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三一论”视阈下女性空间实践解读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晓云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88,共8页
在西方学界对空间跨学科认知革新的背景下,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视空间为积淀意识形态的主体,完成了空间的多维辩证思考。“空间三一论”提出,空间乃“表征空间”、“空间表征”和“空间实践”三者构成的辩证统一体。“表征空间”... 在西方学界对空间跨学科认知革新的背景下,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视空间为积淀意识形态的主体,完成了空间的多维辩证思考。“空间三一论”提出,空间乃“表征空间”、“空间表征”和“空间实践”三者构成的辩证统一体。“表征空间”指生活空间,是居住者使用的物理空间;“空间表征”属构想空间,是由社会空间秩序制定者构想和规划而成,规定着“空间实践”;而“空间实践”则是日常生活的体现,在“空间表征”的渗透和制约下,“空间实践”常常体现为规约的空间行为,但不排除对规约的逾越。文章以美国黑人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的小说《林顿山》为例,具体阐释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林顿山》凸显位于公墓旁的白房子(带地下停尸房)的“表征空间”,向居于其中的黑人女性强加种族主义与性别主义“空间表征”的规训。“空间表征”的影响可能对“表征空间”的居住者造成两种截然相对的“空间实践”。一种是顺应型的“空间实践”;另一种是挑战型的“空间实践”。前四代纳德夫人皆以不同的方式臣服于纳德家族的“空间表征”,属于顺应型“空间实践”;而第五代纳德夫人公薇拉则从发出喊叫、自我的觉醒、修复“无脸”女性,到烧毁白房子,接连四次试图挣脱纳德家族“空间表征”的束缚,进行挑战性“空间实践”,并成功逾越父权“空间表征”。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中,空间并非线性时间叙事的替代品,而是充满了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形态,并能动地界定、阐释、改变社会关系甚至政治结构的主体,如小说中逼仄的地下室在规训薇拉对纳德家族“空间表征”的同时,也反讽性地激发了她的反叛,并最终促成她对其的超越。列斐伏尔突破了西方哲学史上对空间的二元认知,发现事物存在的三维辩证法则,提出空间中三者的立体并时存在,进而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从时间到空间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三一论 格洛丽亚·内勒 林顿山 空间实践 纳德夫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