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阔叶林林分结构特征 I.林分年龄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艳艳 李宝银 +3 位作者 吴承祯 洪伟 钱永平 洪滔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7,共4页
从林分密度与年龄结构的关系方面应用列联表对阔叶林林分结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福建省750个阔叶林固定样地进行调查,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卡方检验、残差分析及log-线性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卡方检验中密度与年龄的连带关系明显;... 从林分密度与年龄结构的关系方面应用列联表对阔叶林林分结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福建省750个阔叶林固定样地进行调查,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卡方检验、残差分析及log-线性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卡方检验中密度与年龄的连带关系明显;残差分析中密度与年龄关系与实际规律的一致性不明显并且主效应估计分析结果与交互作用效应估计之间略有差异,这可能是天然阔叶林受自身因素影响较多而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少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林 林分密度 林分年龄 列联表 log-线性模型
下载PDF
云冷杉天然林林分年龄预测——以金沟岭林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宁杨翠 郑小贤 +2 位作者 刘东兰 孔令红 陈宝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8-162,共5页
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PPR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依据林分因子预测了金沟岭林场云冷杉天然林林分年龄。对比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模型算法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可用于天然... 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PPR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依据林分因子预测了金沟岭林场云冷杉天然林林分年龄。对比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模型算法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可用于天然林林分年龄的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04,模型稳定性差;PPR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为0.06,模型稳定性好;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为0.08,模型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模型 PPR神经网络模型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 林分年龄
下载PDF
林分年龄对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国强 程云环 +1 位作者 王政权 谷加存 《温带林业研究》 2019年第3期18-24,共7页
【目的】随着森林的发育过程,林木个体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以及林分水平的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然而,细根生物量与林分年龄的联系,目前仍然了解有限。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同一林分... 【目的】随着森林的发育过程,林木个体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以及林分水平的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然而,细根生物量与林分年龄的联系,目前仍然了解有限。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同一林分在19年和32年生时林分水平(单位面积)和单株水平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动态,分析了影响细根生物量变化的林分与土壤因子,旨在明确林分年龄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和潜在的机制。【方法】在生长季内的5月、7月和9月,采用土钻法获取土壤0~30 cm深度细根并测定生物量,同时测定林分特征和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结果】随林龄增加,落叶松人工林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显著下降,而单株细根生物量变化不显著;与19年生林分相比,32年生林分土壤表层(0~10 cm)细根生物量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例明显下降,土壤亚表层(10~20 cm)和底层(20~30 cm)细根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加,呈现出细根向深层土壤增生的趋势。土壤表层(0~10cm)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与林分密度和胸高断面积、土壤铵态氮浓度变化有关,但是单株细根生物量受林分和土壤因子的影响均不显著。【结论】林分发育过程中,落叶松细根生物量降低,细根的资源吸收策略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细根生物量 林分年龄 碳分配 养分吸收
下载PDF
林分年龄与坡位对燕山北部山地典型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兴锐 侯志强 《林业世界》 2018年第2期38-45,共8页
基于36个土壤剖面的实测数据,研究了林分年龄与坡位对燕山北部地区4种典型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次生杨桦林0~10 cm层,9a生有机碳含量(76.85 g/kg) >28a生(67.26 g/kg) >16a生(65.61 g/kg)。在20~40 cm和60~70... 基于36个土壤剖面的实测数据,研究了林分年龄与坡位对燕山北部地区4种典型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次生杨桦林0~10 cm层,9a生有机碳含量(76.85 g/kg) >28a生(67.26 g/kg) >16a生(65.61 g/kg)。在20~40 cm和60~70 cm土层范围内,有机碳含量表现出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人工落叶松林在0~10 cm层次上,最大值出现在18a生中(86.25 g/kg),其次为9a生(79.16 g/kg)和33a生(68.33 g/kg),再次为43a生(63.46 g/kg),最低为5a生(48.25 g/kg),在20~70 cm范围内,有机碳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在深层土壤(20~70 cm)中,成熟林(43年生)各层次有机碳含量要明显高于其他各发育阶段相应层次的有机碳含量。各群落土壤有机碳在从下坡–中坡–上坡环境梯度上没有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在绣线菊灌丛群落中,不同坡位之间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规律最为复杂。榛子灌丛群落表现出有机碳含量随着坡位的降低而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次生杨桦林和人工落叶松林的0~10 cm中,上坡有机碳含量,中坡次之,下坡最低,而其余各层次的变化规律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北部 植物群落 林分年龄 坡位 土壤有机碳含量
下载PDF
豫南不同年龄杉木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空间动态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邓华平 李树战 +2 位作者 何明山 张新华 万师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90,95,共9页
对河南信阳5个林龄阶段(5、10、15、20和25年生)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林龄阶段杉木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分别达到了32.72、60.28、79.76、117... 对河南信阳5个林龄阶段(5、10、15、20和25年生)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林龄阶段杉木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分别达到了32.72、60.28、79.76、117.02和133.66t·hm^-2。各组分生物量均呈现乔木〉灌木〉草本〉凋落物。生态系统总碳贮量分别达到122.28、144.77、156.16、176.10和185.16t·hm^-2;其中,杉木林生态系统的乔木层总碳贮量分别达到了10.08、24.37、36.08、53.74和62.10t·hm^-2,占整个系统的比例为8.2%~33.5%;灌木层碳贮量占0.5%~2%;草本层占0.1%~1.7%;凋落物层碳贮量占0.3%~1.1%。5个林龄阶段杉木林生态系统土壤总碳贮量分别达到107.21、115.98、117.52、119.03和119.80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64.7%~87.7%;杉木林生态系统年固碳能力分别为5.85、6.0l、4.60、6.29和4.46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生态系统 林分年龄 碳贮量 碳密度 河南信阳
下载PDF
环境因子与天然林蓄积量重要性关系
6
作者 廖佩莹 王雅楠 +4 位作者 丘甜 华伟平 郑士超 周艳 饶贵川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0-26,共7页
森林蓄积量的研究对了解森林生态系统、林分生产力、森林生物量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影响4种树种(组)林分蓄积量变化的因子,为后期建立天然林生长模型构建提供理论支撑。以福建省最新一次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天然马尾松、阔叶林树种(组... 森林蓄积量的研究对了解森林生态系统、林分生产力、森林生物量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影响4种树种(组)林分蓄积量变化的因子,为后期建立天然林生长模型构建提供理论支撑。以福建省最新一次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天然马尾松、阔叶林树种(组)、针阔混交树种(组)、针叶混交树种(组)的蓄积量为研究对象,气象、地貌等环境因子为自变量,利用决策树回归、随机森林回归、adaboost回归、梯度提升树回归(GBDT)、CatBoost回归、ExtraTrees回归、XGBoost回归、LightGBM回归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4种天然林树种(组)蓄积量的影响情况开展探讨。结果表明:梯度提升树回归(GBDT)能较好地拟合各环境因子与4种树种(组)蓄积量的关系,4种树种(组)蓄积量R2均为0.999,MSE、RMSE、MAE、MAPE均在0.1范围内;林分年龄与蓄积量的密切关系,重要性达0.50以上;气象和地貌因子对4种树种(组)蓄积量的重要性存在差异,建议在具体建模过程中应进行剥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蓄积量 环境因子 林分年龄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林木多期直径测定数据的异龄林年龄估计方法Ⅱ 被引量:6
7
作者 龙时胜 曾思齐 +3 位作者 甘世书 肖化顺 刘洵 向博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29,59,共8页
基于林木多期直径测定数据,拟合直径与年龄相关的生长模型,为异龄林年龄结构的确定提供估计方法。以木荷异龄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确定异龄林林分内各树种的年龄变异范围,对林木第一期测量直径取随机年龄,获取林分内所有林木的直径与年龄... 基于林木多期直径测定数据,拟合直径与年龄相关的生长模型,为异龄林年龄结构的确定提供估计方法。以木荷异龄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确定异龄林林分内各树种的年龄变异范围,对林木第一期测量直径取随机年龄,获取林分内所有林木的直径与年龄信息对,进而利用Richards方程拟合各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最后将加权平均直径代入生长方程求算出各树种及林分的平均年龄。结果表明:1)木荷异龄林林分内木荷树种的年龄变异范围为[-7.46*ln(1-(D/20.06)^0.371),-17.24*ln(1-(D/26.78)^0.381)],马尾松的年龄变异范围为:[-8.55*ln(1-(D/15.32)^0.478),-6.41*ln(1-(D/10.01)^0.326)],杉木的年龄变异范围为:[-10.75*ln(1-(D/21.04)^0.587),-10.53*ln(1-(D/12.20)^0.576)]。2)木荷估计年龄与真实年龄的最大绝对误差≤3年,最大绝对相对误差<20%,平均绝对百分误差<11%;马尾松估计年龄与真实年龄的最大绝对误差≤1年,最大绝对相对误差<10%,平均绝对百分误差≤5%;杉木估计年龄与真实年龄的最大绝对误差≤3年,最大绝对相对误差≤15%,平均绝对百分误差<10%;林分估计年龄与真实年龄的最大绝对误差均≤3年,最大绝对相对误差均<20%,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均<11%,预测效果较好,其估计方法可以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直径 异龄林 林分年龄
下载PDF
威布尔分布模型在巨龙竹林直径与年龄分布特征估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强 刘蔚漪 +2 位作者 辉朝茂 官凤英 邹学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1-46,共6页
以研究区班洪乡处连续分布的整个巨龙竹林分为试验对象、单干巨龙竹为研究单元,于2019年12月份,筛选得到健康且非林缘处生长的巨龙竹共计93丛,对其干高达到主林层及以上的2090干巨龙竹进行直径和年龄检尺统计;应用一元3参数威布尔(Weibu... 以研究区班洪乡处连续分布的整个巨龙竹林分为试验对象、单干巨龙竹为研究单元,于2019年12月份,筛选得到健康且非林缘处生长的巨龙竹共计93丛,对其干高达到主林层及以上的2090干巨龙竹进行直径和年龄检尺统计;应用一元3参数威布尔(Weibull)概率密度函数模型、二元威布尔生存函数模型、2种改进的二元威布尔概率密度函数模型,分析滇西南巨龙竹林直径与年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通过概率散点图(P-P)检验法和柯尔莫可洛夫-斯米洛夫(K-S)检验法证实,巨龙竹林直径分布服从威布尔分布,呈单峰状,主要分布于16~20 cm;利用一元3参数威布尔概率密度函数模型拟合其直径分布的效果优良,决定系数R^(2)=0.993 436、平均绝对误差值ε=0.003 183,并得到巨龙竹林直径的一元3参数威布尔概率密度函数最优预估模型;利用二元威布尔生存函数模型拟合巨龙竹林直径与年龄分布的效果优良,R^(2)=0.997 341、ε=64.013 527,并得到巨龙竹林直径与年龄的二元威布尔生存函数最优预估模型和生存株数(概率)预测数表;利用2种改进的二元威布尔概率密度函数模型拟合巨龙竹林直径与年龄分布的效果良好,R^(2)_(1)=0.919 323、ε_(1)=0.000 072、R^(2)_(2)=0.906 260、ε_(2)=0.001 325,并得到巨龙竹林直径与年龄的2种改进二元威布尔概率密度函数最优预估模型和分布概率预测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龙竹 威布尔(Weibull)分布 二元分布模型 林分直径 林分年龄
下载PDF
天然兴安落叶松林年龄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孟宪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23,共7页
本文利用天然兴安落叶松林分7块标准地资料,对林分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木年龄与林木直径之间存在着A=α+βlog(D)关系,林木年龄与林木树高之间存在着A=α+β(H)关系。另外,在本文中,利用林分年龄结构特征,把天然兴安落叶松... 本文利用天然兴安落叶松林分7块标准地资料,对林分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木年龄与林木直径之间存在着A=α+βlog(D)关系,林木年龄与林木树高之间存在着A=α+β(H)关系。另外,在本文中,利用林分年龄结构特征,把天然兴安落叶松林划分为三个类型,并提出了确定林分年龄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林分年龄 年龄结构 林分类型
下载PDF
复合预测在马尾松林分蓄积量生长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施本俊 黎德丘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4年第4期12-15,共4页
用林分林龄——公顷蓄积量序列,先用两种方法建立回归曲线模型,进行年龄——公顷蓄积量预测,然后根据两种回归曲线模型预测值,用复合预测方法进行预测,从而减小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精度,使预测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关键词 复合预测模型 回归曲线模型 马尾松 生长过程 林分蓄积蓄 林分年龄-公顷蓄积量
下载PDF
用多项复合模型预测林分蓄积生长过程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春 施本俊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6年第1期16-18,共3页
用林分年龄——公顷蓄积量序列,建立多种回归曲线模型进行公顷蓄积量预测,然后利用多项复合模型对多种回归曲线模型预测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新的预测值,这样既充分利用各种回归曲线模型预测值的有用信息,又减小了预测误差,提高了预测精度。
关键词 多项复合模型 林分蓄积量生长过程 林分年龄-公顷蓄积量序列 预测模型 多元回归曲线模型
全文增补中
湖南会同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31
12
作者 曹娟 闫文德 +2 位作者 项文化 谌小勇 雷丕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7,17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土壤层次分布规律及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7,17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土壤层次分布规律及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地内3块不同林龄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内设置3块20 m×20 m样地,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每块样地内采用"品"字形布点,按0~20,20~40和40~60 cm土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并计算土壤碳、氮、磷之间的计量比。【结果】7,17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2.14~19.52 g·kg-1,全氮含量为1.43~1.89 g·kg-1,全磷含量为0.32~0.40g·kg-1;3个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随着土壤深度(0~60 cm)增加而逐渐降低,全磷含量在土壤垂直结构上的差异不明显;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土壤C∶N随林龄增加而下降,分别为11.73,8.70和8.52,对照样地炼山造林前土壤C∶N为9.52,7年生幼龄林显著高于对照样地,对照样地显著高于17年生中龄林和25年生近熟林(P〈0.05);土壤C∶P分别为57.42,36.27和40.54,对照样地为55.70,低于我国平均值61,7年生幼龄林、对照样地显著高于17年生中龄林和25年生近熟林(P〈0.05);土壤N∶P分别为4.87,4.18,4.76,差异不显著(P〉0.05),低于我国土壤平均值5.2,而炼山造林前为5.85,显著高于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N∶P(P〈0.05);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C∶N∶P分别为56∶5∶1,36∶4∶1和41∶5∶1,炼山造林前为55∶6∶1,均低于我国平均值(60∶5∶1)。【结论】通过对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含量的研究发现,随着炼山后造林时间的推移,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逐渐得到恢复。本研究杉木人工林土壤中的氮含量相对较高,而磷含量较为缺乏,为了达到土壤中磷的相对平衡,在土壤C∶P较低的情况下土壤微生物体有机磷会出现净矿化现象。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C∶N,N∶P和C∶P在不同土壤剖面深度上变化不大,相对稳定。该研究区土壤C∶N和C∶P主要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此在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调控土壤中机碳含量显得十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 林分年龄
下载PDF
秃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56
13
作者 何斌 黄寿先 +3 位作者 招礼军 陈玉萍 荣薏 罗柳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1-157,共7页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ir variations in three different age(8-year-old,14-year-old and 28-year-old) stands of Taiwania flousiana plantation eco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in Nandan Sha...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ir variations in three different age(8-year-old,14-year-old and 28-year-old) stands of Taiwania flousiana plantation eco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in Nandan Shankou Forestry Station of Guangxi,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 content in different organs of T.flousiana ranged form 418.4 g·kg-1 to 516.4 g·kg-1,which was in order as follows:bark>branch>stem>root>lea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arbon content within the stand was in the following order:tree layer>shrub layer>herb layer.Carbon content in the soil obviously declined with increased soil depth from 0 to 80 cm. Total carbon storage in the ecosystems was 159.37,194.21 and 278.22 t·hm-2,respectively for 8-year-old,14-yea-old and 28-yea-old stands. The tree layer in the three-age stands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18.30%、28.37% and 43.59%;the shrub and herb layers for 0.14%、1.17% and 1.44%;the litter layer for 0.33%、0.89% and 1.11%;the soil for 81.23%、69.58% and 54.78% of the total storage of carbon. Carbon storage in different organs was roughly in proportion to the biomass of corresponding organ. For example,stem occupied the greatest proportion of carbon storage in the trees,up to 46.37%,and increased with the stand age while branches,leaves,bark and roots occupied more than 37.32%. The annual net productivity of the 8-year-old,14-year-old and 28-year-old T.flousiana plantation was respectively 8.93,10.82 and 12.53 t·hm-2a-1,and annual net carbon storage was respectively 4.19,5.07 and 5.93 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人工林 林分年龄 碳素含量 碳贮量 碳分配
下载PDF
民勤沙区人工梭梭林自然稀疏过程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常兆丰 韩福贵 +3 位作者 仲生年 张应昌 何芳兰 柴成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7-154,共8页
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对民勤沙区人工梭梭林的自然稀疏过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自然稀疏机理。结果表明:(1)民勤沙区梭梭经过自然稀疏,15~32a林龄的密度为387.14株·hm^-1。(2)梭梭林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对不同层次土壤水... 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对民勤沙区人工梭梭林的自然稀疏过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自然稀疏机理。结果表明:(1)民勤沙区梭梭经过自然稀疏,15~32a林龄的密度为387.14株·hm^-1。(2)梭梭林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对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利用的分异比较明显,草本植物和灌木分别主要利用0~20cm和0~100cm的土壤水分,梭梭主要利用60~120cm的土壤水分。(3)在梭梭林成长过程中,沙丘水分递减,梭梭因水分亏缺而自然稀疏化,且在10a林龄以内自然稀疏过程最明显。(4)当林龄达到15a以上时,植株普遍枯梢,生长不良,植株个体增大缓慢。(5)对于15a及其以上成龄梭梭林进行人工补灌没有显著恢复效果,只是增加草本植物的密度和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林 林分年龄 密度 土壤水分 民勤
下载PDF
杉木二代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斌 吴庆标 +5 位作者 黄秀英 张丽琼 崔娟梅 李书玲 梁志诚 莫柳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6-38,共3页
对杉木二代林碳贮量和碳素年净固定量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杉木二代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36.24、147.59和161.83t·hm-2,其分布序列为土壤层(0~60cm)>植被层>凋落物层。随着林分林龄的增加,乔木... 对杉木二代林碳贮量和碳素年净固定量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杉木二代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36.24、147.59和161.83t·hm-2,其分布序列为土壤层(0~60cm)>植被层>凋落物层。随着林分林龄的增加,乔木层碳积累量明显增加,由8年生的17.09t·hm-2增加到14年生的37.29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碳贮量的12.54%和23.04%。碳贮量在林木各器官中的分配,基本上与各自生物量成正比,其中树干碳贮量占乔木层碳贮量的46.05%以上,并随林木生长而明显增加。3种杉木林林地土壤层(0~60cm)碳贮量分别为117.60、119.26和122.06t·hm-2,占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75.42%以上,其中表层土壤(0~20cm)分别占土壤总碳贮量的56.45%、54.29%和57.37%。3种林分的年净生产力分别为5.49、6.18和7.62t·hm-2·a-1,碳素年净固定量分别为2.62、3.04和3.74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二代林 林分年龄 碳贮量 年净固碳量
下载PDF
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邓坤枚 罗天祥 +2 位作者 张林 王学云 李长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利用平均标准木机械布点法测定了云南省永仁林业局云南松不同龄组林分的根系生物量及其沿土壤剖面深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林分根系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幼龄林(15~17年)的根系生物量为850t·hm-2,中龄林(30~32年)为1170t·... 利用平均标准木机械布点法测定了云南省永仁林业局云南松不同龄组林分的根系生物量及其沿土壤剖面深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林分根系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幼龄林(15~17年)的根系生物量为850t·hm-2,中龄林(30~32年)为1170t·hm-2,成熟林为(>62年)1891t·hm-2.在不同龄组林分中,粗根(>10mm)生物量差异最大(15~123t·hm-2),而中根(5~10mm)(14~16t·hm-2)及小根(<5mm)(53~62t·hm-2)的生物量差异最小.根系生物量沿土壤深度迅速减少,约93%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30cm土层中,深土层(30~115cm)的根系生物量仅占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生物量 云南松林 林分年龄 土层深度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林龄序列上的生物量及碳储量分配规律 被引量:32
17
作者 巨文珍 王新杰 孙玉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39-1148,共10页
由于多年来的过量采伐和重采轻育,伊春东折棱河林场人工长白落叶松林分质量普遍下降,森林生态功能严重衰退。结合对该研究地同一立地类型的人工长白落叶松林(Larix ologensis)林木各组分生物量垂直分配规律的分析,研究了其生物量在年龄... 由于多年来的过量采伐和重采轻育,伊春东折棱河林场人工长白落叶松林分质量普遍下降,森林生态功能严重衰退。结合对该研究地同一立地类型的人工长白落叶松林(Larix ologensis)林木各组分生物量垂直分配规律的分析,研究了其生物量在年龄序列上的分布及分配规律,为提高其林分生物量及碳储量采取相应的抚育管理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处于中龄、近熟及成熟林中的林木树干、树皮及活枝生物量所占比例受年龄影响较小,而叶生物量随林龄增大呈现明显递减变化;不同年龄长白落叶松的垂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其树皮及树干生物量随树高增大呈现递减规律,其活枝及叶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于树冠中部,而其死枝生物量未呈现明显分布规律;长白落叶松根系生物量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大,其粗根、中根及细根所占比例呈现递减规律,而其大根所占比例随年龄的增大基本呈增大趋势。通过统计分析得出,长白落叶松生物量与林分蓄积的最优模型为:W=0.4909M+9.6624(R2=0.8893),进而估算得出:研究区域幼龄长白落叶松林分生物量为1273.72 t/hm2,碳储量为656.98 t/hm2;中龄长白落叶松林分生物量为15480.13 t/hm2,碳储量为7984.65 t/hm2;近熟、成熟龄长白落叶松林分生物量为7684.41 t/hm2,碳储量为3963.62 t/hm2。随林分结构的改善以及中龄、近熟及成熟林分的不断增加,生物量及碳储量会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碳储量 林分年龄 垂直分布 碳汇价值 长白落叶松
下载PDF
秃杉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5
18
作者 何斌 刁海林 +4 位作者 黄恒川 黄承标 黄海仲 曹明 韦明宝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18,27,共3页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随林分年龄(8、14和28年生)增长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木和各器官(除树叶和枯枝外)生物量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加,平均木和林分以14~28年生的增加量最大。林木各器...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随林分年龄(8、14和28年生)增长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木和各器官(除树叶和枯枝外)生物量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加,平均木和林分以14~28年生的增加量最大。林木各器官比例与林分年龄相关,林分年龄增加,干材和干皮生物量组成比例随之增加,而树叶和活枝则呈下降趋势。8和14年生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干>枝>叶或根>皮,28年生则为:干>根>枝>皮>叶。林分生物量随林分年龄的增大而逐渐积累,8、14和28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60.17、112.98和247.61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26.92、60.27和155.72t·hm-2,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7.52、8.07和8.84t·hm-2·a-1,林下植被生物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人工林 林分年龄 生物量 生产力
下载PDF
不同林龄闽楠林土壤呼吸与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宝 吴文峰 +2 位作者 何盛强 林思祖 林开敏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1-438,共8页
本研究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对成熟林(38 a)、中龄林(22 a)和幼龄林(7 a) 3种闽楠人工林土壤呼吸进行1 a的定位观测,并测定各林龄闽楠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年龄闽楠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单... 本研究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对成熟林(38 a)、中龄林(22 a)和幼龄林(7 a) 3种闽楠人工林土壤呼吸进行1 a的定位观测,并测定各林龄闽楠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年龄闽楠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单峰曲线格局;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P<0.01),土壤含水率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呼吸年通量也相应增大,7、22和38 a的闽楠林土壤呼吸年通量依次是1 117、1 370和1 686 g·hm^(-2)·a^(-1);温度敏感性指数Q_(10)值也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大,但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成熟林显著高于中龄林与幼龄林(P<0.05);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呼吸年通量与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是引起3种林龄闽楠人工林土壤呼吸年通量产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年龄 闽楠人工林 土壤呼吸 碳储量
下载PDF
桂西北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 被引量:7
20
作者 荣薏 何斌 +4 位作者 黄恒川 黄海仲 樊东函 陈玉萍 韦中绵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51-455,共5页
对广西西北部的南丹山口林场3个不同林龄(8、11、14年生)的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35.75、55.12和75.77 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16.28、26.64和36.35 t/hm2,... 对广西西北部的南丹山口林场3个不同林龄(8、11、14年生)的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35.75、55.12和75.77 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16.28、26.64和36.35 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45.5%以上;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4.47、5.01和5.41 t/(hm2.a);从8年生到11年生,树叶、树枝的组成比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再到14年生时呈增长趋势;而干材、干皮、根系却呈现相反的趋势。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均较少,其大小排列次序为14年生>8年生>11年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杉木林 林分年龄 生物量 生产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