南岛目前已发现的最古老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记录了多期构造热事件,是研究海南岛大地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对海南岛冲卒岭地区抱板杂岩变质沉积岩、变质基性岩和伟晶岩脉的锆石和独居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来确定抱板杂岩所经历的多期构造热事件及其所代表的构造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抱板杂岩主要由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花岗质片麻岩和变质基性岩组成,经历了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1.3~0.9Ga)、早古生代(470~440Ma)、三叠纪(~230Ma)等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构造热事件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汇聚有关;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与东冈瓦纳古陆北缘的增生造山作用有关;三叠纪构造热事件是印支陆块与华南陆块碰撞拼合的远程响应。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和区域对比分析,认为海南岛与印支陆块具有相似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多期构造热事件的记录,表明二者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和独居石U-Pb年龄 构造热事件 构造属性 抱板杂岩 海南岛
下载PDF
从岩浆动力成因构造研究矿床——以福建福安赤路钼矿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济元 陈世忠 肖凡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80,共13页
引言:自德国地质学家H Cloos于1921年发表《深成火成现象的机理》一书,至今已有100多年。国内外地质学家对岩浆岩体构造进行了大量研究,发表了许多论著(Anderson,1936;武汉地质学院等,1979;徐开礼等,1989;朱志澄等,1990),特别是20世纪7... 引言:自德国地质学家H Cloos于1921年发表《深成火成现象的机理》一书,至今已有100多年。国内外地质学家对岩浆岩体构造进行了大量研究,发表了许多论著(Anderson,1936;武汉地质学院等,1979;徐开礼等,1989;朱志澄等,1990),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岩石学到岩石学与构造地质学的结合研究,加强了野外调查和岩石、构造填图,提出了岩浆岩体构造的一些形成机制和构造型式,用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进行验证,取得长足进步(肖庆辉等,1988),也有一定参考意义。但鉴于这些研究均在地表进行,缺乏四维时空资料的检验,用现有构造地质理论难以解释岩浆岩体内部及其围岩中的构造形迹、构造型式和其形成机制以及有关矿床揭示的构造形迹及其组合形式−构造型式。为此,需要采用岩浆动力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对一些钨、锡、钼等多金属矿床的岩层、岩体、构造、矿体及其成岩成矿过程等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型式 构造形迹 构造地质学 构造填图 多金属矿床 成岩成矿过程 动力成因 四维时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沙井子断裂带的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崇浩 周慧 +4 位作者 罗新生 杨鹏飞 缪卫东 石磊 黄智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9,共11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沙井子断裂带,位于塔北隆起的温宿凸起和北部坳陷的阿瓦提凹陷之间。它是塔里木盆地的一条一级断裂带,由沙井子断裂、英雄断裂、温宿断裂和沙南断裂组成。其中沙井子断裂是主干断裂,其它3条是其分支断裂。本轮研究新...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沙井子断裂带,位于塔北隆起的温宿凸起和北部坳陷的阿瓦提凹陷之间。它是塔里木盆地的一条一级断裂带,由沙井子断裂、英雄断裂、温宿断裂和沙南断裂组成。其中沙井子断裂是主干断裂,其它3条是其分支断裂。本轮研究新发现温宿分支断裂,并将沙南断裂解释为英雄断裂前缘的反冲断层,归属沙井子断裂带。沙井子断裂带的雏形形成于奥陶纪末—志留纪初,在泥盆纪末—石炭纪、二叠纪末—三叠纪初、侏罗纪末—白垩纪初、白垩纪末—古近纪初和新近纪—第四纪发生过多期冲断作用和新近纪末—第四纪初的张扭性构造变形后,才最终定型。沙井子断裂带是一条断控油气富集区带,温宿油田、托探1油藏、沙南1油藏、新苏地1油气藏等都受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井子断裂带 温宿断裂 沙南断裂 多旋回冲断构造 断控油气富集带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岩浆作用:对构造体制和克拉通化的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万渝生 董春艳 +6 位作者 颉颃强 李鹏川 刘守偈 李源 王宇晴 王堃力 刘敦一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94,共18页
在对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基底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主要为2.55~2.5 Ga期间)岩浆岩的锆石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的主要特征如下:(1)新太古代晚... 在对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基底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主要为2.55~2.5 Ga期间)岩浆岩的锆石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的主要特征如下:(1)新太古代晚期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但许多地区都存在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地质记录。(2)岩浆锆石年龄主要变化于2.55~2.5 Ga,年龄峰值约为2.52 Ga。(3)与新太古代早期以前(>2.6 Ga)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相比,新太古代晚期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比例明显增大。富钾花岗岩、闪长-辉长岩(包括闪长岩、辉长岩及两者之间过渡岩石)、赞岐岩(Sanukite,主体为富镁闪长岩)分布范围和规模也明显增大。大规模富钾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构成新太古代晚期双岩浆岩带的富钾花岗岩带。(4)在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分布区,几乎都有变质表壳岩存在。它们以较小规模存在于TTG和富钾花岗岩中。岩石类型包括变玄武质岩石、变质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变质碎屑沉积岩。一些地区存在变质超基性岩。(5)总体上,新太古代晚期地质事件存在如下演化规律:首先是表壳岩形成,然后是TTG侵入,最后是变质变形和富钾花岗岩形成。2.6~2.55 Ga为华北克拉通岩浆构造的“寂静期”。(6)新太古代晚期TTG岩石的Sr/Y和La/Yb比值存在很大变化,中-高压TTG岩石大量形成表明新太古代晚期陆壳规模、厚度发生了明显增大。至少部分富钾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有沉积物参与。(7)不同类型TTG岩石具有类似的全岩Nd同位素和岩浆锆石Hf同位素组成,Nd-Hf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主要分布在3.0~2.5 Ga,与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岩石的模式年龄相近或稍偏年轻。富钾花岗岩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受物源区早期形成演化历史制约。岩浆锆石O同位素组成与全球太古宙岩浆锆石类似,但显示更大的变化范围。结合其他研究,上述证据表明:(1)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是华北克拉通陆壳增生最重要时期,这与全球其他许多克拉通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华北克拉通遭受了新太古代晚期构造岩浆热事件强烈改造;(2)在华北克拉通,类似于现代板块运动的构造体制在新太古代晚期开始启动;(3)规模最大的BIF(条带状铁建造)沿华北克拉通东部古老陆块西缘的双岩浆岩带分布,鞍本和冀东之间、冀东和鲁西之间是BIF找矿重要靶区;(4)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晚期完成初始克拉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新太古代晚期 岩浆作用 Nd-Hf-O同位素 构造体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