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艺术在川西林盘文化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
1
作者 徐美 刘传军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9期93-95,共3页
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独有的乡村聚落形式,其承载着几千年巴蜀农耕文化,有着不可忽略的发展意义。本文以川西林盘崇州道明镇竹艺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并总结公共艺术介入到川西林盘文化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和意义,为川西林盘建设中公共艺术... 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独有的乡村聚落形式,其承载着几千年巴蜀农耕文化,有着不可忽略的发展意义。本文以川西林盘崇州道明镇竹艺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并总结公共艺术介入到川西林盘文化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和意义,为川西林盘建设中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的实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林盘 公共艺术 林盘文化空间 景观设计
下载PDF
川西林盘文化价值探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方志戎 李先逵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26-30,共5页
川西林盘是集生态、生产和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聚落形式,是蜀地人民与自然互动的产物,是几千年川西农耕文明的结晶。川西林盘文化的生成和演化,受地理环境、经济生产、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本文从... 川西林盘是集生态、生产和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聚落形式,是蜀地人民与自然互动的产物,是几千年川西农耕文明的结晶。川西林盘文化的生成和演化,受地理环境、经济生产、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本文从蜀文化载体、生态屏障、田园风光、人居思想和文化景观五个方面探析了川西林盘文化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林盘文化 价值 探析
下载PDF
川西林盘文化的历史成因 被引量:13
3
作者 方志戎 李先逵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45-49,共5页
川西林盘是集生态、生产和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聚落形式,是几千年川西农耕文明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本文从地理环境、经济生产、移民社会和文化习俗几方面分析川西林盘文化的成因,为川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 林盘文化 农村聚落 地理环境 竹林农舍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林盘文化价值评价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冯琳 牟江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7-160,共4页
为延续林盘文脉,彰显城市文化内涵,以陈家桅杆、新津兴义为例探究林盘文化组成要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川西林盘文化价值进行定量评价,探讨林盘文化特征。针对城市公园缺少地域文化等现象,结合评价结果探讨林盘文化在成都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关键词 林盘文化 AHP法 成都城市公园 城市文化
下载PDF
未来乡村世界——四川安仁OCT“水西东”林盘文化交流中心
5
作者 袁烽 韩力 +20 位作者 孔祥平 顾华健 陈浩 赵川石 付宇豪 何福孜 王炬 王一非 刘露雯 唐静燕 崔萌萌 张准 黄涛 王瑞 陈泽赳 魏大卫 王勇 俞瑛 苏圣亮(摄) 田方方(摄) 杨天周(摄)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9年第8期86-93,共8页
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于2003年在中国上海成立,致力于将建筑设计理论、技术与在地文化以及时代精神有效融合,通过作品改变城市、改变乡村、改变我们的人居环境,同时专注于将数字化设计以及智能建造方法运用于实际建筑项目中,引... 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于2003年在中国上海成立,致力于将建筑设计理论、技术与在地文化以及时代精神有效融合,通过作品改变城市、改变乡村、改变我们的人居环境,同时专注于将数字化设计以及智能建造方法运用于实际建筑项目中,引领行业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盘文化 OCT 胶合木梁 空间体验 乡村世界
原文传递
川西林盘景观形态与林盘文化的关联研究
6
作者 文志远 黄浩原 《旅游纵览》 2021年第2期70-72,共3页
本文通过对林盘景观形态和林盘历史文化的分析,探究林盘文化与林盘景观的关联性,从历史、文化、生态角度分析林盘带来的经济价值,提出林盘研究的可持续性和林盘文化的可发展性,希望借此对川西林盘的保护和林盘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川西林盘 林盘历史 林盘文化 林盘景观
原文传递
城市边缘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综合评价——以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波 何露 闵庆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97-1404,共8页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评价是因地制宜地提出乡村发展路径的基础。位于城市边缘的传统农耕地区面临路径选择的困境,对这类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测算...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评价是因地制宜地提出乡村发展路径的基础。位于城市边缘的传统农耕地区面临路径选择的困境,对这类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测算和评价,可为地区经济发展、劳动力转移等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地处成都市郊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为例,对遗产地各镇(街道)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劳动强度指数等进行了定量测算和空间格局评价,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生产条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遗产地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指数总体水平分别为4.03万元·人^-1和54.69%;12个农业镇(街道)之间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指数差异较大。2)各镇(街道)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指数空间格局上均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其中,唐元镇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6.35万元·人^-1),郫筒街道最低(1.72万元·人^-1)。3)各镇(街道)农业劳动参与率与城镇化程度呈空间异质性,农业参与率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其中,新民场镇劳动参与率最高(45.57%),红光镇最低(8.46%)。4)各农业生产条件因素中,单位农业产值能耗、单位农用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人均农用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前两个因素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大于后两个因素。基于此,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农业发展应从空间差异化、生产现代化和产业多样化等方面着手,发挥城市边缘区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维持农地轮作模式,保障西北部各镇农业持续生产,加强东南部各镇基础设施和加工业建设。同时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该地区的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劳动参与率 劳动强度指数 城镇化 城市边缘区 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基于川西林盘文化的古镇景观重塑设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蓉 《工业设计研究》 2016年第1期71-74,共4页
本研究基于现有川西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现状,以林盘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川西古镇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发展趋势,在“新乡土风格”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对川西古镇的林盘民居文化、林盘民俗文化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了... 本研究基于现有川西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现状,以林盘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川西古镇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发展趋势,在“新乡土风格”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对川西古镇的林盘民居文化、林盘民俗文化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了古镇景观的重塑设计原则和设计手法等,为川西古镇的景观重塑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古镇 林盘文化 景观设计 重塑 新乡土
原文传递
林盘与乡愁 被引量:1
9
作者 屈小强 《文史杂志》 2020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土地的肥沃,物产的丰富,农业的发达,加上盆地的形胜之便与长江水系数千年的云水滋润,养成了四川农耕文化自适自乐、优哉游哉的浓郁诗意。而显示这个诗意氛围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近年来学者常提到的林盘文化——它同时也是四川农耕文化... 土地的肥沃,物产的丰富,农业的发达,加上盆地的形胜之便与长江水系数千年的云水滋润,养成了四川农耕文化自适自乐、优哉游哉的浓郁诗意。而显示这个诗意氛围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近年来学者常提到的林盘文化——它同时也是四川农耕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属于四川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自然与人文复合的生态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生态文明 长江水系 四川农村 诗意氛围 自然与人文 林盘文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川西林盘规划设计新思考
10
作者 唐理觅 《数码设计》 2019年第16期57-57,共1页
城市化冲击下,保护川西林盘迫在眉睫。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本文主要围绕川西林盘规划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挖掘川西林盘文化的乡土特色与人文价值,探索乡村发展和地域文化的融合路径,并提出川西林盘规划设计... 城市化冲击下,保护川西林盘迫在眉睫。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本文主要围绕川西林盘规划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挖掘川西林盘文化的乡土特色与人文价值,探索乡村发展和地域文化的融合路径,并提出川西林盘规划设计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川西林盘 规划设计 林盘文化 新思考
下载PDF
三岔湖:“风景区”里的城市
11
作者 樊奔 《西部广播电视》 2009年第9期125-127,共3页
三岔湖独特的水文化、岛文化和林盘文化,集合诠释出"道法自然"的哲学观与风水内涵,具备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两大效应;更为特别的是她的"混血"美质:既具备"风景区"的生态资源优势,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地道景区... 三岔湖独特的水文化、岛文化和林盘文化,集合诠释出"道法自然"的哲学观与风水内涵,具备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两大效应;更为特别的是她的"混血"美质:既具备"风景区"的生态资源优势,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地道景区,又有着现代国际化城市的标准和规模,一座建在"风景区"里的国际化山水新城呼之欲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岔 生态保护 旅游 旅游开发 风景区 风景名胜区 林盘文化 “道法自然” 成都平原 川西平原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的地下水调节服务对比研究——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碧天 闵庆文 +4 位作者 焦雯珺 杨波 袁正 王斌 李禾尧 《环境生态学》 2020年第8期9-15,42,共8页
郫都区地处成都平原腹部,有悠久的农耕历史。四川省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是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水旱轮作的耕作制度是这一系统传承千年的核心特征之一。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市场化经济的驱动下,蔬菜需求量不断上升,郫都区水... 郫都区地处成都平原腹部,有悠久的农耕历史。四川省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是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水旱轮作的耕作制度是这一系统传承千年的核心特征之一。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市场化经济的驱动下,蔬菜需求量不断上升,郫都区水旱轮作的种植格局正逐步发生改变,从最初的传统二元轮作模式(稻-麦、稻-油、稻-蒜为代表)为主、传统三元轮作模式(稻-菜-菜)为辅的种植格局转变为传统二元轮作模式及传统三元轮作模式为主,现代三元轮作模式(菜-菜-菜…稻)为辅的种植格局。针对水旱轮作模式的转变可能带来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问题,面向郫都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战略需求,比较3种水旱轮作模式——传统三元模式、传统二元模式和现代三元模式的地下水水量正调节服务和地下水水质负调节服务,以期能够为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的动态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利用彭曼-蒙特斯法计算农田地下水水量正调节服务,用农田肥料流失系数法计算地下水水质负调节服务,运用空间克里格插值法得到地下水三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传统二元水旱轮作模式有最优的综合地下水调节服务;郫都区农田作物种植对地下水起补给作用,传统三元模式的地下水水量调节服务要略高于传统二元轮作模式、远高于现代三元模式;现代三元种植模式的地下水水质负调节服务高于传统三元种植模式、远高于传统二元模式;为了提升郫都区地下水水质和水量的调节能力,郫都区应当控制施肥量、优化施肥制度和灌溉制度,鼓励晚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生态系统服务 地下水 成都平原 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川西“林盘”生态竹林风景线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洁兰 王蓉 《工业设计研究》 2020年第1期-,共6页
目的在"林盘"快速衰弱和消失的背景下,保护川西"林盘"生态竹林,提出打造川西"林盘"生态竹林风景线的建议。方法采用实地调研法对川西"林盘"生态竹林的进行考察,和当地居民进行访谈,总结川西&qu... 目的在"林盘"快速衰弱和消失的背景下,保护川西"林盘"生态竹林,提出打造川西"林盘"生态竹林风景线的建议。方法采用实地调研法对川西"林盘"生态竹林的进行考察,和当地居民进行访谈,总结川西"林盘"的特点、现状和问题;采用文献法分析川西"林盘"生态竹林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结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完善居住基础设施、恢复竹林生态屏障功能、发扬"林盘"文化价值和拓宽竹林使用功能,追求自然、文化、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为川西"林盘"生态竹林风景线的建设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川西林盘 林盘文化 生态竹林 风景线
原文传递
后记:数字时代的乡村建设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烽 宋雅楠 《建筑实践》 2019年第8期184-187,共4页
林盘是川西一种独特的复合型地景模式,其生活形态和建筑形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成为烙印于当地民俗之中的文化符号。OCT"水西东"林盘文化交流中心,位于四川成都大邑县安仁镇林盘区域中部,隐藏于竹林幽径阡陌小溪之间。设计... 林盘是川西一种独特的复合型地景模式,其生活形态和建筑形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成为烙印于当地民俗之中的文化符号。OCT"水西东"林盘文化交流中心,位于四川成都大邑县安仁镇林盘区域中部,隐藏于竹林幽径阡陌小溪之间。设计延续了川西建筑的地域特色,又通过创新的性能化设计与建造,对传统场域特性进行了现代设计语汇与建造技艺的全新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盘文化 数字建构 数字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