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系统在枕骨-颈椎-胸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宇坤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3年第4期256-256,共1页
目前适合颈椎固定的方法有很多种,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危险性。架线缝法和螺钉固定都假定骨的质量良好,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既稳定又安全的固定系统用于骨质疏松的患者。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颈部CD系统应用的价值及其安全性。对60例采用... 目前适合颈椎固定的方法有很多种,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危险性。架线缝法和螺钉固定都假定骨的质量良好,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既稳定又安全的固定系统用于骨质疏松的患者。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颈部CD系统应用的价值及其安全性。对60例采用颈部CD系统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7.3岁(17~84岁);创伤患者17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6例,肿瘤患者20例,其他患者7例。患者出现神经损害或严重的疼痛是手术的适应证。所有患者放射学检查都显示颈椎存在不稳定性现象。11例行单阶段手术,8例行多阶段手术,17例行枕颈部手术,20例行颈胸椎手术,4例行枕骨-颈椎-胸椎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颈椎-胸椎融合术 颈椎不稳定 CD系统 疗效
下载PDF
齿状突磨除联合钛板枕骨-颈椎后固定术在Chiari畸形Ⅰ型患者颅脊角改善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旭辉 吕中强 王强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6期117-119,170,共4页
目的:分析齿状突磨除联合钛板枕骨-颈椎后固定术在Chiari畸形Ⅰ型患者颅脊角改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994年9月~2004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Chiari畸形Ⅰ型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试验组(1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颅脊角测量... 目的:分析齿状突磨除联合钛板枕骨-颈椎后固定术在Chiari畸形Ⅰ型患者颅脊角改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994年9月~2004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Chiari畸形Ⅰ型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试验组(1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颅脊角测量后,对对照组患者行枕下后颅窝减压术联合硬脑膜扩大修补术,对试验组患者行齿状突磨除联合钛板枕骨-颈椎后固定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颅脊角更小,枕骨大孔径、斜坡的长度和Twings线长度更长,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随访的远期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齿状突磨除联合钛板枕骨-颈椎后固定术对Chiari畸形Ⅰ型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磨除 钛板枕骨-颈椎后固定术 Chiari畸形Ⅰ型 颅脊角
下载PDF
C_(1~3)与枕骨融合畸形1例
3
作者 梅勇 孙善全 《现代医药卫生》 2004年第17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C1-3 枕骨融合畸形 先天性颈椎融合 进行性四肢痉挛性瘫痪 鉴别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系统对颈前路术后颈椎曲度维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俊松 刘鹏 +6 位作者 刘团江 刘继军 陈浩 许晓舟 张嘉男 张正平 郝定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plate-cage construct,PCC)系统在颈椎前路术后颈椎曲度维持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的10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plate-cage construct,PCC)系统在颈椎前路术后颈椎曲度维持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的10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A组),50例采用PCC系统(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病变节段、病程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相邻椎体高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于侧位X线片测量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和相邻椎体高度,根据Pitzen等椎间融合标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t=2.442,P=0.02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403)。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5个月。根据Pitzen等的椎间融合标准,两组均达骨性融合。两组内术后1、24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及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相邻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A组术后24个月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及相邻椎体高度较术后1个月有明显丢失(P<0.05)外,两组其余疗效评价指标术后两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相邻椎体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疗效评价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术中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虽能获得与PCC系统相似疗效、缩短手术时间,但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以及继发颈椎曲度改变均大于PCC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颈椎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 钛板-椎间融合 颈椎曲度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不同融合节段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涛 邱水强 +4 位作者 徐志刚 顾继生 陈强 罗振东 吴德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中融合节段数量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326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ACDF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男175...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中融合节段数量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326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ACDF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男175例,女151例;年龄34~81岁,平均56岁。融合节段:单节段69例,双节段85例,三节段90例,四节段82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摄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并比较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C_(0~2) Cobb角、C_(2~7) Cobb角、C_(2~7)矢状垂直距离(C_(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_(2-7) SVA)、T_1倾斜角(T_1 slope,T_1S)、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C7矢状位平衡(C7sagittal vertical axis,C7 SVA)、T_1骨盆角(T_1 pelvic angle,TPA)。比较术前及术后12个月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手术前后LL、PI、SS、C7 SVA及TPA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ACDF术后下腰段脊柱-骨盆拟合关系变化。结果 32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期间内固定物在位,无脊髓神经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术后12个月JOA及颈椎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双上肢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术前颈椎V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单节段融合组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节段、三节段及四节段融合组C_(0~2) Cobb角、C_(2~7) Cobb角、C_(2-7)SVA、T_1S、TIA、C7 SVA及TPA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4组间比较术前及术后12个月C_(0~2) Cobb角、C_(2~7)Cobb角、T_1S、C7 SVA及T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双节段、三节段、四节段融合组的C7 SVA及TPA改变量均显著大于单节段融合组(P<0.05);双节段、三节段、四节段融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组PI与LL、SS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具有生理状态下腰椎与骨盆正常拟合关系,而且ACDF不能改变这一特定关系;单节段融合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无变化,而双节段及多节段融合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 融合节段 脊柱-骨盆参数 矢状位平衡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两种固定融合方法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军伟 申庆丰 夏英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1-807,共7页
[目的]比较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zero notch self stabilizing cervical fusion cage,ROI-C)与钛板-融合器(platecage,PC)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 [目的]比较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zero notch self stabilizing cervical fusion cage,ROI-C)与钛板-融合器(platecage,PC)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2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CSM患者112例,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6例采用ROI-C的ACDF,另外56例采用PC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ROI-C组手术时间[(105.8±24.6)min vs(128.2±30.5)min,P<0.001]、术中出血量[(26.0±4.3)ml vs(31.0±5.8)ml,P<0.001]、术后下地行走时间[(1.3±0.4)d vs(1.6±0.5)d,P<0.001]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7.1%vs 26.8%,P=0.006)均显著优于PC组。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JOA、NDI评分及锥体束征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ROI-C组NDI评分[(18.6±4.2)vs(20.8±4.5),P=0.009]显著优于PC组,其他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前凸角、最小椎管矢状径均显著增加(P<0.05),而颈椎ROM显著减小(P<0.05)。对应时间点,两组上述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融合器下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vs3.6%,P=0.164)。[结论]两种固定融合方法的ACDF的临床结果近似,相比之下,ROI-C手术创伤小,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早期临床结果优于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固定 钛板-笼架融合固定
原文传递
正常椎动脉解剖特点及其变异概况 被引量:35
7
作者 闫明 王超 王圣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174,共4页
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左右各一,穿过颈椎体侧方第6-第1横突孔,经枕骨大孔上升到颅内后行于延髓腹侧,两条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粗大的基底动脉,即通常所称的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是脑血液供应的重... 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左右各一,穿过颈椎体侧方第6-第1横突孔,经枕骨大孔上升到颅内后行于延髓腹侧,两条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粗大的基底动脉,即通常所称的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是脑血液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于脑干(延髓到间脑尾侧1/3)、大脑半球的后1/3(包括部分颞叶、枕叶和小脑)。椎动脉与颈椎有着密切的关系,颈椎的横突孔保护着椎动脉,但颈椎的的病损也可以危及椎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基底动脉系统 解剖特点 变异 锁骨下动脉 脑血液供应 颈椎 枕骨大孔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双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4
8
作者 程省 汤立新 +6 位作者 李显博 马远 叶向阳 赵玉果 王华磊 郭雄飞 王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Zero-P)固定系统与常规笼架-钢板系统用于前路颈椎间切除融合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3月手术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120例,其中,62例采用零切迹固定系统,58例... [目的]比较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Zero-P)固定系统与常规笼架-钢板系统用于前路颈椎间切除融合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3月手术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120例,其中,62例采用零切迹固定系统,58例采用常规笼架-钢板系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Zero-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均显著优于笼架钢板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Zero-P组术后恢复颈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笼架钢板组(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和SF-36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VAS、JOA和SF-36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Zero-P组VAS、JOA和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笼架钢板组(P<0.05)。影像方面,术前两组间颈椎前凸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Zero-P组的上述参数的改善显著优于笼架钢板组(P<0.05);此外,Zero-P组骨性融合时间显著早于笼架钢板组(P<0.05)。[结论]对于双节段颈椎病,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明显优于常规钢板椎间融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颈椎 前路颈椎间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 笼架-钢板系统
原文传递
颈前路减压融合两种内固定的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秋园 孙中仪 田纪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4-247,共4页
退行性颈椎间盘疾病(即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术式,但采取不同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会对手术产生不同的影响,相对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减压内固定系统,颈椎前路零... 退行性颈椎间盘疾病(即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术式,但采取不同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会对手术产生不同的影响,相对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减压内固定系统,颈椎前路零切迹内固定系统具有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和喉痛发生率以及预防邻近节段退变等优点.本文就两种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在手术治疗颈椎病中的优缺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颈椎间盘疾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传统钛板联合笼架系统 零切迹笼架-钢板系统
原文传递
产程超声的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高文 李湘元 +6 位作者 蔡蔚 李肖璇 罗家懋 马颖 胡冬梅 王沂峰 潘石蕾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49-955,共7页
在产程中预判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提高围分娩期的医疗安全,值得各方重视。虽然国际妇产科超声联盟呼吁开展产时超声助力产程管理和安全分娩,但是产时超声目前在国内尚未普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医学中心团队结合近年来开展产... 在产程中预判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提高围分娩期的医疗安全,值得各方重视。虽然国际妇产科超声联盟呼吁开展产时超声助力产程管理和安全分娩,但是产时超声目前在国内尚未普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医学中心团队结合近年来开展产程超声的经验体会,尝试总结目前产程超声的各项指标的测量技术要点和意义,并介绍第一产程中新的产程超声监测指标(枕骨-颈椎角度)对头位难产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程超声 枕骨-颈椎角度 分娩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