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后路枕颈融合术中联合应用后枕颈角和枕颈角调整枕颈固定角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广州
刘浩
+5 位作者
丁琛
杨毅
孟阳
段宇辰
陈华
洪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后枕颈角(posterior occipitocervical angle,POCA)及枕颈角(occipital-C_2angle,O-C_2角)指导后路枕颈融合术中枕颈固定角度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月联合应用POCA及O-C_2角指导后路枕颈融合...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后枕颈角(posterior occipitocervical angle,POCA)及枕颈角(occipital-C_2angle,O-C_2角)指导后路枕颈融合术中枕颈固定角度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月联合应用POCA及O-C_2角指导后路枕颈融合术中枕颈固定角度调整的2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5例;年龄20~63岁,平均44.4岁。诊断为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20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13.2±2.0)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3±0.9)分。术中首先通过POCA指导钉棒系统预弯,使12例术前POCA为非正常值患者的POCA恢复到正常值范围;然后术中透视确认上述患者O-C_2角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其中4例为非正常值,2例需要术中调整);调整后POCA及O-C_2角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采用JOA及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缓解程度;影像学观察评价植骨融合情况,术后POCA和O-C_2角及下颈椎曲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4个月。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再手术发生。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JOA评分分别为(2.9±0.8)分和(15.4±0.9)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15.870,P=0.000;t=6.587,P=0.000)。影像学检查示22例患者枕颈部骨性融合,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未见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枕颈部稳定性良好。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POCA和O-C_2角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间下颈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枕颈融合术中联合应用POCA及O-C_2角选择合理的枕颈固定角度可确保更好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
颈
融合术
枕
颈
固定
角度
后
枕
颈
角
枕
颈
角
原文传递
枕骨-齿突角预测C_(2、3) 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有效性研究
2
作者
邹强
王林楠
+4 位作者
杨曦
陈太勇
胡博文
刘立岷
宋跃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9-744,共6页
目的 介绍一个新的枕颈角度参数——枕骨-齿突角(occipito-odontoid angle,O-D角),分析其预测C_(2、3) Klippel-Feil(KF)综合征患者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有效性。方法 以2010年4月—2019年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 介绍一个新的枕颈角度参数——枕骨-齿突角(occipito-odontoid angle,O-D角),分析其预测C_(2、3) Klippel-Feil(KF)综合征患者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有效性。方法 以2010年4月—2019年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63例;年龄14~76岁,中位年龄51岁。颅底凹陷44例,寰枢椎脱位75例;其中40例合并C_(2、3) KF综合征。7例行前路减压联合后路枕颈融合术,112例行单纯后路枕颈融合术。手术固定节段:O~C_(2) 36例、 O~C_(3) 51例、O~C_(4) 25例、O~C_(5) 7例。术后随访时间21~136个月,中位时间79个月。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枕骨-C_(2)角(occipital to C_(2) angle,OC_(2)角)、枕骨-外耳道枢椎角(occipital and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to axis angle,O-EA角)、枕外隆突-齿突角(occipital protuberance to axial angle,Oc-Ax角)、O-D角和最狭窄口咽气道直径(the narrowest oropharyngeal airway space,nPAS),计算上述参数末次随访时与术前差值(记为dO-C_(2)角、dO-EA角、dOc-Ax角、dO-D角、dnPAS)。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吞咽困难,分为吞咽困难组和无吞咽困难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以及上述参数差异;分析40例合并C_(2、3) KF综合征患者的枕颈角度参数与nPAS相关性,以dO-D角≤-5°作为标准,评价其预测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枕颈融合术后31例(26.1%)患者发生吞咽困难(吞咽困难组),其中10例为C_(2、3) KF综合征者;88例未发生该并发症(无吞咽困难组)。两组患者年龄、随访时间、固定节段、类风湿性关节炎构成比、寰枢椎脱位构成比、合并C_(2、3) KF综合征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困难组女性患者构成比高于无吞咽困难组(χ^(2)=7.600,P=0.006)。两组术前O-C_(2)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8,P=0.014),O-EA角、Oc-Ax角、O-D角、nP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O-C_(2)角、dO-EA角、dOc-Ax角、dO-D角和dnP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合并C_(2、3) KF综合征患者的dO-C_(2)角、dO-EA角、dOc-Ax角、dO-D角均与dnPAS成正相关(r=0.604,P<0.001;r=0.649,P<0.001;r=0.615,P<0.001;r=0.672,P<0.001)。以dO-D角≤-5°为标准,预测合并C_(2、3) KF综合征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8/10)和93.3%(28/30)。结论 dO-D角可以预测C_(2、3) KF综合征患者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
颈
融合术
C_(2、3)Klippel-Feil综合征
吞咽困难
枕颈角度
原文传递
题名
后路枕颈融合术中联合应用后枕颈角和枕颈角调整枕颈固定角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广州
刘浩
丁琛
杨毅
孟阳
段宇辰
陈华
洪瑛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手术室
出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基金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17PJ196)~~
文摘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后枕颈角(posterior occipitocervical angle,POCA)及枕颈角(occipital-C_2angle,O-C_2角)指导后路枕颈融合术中枕颈固定角度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月联合应用POCA及O-C_2角指导后路枕颈融合术中枕颈固定角度调整的2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5例;年龄20~63岁,平均44.4岁。诊断为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20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13.2±2.0)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3±0.9)分。术中首先通过POCA指导钉棒系统预弯,使12例术前POCA为非正常值患者的POCA恢复到正常值范围;然后术中透视确认上述患者O-C_2角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其中4例为非正常值,2例需要术中调整);调整后POCA及O-C_2角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采用JOA及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缓解程度;影像学观察评价植骨融合情况,术后POCA和O-C_2角及下颈椎曲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4个月。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再手术发生。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JOA评分分别为(2.9±0.8)分和(15.4±0.9)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15.870,P=0.000;t=6.587,P=0.000)。影像学检查示22例患者枕颈部骨性融合,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未见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枕颈部稳定性良好。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POCA和O-C_2角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间下颈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枕颈融合术中联合应用POCA及O-C_2角选择合理的枕颈固定角度可确保更好的手术疗效。
关键词
枕
颈
融合术
枕
颈
固定
角度
后
枕
颈
角
枕
颈
角
Keywords
Occipitocervical fusion
occipitocervical fixed angle
posterior occipitocervical angle
occipital-C2angle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枕骨-齿突角预测C_(2、3) 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有效性研究
2
作者
邹强
王林楠
杨曦
陈太勇
胡博文
刘立岷
宋跃明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骨科研究所
出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9-744,共6页
文摘
目的 介绍一个新的枕颈角度参数——枕骨-齿突角(occipito-odontoid angle,O-D角),分析其预测C_(2、3) Klippel-Feil(KF)综合征患者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有效性。方法 以2010年4月—2019年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63例;年龄14~76岁,中位年龄51岁。颅底凹陷44例,寰枢椎脱位75例;其中40例合并C_(2、3) KF综合征。7例行前路减压联合后路枕颈融合术,112例行单纯后路枕颈融合术。手术固定节段:O~C_(2) 36例、 O~C_(3) 51例、O~C_(4) 25例、O~C_(5) 7例。术后随访时间21~136个月,中位时间79个月。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枕骨-C_(2)角(occipital to C_(2) angle,OC_(2)角)、枕骨-外耳道枢椎角(occipital and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to axis angle,O-EA角)、枕外隆突-齿突角(occipital protuberance to axial angle,Oc-Ax角)、O-D角和最狭窄口咽气道直径(the narrowest oropharyngeal airway space,nPAS),计算上述参数末次随访时与术前差值(记为dO-C_(2)角、dO-EA角、dOc-Ax角、dO-D角、dnPAS)。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吞咽困难,分为吞咽困难组和无吞咽困难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以及上述参数差异;分析40例合并C_(2、3) KF综合征患者的枕颈角度参数与nPAS相关性,以dO-D角≤-5°作为标准,评价其预测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枕颈融合术后31例(26.1%)患者发生吞咽困难(吞咽困难组),其中10例为C_(2、3) KF综合征者;88例未发生该并发症(无吞咽困难组)。两组患者年龄、随访时间、固定节段、类风湿性关节炎构成比、寰枢椎脱位构成比、合并C_(2、3) KF综合征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困难组女性患者构成比高于无吞咽困难组(χ^(2)=7.600,P=0.006)。两组术前O-C_(2)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8,P=0.014),O-EA角、Oc-Ax角、O-D角、nP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O-C_(2)角、dO-EA角、dOc-Ax角、dO-D角和dnP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合并C_(2、3) KF综合征患者的dO-C_(2)角、dO-EA角、dOc-Ax角、dO-D角均与dnPAS成正相关(r=0.604,P<0.001;r=0.649,P<0.001;r=0.615,P<0.001;r=0.672,P<0.001)。以dO-D角≤-5°为标准,预测合并C_(2、3) KF综合征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8/10)和93.3%(28/30)。结论 dO-D角可以预测C_(2、3) KF综合征患者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发生。
关键词
枕
颈
融合术
C_(2、3)Klippel-Feil综合征
吞咽困难
枕颈角度
Keywords
Occipitocervical fusion
C_(2,3)Klippel-Feil syndrome
dysphagia
occipitocervical angle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后路枕颈融合术中联合应用后枕颈角和枕颈角调整枕颈固定角度的临床研究
李广州
刘浩
丁琛
杨毅
孟阳
段宇辰
陈华
洪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原文传递
2
枕骨-齿突角预测C_(2、3) 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有效性研究
邹强
王林楠
杨曦
陈太勇
胡博文
刘立岷
宋跃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