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及青少年枕颈角与后枕颈角数字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李琨 张燕 +10 位作者 郭冉 郝咪咪 吴轩宇 徐艺芳 王超群 马文童 张灵淇 杨宏宇 李志军 张少杰 王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0,25,共5页
目的通过对儿童及青少年枕颈角(occipito-C_(2)angle,OC_(2)A)和后枕颈角(posterior occipitocervical angle,POCA)的影像学测量,研究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及性别差异,为临床枕颈融合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筛选符合排纳标准的正... 目的通过对儿童及青少年枕颈角(occipito-C_(2)angle,OC_(2)A)和后枕颈角(posterior occipitocervical angle,POCA)的影像学测量,研究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及性别差异,为临床枕颈融合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筛选符合排纳标准的正常儿童及青少年321例(男213例,女108例)颅颈结合区的影像学资料,按性别、年龄分为1~3岁、4~6岁、7~9岁、10~12岁、13~15岁和16~18岁等6组。将扫描的颈椎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存贮,并导入Mimics 16.0观测其OC_(2)A和POCA。结果OC_(2)A和POCA的峰值分别为(18.15±5.63)°和(124.94±14.63)°,位于10~12岁组,随后呈波浪状下降,OC_(2)A在10~12岁组与1~3岁组、13~15岁组与10~12岁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OCA在7~9岁组与10~12岁组、13~15岁组和16~18岁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比较,OC_(2)A和POCA均无性别差异(P>0.05);经过相关性分析,OC_(2)A和POCA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28,P=0.000)。结论临床枕颈融合术中仅需考虑年龄差异,而不必考虑性别差异;本研究亦可为后路枕颈融合术OC_(2)A与POCA的角度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 枕颈 相关性 枕颈融合术 儿童 青少年
下载PDF
不同后枕颈角对枕颈融合时下颈椎运动范围和椎间压力的影响
2
作者 张鹏 金根洋 +3 位作者 郭群峰 杨军 郭翔 倪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19,共7页
目的:分析以不同后枕颈角(posterior occipitocervical angle,POCA)行枕颈固定时下颈椎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压力(intradiscal pressure,IDP),探讨枕颈融合(occipitocervical fusion,OCF)术中POCA的选择策略。方法:选... 目的:分析以不同后枕颈角(posterior occipitocervical angle,POCA)行枕颈固定时下颈椎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压力(intradiscal pressure,IDP),探讨枕颈融合(occipitocervical fusion,OCF)术中POCA的选择策略。方法:选取8具新鲜冰冻人体枕颈部标本(C0~T1,头端包括枕骨粗隆以下的颅底骨性结构),年龄为25~45岁,男4具,女4具,X线透视排除骨性异常及破坏。剔除附着的肌肉、脂肪组织,完整保留各种韧带、关节囊及椎间盘,作为正常组。将标本置于2N·m载荷下,运用伺服液压材料测试系统、光电运动分析系统及微型压力传感器测量C3/4、C4/5、C5/6、C6/7运动节段在前屈、后伸、左旋及左侧弯4个方向上的ROM以及IDP。后将标本以不同POCA行枕颈固定作为实验组,5组分别为:中立位组(POCA=111°)、中立位-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组(POCA=101°)、中立位+SD组(POCA=121°)、中立位-2SD组(POCA=91°)及中立位+2SD组(POCA=131°)。固定节段为C0、C2及C3。各实验组均采用位移控制模式进行实验,测量4个运动节段在4个方向上的ROM及IDP。结果:枕颈固定以后,C0~C34个方向上的ROM较正常组均显著减小(P<0.001)。POCA的变化对4个运动节段前屈和后伸方向上的ROM及IDP的影响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前屈方向上,随着POCA的增大,各节段的ROM及IDP呈递减趋势;后伸方向上,随着POCA的增大,各节段的ROM呈递增趋势,而IDP呈减小趋势。POCA固定于中立位时,各运动节段前屈、后伸方向上的ROM虽明显大于正常组,但未出现POCA过小时前屈方向上或过大时后伸方向上极度增大的ROM,且IDP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左旋及左侧弯方向上,随POCA变化4个运动节段的ROM较正常组显著增加,但其对ROM及IDP的影响无规律性。结论:OCF术中,POCA于中立位固定时,下颈椎的ROM、IDP最接近正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 枕颈 运动范围 椎间压力
下载PDF
枕颈融合术中联合两种测量枕颈角方法调控枕颈固定角度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广州 洪瑛 +5 位作者 刘浩 杨毅 孟阳 吴廷奎 丁琛 陈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20-23,28,共5页
目的观察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对固定枕颈角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综合策略(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完成后路枕颈融合术的13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10例;年龄31~60岁(平均42.9岁)。50例年龄20~6... 目的观察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对固定枕颈角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综合策略(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完成后路枕颈融合术的13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10例;年龄31~60岁(平均42.9岁)。50例年龄20~60岁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获得正常人群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的数据;术中基于上述数据调整固定角度。记录患者术前和术中枕颈角度的变化,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和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线平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各随访时间点枕颈角和下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前6例患者Takami'枕颈角为非正常值,其中4例患者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均为非正常值。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2~48月(平均27.4±15.1月),术后患者枕颈部疼痛及神经功能获得显著改善;末次随访,VAS评分由术前6.4±0.8分降至2.9±0.6分;JOA评分由术前12.9±2.3分改善至15.3±0.9分。术后各随访点枕颈角及下颈椎曲度无显著变化(P>0.05);至末次随访,13例患者枕颈部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固定角度并避免枕颈角度不佳所致各种并发症,从而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 策略 枕颈 Takami'枕颈
下载PDF
枕颈部畸形与创伤的手术治疗
4
作者 卢一生 黄宏前 +2 位作者 潘兵 俞锦清 符楚迪 《颈腰痛杂志》 200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枕颈部畸形与创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 7例枕颈部畸形与 6例枕颈部创伤引起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均得以随访 ,时间为 8个月~74个月 ,7例枕颈部畸形予以彻底减压 ,作枕颈融合术 ,现恢复正... 目的 探讨枕颈部畸形与创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 7例枕颈部畸形与 6例枕颈部创伤引起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均得以随访 ,时间为 8个月~74个月 ,7例枕颈部畸形予以彻底减压 ,作枕颈融合术 ,现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5例 ,生活能自理 ,但不能劳动 2例 ;6例枕颈部创伤致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 ,能复位 4例 ,其中 3例行寰枢椎融合术 ,1例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 ,不能复位 2例予以寰椎后弓切除枕颈融合术 ,现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3例 ,生活能自理 ,能参加轻便工作 2例 ,不能参加劳动 1例。结论 手术减压 (或复位 )和重建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部畸形 手术治疗 枕颈部创伤 脊髓压迫症 枕颈融合术 寰枢椎融合术 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基于枕颈影像参数的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风险分析
5
作者 仇胥斌 袁晓峰 庄明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6期768-771,808,共5页
目的基于枕颈影像参数探讨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科收治的84例枕颈交界区不稳患者,均采用枕颈融合术治疗,调查其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设为吞咽困难组及吞咽正常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枕颈影... 目的基于枕颈影像参数探讨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科收治的84例枕颈交界区不稳患者,均采用枕颈融合术治疗,调查其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设为吞咽困难组及吞咽正常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枕颈影像参数,即治疗前后Oc-Ax角、O-C_(2)角、O-EA角以及nPAS以及变化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25例发生吞咽困难;吞咽困难组与吞咽正常组的术前、术后1年O-C_(2)角以及ΔO-C_(2)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Oc-Ax角、O-EA角以及nP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Oc-Ax角、O-EA角、nPAS以及各指标的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ΔO-C_(2)角≤-5°、术后Oc-Ax角≤65°、术后nPAS≤10 mm、术后O-EA角≤100°是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结论枕颈交界区不稳患者采用枕颈融合术治疗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高,O-C_(2)角变化值较大和术后Oc-Ax角、nPAS、O-EA角过小均会增加吞咽困难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交界区不稳 枕颈影像参数 枕颈融合 吞咽困难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定制枕颈融合系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赵保印 牛国旗 +5 位作者 刘路坦 孙正 聂虎 陈辉 余若晨 王震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3D打印个体化定制枕颈融合系统(3D printing occipitocervical fusion system,3D-OCF)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设计并研制3D-OCF,将该内固定系统与传统Summit内固定系统作对比,建立两套枕颈融合内固定方式...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3D打印个体化定制枕颈融合系统(3D printing occipitocervical fusion system,3D-OCF)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设计并研制3D-OCF,将该内固定系统与传统Summit内固定系统作对比,建立两套枕颈融合内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术后上颈椎活动,分别在屈伸、侧屈及旋转6种工况下施加40 N垂直载荷及1.5 N·m力矩的预载荷,观察两种内固定系统固定下椎体活动度、枕骨位移峰值及内固定装置的应力分布。结果:在屈伸、侧屈、旋转6种工况下,与传统Summit内固定系统相比,3D-OCF固定的上颈椎各节段活动度明显降低,各节段整体活动度下降73.02%~100.00%;椎体位移峰值,与传统Summit内固定系统相比,3D-OCF固定的颈椎最大位移值明显降低,各个工况下下降了78.09%~95.73%;内固定系统应力分析,在屈伸、侧屈、旋转6种工况下,两套内固定系统所受最大应力值均在前屈状态下,3D-OCF最大应力值为37.43 MPa,Summit内固定系统最大应力值为533.32 MPa。3D-OCF的最大应力值与使用传统Summit内固定系统相比,3D-OCF各个工况的最大应力值明显降低,且各个工况下应力差均衡,无明显应力集中点。结论:3D-OCF能为枕颈融合内固定术能提供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且3D-OCF装置应力相对较为分散,系统装置发生断裂、失效的可能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 3D打印 个体化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对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宏其 胡希恒 +4 位作者 刘金洋 吴建煌 刘少华 唐明星 潘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8例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13~56岁,平均31.1±14.2岁。颅底凹陷(扁平... 目的:探讨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8例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13~56岁,平均31.1±14.2岁。颅底凹陷(扁平)畸形16例,其中8例伴寰椎枕骨化畸形,6例伴寰枢椎椎弓发育畸形,2例伴上述两种畸形;单纯寰椎枕骨化畸形6例;齿状突发育不良4例;单纯寰枢椎椎弓发育畸形2例。MRI示所有病例脊髓均有不同程度受压,术前JOA评分5~9分,平均7.2±1.4分。术前均行颅骨牵引,牵引重量4~7kg,平均5.2±0.7kg;牵引时间7~14d,平均10.1±2.1d;复查X线片,22例患者脱位部分复位,6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均行枕颈融合术,术中枢椎尽量置椎弓根螺钉(根据枢椎畸形程度,20例患者枢椎双侧置入椎弓根螺钉,6例单侧置钉,2例未能置钉),余固定节段(固定至畸形椎体下2~3个节段)置侧块螺钉。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安全完成,手术时间3~5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180~400ml,平均250ml;无脊髓、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第1天JOA评分8~13分,平均10.6±1.5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复查X线片和MRI,21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7例患者脱位较术前明显改善,脊髓受压完全解除。随访6~48个月,平均20.3±9.7个月,所有病例术后3~6个月(平均4.3±0.9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1~16分,平均14.6±1.7分,较术前及术后第1天均有改善(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部分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近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枕颈部畸形 颅骨牵引 枕颈融合术
下载PDF
枕颈CD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侯铁胜 李明 +3 位作者 赵杰 傅强 鲁凯伍 贺石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枕颈CD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因先天性发育畸形、陈旧性骨折脱位及肿瘤所致的上颈椎不稳者在行枕颈融合术的同时应用枕颈CD内固定系统行枕颈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术... 目的:探讨枕颈CD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因先天性发育畸形、陈旧性骨折脱位及肿瘤所致的上颈椎不稳者在行枕颈融合术的同时应用枕颈CD内固定系统行枕颈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术后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改善者占91%(10/11),术后9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内固定棒、钉断裂及脱钩现象,1例术后3个月出现枕骨部螺钉松动。结论:在行枕颈融合时应用枕颈CD内固定可获得术后枕颈部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术后无需卧石膏床,植骨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CD内固定系统 枕颈融合术 椎不稳
下载PDF
枕颈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侯铁胜 傅强 +3 位作者 赵杰 李明 贺石生 何大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4期1671-1673,共3页
目的 :探讨枕颈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3例因先天性发育畸形、陈旧性骨折脱位及肿瘤所致的上颈椎不稳者在行枕颈融合术同时应用枕颈内固定系统行枕颈部内固定术。术后进行 6~ 2 4个月(平均 2 2个月 )随访。结... 目的 :探讨枕颈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3例因先天性发育畸形、陈旧性骨折脱位及肿瘤所致的上颈椎不稳者在行枕颈融合术同时应用枕颈内固定系统行枕颈部内固定术。术后进行 6~ 2 4个月(平均 2 2个月 )随访。结果 :术后症状缓解 ,神经功能改善者占 91% (2 1/2 3 ) ,术后 9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 10 0 %。无内固定棒钉断裂及脱钩现象 ,仅有 1例术后 3个月出现枕骨部螺钉松动。结论 :在行枕颈融合时应用枕颈内固定具有可获得术后枕颈部即刻稳定 ,防止植骨块移位 ,术后无需卧石膏床和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 内固定系统 枕颈融合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枕颈钉板系统在枕颈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景堂 唐天驷 +2 位作者 杨惠林 姜为民 王东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评价颈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行枕颈融合的临床效果,介绍应用方法.方法:利用颈椎椎弓根螺钉钢板系统,行枕颈融合11例,其中寰枢椎脱位6例(齿状突骨折不愈合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上中段颈椎椎管内肿瘤3例,枕颈部先天性畸形2例.结果:... 目的:评价颈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行枕颈融合的临床效果,介绍应用方法.方法:利用颈椎椎弓根螺钉钢板系统,行枕颈融合11例,其中寰枢椎脱位6例(齿状突骨折不愈合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上中段颈椎椎管内肿瘤3例,枕颈部先天性畸形2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3个月~2年),所有患者植骨愈合牢固,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脱钉、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利用枕颈板钉系统(occipitocervical plate-screws systems)行枕颈融合术固定坚强,临床效果理想,是枕颈融合可选用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钉板系统 枕颈融合 应用 中寰枢椎脱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失稳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可 卢雨霆 +4 位作者 张圆 罗小辑 蒋电明 钟伟洋 权正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7年8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47例患有枕颈失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枕颈融合手术治疗,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50.87±14.08)岁。术...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7年8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47例患有枕颈失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枕颈融合手术治疗,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50.87±14.08)岁。术前诊断为创伤性寰枢椎骨折/脱位33例,先天性枕颈畸形12例,上颈椎肿瘤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应用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ymptom rating scale,VAS)评分及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8~88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5.79±16.12)月,术后X线检查提示46例枕颈部植骨融合良好,1例植骨融合失败,植骨融合率97.9%;JOA评分由术前(12.32±2.97)分,降至术后(14.85±2.26)分;VAS评分由术前(6.55±1.14)分,降至术后(1.91±1.06)分;JOA及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7,P=0.000;t=52.54,P=0.000)。结论:应用颈椎弓根螺钉和板-棒系统行枕颈融合术,因其优秀的力学稳定性及植骨融合率,是解决枕颈结合部失稳的安全、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术 枕颈失稳 手术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枕颈融合术后呼吸困难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富兵 冯振洲 +4 位作者 陈子贤 蒋淳 梁运 李邦耀 姜晓幸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1-805,共5页
枕颈融合术(occipitocervical fusion,OCF)常用于颅颈交界区疾患的治疗,包括先天畸形、骨折脱位、肿瘤、结核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随着外科技术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OCF可在解除脊髓压迫、恢复枕颈部正常序列的基础上及时重建其稳定性... 枕颈融合术(occipitocervical fusion,OCF)常用于颅颈交界区疾患的治疗,包括先天畸形、骨折脱位、肿瘤、结核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随着外科技术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OCF可在解除脊髓压迫、恢复枕颈部正常序列的基础上及时重建其稳定性,但可能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如椎动脉损伤、硬膜破裂致脑脊液漏、神经根或脊髓损伤、内固定断裂及融合失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 呼吸困难 枕颈 O-C2角
下载PDF
枕颈CD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昌耘冰 夏虹 +4 位作者 尹庆水 吴增晖 徐国洲 潘刚明 刘景发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74-375,共2页
目的 探讨枕颈CD在枕颈融合术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2 5例不同原因引起上颈段失稳病例 (新鲜骨折 7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18例 ) ,采用枕颈CD为内固定器械进行枕颈融合术 ;随访手术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得到随访 ,随访期大于 1年。... 目的 探讨枕颈CD在枕颈融合术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2 5例不同原因引起上颈段失稳病例 (新鲜骨折 7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18例 ) ,采用枕颈CD为内固定器械进行枕颈融合术 ;随访手术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得到随访 ,随访期大于 1年。 2 5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新鲜外伤所致 3例神经损伤者 ,1例术前双手指麻木术后症状消失 ,术前不完全脊髓损伤者 ,1例术后神经功能由ASIAC级改善为D级 ,1例D级无改变。 18例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病例神经功能改善率 71%。 1例前路减压时出现咽升动脉损伤并遗留脑缺血后遗症。所有病例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神经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 枕颈CD固定可靠 ,操作简单、安全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枕颈CD 枕颈融合 内固定术
下载PDF
Cobra枕颈内固定系统结合Halo-vest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亮兵 廖文胜 +5 位作者 王利民 王卫东 谭鸿宇 鲍恒 刘屹林 董小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94-1598,共5页
背景:枕颈部后路融合能够解除脊髓压迫并能让失稳枕颈部重新早期获得稳定。解剖型设计的Cobra系统对失稳的枕颈区提供坚强的内固定,结合Halo-vest外固定,具有固定,复位,利于植骨融合的作用。目的:观察Cobra枕颈内固定系统结合Halo-vest... 背景:枕颈部后路融合能够解除脊髓压迫并能让失稳枕颈部重新早期获得稳定。解剖型设计的Cobra系统对失稳的枕颈区提供坚强的内固定,结合Halo-vest外固定,具有固定,复位,利于植骨融合的作用。目的:观察Cobra枕颈内固定系统结合Halo-vest在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行术前术中牵引复位固定,固定后依患者耐受情况决定保留或去除Halo-vest等针对性治疗。根据JOA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估;根据尹庆水等制定的方法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内固定后3,6,12,24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平片、CT及三维重建,以判断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情况,对部分患者同时行MRI检查以明确颈脊髓减压情况。结果与结论: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9个月。内固定后未出现脊髓症状加重病例。内固定前JOA评分平均8.2分,内固定后平均14.8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5%;1例并发脑梗死死亡。内固定后6个月复查,2例患者植骨块部分吸收骨不连,2例患者枕骨板螺钉出现松动,1例螺钉脱出,1例切口不愈合。10例患者术后继续Halo-vest外固定,并于内固定后三四个月拆除;其余患者佩戴颈托至植骨完全愈合。提示Cobra枕颈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配合Halo-vest便于术中固定和复位,适用于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界区畸形 枕颈内固定 枕颈融合 HALO-VEST
下载PDF
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苟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9-0032,共4页
探讨分析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 研究开始时间:2021.12,研究结束时间:2023.12;治疗疾病种类:颈性眩晕(共104例);临床方向:中推推拿;分组形式:双盲法机制;组别名称:推拿组、参照组,各52例。推拿组行枕颈交界区推拿... 探讨分析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 研究开始时间:2021.12,研究结束时间:2023.12;治疗疾病种类:颈性眩晕(共104例);临床方向:中推推拿;分组形式:双盲法机制;组别名称:推拿组、参照组,各52例。推拿组行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参照组行常规治疗。比较二组颈椎左右活动度、疼痛评价。结果 推拿之前检查患者的颈椎活动程度,两组患者的颈部活动程度较低,(P>0.05);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颈椎的活动度有所恢复,推拿组的颈椎活动度范围更佳,(P<0.05)。两组的颈部疼痛分值均比较高,(P>0.05);经实验完成之后,两组的疼痛分值全部降低,推拿组的疼痛分数略低一些,(P<0.05)。结论 颈性眩晕的治疗在枕颈交界区推拿方法的治疗下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颈部活动度得到很好的提升,疼痛程度减轻很多,该治疗方案取得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交界区 推拿治疗 性眩晕
下载PDF
几种枕颈内固定技术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晓岚 熊波 +5 位作者 刘社庭 胡文军 彭振宇 谭震 兰图 周若舟 《颈腰痛杂志》 200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几种枕颈内固定技术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了16例因先天性发育畸形、寰枢椎陈旧性骨折脱位、枕骨髁骨折、寰椎骨折及类风湿性疾病所造成的枕颈接合部不稳的病例,在实施枕颈区减压和融合的同时分别应用四种... 目的探讨几种枕颈内固定技术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了16例因先天性发育畸形、寰枢椎陈旧性骨折脱位、枕骨髁骨折、寰椎骨折及类风湿性疾病所造成的枕颈接合部不稳的病例,在实施枕颈区减压和融合的同时分别应用四种枕颈内固定技术(颅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弓根螺钉系统、枕颈CD系统、Cervifix系统、Luque环)进行固定,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结果术中2例在置入枕骨螺钉时出现脑脊液漏,但无明显颅脑症状,1例术后脊髓损伤加重,1例神经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余11例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神经功能改善率达84.6%,术后9个月随访15例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断裂等现象。结论在行枕颈融合的同时辅以枕颈内固定有利于枕颈区稳定性重建、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提高融合率;颅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较强的力学优势,是实施枕颈融合的理想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不稳 枕颈融合术 内固定术
下载PDF
SUMMIT枕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严盈奇 龚遂良 +2 位作者 张炳祥 戴加平 童春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1期925-926,共2页
目的探讨SUMMIT枕颈固定系统经颈椎弓根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不同原因引起上颈段不稳(新鲜骨折5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2例),采用经颈椎弓根内固定SUMMIT枕颈固定系统进行枕颈融合术。结果本组均获得骨性融合,... 目的探讨SUMMIT枕颈固定系统经颈椎弓根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不同原因引起上颈段不稳(新鲜骨折5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2例),采用经颈椎弓根内固定SUMMIT枕颈固定系统进行枕颈融合术。结果本组均获得骨性融合,2例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神经功能获得改善,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颈椎弓根内固定SUMMIT枕颈固定系统固定可靠;注意术中精确定位,仔细操作,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MIT枕颈固定系统 枕颈融合 内固定术
下载PDF
枕颈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章文杰 倪斌 +1 位作者 陈海啸 洪正华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156-1158,共3页
枕颈融合术是维持枕颈区域稳定的唯一手术方式。目前文献上已记载了许多用于枕颈融合的技术,传统的融合部位是颈椎固定至枕外隆突上,而新近国外报道颈椎可固定至枕骨髁上。本文对枕颈融合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枕颈融合术 椎固定 手术方式 外隆突 枕颈 骨髁
下载PDF
枕颈区减压融合Cervifix内固定术治疗枕颈部畸形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一生 潘兵 符楚迪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3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Cervifix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价值。方法6例枕颈部畸形伴脊髓压迫症患者行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扩大减压,枕骨瓣翻转加自体髂骨植骨融合Cervifix内固定。结果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颈髓压迫症状... 目的探讨Cervifix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价值。方法6例枕颈部畸形伴脊髓压迫症患者行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扩大减压,枕骨瓣翻转加自体髂骨植骨融合Cervifix内固定。结果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颈髓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按JOA17分法评定,优(改善率≥80%)2例,良(改善率50~79%)3例,无变化(改善率<5%)1例。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一例发生内固定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Cervifix内固定可提供坚强有效的节段性固定,提高植骨融合率,适用于枕颈部畸形伴脊髓压迫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 畸形 枕颈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应用CD-H(M6)手术治疗5例幼儿枕颈畸形
20
作者 赵刚 周英杰 +2 位作者 史相钦 郑怀亮 崔宏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832-1833,共2页
[目的]探讨幼儿严重枕颈畸形的手术减压固定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2~2004年在6~9岁先天性枕颈畸形并发神经损伤的患儿中选择5例行颈椎后路寰椎后弓切除减压CD-H(M6)(美国美敦力-枢法模公司CD-Horizon M6颈后路内固定系统)枕颈融合... [目的]探讨幼儿严重枕颈畸形的手术减压固定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2~2004年在6~9岁先天性枕颈畸形并发神经损伤的患儿中选择5例行颈椎后路寰椎后弓切除减压CD-H(M6)(美国美敦力-枢法模公司CD-Horizon M6颈后路内固定系统)枕颈融合固定术.其中术前JOA评分5~8分2例,8~12分3例.[结果]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分标准:优3例,良2例,于术后8~16周枕颈部完全骨性融合.[结论]颈后部CD-H(M6)系统选择性治疗幼儿严重枕颈畸形并神经损伤,术后可以获得枕颈部的良好减压、固定,恢复C1、2之间稳定性的即刻重建,枕颈融合率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枕颈畸形 枕颈融合 CD-H(M6)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