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面“红人”林珊珊
1
作者 吕加斌 《现代广告》 2021年第10期6-9,共4页
全网粉丝达2000余万,入榜2019年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单,二度斩获微博最具商业价值红人……作为中国互联网时代最早的一批网红之一,林珊珊打破红人“昙花一现”的常规定律,成为红人界的“常青树”。
关键词 林珊 互联网时代 福布斯中国 昙花一现 商业价值 常青树
下载PDF
小情调中的大格局--林珊诗歌论
2
作者 龚奎林 《诗探索》 2020年第5期100-108,共9页
江西诗人林珊最近几年异军突起,在浮躁的口语诗泛滥的当下,通过小清新的邻家乡野采茶风的诗意风格挺进诗坛,颇为引人注目。她的诗情感细腻饱满,一花一木,山川河流,她都能从中获得极致深刻的情感体验,犹如一抹清新自然的微风拂面而来,让... 江西诗人林珊最近几年异军突起,在浮躁的口语诗泛滥的当下,通过小清新的邻家乡野采茶风的诗意风格挺进诗坛,颇为引人注目。她的诗情感细腻饱满,一花一木,山川河流,她都能从中获得极致深刻的情感体验,犹如一抹清新自然的微风拂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诗歌节奏舒缓温柔,语言简约极富张力,尽量用最朴实、最日常、最生活化的语言去呈现自然的诗意,用生活最真实的细节去诉说真挚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珊 诗歌节奏 江西诗人 山川河流 小清新 情感细腻 生活化 情感体验
原文传递
精神原乡——评林珊诗歌
3
作者 马丽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1年第1期175-182,共8页
林珊诗歌温暖仁爱。她写亲情、乡村、乡情和大自然,温暖深情。她静观世间万物、人间烟火。诗歌富有禅意和禅机妙趣。她的诗歌语言行云流水又富有变化,语言奇妙,耐人寻味。她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精神原乡。一、温暖仁爱(一)温暖... 林珊诗歌温暖仁爱。她写亲情、乡村、乡情和大自然,温暖深情。她静观世间万物、人间烟火。诗歌富有禅意和禅机妙趣。她的诗歌语言行云流水又富有变化,语言奇妙,耐人寻味。她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精神原乡。一、温暖仁爱(一)温暖的亲情林珊善于写温暖的亲情。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母亲、姑姑等,温暖感人地出现在诗歌中。她将散文、小说笔法运用到诗歌当中。有感人的语言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这些生活化的场景描写,生活中的家常语,变成了令人难以忘怀的至理名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 精神原乡 场景描写 语言描写 林珊 细节描写 温暖 仁爱
原文传递
相遇或挽留--读林珊诗歌《华西路》
4
作者 张海彬 《诗探索》 2020年第5期112-115,共4页
诗人林莽曾这样评价林珊的诗歌:“林珊精心于用朴素而灵动的语言去呈现自然和生活的诗意。这种诗意如微物之神,通过俯拾皆是的细节得以呈现,它稍纵即逝,又缤纷多姿,并且因为与诗人的相遇而瞬间定格或放大。她用狄金森式的‘对立思维’模... 诗人林莽曾这样评价林珊的诗歌:“林珊精心于用朴素而灵动的语言去呈现自然和生活的诗意。这种诗意如微物之神,通过俯拾皆是的细节得以呈现,它稍纵即逝,又缤纷多姿,并且因为与诗人的相遇而瞬间定格或放大。她用狄金森式的‘对立思维’模式,嫁接起了诗与自然沟通的桥梁,打通了诗与自然的隐秘联系,使人与自然的对峙和紧张关系得以舒缓和消解。她的诗情感真挚而细微,语言简洁而清晰。她是一位有着自己鲜明的写作风格和执着追求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珊 对立思维 狄金森 人与自然 语言简洁 情感真挚 执着追求 写作风格
原文传递
迂缓的自我书写——试论林珊近作
5
作者 朱峻青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1年第1期187-190,共4页
林珊写过一首《山行》,“山行”可作为古典情景之典型,在这一情景中,伴随着深处风景之发现的是主体与日常、自我的疏离。林珊的“山行”以遗憾的语调开篇:“我还是去得晚了一些/满山的黄叶已经落尽了”;以自我感怀结尾:“我也有不为人... 林珊写过一首《山行》,“山行”可作为古典情景之典型,在这一情景中,伴随着深处风景之发现的是主体与日常、自我的疏离。林珊的“山行”以遗憾的语调开篇:“我还是去得晚了一些/满山的黄叶已经落尽了”;以自我感怀结尾:“我也有不为人知的悲伤。”此“山行”是从风景中见出“我”的行走。“鸿雁与天空是我的/丰饶与枯竭是我的/整座寒山,是我的”更为率直地将“我”置于风景的中心,将“我”的寂寞与悲伤辐射至整个广远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 林珊 自我书写 《山行》 率直 悲伤 风景 情景
原文传递
卷中花鸟——浅析林珊组诗《梨花盛开在来年二月》
6
作者 王昊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1年第1期195-200,共6页
一、卷中花鸟诗人林珊曾经自述道“哀而不伤”是其在诗歌创作中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抒情效果,也是其在抒情尝试坚持的一种方法^(①)。“哀而不伤”一词最初来自《论语·八佾篇》:“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意思是指... 一、卷中花鸟诗人林珊曾经自述道“哀而不伤”是其在诗歌创作中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抒情效果,也是其在抒情尝试坚持的一种方法^(①)。“哀而不伤”一词最初来自《论语·八佾篇》:“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意思是指《关雎》这首古诗欢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今天人们对这个词的理解从原意出发向更宽阔的空间进行了延伸,成为长期以来影响中国诗歌乃至更广泛的艺术创作的思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哀而不伤 关雎 艺术创作 林珊 诗歌创作 乐而不淫 古诗
原文传递
风景里的悲欢——论林珊诗歌
7
作者 李湘宇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1年第1期201-209,共9页
一、自然之眼:舒缓从容的抒情作为一名女诗人,林珊以温柔宁静的眼光深情地注视着身边的自然,她有着细腻敏感的审美触感,语言灵动、清新,诗风干净、纯粹。她的抒情节奏舒缓而从容,以明晰而准确的表述表现着丰富的感情。在诗歌长短句的起... 一、自然之眼:舒缓从容的抒情作为一名女诗人,林珊以温柔宁静的眼光深情地注视着身边的自然,她有着细腻敏感的审美触感,语言灵动、清新,诗风干净、纯粹。她的抒情节奏舒缓而从容,以明晰而准确的表述表现着丰富的感情。在诗歌长短句的起承转合中,将细腻的诗歌情绪呈现出来,给人以温柔平静的感受。林珊本人性格温婉,喜爱李清照的诗词。眉目间也带着古典情韵,这些也在诗歌中呈现了出来,芳馨俊逸,情感丰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承转合 女诗人 李清照 林珊 古典情韵 长短句 语言灵动 从容
原文传递
林珊作品选
8
作者 林珊 《中国诗歌》 2019年第2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林珊 尘世 寒山
原文传递
林珊诗歌中的梦境元素
9
作者 周如意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1年第1期183-186,共4页
林珊的诗中常常有梦境的元素。古往今来都有以梦入诗的名篇,古诗有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新诗也有梦境元素构成的诗作,如鲁迅《... 林珊的诗中常常有梦境的元素。古往今来都有以梦入诗的名篇,古诗有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新诗也有梦境元素构成的诗作,如鲁迅《野草》里以“我梦见——”为开端的七篇“说梦诗”,戴望舒“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寻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鲁迅《野草》 《梦游天姥吟留别》 陆游 梦境 林珊 古诗 李白
原文传递
爱与冒险--读林珊的《2月14日》
10
作者 田晨 《诗探索》 2020年第5期109-111,共3页
通常来讲,作为一种情感联结,“爱”是两人之间的互动。但有时候,“爱”却以一种隐秘的方式存在,这种爱未经对方确认,因而不建立在世俗关系之上,只涉及一方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可以从单恋者的角度去审视这种爱,并很容易发现其中因为没有... 通常来讲,作为一种情感联结,“爱”是两人之间的互动。但有时候,“爱”却以一种隐秘的方式存在,这种爱未经对方确认,因而不建立在世俗关系之上,只涉及一方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可以从单恋者的角度去审视这种爱,并很容易发现其中因为没有得到认同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和虚幻感。在许多文学作品里,我们都能看到歌德笔下维特式的单恋,或是茨威格笔下陌生女人式的痴爱,主人公在面对爱的“不确定性”时,总是甘愿“赴汤蹈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珊 茨威格 文学作品 不确定性 情感联结 单恋
原文传递
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林珊为我校师生带来精彩讲座
11
作者 周如意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1年第1期379-380,共2页
2020年10月23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第17位驻校诗人林珊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诗歌里的秋天”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娅教授主持,我校部分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孙晓娅教... 2020年10月23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第17位驻校诗人林珊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诗歌里的秋天”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娅教授主持,我校部分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孙晓娅教授对林珊做了简要介绍。她对林珊的诗歌创作表示充分的肯定,希望林珊借由创作缘起、诗歌观念、创作经历的介绍对学生的写作、阅读以及生命感悟产生不同层面的启发,并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这次讲座,打开被遮蔽的诗性世界和日常生活感悟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师范大学 创作缘起 诗歌观念 生命感悟 林珊 生活感悟 创作经历 诗歌创作
原文传递
听林珊讲述国际新闻社创始人孟秋江
12
作者 孟建英 《世纪》 2020年第6期38-40,共3页
林珊,原国际新闻社社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世纪之交入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传媒中的世纪女性》。抗战时期著名记者孟秋江(1910-1967,原名孟可权)是我的六爷爷。2010年4月,我和林珊约好,16日去看她。她住在北京东方太阳城,我到... 林珊,原国际新闻社社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世纪之交入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传媒中的世纪女性》。抗战时期著名记者孟秋江(1910-1967,原名孟可权)是我的六爷爷。2010年4月,我和林珊约好,16日去看她。她住在北京东方太阳城,我到达已是中午12时半过了。林珊正在午休,她关照小保姆料理我的午餐。大约过了20分钟,房门开了,随之而来的是清脆爽朗的声音:"知道你来,我很高兴。我能见到常州来的秋江的后代,真是太好了!"她端详我一会儿说:"像!"意在我和孟秋江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林珊 孟秋江 新闻社 抗战时期 传媒
原文传递
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林珊对话会在京举行
13
作者 张福超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1年第1期383-384,共2页
2021年5月7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邀请驻校诗人林珊在诗歌中心会议室与校内外师生做了一次关于林珊诗歌创作的对话交流会。这次交流会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由诗歌中心副主任孙晓娅教授主持。讲座伊始,孙晓娅教授首... 2021年5月7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邀请驻校诗人林珊在诗歌中心会议室与校内外师生做了一次关于林珊诗歌创作的对话交流会。这次交流会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由诗歌中心副主任孙晓娅教授主持。讲座伊始,孙晓娅教授首先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的驻校诗人制度。随后,肇庆学院吴丹凤老师以细读《背包》等诗作为例,谈了林珊诗中主体性“我”的作用与内涵,同时也指出林珊诗作中的“我”是有局限性的,有待于从小我上升到大我,让诗歌语言和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展示出现今更多面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师范大学 诗歌语言 林珊 中心会议室 诗歌创作 肇庆学院 中国诗歌研究 主体性
原文传递
“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林珊诗歌创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14
作者 王娇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1年第1期385-386,共2页
2020年,林珊被遴选为首都师范大学第17位驻校诗人。一年后,在林珊即将结束首都师范大学的驻校生活之际,诗歌中心举办林珊诗歌创作研讨会,会议旨在总结林珊驻校期间的创作成果,深入研究林珊的诗歌创作并总结其创作经验,力图推动中国当代... 2020年,林珊被遴选为首都师范大学第17位驻校诗人。一年后,在林珊即将结束首都师范大学的驻校生活之际,诗歌中心举办林珊诗歌创作研讨会,会议旨在总结林珊驻校期间的创作成果,深入研究林珊的诗歌创作并总结其创作经验,力图推动中国当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本次会议由诗歌中心副主任孙晓娅教授主持。会议伊始,孙晓娅教授致开场辞,欢迎与会嘉宾的到来并依次介绍了各位嘉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师范大学 创作成果 中国当代诗歌 诗歌创作 创作经验 林珊 繁荣与发展 研讨会
原文传递
林珊的诗
15
作者 林珊 《诗林》 2019年第5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林珊 雷声
原文传递
用爱呵护童心——浅谈班主任工作体会
16
作者 柯美余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年第5期68-69,共2页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做好班主作工作,确实不是件简单的事,除了要花费精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培养良好心态,以新的姿态。
关键词 班集体 一朵小红花 课文内容 美术老师 尺有所短 语文成绩 寥寥数语 张洋 林珊 性格内向
下载PDF
声音
17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5年第2期61-62,共2页
给学生一个支点,一这支点不是别的,就是一种信心,一种力量,一种依托,一种凭借。唤醒学生沉睡心底的激情和智慧,这也许并不难,难的是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持续不断的送给孩子一些这样的支点。(福建晋江第二实验小学许婉婷)我也想对每一位... 给学生一个支点,一这支点不是别的,就是一种信心,一种力量,一种依托,一种凭借。唤醒学生沉睡心底的激情和智慧,这也许并不难,难的是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持续不断的送给孩子一些这样的支点。(福建晋江第二实验小学许婉婷)我也想对每一位老师说:"关爱学生,不落下一个。让所有的花儿都鲜艳吧!"(福建福州市中选小学曾秀芳)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却相信我的每块"云彩"都会"下雨"。因为,我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福州市 福建晋江 家庭氛围 学习群体 隐性资源 林珊 高等教育研究所 福建省南安市 网络工具 美兰
下载PDF
草如碧玉
18
作者 林珊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10年第5期28-28,共1页
春,把她的长袖一挥,使原先被积雪覆盖的大地,都脱下旧服换上了翠绿色的新衣;春,又用那纤巧的手拿出一束束五彩缤纷的鲜花,撒向大地,为原本翠绿的森林画上一笔……
关键词 《草如碧玉》 小学 作文 林珊
下载PDF
《現代中國》一九九一年目錄分類索引
19
《今日中国》 1991年第12期85-91,共7页
关键词 洪兵 献新 酒泉夜光杯 林珊 郭沫若先生 莲蓬豆腐 现代化之路 侯瑞 史典 阿拉山口
下载PDF
《新教师》书架 奉献精彩图书
20
《新教师》 2015年第7期2 81-2,81,共2页
本期特别推荐《小学创生作文》作者:肖俊宇定价:35.00元本书作者提出"创生作文"教学主张,全书通过大量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展示"创生作文"理念的贯彻及在教学实践中的操作过程,对小学作文教学具有很高的启示价值。《... 本期特别推荐《小学创生作文》作者:肖俊宇定价:35.00元本书作者提出"创生作文"教学主张,全书通过大量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展示"创生作文"理念的贯彻及在教学实践中的操作过程,对小学作文教学具有很高的启示价值。《语文教学的真善美意韵》作者:林珊定价:35.00元作者从认识论、解释论、主体论、课程论、教学论五个维度,初步构建了小学语文教学"求真、崇善、唯美"的体系,并总结了基本的操作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示价值 小学作文教学 教学主张 学语文 教学观 主体论 课程论 林珊 意韵 解释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