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肯链霉菌合成林可霉素代谢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蕴刘 焦瑞身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在摇瓶条件下研究了葡萄糖、铵盐、磷酸盐对林可霉素产生菌林肯链霉菌的生长及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发酵过程中林可霉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菌体生长期,逐渐下降。使用6%的葡萄糖未发现通常所说的“葡萄糖效应”。02%铵盐有利... 在摇瓶条件下研究了葡萄糖、铵盐、磷酸盐对林可霉素产生菌林肯链霉菌的生长及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发酵过程中林可霉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菌体生长期,逐渐下降。使用6%的葡萄糖未发现通常所说的“葡萄糖效应”。02%铵盐有利于细胞生长,但08%NH+4对林可霉素的生物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发酵48h后补加06%NH+4,对林可霉素的生成没有显著影响。005%~01%磷酸盐对林可霉素合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就磷酸盐对菌体由初级代谢转向次级代谢的作用作了初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林可霉素 代谢 调节 合成
下载PDF
林肯链霉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酶学性质 被引量:6
2
作者 金詟 杨蕴刘 焦瑞身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41-448,共8页
在分离纯化的基础上,报道了pH、温度和金属离子对林肯链霉菌(Streptomyceslincolnensis)Z-512谷氨酸胺合成酶(GS)活力的影响及GS底物专一性的研究结果.在动力学性质的研究中,发现林肯链霉菌GS在生物合成反应系统中,对底物NH_4CI的饱和... 在分离纯化的基础上,报道了pH、温度和金属离子对林肯链霉菌(Streptomyceslincolnensis)Z-512谷氨酸胺合成酶(GS)活力的影响及GS底物专一性的研究结果.在动力学性质的研究中,发现林肯链霉菌GS在生物合成反应系统中,对底物NH_4CI的饱和曲线不遵守米氏方程.Hill作图呈两相曲线.在NH_4CI浓度低的情况下,Hill系数大于1,具有正协同效应;当NH_4CI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Hill系数小于1,具有负协同效应.这说明NH_4CI不仅作为林肯链霉菌GS的底物,而且作为一种效应物调节GS的活性.林肯链霉菌GS对底物Glu及ATP的饱和曲线遵守米氏方程.在不同的激活离子存在下,GS对Glu、ATP的Km值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谷氨酰胺合成酶 酶学性质
下载PDF
林肯链霉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金詟 焦瑞身 毛裕民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1-488,共8页
对不同氮源生长条件下林肯链霉菌无细胞粗提液中谷氨酰胺合成酶 (GS)的研究结果表明 ,高浓度NH+4阻遏了GS的生物合成。从不同氮源生长条件下林肯链霉菌中分离纯化了GS ,其性质没有差别。以受腺苷化调节的产气克雷伯氏菌GS作对照 ,林肯... 对不同氮源生长条件下林肯链霉菌无细胞粗提液中谷氨酰胺合成酶 (GS)的研究结果表明 ,高浓度NH+4阻遏了GS的生物合成。从不同氮源生长条件下林肯链霉菌中分离纯化了GS ,其性质没有差别。以受腺苷化调节的产气克雷伯氏菌GS作对照 ,林肯链霉菌GS没有明显的氨休克作用 ,经蛇毒磷酸二酯酶处理后 ,其活力没有变化。这些结果都说明林肯链霉菌GS不存在腺苷化共价修饰这一调节方式。反馈抑制作用是林肯链霉菌GS的一种重要的调节方式 ,这种抑制作用是以累积的方式进行的 ,这表明各种抑制剂对GS作用位点不同 ,各种抑制剂对GS的抑制作用是相互独立的。由此推测 ,林肯链霉菌GS是一种变构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调节 酶活性
下载PDF
三种不同菌落形态的林肯链霉菌发酵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薛正莲 王洲 +1 位作者 张相美 朱艳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6-29,共4页
考察三种不同形态的林肯链霉菌在种子培养、发酵过程中的一些发酵特性,在馒头状,草帽状和梅花状三种茵落形态中,梅花状茵落的发酵单位最高,其发酵单位比草帽状的高11%,比馒头状的高出8.3%。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菌落形态 发酵特性
下载PDF
林肯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朱艳 薛正莲 +1 位作者 张相美 金花 《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8年第3期12-15,共4页
对林肯链霉菌SL98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探索。其原生质形成最佳培养基中含甘氨酸浓度为0.4%,蔗糖浓度为34%;酶解条件是采用溶菌酶浓度4mg/mL,菌龄72h,酶解时间5h,酶解温度为30℃。其最高的原生质体的制备率达16.3%。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原生质体 再生 制备
下载PDF
一株林肯链霉菌变种生理特性的研究
6
作者 张相美 薛正莲 江荣珍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3-36,共4页
林肯链霉菌突变株ZL-1在斜面生长时间为4 d,母瓶培养时间为48 h,摇瓶发酵时间为5 d,摇瓶效价为2867μg/mL.与出发菌种SL98-2-8的3024μg/mL相比,虽然其摇瓶效价降低了5.2%,但其斜面生长缩短了2 d,母瓶培养缩短了6 h,摇瓶缩短了2 d,总发... 林肯链霉菌突变株ZL-1在斜面生长时间为4 d,母瓶培养时间为48 h,摇瓶发酵时间为5 d,摇瓶效价为2867μg/mL.与出发菌种SL98-2-8的3024μg/mL相比,虽然其摇瓶效价降低了5.2%,但其斜面生长缩短了2 d,母瓶培养缩短了6 h,摇瓶缩短了2 d,总发酵周期缩短了4 d,而且传代10代后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生理特性 鉴定
下载PDF
24孔板优化林肯链霉菌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瑞华 余飞 +1 位作者 秦艳飞 薛正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837-840,共4页
目的优化林肯链霉菌发酵培养基。方法采用24孔板,对现有的两种发酵培养基中各因素进行考察,筛选出较优发酵培养基;在此发酵培养基基础上,采用L_(25)(5~6)正交设计方法,对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豆饼粉、硫酸铵、玉米浆和磷酸氢二钾这6个... 目的优化林肯链霉菌发酵培养基。方法采用24孔板,对现有的两种发酵培养基中各因素进行考察,筛选出较优发酵培养基;在此发酵培养基基础上,采用L_(25)(5~6)正交设计方法,对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豆饼粉、硫酸铵、玉米浆和磷酸氢二钾这6个可能影响林可霉素发酵水平的因素进行效应评价。结果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g/L):可溶性淀粉30,葡萄糖105,豆饼粉22.5,玉米浆1,氯化钠2.25,碳酸钙6,硫酸铵2.65,硝酸钾1,磷酸氢二钾0.5。结论对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进行孔板发酵验证,林可霉素的平均发酵产量达到2288μg/m L,比未优化组提高了4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霉素 林肯链霉菌 正交优化 24孔板 发酵培养基
下载PDF
林肯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再生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建伟 何雯 +2 位作者 刘颐屏 朱宝泉 童村 《医药工业》 CAS 1987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林肯链霉菌林肯变种(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 var.lincolnensis)在含有0.5%甘氨酸的 S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体对溶菌酶敏感,酶解后产生10~8/ml 的原生质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可有20%的原生质体再生成细胞。原生质体在4℃贮存20h 后再生... 林肯链霉菌林肯变种(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 var.lincolnensis)在含有0.5%甘氨酸的 S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体对溶菌酶敏感,酶解后产生10~8/ml 的原生质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可有20%的原生质体再生成细胞。原生质体在4℃贮存20h 后再生活力下降至原来的20%以下。原生质体在紫外光照射下比孢子更易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 林肯链霉菌
下载PDF
激光辐照的林肯链霉菌(S.lincolnensis)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振倡 王凤仙 +5 位作者 胡涓 郭红樱 陈守川 周肇金 陈洪山 游向东 《激光生物学》 CSCD 1995年第1期599-601,共3页
本文首次报导铜蒸气激光辐照林肯链(S.lincolnensis)的研究结果,曾获得高产株,最高发酵单位比对照未辐照者提高15.8%。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激光 辐照 钢蒸气激光
下载PDF
林肯链霉菌丙氨酸脱氢酶的纯化和性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焦瑞身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7-43,共7页
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52柱层析、亲和蓝柱层析和琼脂糖凝胶Sepharose6B柱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了林肯链霉菌丙氨酸脱氢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单一组分。以凝胶过滤和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测得该酶的分子量为17000... 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52柱层析、亲和蓝柱层析和琼脂糖凝胶Sepharose6B柱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了林肯链霉菌丙氨酸脱氢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单一组分。以凝胶过滤和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测得该酶的分子量为17000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其亚基分子量为42500,表明林肯链霉菌丙氨酸脱氢酶由四个相同的亚基组成。该酶加氨反应最适pH为9.0,脱氨反应最适pH为9.5,加氨反应和脱氨反应的最适温度均为50℃。加氨反应丙氨酸脱氢酶的表现米氏常数km值为:丙酮酸2.08×10-4mol/L,NH4+2.00×10-2mol/L,NADH2.38×10-5mol/L;脱氨反应的Km为:L-Ala1.43×10-2mol/L;NAD+6.67×10-5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霉菌 丙氨酸脱氢酶 纯化 性质
下载PDF
林肯链霉菌林肯变种和小单孢菌属间融合
11
作者 朱建伟 刘颐屏 +1 位作者 朱宝泉 童村 《医药工业》 CAS 1988年第3期97-101,119,共6页
以阿司米星产生菌(Micromonospora sp.SIPI 4812 LMs,EMs,GMr,KMr)和林可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 var.lincolnensis 20-2 LMr,EMr,GMs,KMs)为出发菌株,进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其融合频率为6.7×10-5。还测定了其它遗... 以阿司米星产生菌(Micromonospora sp.SIPI 4812 LMs,EMs,GMr,KMr)和林可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 var.lincolnensis 20-2 LMr,EMr,GMs,KMs)为出发菌株,进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其融合频率为6.7×10-5。还测定了其它遗传重组频率。得到的融合子中有一些在菌落形态、抗菌活性等方面与出发亲株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林肯变种 林可霉素 小单孢菌 阿司米星 原生质体融合 属间重组
下载PDF
林肯链霉菌高产菌株选育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文福 张萍 +1 位作者 牛春 毕国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47-651,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林可霉素生产发酵水平,本文以林肯链霉菌LK15-35为出发菌株,采用氯化锂(Li Cl)、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和紫外线(UV)三重复合诱变,首先用Li Cl预处理4h,然后用ARTP照射60s,再用UV照射30s,最终获得高产突变株LK16-77。结果... 为进一步提高林可霉素生产发酵水平,本文以林肯链霉菌LK15-35为出发菌株,采用氯化锂(Li Cl)、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和紫外线(UV)三重复合诱变,首先用Li Cl预处理4h,然后用ARTP照射60s,再用UV照射30s,最终获得高产突变株LK16-77。结果表明,摇瓶发酵单位提高30.0%,经180吨罐生产验证,平均放罐效价提高21.4%。稳定性传代验证证明该突变株高产性能遗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三重复合诱变 高产突变株
下载PDF
林肯链霉菌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和融合的研究
13
作者 唐光燕 邢昌年 叶蕊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7年第5期568-572,共5页
林肯链霉菌生长在0.5%甘氨酸的S培养基中,能较好地被溶菌酶破壁形成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能在RB培养基上再生,但不能在R_2培养基上再生,这和已报道过的其他链霉菌不同。78-11菌株的再生频率约为25.7%,S-3菌株的再生频率约为20.5%。PEG(聚... 林肯链霉菌生长在0.5%甘氨酸的S培养基中,能较好地被溶菌酶破壁形成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能在RB培养基上再生,但不能在R_2培养基上再生,这和已报道过的其他链霉菌不同。78-11菌株的再生频率约为25.7%,S-3菌株的再生频率约为20.5%。PEG(聚乙二醇)1000对诱导融合的效果较好,重组频率最高可达10^(-2)。重组子和亲本在培养特性、孢子形态方面无特殊差异,但经C_O^(60)诱变后重组子的正变率超过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素 孢子 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融合 CO60诱变 林肯链霉菌 再生
下载PDF
林肯链霉菌林肯变种谷氨酰胺合成酶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詟 张双全 +1 位作者 季朝能 毛裕民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8-434,共7页
林肯链霉菌林肯变种是林可霉素的产生菌,研究中发现其菌丝体中谷氨酰胺合成酶( G S)的比活力与林可霉素的生物合成存在正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报道了 G S的分离纯化、分子特征、酶学性质和活力调节特性.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 D... 林肯链霉菌林肯变种是林可霉素的产生菌,研究中发现其菌丝体中谷氨酰胺合成酶( G S)的比活力与林可霉素的生物合成存在正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报道了 G S的分离纯化、分子特征、酶学性质和活力调节特性.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 D E52 离子交换层析、 Sepharose 6 B凝胶过滤等方法,从林肯链霉菌林肯变种中分离纯化了 G S,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 A G E)鉴定为单一组分.以梯度 P A G E 和凝胶过滤法测得 G 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60 000, S D S P A G E测得其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55 000,表明该酶由 12 个相同的亚基构成. Mg2+ 或 Mn2+ 作为辅助因子对 G S的催化活性是必需的.反馈抑制是 G S的一种重要调节方式,这种抑制作用是以累积的方式进行的,这表明各种代谢物对 G S的作用位点不同,它们对 G S的抑制作用是相互独立的.以受腺苷化去腺苷化调节的产气克雷伯氏菌 G S作对照,研究发现林肯链霉菌林肯变种 G S没有明显的氨休克作用,且经蛇毒磷酸二酯酶处理后,其活力没有变化.这些结果都说明林肯链霉菌林肯变种 G S不存在腺苷化共价修饰这一调节方式.另外,对不同氮源生长条件下林肯链霉菌林肯变种无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林肯变种 谷氨酰胺合成酶 林可霉素
原文传递
林肯链霉菌谷氨酸合酶的纯化和性质
15
作者 金詟 焦瑞身 《中国科学(C辑)》 CSCD 1998年第1期7-14,共8页
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和吸附层析等方法 ,分离纯化了林肯链霉菌谷氨酸合酶 ,电泳鉴定为单一组分 .这是链霉菌中的第 1例 .谷氨酸合酶很不稳定 ,向酶缓冲液中加入α KG ,PMSF ,EDTA ,β 巯基乙醇和甘油可以大大提... 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和吸附层析等方法 ,分离纯化了林肯链霉菌谷氨酸合酶 ,电泳鉴定为单一组分 .这是链霉菌中的第 1例 .谷氨酸合酶很不稳定 ,向酶缓冲液中加入α KG ,PMSF ,EDTA ,β 巯基乙醇和甘油可以大大提高其稳定性 .测得全酶分子量为 1 38ku ,亚基分子量为 81和 5 7ku ,表明该酶由2个不相同的亚基构成 .吸收光谱在 380和 440nm附近没有吸收峰 ,表明该酶是不含铁的非黄素蛋白质 .该酶反应的最适 pH为 7 2 ,最适温度为 30℃ .该酶对NADH ,α KG和L Gln的表观Km 值分别为 5 2 1× 1 0 -5 ,4 1 7× 1 0 -4 和 4 35× 1 0 -4mol/L .以NADPH代替NADH作电子供体 ,该酶仍表现出部分活力 .反应产物Glu和NAD+,部分金属离子、氨基酸及三羧酸循环中间物对该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谷氨酸合酶 提纯 氨同化 氮代谢
原文传递
亚硝基胍诱变选育林肯霉素高产菌株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非 安志东 王健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1999年第2期16-18,共3页
以林肯链霉菌947-8(Streptomyceslincolnensis947-8)为出发菌株(产林肯霉素940γ/ml)。采用孢子热处理方法处理出发菌株孢子,得到变异株947-8s,产林肯霉素1080γ/ml。对9... 以林肯链霉菌947-8(Streptomyceslincolnensis947-8)为出发菌株(产林肯霉素940γ/ml)。采用孢子热处理方法处理出发菌株孢子,得到变异株947-8s,产林肯霉素1080γ/ml。对947-8s菌株进行NTG诱变处理,得变异株947-8x,产林肯霉素为1218γ/ml,且生产能力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林肯霉素 亚硝基胍 诱变育种
下载PDF
氨基酸及金属离子对林肯霉素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项驷文 陶玉贵 +2 位作者 孙忆晨 李为全 葛飞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49-53,共5页
通过改变基础发酵培养基中的金属离子和氨基酸种类及浓度,研究其对林肯链霉菌的菌体浓度及发酵液生物效价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02g/L氯化锰、0.02g/L钼酸钠、0.15g/L硫酸镁和0.30g/L硫酸锌,调节初始pH为7... 通过改变基础发酵培养基中的金属离子和氨基酸种类及浓度,研究其对林肯链霉菌的菌体浓度及发酵液生物效价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02g/L氯化锰、0.02g/L钼酸钠、0.15g/L硫酸镁和0.30g/L硫酸锌,调节初始pH为7.0,按6.7%的接种量接种,于30℃,220rpm的恒温振荡培养箱中培养48h后,再依次添加0.06%谷氨酸、0.10%酪氨酸、0.15%多巴和0.06%甲硫氨酸,再于30℃,220rpm的恒温振荡培养箱中培养5d.菌体浓度可达91%(16 000μg/mL),林肯霉素发酵液生物效价为4 200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林肯霉素 发酵
下载PDF
复合诱变选育林肯霉素高产菌株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琳 安志东(指导教师)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6年第4期68-70,共3页
以林肯链霉菌9502(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9502)为出发菌株,进行NTG诱变处理,并用高效的琼脂块培养法对菌株进行筛选,得到产林肯霉素相对效价提高35.4%的变异株9502-7。对9502-7菌株孢子采用紫外线处理,得到变异高产菌株9502-7-12,... 以林肯链霉菌9502(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9502)为出发菌株,进行NTG诱变处理,并用高效的琼脂块培养法对菌株进行筛选,得到产林肯霉素相对效价提高35.4%的变异株9502-7。对9502-7菌株孢子采用紫外线处理,得到变异高产菌株9502-7-12,其相对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林肯霉素 NTG诱变 紫外诱变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林可霉素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6
19
作者 薛正莲 朱艳 +1 位作者 张相美 潘文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7-280,共4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林可霉素产生菌林肯链霉菌SL-98-2#-8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方法对影响发酵各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有显著效应的5个因素:淀粉、葡萄糖、KH2PO4、豆饼粉和玉米浆;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这... 采用响应面法对林可霉素产生菌林肯链霉菌SL-98-2#-8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方法对影响发酵各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有显著效应的5个因素:淀粉、葡萄糖、KH2PO4、豆饼粉和玉米浆;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这5个主要因素。优化后这5个因素的最佳含量为淀粉2.1%;玉米浆0.33%;葡萄糖8.5%;豆饼粉2.53%;KH2PO40.022%。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摇瓶发酵,林可霉素的含量为3700ug/ml,比优化前提高了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设计法 林可霉素 林肯链霉菌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紫外-激光复合诱变原生质体选育林可霉素高产菌株 被引量:7
20
作者 薛正莲 王洲 +2 位作者 张相美 赵世光 潘文洁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838-842,共5页
以SL98-2-8为出发菌种,研究了紫外线、He-Ne激光以及紫外线与He-Ne激光复合对林肯链霉菌原生质体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He-Ne激光对紫外线引起的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通过紫外线-He-Ne激光复合诱变,筛选到一株优良菌种SL98-2-8-116,其... 以SL98-2-8为出发菌种,研究了紫外线、He-Ne激光以及紫外线与He-Ne激光复合对林肯链霉菌原生质体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He-Ne激光对紫外线引起的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通过紫外线-He-Ne激光复合诱变,筛选到一株优良菌种SL98-2-8-116,其摇瓶效价达到3 629μg/mL,较出发菌种提高了18.3%,10次传代后生产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林可霉素 原生质体 复合诱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