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的孕灾地质基因与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1
作者 张永双 王冬兵 +5 位作者 李雪 吴瑞安 唐渊 任三绍 李金秋 罗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2-1005,共14页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跃的地质构造、复杂的水热条件、混杂的岩性组合、特殊的蚀变软岩和构造岩溶导水通道等,是引发重大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安全风险的根源。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构造混杂岩带大型滑坡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三大类:构造控制型、泥质软岩控制型和蚀变蛇绿岩带控制型,其中蚀变蛇绿岩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最具特色的易滑地质结构,具有典型的地质构造与特殊岩性联合控制特征。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工程变形破坏主要有塌方、水平收敛、环向收敛、底鼓和错断等五种模式,黏土化蚀变软岩的不良工程特性是制约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的工程地质理论和灾害风险防控技术难以适应构造混杂岩带大规模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和防灾减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结合带 地质基因 蚀变蛇绿岩带 斜坡地质灾害 隧道稳定性
下载PDF
南海西缘结合带的贯通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海龄 姚永坚 +6 位作者 沈宝云 蔡周荣 张智武 许鹤华 王淑红 魏常兴 陈建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5-632,共18页
为了探讨南海西缘结合带的构造贯通性,在系统分析其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剖析了该带的分段性和深-浅部构造几何学特征,对该带的哀牢山-红河-越东-万纳-卢帕尔各段进行了全面的构造几何学及构造运动学上的对比分析,提出该带是一条... 为了探讨南海西缘结合带的构造贯通性,在系统分析其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剖析了该带的分段性和深-浅部构造几何学特征,对该带的哀牢山-红河-越东-万纳-卢帕尔各段进行了全面的构造几何学及构造运动学上的对比分析,提出该带是一条相互贯通的走滑断裂系统,其各部分在构造几何学上符合走滑构造的基本构架,构造运动学上具有同时性,浅部各段具有共同相连的深部的"根",表现出明显的时空上的贯通性与构造上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缘 构造结合带 构造贯通性 走滑构造系统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