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1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说语篇中互文性的动机语用阐析——以《林中之湖》为例
1
作者 夏宗凤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18,共8页
互文性是语篇的普遍特征,是参与小说语篇建构的语用策略之一。本研究在厘清互文性和动机语用理论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以美国作家梯姆·奥布莱恩的小说《林中之湖》为例,探讨对小说语篇进行互文性的动机语用阐析的可行性。研究发现:... 互文性是语篇的普遍特征,是参与小说语篇建构的语用策略之一。本研究在厘清互文性和动机语用理论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以美国作家梯姆·奥布莱恩的小说《林中之湖》为例,探讨对小说语篇进行互文性的动机语用阐析的可行性。研究发现:互文性传递文本信息,映射作者的创作思想,使小说语篇更具历史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互文性指向小说语篇背后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政治和社会群落的身份归属,有助于读者深入体会文本的审美性、隐喻性、寓言性等文学特征,进而促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之湖》 互文性 动机语用理论 信息传递动机 互动动机
下载PDF
鹿寨县麓岭茗韵林中茶业示范区创建经验分析
2
作者 韦书远 《南方农业》 2024年第3期40-42,46,共4页
特色农业示范区在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给各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提供可学习借鉴的参考模式,以广西鹿寨县麓岭茗韵林中茶业示范区为例,通过对示范区创建背景和目标、建设规划... 特色农业示范区在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给各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提供可学习借鉴的参考模式,以广西鹿寨县麓岭茗韵林中茶业示范区为例,通过对示范区创建背景和目标、建设规划内容、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示范区创建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业 品牌建设 成效 广西鹿寨县麓岭茗韵林中茶业示范区
下载PDF
论《丛林中的艰苦岁月》的女性生存困境与身份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付筱娜 时贵仁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女性的身份构建过程并非个体孤立的,而是女性在与生存困境的冲突、协调与抗争的过程中呈现。作为个体的女性与生存困境的矛盾关系是贯穿《丛林中的艰苦岁月》的主要内容,也是作者苏珊娜·穆迪对女性身份构建的大胆尝试。《丛林中的... 女性的身份构建过程并非个体孤立的,而是女性在与生存困境的冲突、协调与抗争的过程中呈现。作为个体的女性与生存困境的矛盾关系是贯穿《丛林中的艰苦岁月》的主要内容,也是作者苏珊娜·穆迪对女性身份构建的大胆尝试。《丛林中的艰苦岁月》中穆迪夫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是在与生存困境斗争中实现的,这种困境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等种种冲突,而自我意识的觉醒又进而推动了她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重新找回女性的自身价值,最终实现了自我身份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困境 自我意识 身份构建 《丛林中的艰苦岁月》
下载PDF
图图奥拉的后殖民批评意识——重读《棕榈酒酒徒》和《我在鬼林中的生活》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志卿 张燕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由于图图奥拉所受的教育有限,一直以来评论界都将他视为一位无自觉批判意识的作家。通过阅读其长篇代表作《棕榈酒酒徒》和《我在鬼林中的生活》,笔者发现,图氏在作品中表现出清晰的后殖民批评意识。一方面,在这两部小说中,图氏对传统... 由于图图奥拉所受的教育有限,一直以来评论界都将他视为一位无自觉批判意识的作家。通过阅读其长篇代表作《棕榈酒酒徒》和《我在鬼林中的生活》,笔者发现,图氏在作品中表现出清晰的后殖民批评意识。一方面,在这两部小说中,图氏对传统的约鲁巴神话故事如"完美绅士"的情节进行了创造性的改写,凸显了殖民压迫和殖民剥削的场景,表达了非洲同胞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真切的异化感,赋予那些古老神话故事后殖民批评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对数字、技术、时间等西方文化意象以及语言的创造性误用,图氏颠覆了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权威,将非洲的本土文化重新置于中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图奥拉 《棕榈酒酒徒》 《我在鬼林中的生活》 创造性改写与误用 后殖民批评
下载PDF
安德森《林中之死》的写作风格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正履 张秀芝 《唐都学刊》 2009年第1期120-122,共3页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的重要作家,其小说《林中之死》是现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本文运用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对该小说进行探讨,揭示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言辞形式上的潜在联系,以期对它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技法有更进...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的重要作家,其小说《林中之死》是现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本文运用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对该小说进行探讨,揭示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言辞形式上的潜在联系,以期对它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技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之死 文体特征 选词 句式 语音
下载PDF
安德森的《林中之死》的元小说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封一函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79-82,共4页
美国现代小说模式的先驱舍伍德·安德森的《林中之死》并非属于心理或道德类风格。作者所追求的不是情节 ,而是更难以捉摸的形式。故事所要表现的不是寓意而是追求理解寓意的途径。安德森的《林中之死》是“元小说”的代表作 ,开创... 美国现代小说模式的先驱舍伍德·安德森的《林中之死》并非属于心理或道德类风格。作者所追求的不是情节 ,而是更难以捉摸的形式。故事所要表现的不是寓意而是追求理解寓意的途径。安德森的《林中之死》是“元小说”的代表作 ,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模式 ,即把小说的形式作为自身创造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森 林中之死》 元小说 形式 解构主义
下载PDF
安德森《林中之死》的叙事艺术和文体风格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红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4-76,共3页
舍伍德·安德森是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的重要作家 ,其著名小说《林中之死》是现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文章从叙事视角、叙述方式、叙述语言等角度探讨其精湛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 安德森 林中之死 叙事艺术 文体风格 深层意蕴
下载PDF
《林中之死》的美学解读 被引量:6
8
作者 田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69,共2页
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死亡的审美价值具有双重含义:一是通过文学艺术化死亡的恐怖为美感;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艺术加工强化一些特定的死亡现象先已具有的审美价值。舍伍德·安德森的名篇《林中之死》讲述的就是一个有关死亡的故... 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死亡的审美价值具有双重含义:一是通过文学艺术化死亡的恐怖为美感;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艺术加工强化一些特定的死亡现象先已具有的审美价值。舍伍德·安德森的名篇《林中之死》讲述的就是一个有关死亡的故事。安德森虽然在描写死亡,却是在写死亡之美和死亡的永恒意义;并且他在形形色色的死亡中选择了一种虽死犹生的充满力度的变形,从而通过死亡展现出比生命更珍贵的真、善、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之死》 美学 死亡 价值
下载PDF
岸与圈:一个天文学的隐喻——沈从文的《边城》与安德森的《林中之死》 被引量:4
9
作者 罗益民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3-149,共7页
圆形意象母题是中西文学共同关注的话题,成为历朝历代文学家描写的焦点。西方尤其以传统宇宙论的天文学隐喻解构人们关于永恒、完美、理想的彼岸世界等意义概念,东方则以类似的思维方式触及这一美学话题。《边城》和《林中之死》几乎同... 圆形意象母题是中西文学共同关注的话题,成为历朝历代文学家描写的焦点。西方尤其以传统宇宙论的天文学隐喻解构人们关于永恒、完美、理想的彼岸世界等意义概念,东方则以类似的思维方式触及这一美学话题。《边城》和《林中之死》几乎同时发表,写于不同的国度。但从二者描写的主题意象来看,都是对西方传统天文学的一个隐喻。前者以“岸”为前景,后者以“圈”为象征,所说的却都是圆形运动。它象征着人类行程的运动模式,表现出的是人的精神追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之死》 《边城》 天文学 隐喻 安德森 沈从文 中西文学 内容提要 彼岸世界 思维方式 主题意象 运动模式 精神追求 文学家 宇宙论 话题 圆形 描写 传统 西方 象征 母题 解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咸林中学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粉艳 赵雪红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5-36,共2页
马克思主义在咸林中学的早期传播与魏野畴密不可分。魏野畴到咸中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践行五四精神,为当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和革命活动的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使咸林中学成为华县的革命摇篮。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林中 传播
下载PDF
爱的缺失与死的救赎——解读安德森《林中之死》的主题 被引量:6
11
作者 邬跃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3-95,共3页
《林中之死》(1933)是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 1876-1941)被公认的一部杰出的短篇小说。本文拟从小说的主人翁的悲惨人生分析由于缺乏爱而造成的家庭及社会的悲剧以及由此所折射出的女性与男性中心意识的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而说... 《林中之死》(1933)是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 1876-1941)被公认的一部杰出的短篇小说。本文拟从小说的主人翁的悲惨人生分析由于缺乏爱而造成的家庭及社会的悲剧以及由此所折射出的女性与男性中心意识的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而说明,爱(并非以往有些人所认定的"孤独"或"隔离")是这篇小说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森 林中之死》
下载PDF
传统音乐文化坚守的无奈与孤独--由“太极传统音乐奖”获得者林中树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小东 李广赞 《当代音乐》 2020年第5期143-146,共4页
2012年11月,作为一介农夫的“非音乐人”,林中树老人因为在“重建以屈家营音乐会为代表的冀中笙管乐,并对其进行了修复式的传承,使这一续存了数百年的北方笙管乐乐种得以复兴”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获得了世界性奖项“太极传统音乐奖”,... 2012年11月,作为一介农夫的“非音乐人”,林中树老人因为在“重建以屈家营音乐会为代表的冀中笙管乐,并对其进行了修复式的传承,使这一续存了数百年的北方笙管乐乐种得以复兴”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获得了世界性奖项“太极传统音乐奖”,一时轰动了音乐圈内外。林中树也被视为传奇式人物。其实林中树三十余年的“音乐人生”做了很多堪称“传奇”的事情,如“京城问乐”、修路、修音乐堂、让学术会议开到屈家营,以及捐出全部五万美元奖金设立“屈家营音乐会基金”,等等,每一件都足以让闻者为之动容并肃然起敬。然而,喟叹之余,我们也可从林中树漫长的文化坚守之路中读出另一种意涵——文化坚守的无奈与孤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 文化坚守 无奈与孤独 文化自觉
下载PDF
魏野畴与马克思主义在咸林中学的早期传播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雪红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5-38,共4页
马克思主义在咸林中学的早期传播与魏野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921年,华县咸林中学的创办者、著名爱国教育家杨松轩先生聘请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宣传活动家魏野畴来咸林中学执教。魏野畴到咸中后,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宣传... 马克思主义在咸林中学的早期传播与魏野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921年,华县咸林中学的创办者、著名爱国教育家杨松轩先生聘请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宣传活动家魏野畴来咸林中学执教。魏野畴到咸中后,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践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在陕东地区的早期传播以及陕东地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和革命活动的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使咸林中学成为华县的革命摇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 魏野畴 马克思主义 传播
下载PDF
咏叹调《林中小鸟》的艺术风格与演唱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照民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雅克·奥芬巴赫是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三幕幻想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的咏叹调《林中小鸟》,生动华丽,趣味横生,成为抒情花腔女高音表现歌唱功力的艺术精品。以《林中小鸟》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奥芬巴赫轻歌剧的艺... 雅克·奥芬巴赫是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三幕幻想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的咏叹调《林中小鸟》,生动华丽,趣味横生,成为抒情花腔女高音表现歌唱功力的艺术精品。以《林中小鸟》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奥芬巴赫轻歌剧的艺术风格与演唱特点,以更深入了解和把握轻歌剧花腔女高音的演唱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芬巴赫 《霍夫曼的故事》 林中小鸟》 创作风格 演唱特点
下载PDF
从《林中路》的两处翻译说开去——与孙周兴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57,共4页
孙周兴先生翻译的《林中路》,总的来讲,准确、简洁、流畅、典雅,既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海氏著作的晦玄奥,又很好地传达出了其神韵本色,但有两处翻译却值得商榷。本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分析了孙先生之所以这样翻译而读者之所以也... 孙周兴先生翻译的《林中路》,总的来讲,准确、简洁、流畅、典雅,既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海氏著作的晦玄奥,又很好地传达出了其神韵本色,但有两处翻译却值得商榷。本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分析了孙先生之所以这样翻译而读者之所以也容易接受这种翻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路》 翻译
下载PDF
《林中之死》的主题意义与叙事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智敏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7期103-104,140,共3页
在短篇小说集《林中之死》中,安德森运用独特的视角与叙事策略,以死亡与畸变为主题,探讨了人生的价值、畸变的成因,以及对美国现代工业社会的幻灭。
关键词 舍伍德.安德森 林中之死》 死亡 畸变
下载PDF
语言选择与文化身份:再论苏珊娜·穆迪《丛林中的艰苦岁月》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8-112,共5页
苏珊娜·穆迪是早期加拿大英语文学中很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其重要作品《丛林中的艰苦岁月》记录了她早期移民加拿大时的生活状况。作者对于语言字词的选择修饰以及对于英国和加拿大的评论,其中暗含着她在文化身份上的边缘性。进入当... 苏珊娜·穆迪是早期加拿大英语文学中很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其重要作品《丛林中的艰苦岁月》记录了她早期移民加拿大时的生活状况。作者对于语言字词的选择修饰以及对于英国和加拿大的评论,其中暗含着她在文化身份上的边缘性。进入当代,苏珊娜·穆迪与她的作品又作为写作素材被新一代加拿大作家加以吸收与利用,成为加拿大人集体意识的象征。通过对这一个案的考察,可以看出文化身份是研究加拿大英语文学的重要问题,以及早期移民文学对于加拿大当代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娜·穆迪 林中的艰苦岁月 移民 文化身份 语言
下载PDF
《林中之死》的成长小说特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笑颖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6-78,共3页
美国短篇小说巨匠舍伍德·安德森的《林中之死》通过题材选择,探索了死亡的意蕴和生命的价值,有力地抨击了"物质至上"的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和扭曲。小说独运匠心的复式叙事和简单平实的语言特色,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 美国短篇小说巨匠舍伍德·安德森的《林中之死》通过题材选择,探索了死亡的意蕴和生命的价值,有力地抨击了"物质至上"的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和扭曲。小说独运匠心的复式叙事和简单平实的语言特色,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和不落俗套的叙事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伍德·安德森 林中之死》 语言 复式叙事 成长小说 题材
下载PDF
风格纯朴、寓意深邃——评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散文《林中之死》 被引量:2
19
作者 霍冬克 王好强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3期71-73,共2页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Anderson1876-1941)是美国现代派小说家的早期代表之一,是马克·吐温之后又一位运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的作家,他与斯坦因等作家一起开创了美国小说一代新文体。他的短篇小说体现了清新质朴的文体风格,他...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Anderson1876-1941)是美国现代派小说家的早期代表之一,是马克·吐温之后又一位运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的作家,他与斯坦因等作家一起开创了美国小说一代新文体。他的短篇小说体现了清新质朴的文体风格,他使用的语言流畅、自然、简洁有力,字里行间飘散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文学创作技巧上,安德森运用心理分析、动作描绘、用词重复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形象栩栩如生,具有现实感。本文着重对他的优秀短篇《林中之死》进行了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伍德·安德森 林中之死》 散文
下载PDF
元小说、不可叙述之事与虚构的可能性——解读舍伍德·安德森《林中之死》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然兴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与大多数后现代元小说不同,舍伍德·安德森《林中之死》中的元小说话语对"故事"之虚构性的暴露不仅没有构成对其主题的"反讽",反而强化和升华了故事的主题,从而超越了元小说固有的认知-伦理难题。《林中之死》... 与大多数后现代元小说不同,舍伍德·安德森《林中之死》中的元小说话语对"故事"之虚构性的暴露不仅没有构成对其主题的"反讽",反而强化和升华了故事的主题,从而超越了元小说固有的认知-伦理难题。《林中之死》把元小说手法与深刻的美学思想巧妙地统一起来,通过展示人性光辉之于故事生成的决定性意义,升华了讴歌人性的主题:熟悉而又陌生的日常生活本质上是无名的、不可讲述的,唯有伟大人性之光能够凝聚和显现它们,艺术作为凝聚了的整体理应以人性来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之死》 舍伍德·安德森 元小说 不可叙述之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