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郁闭度林茶复合模式对茶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马跃 刘志龙 +3 位作者 虞木奎 徐庆玲 傅强 赵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52-56,共5页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与生长环境关系非常密切,为探明林分不同郁闭度对茶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郁闭度的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茶(Camellia sinensis)复合系统中茶树为材料,纯茶园为对照(CK),利用便携式LI-6400光合作用...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与生长环境关系非常密切,为探明林分不同郁闭度对茶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郁闭度的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茶(Camellia sinensis)复合系统中茶树为材料,纯茶园为对照(CK),利用便携式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茶树分别在0.3(T1)、0.6(T2)和0.9(T3)郁闭度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参数日变化。结果表明:随郁闭度增加,茶树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叶片温度(Tl)日均值和差值呈递减趋势,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茶树净光合速率(Pn)日均值随郁闭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均表现双峰型曲线;CK和T1的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日变化午间受到明显的抑制且呈双峰曲线,T2和T3呈单峰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茶复合系统 光合 郁闭度 日变化
下载PDF
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林茶复合生态系统经营与乡村发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谷红芹 李建钦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19年第12期1467-1471,1481,共6页
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是世界茶的发源地之一,林茶复合生态系统经营是当地重要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之一。通过对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林茶系统经营现状的分析研究,发现当地社区林茶系统经营在意识、技术、产品营销上已具备一定优势,在提高社区土... 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是世界茶的发源地之一,林茶复合生态系统经营是当地重要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之一。通过对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林茶系统经营现状的分析研究,发现当地社区林茶系统经营在意识、技术、产品营销上已具备一定优势,在提高社区土地利用率、增加林产品产出、提升茶叶品质、美化人居环境、维护社区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资源利用、生计维持和社区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促进澜沧江中下游山地社区生计发展和林茶资源可持续经营利用探寻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中下游 林茶复合生态系统 乡村发展
下载PDF
林茶复合条件下茶树光合特性与荧光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婉 沈汉 +3 位作者 舒骏 虞木奎 成向荣 吴统贵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为了研究林茶(南酸枣-茶树)复合系统和纯茶园条件下茶树光合特性的差异,在浙江省开化县对这两种生境条件下茶树叶片光合与荧光特征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纯茶园茶树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暗呼吸速... 为了研究林茶(南酸枣-茶树)复合系统和纯茶园条件下茶树光合特性的差异,在浙江省开化县对这两种生境条件下茶树叶片光合与荧光特征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纯茶园茶树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暗呼吸速率(Rd)与林茶复合系统的茶树没有显著差异(P>0.05),仅表观量子效率(AQE)显著高于林茶复合系统茶树(P<0.05);纯茶园茶树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与林茶复合系统茶树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仅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则显著高于林茶复合系统茶树(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采用南酸枣的株高、密度和种植行向的情况下,南酸枣-茶复合系统未显著影响茶树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茶复合系统 光合特征参数 荧光特征参数
下载PDF
景迈山古茶园不同林下茶树叶片光合特性与荧光参数分析
4
作者 朱昱璇 杨薇 +2 位作者 罗义菊 陶燕蓝 蓝增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38-144,共7页
比较景迈山古茶园多依、南酸枣、川梨3种不同林下茶树的光合特性差异,预测其发育趋势,为古茶树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应用Imaging-PAM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和CI-340手持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多依林下栽培茶树... 比较景迈山古茶园多依、南酸枣、川梨3种不同林下茶树的光合特性差异,预测其发育趋势,为古茶树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应用Imaging-PAM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和CI-340手持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多依林下栽培茶树、南酸枣林下栽培茶树、川梨林下栽培茶树和纯茶园栽培茶树光合特性及荧光参数,测量数据包括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_(v)/F_(m))、PSⅡ的实际量子产量(Y_(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L)、q_(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NPQ)、PSⅡ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_(NO))、PSⅡ处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_(NPQ))、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细胞间隙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率(WUE)。结果表明,不同林下种植茶树均会使茶树净光合速率降低,但同时能提高茶树的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_(v)/F_(m))、 PSⅡ的实际量子产量(Y_(Ⅱ)),即光量子效率。南酸枣-茶复合种植能提高水分利用率,但同时会降低茶树光化学淬灭系数(q_(L)、q_(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NPQ),这意味着南酸枣树下种植茶树的光能吸收、传递能力较弱,容易受光损伤,不宜种植于光照度过高的地区。川梨-茶复合系统茶树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可能更易造成减产,不推荐在景迈山地区采用。综合来看,多依-茶复合种植效果最好。从光合特性上看,林茶复合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茶叶产量,但对于古茶树树势恢复有一定好处。根据本研究结果,景迈山地区推荐采用多依-茶复合种植模式。本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茶树发育趋势,但3种不同林下种植茶树对茶叶品质及茶产量的具体影响有待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迈山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林茶复合系统
下载PDF
西双版纳不同林茶复合生态系统碳储量 被引量:12
5
作者 萧自位 王丽娟 +4 位作者 毛加梅 朱兴正 王小李 郑丽 唐建维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17-1625,共9页
为了探明上层遮荫树种对茶园碳储量的影响,根据所建立的茶园上层树种及茶树的生物量模型估算了不同林茶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结合植物、土壤样品碳含量的实测值,对西双版纳州勐海县4种茶园组合模式及纯茶园的碳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为了探明上层遮荫树种对茶园碳储量的影响,根据所建立的茶园上层树种及茶树的生物量模型估算了不同林茶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结合植物、土壤样品碳含量的实测值,对西双版纳州勐海县4种茶园组合模式及纯茶园的碳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樟树+茶、樟-杉+茶2种组合模式的碳储量分别比纯茶园碳储量(223.442t·hm-2)高22.701、3.871t·hm-2,而4种遮荫树种+茶、6种遮荫树种+茶2种组合模式的碳储量则分别比纯茶园低10.828、5.717t·hm-2。各茶园总碳储量以土壤的碳储量所占比例最大,达91.8%~96.0%,随上层树种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并在4种遮荫树种+茶组合模式达到最低;而植物体的碳储量仅占总碳储量的4.0%~8.2%,呈现随上层树种数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西双版纳的人工茶园复合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碳储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林茶复合生态系统 西双版纳
原文传递
茶树气象生态及其调控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寿波 《茶叶》 2004年第3期127-129,共3页
简要论述了茶树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茶树气象环境调控的途径及方法。调控方法包括营造防护林、种植遮荫树、推广林茶复合系统、实施茶园灌溉、地面覆盖和搭盖塑料棚等。
关键词 茶树 气象生态 环境调控 防护林 遮荫树 林茶复合系统 灌溉 地面覆盖 塑料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