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苟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9-0032,共4页
探讨分析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 研究开始时间:2021.12,研究结束时间:2023.12;治疗疾病种类:颈性眩晕(共104例);临床方向:中推推拿;分组形式:双盲法机制;组别名称:推拿组、参照组,各52例。推拿组行枕颈交界区推拿... 探讨分析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 研究开始时间:2021.12,研究结束时间:2023.12;治疗疾病种类:颈性眩晕(共104例);临床方向:中推推拿;分组形式:双盲法机制;组别名称:推拿组、参照组,各52例。推拿组行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参照组行常规治疗。比较二组颈椎左右活动度、疼痛评价。结果 推拿之前检查患者的颈椎活动程度,两组患者的颈部活动程度较低,(P>0.05);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颈椎的活动度有所恢复,推拿组的颈椎活动度范围更佳,(P<0.05)。两组的颈部疼痛分值均比较高,(P>0.05);经实验完成之后,两组的疼痛分值全部降低,推拿组的疼痛分数略低一些,(P<0.05)。结论 颈性眩晕的治疗在枕颈交界区推拿方法的治疗下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颈部活动度得到很好的提升,疼痛程度减轻很多,该治疗方案取得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交界 推拿治疗 性眩晕
下载PDF
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再高 金红姝 +3 位作者 周亚 郑杰 曾云 刘丽珍 《中国康复》 2020年第5期250-253,共4页
目的:观察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对照组以常规脊柱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前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主动活动度(AROM)、眩晕障... 目的:观察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对照组以常规脊柱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前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主动活动度(AROM)、眩晕障碍量表评分(DHI)作为观察指标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VAS评分和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能明显缓解疼痛、眩晕症状,提高颈椎活动度,疗效优于常规脊柱推拿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疗法 枕颈交界 性眩晕
下载PDF
枕颈交界区前方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林仲可 池永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4-787,共4页
枕颈交界区包括枕骨大孔、寰椎、枢椎,枕颈交界区手术有后方入路、前方入路、侧方入路。经口咽入路是目前常用的枕颈交界区前方入路方式,但其显露困难、局部解剖复杂及手术并发症多,对外科医生具有挑战性。然而很多疾病无法单从后路或... 枕颈交界区包括枕骨大孔、寰椎、枢椎,枕颈交界区手术有后方入路、前方入路、侧方入路。经口咽入路是目前常用的枕颈交界区前方入路方式,但其显露困难、局部解剖复杂及手术并发症多,对外科医生具有挑战性。然而很多疾病无法单从后路或侧方入路解决,如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上颈椎及颅底前部的肿瘤等。Park等采用高位颈前咽后入路暴露枕颈交界区,而Kassam等采用内窥镜下经鼻入路来暴露枕颈交界区。笔者就枕颈交界区前方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及相关技术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交界 前方入路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侧方入路 经口咽入路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枕颈交界区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胡钊彰 沈茂荣 周侠 《微创医学》 2016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回顾国内外目前可以检索到的关于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枕颈交界区的解剖学、影像学、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献分析表明通过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能到达枕颈交界区特定区域,并对该区域的创伤、畸形、肿瘤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创伤小、并发... 回顾国内外目前可以检索到的关于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枕颈交界区的解剖学、影像学、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献分析表明通过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能到达枕颈交界区特定区域,并对该区域的创伤、畸形、肿瘤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存在学习曲线较长,对于病变范围较广的疾病不适合等缺点。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处理枕颈交界区病理变化具有显著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枕颈交界 综述
下载PDF
颈枕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
5
作者 李媛 宋丹丹 +3 位作者 韩晓琛 王雨瑶 戚晓昆 邱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6期386-388,共3页
目的分析颈枕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1例颈枕交界区SDVAF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SDVAF是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一种类型,发病率较... 目的分析颈枕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1例颈枕交界区SDVAF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SDVAF是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一种类型,发病率较低,早期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对高度怀疑本病的患者,应行脊髓MRI、CTA或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结论对亚急性或慢性病程的颈髓病变患者,需高度警惕SDAVF的可能性,重视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界 硬脊膜动静脉瘘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基于枕颈影像参数的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风险分析
6
作者 仇胥斌 袁晓峰 庄明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6期768-771,808,共5页
目的基于枕颈影像参数探讨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科收治的84例枕颈交界区不稳患者,均采用枕颈融合术治疗,调查其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设为吞咽困难组及吞咽正常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枕颈影... 目的基于枕颈影像参数探讨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科收治的84例枕颈交界区不稳患者,均采用枕颈融合术治疗,调查其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设为吞咽困难组及吞咽正常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枕颈影像参数,即治疗前后Oc-Ax角、O-C_(2)角、O-EA角以及nPAS以及变化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25例发生吞咽困难;吞咽困难组与吞咽正常组的术前、术后1年O-C_(2)角以及ΔO-C_(2)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Oc-Ax角、O-EA角以及nP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Oc-Ax角、O-EA角、nPAS以及各指标的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ΔO-C_(2)角≤-5°、术后Oc-Ax角≤65°、术后nPAS≤10 mm、术后O-EA角≤100°是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结论枕颈交界区不稳患者采用枕颈融合术治疗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高,O-C_(2)角变化值较大和术后Oc-Ax角、nPAS、O-EA角过小均会增加吞咽困难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交界区不稳 影像参数 融合 吞咽困难
下载PDF
AXIS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志平 廖琦 +1 位作者 李勇 陈伟高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9-50,53,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估AXIS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AXIS系统固定融合治疗8例严重的创伤性或肿瘤切除术后枕颈不稳定患者,对术后症状改善程度、植骨融合及固定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8例患者平均随访10.5个月,局部症状及... 目的探讨和评估AXIS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AXIS系统固定融合治疗8例严重的创伤性或肿瘤切除术后枕颈不稳定患者,对术后症状改善程度、植骨融合及固定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8例患者平均随访10.5个月,局部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病例植骨均骨性愈合。AXIS内固定良好。结论AXIS内固定系统固定枕颈部操作方便,钉孔匹配好,螺钉方向可调范围大,固定效果好,不影响植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交界区不稳 融合 内固定 AXIS
下载PDF
颅底凹陷患者术后枕颈角对下颈椎曲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根锋 廖文胜 +1 位作者 朱忠培 吴研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5期2744-2746,共3页
目的探讨颅底凹陷(BI)患者术后枕颈角对下颈椎曲度(C2~7Cobb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BI行后路复位枕颈融合术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7例患者。于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O-C2... 目的探讨颅底凹陷(BI)患者术后枕颈角对下颈椎曲度(C2~7Cobb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BI行后路复位枕颈融合术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7例患者。于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O-C2及C2~7 Cobb角(C2~7角)。根据术后3 d O-C2角大小,将患者分为10°≤O-C2角≤20°组、O-C2角<10°组及O-C2角>20°组。观察不同O-C2角组Cobb角的差异,分析O-C2角与C2~7角的相关性。结果 17例患者中男4例(23.5%),女13例(76.5%);年龄12~60岁,平均(37.9±13.4岁);随访时间25~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9(35.5,74.0)个月。术后3 d各组间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间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末次随访相比10°≤O-C2角≤20°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2角<10°组及O-C2角>20°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C2角与C2~7角在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存在负相关(r=-0.626、-0.780,P<0.05)。结论 BI患者O-C2角与下颈椎C2~7角呈负相关,行后路枕颈融合术时需密切注意O-C2角,将其固定于合适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 枕颈交界区畸形 椎曲度
下载PDF
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1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鹏彪 杨子斌 +2 位作者 赵伟 李林 彭光泽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7期666-669,共4页
创伤性寰枕脱位(occipitoatlantal dislocation,OAD)是一种罕见的、致命的、极不稳定的枕颈交界区损伤,通常由交通事故、高坠伤等强烈暴力造成颈、延髓损伤及严重的齿状韧带、寰横韧带和十字韧带损伤,容易导致患者猝死或出现严重的神经... 创伤性寰枕脱位(occipitoatlantal dislocation,OAD)是一种罕见的、致命的、极不稳定的枕颈交界区损伤,通常由交通事故、高坠伤等强烈暴力造成颈、延髓损伤及严重的齿状韧带、寰横韧带和十字韧带损伤,容易导致患者猝死或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韧带损伤 神经功能障碍 齿状韧带 横韧带 DISLOCATION 脱位 枕颈交界 患者猝死
下载PDF
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的椎动脉走行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圣林 王超 +2 位作者 刘溢 闫明 周海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观察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椎动脉第三段的走行情况,探讨其分型方法。方法:对连续收治的36例诊断为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进行椎动脉的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情况。结果:根据椎动脉进入椎管和颅腔的位置由远到近分为Ⅰ、Ⅱ、... 目的:观察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椎动脉第三段的走行情况,探讨其分型方法。方法:对连续收治的36例诊断为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进行椎动脉的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情况。结果:根据椎动脉进入椎管和颅腔的位置由远到近分为Ⅰ、Ⅱ、Ⅲ、Ⅳ型,36例患者中5例6侧椎动脉从枢椎横突孔穿出,横行向内,于枕骨化寰椎后弓下方进入椎管,再向上进入枕骨大孔,椎动脉经过寰椎侧块的下方走行,占8.3%,为Ⅰ型;16例18侧椎动脉从枢椎横突孔穿出,横行向内,于枕骨化寰椎后弓下方进入椎管,再向上进入枕骨大孔,椎动脉走行经过寰椎侧块的表面,或在其表面转弯,占25%,为Ⅱ型;25例44侧椎动脉从枢椎横突孔穿出,向上、外方走行,沿寰椎与枕骨之间的骨性孔道进入颅内,占61.1%,为Ⅲ型;4例4侧椎动脉缺如,占5.6%,为Ⅳ型。结论: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的椎动脉第三段有四种解剖形态,对寰椎枕骨化患者置入寰椎侧块螺钉时,Ⅱ、Ⅲ型椎动脉走行者损伤椎动脉的风险较高。对单侧椎动脉缺如者,对侧手术操作应更加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交界 椎动脉 寰椎骨化 CT血管造影 侧块螺钉
下载PDF
一个新枕寰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一恒 王鹏 +1 位作者 余新光 孟春玲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建立一个新型枕寰枢复合体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采集CT断层资料,应用Mimics软件完成枕寰枢的三维重建并获取点云数据,辅助以逆向工程完成骨性结构的曲面重构;采用Ture Grid软件建立包括关节软骨在内的全六面体有... 目的建立一个新型枕寰枢复合体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采集CT断层资料,应用Mimics软件完成枕寰枢的三维重建并获取点云数据,辅助以逆向工程完成骨性结构的曲面重构;采用Ture Grid软件建立包括关节软骨在内的全六面体有限元网格模型,建立模拟韧带的弹簧单元;在0.3 Nm和1.5 Nm外载荷下进行了前屈、后伸、侧屈和轴向旋转四种生理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及有效性验证。结果该枕寰枢模型能对正常情况下生物力学特性如运动学、韧带应变、关节应力等进行预测。结论枕寰枢有限元模型对枕颈交界区生物力学的改变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可以进行有效的、可重复的仿真分析,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寰枢复合体 生物力学 枕颈交界
下载PDF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12
作者 万仑 刘仲前 +2 位作者 胡豇 唐六一 张耀明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534-535,共2页
目的分析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瘤体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高颈段椎管内肿瘤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分析其术后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7个月,无1例死亡。8例患者中,7例... 目的分析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瘤体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高颈段椎管内肿瘤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分析其术后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7个月,无1例死亡。8例患者中,7例术后症状体征消失、生活自理,1例术后无明显改善。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术后随访X线片见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高颈段椎管内肿瘤行瘤体切除后,一期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即时稳定脊柱,有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枕颈交界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枕骨髁骨折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黄鹏 李峰 朱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6期118-121,共4页
枕骨髁骨折既往被当做是一种罕见的损伤,但是随着影像检测技术的提高,使得其检出率明显上升。但由于枕骨髁部位的特殊性,加之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而物理检查又缺乏特异性,因此枕骨髁骨折很容易被忽略。正是由于不正当的处理,导致患者颈... 枕骨髁骨折既往被当做是一种罕见的损伤,但是随着影像检测技术的提高,使得其检出率明显上升。但由于枕骨髁部位的特殊性,加之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而物理检查又缺乏特异性,因此枕骨髁骨折很容易被忽略。正是由于不正当的处理,导致患者颈部长期疼痛或者颈部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严重的可以引起神经麻痹甚至死亡。因此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对遭受头部和上颈部突发高暴力创伤的患者均应高度怀疑枕骨髁骨折。枕骨髁骨折首选保守治疗,但对于不稳定型骨折伴有神经麻痹、脑干压迫等症状的患者,应该立即干预。本文将从流行病学、解剖结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骨折 枕颈交界 骨髁骨折 流行病学 诊断学 影像学
下载PDF
枕骨髁螺钉固定技术应用一例报告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维虎 王扬 +2 位作者 李国庆 阮超越 赵华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08-512,共5页
临床上枕颈不稳通常由外伤、先天畸形、肿瘤、炎症等因素引起,一般行枕颈融合术。枕颈融合需要三大固定结构:颅侧固定结构、颈椎固定结构及纵向连接结构。而颅侧骨骼、神经与血管变异率较高,固定相对困难。目前常用的枕颈融合术式是... 临床上枕颈不稳通常由外伤、先天畸形、肿瘤、炎症等因素引起,一般行枕颈融合术。枕颈融合需要三大固定结构:颅侧固定结构、颈椎固定结构及纵向连接结构。而颅侧骨骼、神经与血管变异率较高,固定相对困难。目前常用的枕颈融合术式是枕骨鳞部螺钉固定技术,在枕骨菲薄的患者中无法应用,部分枕颈交界区畸形的患者应用该术式进行融合有较大的技术难度,易引起硬膜外血肿、静脉窦破裂甚至脑损伤。此外,有些学者认为由于枕骨螺钉固定后存在微动易导致术后难治性头颈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技术 髁螺钉 应用 融合术 连接结构 先天畸形 枕颈交界
原文传递
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的再认识
15
作者 徐荣明 胡勇 董伟鑫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5-758,共4页
寰枕关节作为颅颈部的交界区,上承载头颅,下连接颈椎,具有重要的活动功能,尤其是屈伸运动。与其他功能关节一样,寰枕关节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脱位或不稳。 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atlanto—occipital dislocation,AOD)是指由于外... 寰枕关节作为颅颈部的交界区,上承载头颅,下连接颈椎,具有重要的活动功能,尤其是屈伸运动。与其他功能关节一样,寰枕关节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脱位或不稳。 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atlanto—occipital dislocation,AOD)是指由于外伤导致的寰椎和枕骨分离的一种病理状态,导致枕颈交界区(craniovertebral junction,CVJ)极度不稳定,合并较高的死亡率和神经损伤发生率[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寰关节脱位 DISLOCATION 枕颈交界 损伤发生率 活动功能 屈伸运动 病理状态
原文传递
后路枕骨髁螺钉内固定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国庆 马维虎 刘观燚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前临床上治疗枕颈交界区失稳时,颅侧主要固定方式是枕骨钢板螺钉固定。但这种固定方法存在一定的颅脑损伤、静脉窦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枕骨薄弱、缺损等手术禁忌证。
关键词 骨髁 螺钉内固定 后路 钢板螺钉固定 并发症发生率 枕颈交界 静脉窦破裂 手术禁忌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