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后颅窝减压与减压加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寰枕畸形的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继飞 王金海 +1 位作者 李铁军 陈庆胜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670-671,共2页
目的观察单纯后颅窝减压与减压加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寰枕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治疗组为行后颅窝减压加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寰枕畸形患者12例。对照组为行单纯后颅窝减压术患者15例。结果治疗组治愈4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 目的观察单纯后颅窝减压与减压加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寰枕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治疗组为行后颅窝减压加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寰枕畸形患者12例。对照组为行单纯后颅窝减压术患者15例。结果治疗组治愈4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治愈1例,好转3例,复发后无效或加重11例,总有效率26.7%。结论寰枕畸形的治疗中,后颅窝减压加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单纯后颅窝减压术疗效好。手术减压和稳定性重建应该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减压 疗效 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后颅窝减压加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寰枕畸形 被引量:8
2
作者 孙继飞 刘振利 +1 位作者 刘晓伟 高岩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60-361,共2页
目的探讨后颅窝减压加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寰枕畸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2例寰枕畸形患者行后颅窝减压加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均获随访,平均18(6-36)个月。按Symon和Lavender标准,治愈4,好转7例,无效1... 目的探讨后颅窝减压加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寰枕畸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2例寰枕畸形患者行后颅窝减压加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均获随访,平均18(6-36)个月。按Symon和Lavender标准,治愈4,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1.7%。结论寰枕畸形的治疗中手术减压和稳定性重建应该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减压 外科 融合
下载PDF
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枕颈畸形
3
作者 何建荣 杨捷 杨砚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2期225-225,共1页
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对16例枕颈畸形患者采用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6~58岁。患者术前均行颈椎X线、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诊断为枕颈畸形。其中颅底凹... 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对16例枕颈畸形患者采用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6~58岁。患者术前均行颈椎X线、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诊断为枕颈畸形。其中颅底凹陷并寰椎枕化7例,寰椎后弓缺如4例,C2~3先天融合4例,C4~5先天融合合并寰枢关节不稳1例。合并症:10例脊髓空洞,8例小脑扁桃体下疝,1例脑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UBE-LIF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贝 柳永明 +5 位作者 赵建栋 杨引君 李依奇 温发延 李岩 李振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F0003,共8页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2例LB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UBE-LIF组(n=15)和开放组(n=17)。记录并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病理HE染色;根据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和1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影像学方法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LL)和椎间隙高度(DH),并采用Suk分级标准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前ESR和CRP水平、术前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术前LL和DH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0.001);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布氏杆菌病改变。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两组在术后1周差异较为明显:UBE-LIF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1),两组CRP均较术前升高且UBE-LIF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开放组(P<0.001),两组ESR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VAS、JOA评分和ODI指数、CRP及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示,UBE-LIF组椎间植骨总体融合率为93.3%,开放组为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6,P=0.884);两组LL和DH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BS均安全有效;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相比,UBE-LIF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术中视野清晰、出血量少、术后早期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等优势,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治疗LBS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微创 UBE UBE-LIF(ULI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单侧双通道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胡波 陈萍 +6 位作者 陆文杰 李思云 李耀华 周湘桂 刘虹 陈华龙 谢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DL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 目的:探究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DL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C反应蛋白(CRP)];随访3个月,比较椎间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椎间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1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两组WBC、NE、CRP水平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于DLS患者中,可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及炎症反应程度,提高椎间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单侧双通道内镜 腰椎间融合内固定 疼痛度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高志祥 王红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减压组(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n=40)和植骨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减压组(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n=40)和植骨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n=40)。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疗效、脊柱影像学表现及治疗前后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36(SF-36)]。结果:植骨组优良率高于减压组,卧床时长、骨折端愈合时长短于减压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管侵占率、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植骨组优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可加快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恢复脊柱功能,纠正脊柱参数,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椎管减压 椎间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效果对比
7
作者 曾娘华 易伟宏 +2 位作者 王尔天 杨大志 褚千琨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 术后2、4、12、24 h,研究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25±0.15)、(3.11±0.98)、(2.54±0.52)、(1.64±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0.68)、(5.13±1.57)、(4.63±1.65)、(3.79±1.03)分(P<0.05)。结论 对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来说,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干预,止痛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泵 切口浸润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 后疼痛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8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梁 曾繁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 后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颈椎挥鞭样损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章凯 蔡凯文 +4 位作者 罗科锋 卢斌 张威 陆继业 蒋国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1-447,共7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53.6±13.6岁)。根据术前颈椎MRI T2加权相中矢状位上目标节段纤维性椎管最小矢状径分为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32例)和非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18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狭窄组随访25.6±7.4个月,非狭窄组27.4±8.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的总分、感觉评分、运动评分,计算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和末次随访时的手术改善率,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SIA评分总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上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下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感觉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狭窄组与非狭窄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7.3%和55.9%,术后1年分别为61.3%和73.6%,末次随访分别为77.3%和91.1%,上述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狭窄组手术改善率为88%(28/32),非狭窄组为(94%)(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4例颈部轴性疼痛;狭窄组13例、非狭窄组11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吞咽异物感,行对症治疗后改善;狭窄组出现1例椎前血肿和2例C5神经根麻痹,经神经营养、消肿等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摔倒等意外突发事件。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外伤前合并有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术后短期疗效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 椎间盘突出 挥鞭样损伤 椎椎管狭窄
下载PDF
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黄菁 李琴 +4 位作者 万琴 罗小英 黄正 黄菊 赖娟 《医疗装备》 2023年第7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医院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椎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 探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医院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椎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由专科护士及手术室护士分别按病区护理常规与手术室护理常规各自施护),观察组接受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比较两组焦虑程度、术时气管推移有效配合率和体位正确配合率、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前、术后访视结束时,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时气管推移有效配合率和体位正确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护理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对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降低焦虑程度,提高术时有效正确配合度,降低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护士 专科护士 协同护理 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广达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6期109-112,共4页
目的在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中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编号并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35例患... 目的在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中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编号并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归为参照组,另外3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视为研究组。对两组治疗期间的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Cobb角、JOA评分、VAS评分,优势较大的小组为研究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治疗前两组无论是生理功能、躯体疼痛,还是社会功能和健康状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发生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佳,比参照组存在优势(P<0.05)。结论针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临床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其疼痛,同时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椎间融合内固定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改良植骨方法在后路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闫应朝 王雍立 +4 位作者 王向阳 池永龙 徐华梓 林焱 倪文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植骨方法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32例因齿状突不连(21例)、寰椎横韧带断裂或松弛导致寰枢关节不稳(6例)以及颅底凹陷(5例)的病例,施行了后路经C1侧块或椎弓根螺钉和C2椎... 目的:探讨改良植骨方法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32例因齿状突不连(21例)、寰椎横韧带断裂或松弛导致寰枢关节不稳(6例)以及颅底凹陷(5例)的病例,施行了后路经C1侧块或椎弓根螺钉和C2椎弓根或Magerl螺钉固定术(27例)或枕颈固定术(5例)。术中植骨时在C1和C2后弓或C2和枕骨间植入颗粒状松质骨,压实后将少许稍长的皮质骨条铺在表面,再放置明胶海绵2条,用可吸收线缠绕在两侧内置物上或缝合于两侧软组织上,形成网状结构,术后颈托固定,随访观察患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经口咽前路松解复位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出现术后咽后间隙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于术后2周恢复。术中无内固定或植骨困难,术后随访未见复位丟失或假关节形成。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个月~3年2个月,平均19.1±7.2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改良植骨方法,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不稳 寰枢关节 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刘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68-70,共3页
探究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按机数字表法分类,观察组和对照组... 探究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按机数字表法分类,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滑脱度(SP)、腰骶角(LSA)、骨盆入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滑脱角(SA)、腰1垂线与骶1的距离(LASD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术后,两组SP、LL、SA和LS-AD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I、SS、PT和LS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滑脱复位率分别为(63±23)%和(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L、△SA分别为(-3.2+6.9)°和(-2.2+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10.2)°和(2.3+5.5)°(P<0.05);观察组的△LASD(4+10)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0)mm(P<0.05)。结论 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在减小LL和SA方面,微创手术效果更为显著;在滑脱复位方面,传统开放手术的滑脱复位率高于微创手术,且传统开放手术可明显减小LSAD,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力线平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盘镜 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 Ⅰ、Ⅱ 度退变性腰椎滑脱 腰椎-盆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克正 汪明星 +3 位作者 邹士东 陈山成 孙永杰 池玉磊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1期82-85,90,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单县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单县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总体疗效、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Cobb角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P<0.05);研究组JOA量表总分为(25.85±2.58)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49,P<0.05);研究组VAS评分(2.87±0.76)分低于对照组,Cobb角(11.76±1.19)°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5、17.557,P<0.05);研究组SF-36量表中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3、4.481、4.410、3.918、3.373,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5)。结论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取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Cobb角,提高脊柱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椎管减压 椎间融合内固定 COBB角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椎间植入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仁赞 李锐 +1 位作者 曹海营 李哲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64-67,共4页
目的 对比观察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S)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椎间植入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的临床疗效。方法 腰椎BS患者45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椎间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骨组(25例)和异体骨组... 目的 对比观察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S)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椎间植入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的临床疗效。方法 腰椎BS患者45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椎间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骨组(25例)和异体骨组(2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复查时、末次随访时检测感染相关指标,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术前、末次随访时测算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及整体生活质量,包括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分级评价患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异体骨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自体骨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ESR、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P均<0.05),但同一时间点两组间ESR、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均低于术前(P均<0.05),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但同一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ODI、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时,自体骨组患者植骨融合11例,异体骨组患者植骨融合3例,两组相比,P<0.05。术后6个月时,自体骨组患者植骨融合20例,异体骨组患者植骨融合12例,两组相比,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植骨均融合。结论 腰椎BS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椎间植入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的临床疗效相当,同种异体骨可以作为自体骨理想的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内固定 脊柱融合 椎间入物 自体 同种异体 布鲁杆菌病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婷 陆虹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术后3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改善其负性情绪及腰椎脊髓神经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椎间融合内固定 腰椎脊髓神经功能
下载PDF
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睿 吴思滨 张金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腰椎功能、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3.63±25.76)min,长于对照组的(95.52±21.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椎间孔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ODI评分为(19.52±3.08)分,低于对照组的(21.35±3.64)分,椎间孔高度为(20.90±2.06)mm,高于对照组的(19.71±2.1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采用PLIF治疗虽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更利于恢复椎间孔高度,改善腰椎功能,且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半椎板切除减压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枕颈间扩大减压和植骨融合术治疗枕颈部复杂畸形 被引量:3
18
作者 贾连顺 侯铁胜 +2 位作者 赵定麟 陈德玉 白如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29-333,共5页
枕颈部畸形导致该部解剖结构不稳,并可能引起脊髓压迫症。治疗上,发育畸形本身不可逆转,而局部不稳和脊髓压迫症是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本组应用颈枕间减压和稳定联合手术技术,即枕骨大孔扩大、寰椎后弓切除减压和枕颈间桥式植骨融... 枕颈部畸形导致该部解剖结构不稳,并可能引起脊髓压迫症。治疗上,发育畸形本身不可逆转,而局部不稳和脊髓压迫症是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本组应用颈枕间减压和稳定联合手术技术,即枕骨大孔扩大、寰椎后弓切除减压和枕颈间桥式植骨融合术。共治疗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6.5岁。平均随访20个月,植骨全部获得骨性愈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2例,感觉和运动功能明显改善18例,功能有改善2例,无变化3例。本文还对畸形特点,手术操作等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减压 融合
下载PDF
重建钛板枢椎椎弓根螺钉及颗粒状植骨枕颈融合术 被引量:9
19
作者 钟德君 宋跃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25-828,共4页
目的探讨重建钛板螺钉及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在枕颈融合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4月~2005年1月,选择枕颈区不稳定患者19例,年龄31~67岁;病程3个月~2年。其中枕寰枢椎复合畸形8例,陈旧性寰枢椎骨折脱位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寰椎前脱位... 目的探讨重建钛板螺钉及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在枕颈融合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4月~2005年1月,选择枕颈区不稳定患者19例,年龄31~67岁;病程3个月~2年。其中枕寰枢椎复合畸形8例,陈旧性寰枢椎骨折脱位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寰椎前脱位2例,枢椎齿状突肿瘤1例。JOA脊髓功能评分平均9.8分。使用重建钛板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枕颈部,同时枕骨与枢椎后弓间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结果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切口期愈合。19例均获随访6个月~2年8个月,平均16个月,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无神经血管损伤,无断钉、断板及内固定松脱。JOA脊髓功能评分平均达14.4分。结论重建钛板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靠,置入方便,自体颗粒状松质骨具有较高的融合率,在枕颈融合中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稳定性 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铮 曹华 +2 位作者 徐正 顾永福 祁伟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究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4月-2017年8月行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MCSM患者48例,术后均随访12... 目的探究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4月-2017年8月行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MCSM患者48例,术后均随访12个月。记录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于术前和术后7 d、6个月及12个月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进行评定。结果48例患者手术时间2.5~5.6 h,平均4.3 h;术中出血量325~1120 m L,平均605.2 m L。术后1个月内所有患者均感神经症状明显好转,下肢肌力增加,肢体活动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双上肢感觉异常基本消失。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7 d、6个月及及12个月的JOA评分显著提高(P<0.01),且颈椎曲度明显升高(P<0.01)。与术后7 d相比,术后6、12个月的JOA恢复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解除MCSM患者脊髓及神经压迫的症状,同时恢复颈椎曲度,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椎病 前路分节段减压 融合内固定 脊髓 椎曲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