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林林隙径高比
被引量:
8
1
作者
符利勇
唐守正
刘应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0-1268,共9页
林隙径高比(DEG/H)是指林隙直径与林隙高度的比值。它是林隙的一个主要特征因子,是研究森林动态及评价森林采伐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关帝山三种天然次生针叶林(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林)林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林分林隙径高比结...
林隙径高比(DEG/H)是指林隙直径与林隙高度的比值。它是林隙的一个主要特征因子,是研究森林动态及评价森林采伐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关帝山三种天然次生针叶林(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林)林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林分林隙径高比结构,结果为:云杉林林隙径高比DEG/H以0.6—1.6之间分布最多,占81.82%,油松林林隙径高比主要分布在0.8—1.6之间,占70.72%。华北落叶松林林隙径高比主要分布在0.4—1之间,占97.06%;通过林隙大小与林隙下幼树数量及林隙敏感度与幼树密度之间的散点分布趋势对林隙大小和林隙敏感度两个特征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为:林隙大小与林隙下幼树数量之间的散点分布无规律,很难反映各自林隙大小与幼树数量之间的具体关系。而DEG/H与幼树密度之间的散点分布很有规律,能较好的反映幼树密度与林隙径高比之间的关系;利用线性模型、对数模型以及二阶多项分布模型分别对幼树密度和DEG/H进行回归分析,并利用各自模型的相关系数、参数P值对它们进行比较,结果为:3种模型都可以用来拟合3种林分的幼树密度和林隙敏感度,其中对数模型拟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径高比
林隙径高比
结构
幼树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隙径高比下冠层特征及其对幼苗幼树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张宇
冯泳翰
+5 位作者
赵怡
闫珏
朱景康
常晨隆
梁文俊
魏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46-2054,共9页
为明确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径高比现状,探究不同等级林隙径高比的冠层结构、光照因子及其对林隙下更新的幼苗幼树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划分I(0.1~0.4)、II(0.4~0.7)、III(0.7~1.0)、IV(1.0~1.3)和V(1.3~1.6)5个林隙等级,分析不同林...
为明确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径高比现状,探究不同等级林隙径高比的冠层结构、光照因子及其对林隙下更新的幼苗幼树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划分I(0.1~0.4)、II(0.4~0.7)、III(0.7~1.0)、IV(1.0~1.3)和V(1.3~1.6)5个林隙等级,分析不同林隙等级下冠层结构和光照因子的变化规律、冠层结构与光照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幼苗幼树更新密度和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冠层结构和光照因子对幼苗幼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林隙径高比结构范围大致分布在0.17~1.52,在0.4~0.7范围内林隙数量最多;林冠开阔度(CO)、直接辐射(Ttdr)、散射辐射(Ttdf)和总辐射(Ttot)随林隙径高比等级的增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叶面积指数(LAI)随林隙等级增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相同径高比等级下服从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的规律;华北落叶松幼苗在I级生长指标最大(平均地径为2.40 cm、平均高为2.69 m),幼树在林内(CK)时生长指标最大(平均地径为4.15 cm、平均树高为5.04 m),在V级时次之(平均地径为3.41 cm、平均高为3.34 m);云杉幼苗幼树在IV级生长指标最大(幼苗平均地径为1.31 cm、平均高为0.47 m;幼树平均地径为4.03 cm、平均高为2.89 m)。研究表明,林隙径高比结构处于V级时冠层结构及光照环境条件最好,处于I、V和IV级能够为华北落叶松林隙下幼苗幼树的建立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径高比
冠层结构
林
下光环境
幼苗幼树生长
原文传递
题名
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林林隙径高比
被引量:
8
1
作者
符利勇
唐守正
刘应安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0-126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10671032)
文摘
林隙径高比(DEG/H)是指林隙直径与林隙高度的比值。它是林隙的一个主要特征因子,是研究森林动态及评价森林采伐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关帝山三种天然次生针叶林(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林)林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林分林隙径高比结构,结果为:云杉林林隙径高比DEG/H以0.6—1.6之间分布最多,占81.82%,油松林林隙径高比主要分布在0.8—1.6之间,占70.72%。华北落叶松林林隙径高比主要分布在0.4—1之间,占97.06%;通过林隙大小与林隙下幼树数量及林隙敏感度与幼树密度之间的散点分布趋势对林隙大小和林隙敏感度两个特征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为:林隙大小与林隙下幼树数量之间的散点分布无规律,很难反映各自林隙大小与幼树数量之间的具体关系。而DEG/H与幼树密度之间的散点分布很有规律,能较好的反映幼树密度与林隙径高比之间的关系;利用线性模型、对数模型以及二阶多项分布模型分别对幼树密度和DEG/H进行回归分析,并利用各自模型的相关系数、参数P值对它们进行比较,结果为:3种模型都可以用来拟合3种林分的幼树密度和林隙敏感度,其中对数模型拟合效果最好。
关键词
林隙径高比
林隙径高比
结构
幼树
回归分析
Keywords
forest gap diameter height ratio(DEG/H)
the structure of the forest gap diameter height ratio
sapling
regression analysis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隙径高比下冠层特征及其对幼苗幼树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张宇
冯泳翰
赵怡
闫珏
朱景康
常晨隆
梁文俊
魏曦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46-205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644和31901365)
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21L105)
+1 种基金
山西省优秀博士来晋工作奖励资金科研项目(SXYBKY2018032)
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2018YJ09)资助。
文摘
为明确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径高比现状,探究不同等级林隙径高比的冠层结构、光照因子及其对林隙下更新的幼苗幼树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划分I(0.1~0.4)、II(0.4~0.7)、III(0.7~1.0)、IV(1.0~1.3)和V(1.3~1.6)5个林隙等级,分析不同林隙等级下冠层结构和光照因子的变化规律、冠层结构与光照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幼苗幼树更新密度和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冠层结构和光照因子对幼苗幼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林隙径高比结构范围大致分布在0.17~1.52,在0.4~0.7范围内林隙数量最多;林冠开阔度(CO)、直接辐射(Ttdr)、散射辐射(Ttdf)和总辐射(Ttot)随林隙径高比等级的增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叶面积指数(LAI)随林隙等级增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相同径高比等级下服从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的规律;华北落叶松幼苗在I级生长指标最大(平均地径为2.40 cm、平均高为2.69 m),幼树在林内(CK)时生长指标最大(平均地径为4.15 cm、平均树高为5.04 m),在V级时次之(平均地径为3.41 cm、平均高为3.34 m);云杉幼苗幼树在IV级生长指标最大(幼苗平均地径为1.31 cm、平均高为0.47 m;幼树平均地径为4.03 cm、平均高为2.89 m)。研究表明,林隙径高比结构处于V级时冠层结构及光照环境条件最好,处于I、V和IV级能够为华北落叶松林隙下幼苗幼树的建立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
林隙径高比
冠层结构
林
下光环境
幼苗幼树生长
Keywords
gap diameter/height ratio
canopy structure
understory light environment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and saplings
分类号
S791.2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林林隙径高比
符利勇
唐守正
刘应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隙径高比下冠层特征及其对幼苗幼树生长的影响
张宇
冯泳翰
赵怡
闫珏
朱景康
常晨隆
梁文俊
魏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