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德森《林中之死》的写作风格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正履 张秀芝 《唐都学刊》 2009年第1期120-122,共3页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的重要作家,其小说《林中之死》是现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本文运用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对该小说进行探讨,揭示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言辞形式上的潜在联系,以期对它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技法有更进...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的重要作家,其小说《林中之死》是现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本文运用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对该小说进行探讨,揭示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言辞形式上的潜在联系,以期对它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技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之死 文体特征 选词 句式 语音
下载PDF
岸与圈:一个天文学的隐喻——沈从文的《边城》与安德森的《林中之死》 被引量:4
2
作者 罗益民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3-149,共7页
圆形意象母题是中西文学共同关注的话题,成为历朝历代文学家描写的焦点。西方尤其以传统宇宙论的天文学隐喻解构人们关于永恒、完美、理想的彼岸世界等意义概念,东方则以类似的思维方式触及这一美学话题。《边城》和《林中之死》几乎同... 圆形意象母题是中西文学共同关注的话题,成为历朝历代文学家描写的焦点。西方尤其以传统宇宙论的天文学隐喻解构人们关于永恒、完美、理想的彼岸世界等意义概念,东方则以类似的思维方式触及这一美学话题。《边城》和《林中之死》几乎同时发表,写于不同的国度。但从二者描写的主题意象来看,都是对西方传统天文学的一个隐喻。前者以“岸”为前景,后者以“圈”为象征,所说的却都是圆形运动。它象征着人类行程的运动模式,表现出的是人的精神追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之死 《边城》 天文学 隐喻 安德森 沈从文 中西文学 内容提要 彼岸世界 思维方式 主题意象 运动模式 精神追求 文学家 宇宙论 话题 圆形 描写 传统 西方 象征 母题 解构
下载PDF
安德森《林中之死》的叙事艺术和文体风格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红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4-76,共3页
舍伍德·安德森是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的重要作家 ,其著名小说《林中之死》是现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文章从叙事视角、叙述方式、叙述语言等角度探讨其精湛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 安德森 林中之死 叙事艺术 文体风格 深层意蕴
下载PDF
安德森的《林中之死》的元小说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封一函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79-82,共4页
美国现代小说模式的先驱舍伍德·安德森的《林中之死》并非属于心理或道德类风格。作者所追求的不是情节 ,而是更难以捉摸的形式。故事所要表现的不是寓意而是追求理解寓意的途径。安德森的《林中之死》是“元小说”的代表作 ,开创... 美国现代小说模式的先驱舍伍德·安德森的《林中之死》并非属于心理或道德类风格。作者所追求的不是情节 ,而是更难以捉摸的形式。故事所要表现的不是寓意而是追求理解寓意的途径。安德森的《林中之死》是“元小说”的代表作 ,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模式 ,即把小说的形式作为自身创造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森 林中之死 元小说 形式 解构主义
下载PDF
《林中之死》的美学解读 被引量:6
5
作者 田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69,共2页
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死亡的审美价值具有双重含义:一是通过文学艺术化死亡的恐怖为美感;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艺术加工强化一些特定的死亡现象先已具有的审美价值。舍伍德·安德森的名篇《林中之死》讲述的就是一个有关死亡的故... 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死亡的审美价值具有双重含义:一是通过文学艺术化死亡的恐怖为美感;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艺术加工强化一些特定的死亡现象先已具有的审美价值。舍伍德·安德森的名篇《林中之死》讲述的就是一个有关死亡的故事。安德森虽然在描写死亡,却是在写死亡之美和死亡的永恒意义;并且他在形形色色的死亡中选择了一种虽死犹生的充满力度的变形,从而通过死亡展现出比生命更珍贵的真、善、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之死 美学 价值
下载PDF
爱的缺失与死的救赎——解读安德森《林中之死》的主题 被引量:6
6
作者 邬跃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3-95,共3页
《林中之死》(1933)是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 1876-1941)被公认的一部杰出的短篇小说。本文拟从小说的主人翁的悲惨人生分析由于缺乏爱而造成的家庭及社会的悲剧以及由此所折射出的女性与男性中心意识的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而说... 《林中之死》(1933)是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 1876-1941)被公认的一部杰出的短篇小说。本文拟从小说的主人翁的悲惨人生分析由于缺乏爱而造成的家庭及社会的悲剧以及由此所折射出的女性与男性中心意识的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而说明,爱(并非以往有些人所认定的"孤独"或"隔离")是这篇小说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森 林中之死
下载PDF
《林中之死》的主题意义与叙事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方智敏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7期103-104,140,共3页
在短篇小说集《林中之死》中,安德森运用独特的视角与叙事策略,以死亡与畸变为主题,探讨了人生的价值、畸变的成因,以及对美国现代工业社会的幻灭。
关键词 舍伍德.安德森 林中之死 畸变
下载PDF
《林中之死》的成长小说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蔡笑颖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6-78,共3页
美国短篇小说巨匠舍伍德·安德森的《林中之死》通过题材选择,探索了死亡的意蕴和生命的价值,有力地抨击了"物质至上"的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和扭曲。小说独运匠心的复式叙事和简单平实的语言特色,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 美国短篇小说巨匠舍伍德·安德森的《林中之死》通过题材选择,探索了死亡的意蕴和生命的价值,有力地抨击了"物质至上"的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和扭曲。小说独运匠心的复式叙事和简单平实的语言特色,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和不落俗套的叙事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伍德·安德森 林中之死 语言 复式叙事 成长小说 题材
下载PDF
元小说、不可叙述之事与虚构的可能性——解读舍伍德·安德森《林中之死》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然兴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与大多数后现代元小说不同,舍伍德·安德森《林中之死》中的元小说话语对"故事"之虚构性的暴露不仅没有构成对其主题的"反讽",反而强化和升华了故事的主题,从而超越了元小说固有的认知-伦理难题。《林中之死》... 与大多数后现代元小说不同,舍伍德·安德森《林中之死》中的元小说话语对"故事"之虚构性的暴露不仅没有构成对其主题的"反讽",反而强化和升华了故事的主题,从而超越了元小说固有的认知-伦理难题。《林中之死》把元小说手法与深刻的美学思想巧妙地统一起来,通过展示人性光辉之于故事生成的决定性意义,升华了讴歌人性的主题:熟悉而又陌生的日常生活本质上是无名的、不可讲述的,唯有伟大人性之光能够凝聚和显现它们,艺术作为凝聚了的整体理应以人性来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之死 舍伍德·安德森 元小说 不可叙述之事
下载PDF
风格纯朴、寓意深邃——评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散文《林中之死》 被引量:2
10
作者 霍冬克 王好强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3期71-73,共2页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Anderson1876-1941)是美国现代派小说家的早期代表之一,是马克·吐温之后又一位运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的作家,他与斯坦因等作家一起开创了美国小说一代新文体。他的短篇小说体现了清新质朴的文体风格,他...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Anderson1876-1941)是美国现代派小说家的早期代表之一,是马克·吐温之后又一位运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的作家,他与斯坦因等作家一起开创了美国小说一代新文体。他的短篇小说体现了清新质朴的文体风格,他使用的语言流畅、自然、简洁有力,字里行间飘散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文学创作技巧上,安德森运用心理分析、动作描绘、用词重复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形象栩栩如生,具有现实感。本文着重对他的优秀短篇《林中之死》进行了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伍德·安德森 林中之死 散文
下载PDF
《林中之死》的原型解读(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绍芳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19期217-219,共3页
舍伍德·安德森的名篇《林中之死》讲述了一个并不可怕但又无法避免的死亡的故事,展现了女主人公悲怆的一生和故事讲述者对她的死亡的反应。认为原型批评能更好地阐释格兰姆斯夫人从天真纯洁的女孩到最后被所有人遗弃的老女人形象... 舍伍德·安德森的名篇《林中之死》讲述了一个并不可怕但又无法避免的死亡的故事,展现了女主人公悲怆的一生和故事讲述者对她的死亡的反应。认为原型批评能更好地阐释格兰姆斯夫人从天真纯洁的女孩到最后被所有人遗弃的老女人形象。在她的一生中,不幸和悲剧总是陪伴左右,因此,认为格兰姆斯夫人的形象体现了替罪羊原型——她不过是那个冷酷无情的的父权社会中众多无辜女性牺牲品中的一个,她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被男人利用,成为父权社会的替罪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之死 原型批评 格兰姆斯夫人 替罪羊
下载PDF
生与死的另类诠释——评《林中之死》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东平 《嘉兴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2-65,共4页
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林中之死》特有的叙事策略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死亡意义的深刻思考,深入分析第一人称叙述者冷静的干预、内在式聚集为主的多重聚焦变化、错时与外在追述、人物刻画的间接表现等叙事技巧,能跨越文化障碍... 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林中之死》特有的叙事策略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死亡意义的深刻思考,深入分析第一人称叙述者冷静的干预、内在式聚集为主的多重聚焦变化、错时与外在追述、人物刻画的间接表现等叙事技巧,能跨越文化障碍,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叙事作品的本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伍德·安德森 林中之死 叙事 策略 聚焦 追述 人物刻画
下载PDF
对《林中之死》老妇人死时的环境的修辞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如心 陈玲珍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年第6期149-152,共4页
“作为修辞的叙事”理论是当今美国修辞性叙事理论家詹姆斯·费伦创立的,他提出从修辞的角度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运用费伦的这一相关理论,本文对舍伍德·安德森的《林中之死》中主人公老妇人死时周围的环境进行解读,指出这一... “作为修辞的叙事”理论是当今美国修辞性叙事理论家詹姆斯·费伦创立的,他提出从修辞的角度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运用费伦的这一相关理论,本文对舍伍德·安德森的《林中之死》中主人公老妇人死时周围的环境进行解读,指出这一特定的叙事环境对突出作品主题意义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之死 环境 作为修辞的叙事 主题
下载PDF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林中之死》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思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年第9期40-41,共2页
《林中之死》是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著名的短篇小说。许多评论家和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详细解读。本论文尝试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框架,对《林中之死》进行经典重读,解读女主人公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及男性对女性和自... 《林中之死》是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著名的短篇小说。许多评论家和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详细解读。本论文尝试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框架,对《林中之死》进行经典重读,解读女主人公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及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统治。作品通过揭示人际关系的冷漠,展示了作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社会的构造和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之死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女性
下载PDF
不同的个性 相同的命运——《林中之死》和《威塞奥尔奶奶弥留之际》女性悲剧形象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秋萍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9-61,共3页
试图通过对安德森《林中之死》和波特《威塞奥尔奶奶的弥留之际》中女性形象的比较,探究女性悲剧的根源,以此揭示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解放自己的标准,是女性自己作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她们在观念上、心理上对于自身... 试图通过对安德森《林中之死》和波特《威塞奥尔奶奶的弥留之际》中女性形象的比较,探究女性悲剧的根源,以此揭示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解放自己的标准,是女性自己作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她们在观念上、心理上对于自身的确立,唯有如此,女性们才能最终摆脱厄运,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之死 《威塞奥尔奶奶的弥留之际》 女性形象 权利 美国 小说 凯瑟琳·安·波特
下载PDF
小说《林中之死》语言意蕴审美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道云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1期83-84,共2页
小说描写了一位贫穷妇女的悲剧。它的文体之美更远超过了耐人寻味的情节。而这些在它的叙事角度、修辞运用、场景描绘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关键词 林中之死 莫斯 夫人 小说 格林
下载PDF
《林中之死》的独特视角与神秘之美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永堂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12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林中之死 神秘 写作风格 故事情节 安德森
下载PDF
无爱的生活,精神的荒原——评安德森《林中之死》格雷姆斯夫人的人物形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春泉 《科技信息》 2007年第31期249-250,共2页
本文分析了安德森《林中之死》女主人公格雷姆斯夫人的人物形象,探究了其无爱的悲剧生活的若干根源,进而提出女人要想获得自己的权利和幸福,就不应埋没自我,而要敢于反抗、敢于争取、敢于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关键词 林中之死 悲剧
下载PDF
人的出路在哪里——从《林中之死》看舍伍德·安德森的宗教观
19
作者 王玢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00-501,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林中之死》中反映的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格林姆斯太太及她的一生的象征意义,认为《林中之死》清楚地表达了安德森的宗教观,即,人类注定是要受苦的;被上帝选种的人在苦难的尽头将得到救赎。
关键词 林中之死 格林姆斯太太 安得森的宗教观
下载PDF
美国乡土小说《林中之死》召唤结构研究
20
作者 杨道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90-91,共2页
要想赏析美国作家安德森的乡土小说《林中之死》,必须基于伊瑟尔的召唤结构阅读理论,从文体学、美学的角度,对原作的叙事艺术,语言意蕴展开,对小说中所呈现的空缺和视阈融合,对实际读者阅读接受所产生的影响,小说中的文体美对刻画人物... 要想赏析美国作家安德森的乡土小说《林中之死》,必须基于伊瑟尔的召唤结构阅读理论,从文体学、美学的角度,对原作的叙事艺术,语言意蕴展开,对小说中所呈现的空缺和视阈融合,对实际读者阅读接受所产生的影响,小说中的文体美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森 林中之死 召唤结构 叙事模式 语言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