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期构造运动对深部煤储层物性特征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韩文龙
王延斌
+3 位作者
倪小明
吴翔
高向东
张雨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8-216,共9页
煤的孔隙度、渗透率、裂缝和煤体结构等物性参数发育特征受控于构造及其演化特征。以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节理和测井天然裂缝产状统计,利用节理(裂缝)的分期和配套、波叠加原理,对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应力场、构造...
煤的孔隙度、渗透率、裂缝和煤体结构等物性参数发育特征受控于构造及其演化特征。以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节理和测井天然裂缝产状统计,利用节理(裂缝)的分期和配套、波叠加原理,对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应力场、构造形迹进行反演;通过地史最大构造曲率r表征了煤层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变形程度,进而探讨了多期构造作用对煤储层物性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柿庄地区节理(裂缝)走向发育具有五个优势方向,分别为NNE向(10°~25°)、NEE向(45°~85°)、NWW向(85°~110°)、NW向(135°~145°)、NNW向(160°~175°);倾角较大,主要分布在50°~90°,且大于70°的高达76%。自晚古生代以来的燕山期NWW—SEE向挤压和喜山早期NWW—SEE向拉伸运动造成煤层底板形态复杂,煤层物性差异较大。地史最大变形程度控制着煤体真实的损伤程度,随着地史最大变形程度的增加,裂隙发育增多,煤体破碎程度增加,当r<48×10^(-6) m^(-1)时,发育原生结构煤;当48×10^(-6) m^(-1)<r<150×10^(-6) m^(-1)时,发育碎裂结构煤;当r>150×10^(-6) m^(-1)时,发育碎粒结构煤;糜棱结构煤基本不发育。在一定范围内,随地史最大变形程度的增加,煤储层渗透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界线值在r≈110×10^(-6) m^(-1)处;煤层的孔隙度多受埋深和应力特征控制,地史最大变形程度对其影响不明显。为多期构造活动对煤储层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可望应用于柿庄区块及其他煤层气区块的储层物性评价及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柿庄区块
构造
运动
构造行迹
恢复
煤储层物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源区新构造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洪菊
贾小龙
+5 位作者
王永贵
马兴华
王国良
辛元红
黄勇
郑长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0-65,共6页
基于笔者在长江源区野外调查所取得的大量实际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构造解析法,分析了长江源区新构造运动的特征,认为长江源区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十分强烈,新构造运动除以整体性、差异性和阶段性隆升的垂直运动外,还表现出以地...
基于笔者在长江源区野外调查所取得的大量实际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构造解析法,分析了长江源区新构造运动的特征,认为长江源区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十分强烈,新构造运动除以整体性、差异性和阶段性隆升的垂直运动外,还表现出以地壳缩短-推覆褶皱和断裂-块体走向滑动为主的水平运动,运动过程既表现出继承性复活,又有一定的改造性和新生性,新构造运动塑造了长江源区的地貌-水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新
构造行迹
新
构造
运动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赤峰—开源断裂在赤峰西部地段的构造形迹及其演化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国祥
《世界地质》
CAS
2018年第3期791-803,共13页
为研究赤峰—开源断裂在赤峰西部地段的性质,笔者在1∶5万朝阳地幅、姜家营子幅区调工作中,利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测年等方法,对构造控制的多期次侵入岩进行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晚泥盆世二长花岗岩年龄为3...
为研究赤峰—开源断裂在赤峰西部地段的性质,笔者在1∶5万朝阳地幅、姜家营子幅区调工作中,利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测年等方法,对构造控制的多期次侵入岩进行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晚泥盆世二长花岗岩年龄为382. 8±2. 1 Ma,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晚泥盆世超基性岩年龄为378. 4±3. 2 Ma,形成于碰撞后裂谷拉张环境;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年龄分别为280. 1±1. 5 Ma、275. 7±1. 8 Ma,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晚三叠世、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年龄分别为206±25 Ma和128. 8±1. 3 Ma,形成于非造山伸展拉张环境。构造带上带状构造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构造带经历了3期韧性和1期脆性变形,分别为晚泥盆世至晚石炭世北东东向右行正斜滑韧脆性剪切(构造内花岗斑岩脉年龄374. 2±2. 6 Ma),早二叠世北东东向左行正斜滑韧性剪切(构造内花岗斑岩脉年龄270. 3±1. 7 Ma),晚三叠世北西西向左行正斜滑韧脆性剪切(构造内辉长岩年龄247. 53±7. 4 Ma)和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北东和北西向脆性断裂。显示赤峰—开源断裂在赤峰西部地段表现为多期次挤压、间歇伸展,并以挤压造山为主的构造-岩浆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峰-开源断裂
侵入岩
构造行迹
演化阶段
构造
-岩浆岩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期构造运动对深部煤储层物性特征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韩文龙
王延斌
倪小明
吴翔
高向东
张雨健
机构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8-216,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7ZX05064003-001,2016ZX05066001-002)。
文摘
煤的孔隙度、渗透率、裂缝和煤体结构等物性参数发育特征受控于构造及其演化特征。以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节理和测井天然裂缝产状统计,利用节理(裂缝)的分期和配套、波叠加原理,对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应力场、构造形迹进行反演;通过地史最大构造曲率r表征了煤层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变形程度,进而探讨了多期构造作用对煤储层物性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柿庄地区节理(裂缝)走向发育具有五个优势方向,分别为NNE向(10°~25°)、NEE向(45°~85°)、NWW向(85°~110°)、NW向(135°~145°)、NNW向(160°~175°);倾角较大,主要分布在50°~90°,且大于70°的高达76%。自晚古生代以来的燕山期NWW—SEE向挤压和喜山早期NWW—SEE向拉伸运动造成煤层底板形态复杂,煤层物性差异较大。地史最大变形程度控制着煤体真实的损伤程度,随着地史最大变形程度的增加,裂隙发育增多,煤体破碎程度增加,当r<48×10^(-6) m^(-1)时,发育原生结构煤;当48×10^(-6) m^(-1)<r<150×10^(-6) m^(-1)时,发育碎裂结构煤;当r>150×10^(-6) m^(-1)时,发育碎粒结构煤;糜棱结构煤基本不发育。在一定范围内,随地史最大变形程度的增加,煤储层渗透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界线值在r≈110×10^(-6) m^(-1)处;煤层的孔隙度多受埋深和应力特征控制,地史最大变形程度对其影响不明显。为多期构造活动对煤储层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可望应用于柿庄区块及其他煤层气区块的储层物性评价及预测。
关键词
沁水盆地
柿庄区块
构造
运动
构造行迹
恢复
煤储层物性
Keywords
Qinshui Basin
Shizhuang Block
tectonic movement
tectonic trace recovery
coal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TD618.11 [矿业工程—矿山机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源区新构造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洪菊
贾小龙
王永贵
马兴华
王国良
辛元红
黄勇
郑长远
机构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0-65,共6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长江源区1:25万生态环境调查"项目(1212010540107)
文摘
基于笔者在长江源区野外调查所取得的大量实际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构造解析法,分析了长江源区新构造运动的特征,认为长江源区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十分强烈,新构造运动除以整体性、差异性和阶段性隆升的垂直运动外,还表现出以地壳缩短-推覆褶皱和断裂-块体走向滑动为主的水平运动,运动过程既表现出继承性复活,又有一定的改造性和新生性,新构造运动塑造了长江源区的地貌-水系格局。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新
构造行迹
新
构造
运动特征
Keywords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Neotectonic trace
neotectonics movement characters
分类号
P546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赤峰—开源断裂在赤峰西部地段的构造形迹及其演化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国祥
机构
核工业二四三大队
出处
《世界地质》
CAS
2018年第3期791-803,共13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3053500)资助
文摘
为研究赤峰—开源断裂在赤峰西部地段的性质,笔者在1∶5万朝阳地幅、姜家营子幅区调工作中,利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测年等方法,对构造控制的多期次侵入岩进行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晚泥盆世二长花岗岩年龄为382. 8±2. 1 Ma,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晚泥盆世超基性岩年龄为378. 4±3. 2 Ma,形成于碰撞后裂谷拉张环境;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年龄分别为280. 1±1. 5 Ma、275. 7±1. 8 Ma,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晚三叠世、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年龄分别为206±25 Ma和128. 8±1. 3 Ma,形成于非造山伸展拉张环境。构造带上带状构造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构造带经历了3期韧性和1期脆性变形,分别为晚泥盆世至晚石炭世北东东向右行正斜滑韧脆性剪切(构造内花岗斑岩脉年龄374. 2±2. 6 Ma),早二叠世北东东向左行正斜滑韧性剪切(构造内花岗斑岩脉年龄270. 3±1. 7 Ma),晚三叠世北西西向左行正斜滑韧脆性剪切(构造内辉长岩年龄247. 53±7. 4 Ma)和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北东和北西向脆性断裂。显示赤峰—开源断裂在赤峰西部地段表现为多期次挤压、间歇伸展,并以挤压造山为主的构造-岩浆岩带。
关键词
赤峰-开源断裂
侵入岩
构造行迹
演化阶段
构造
-岩浆岩带
Keywords
Chifeng-Kaiyuan fault
intrusive rock
tectonic trail
evolution stage
tectonic-magmatic rock belt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期构造运动对深部煤储层物性特征影响研究
韩文龙
王延斌
倪小明
吴翔
高向东
张雨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江源区新构造运动特征分析
赵洪菊
贾小龙
王永贵
马兴华
王国良
辛元红
黄勇
郑长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赤峰—开源断裂在赤峰西部地段的构造形迹及其演化特征
马国祥
《世界地质》
CAS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