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栀子果主要经济性状及栀子果仁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倪勤学 高前欣 +3 位作者 徐志丰 许光治 翁学军 张有做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8-84,共7页
为系统研究我国主要栀子果实的品种品质,以山栀子和水栀子果实为原料,测定果重、果皮厚度、果高、果直径、壳仁比、出籽率、出油率等主要经济性状及粗蛋白、粗脂肪、膳食纤维、可溶性总糖等营养成分和总环烯醚萜类、总藏红花素、总胡萝... 为系统研究我国主要栀子果实的品种品质,以山栀子和水栀子果实为原料,测定果重、果皮厚度、果高、果直径、壳仁比、出籽率、出油率等主要经济性状及粗蛋白、粗脂肪、膳食纤维、可溶性总糖等营养成分和总环烯醚萜类、总藏红花素、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等功能成分含量。同时对栀子果仁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和不皂化物组成及主要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栀子果在单果重量(2.10 g)、果实直径(20.47 mm)等经济指标上显著高于山栀子果(单果重量和果实直径分别0.91 g、10.84 g),而总环烯醚萜含量(5.35%)显著低于山栀子果(8.77%),其余主要营养功能成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栀子果的油脂含量相近(约25%),理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主要脂肪酸均为亚油酸,含量高于48%。栀子果仁油的不皂化物主要有甾醇类、三萜醇类、烃类和维生素E类,其中以甾醇类含量最高(均超过50%)。山栀子果仁油中的总甾醇(59.37%)、角鲨烯(11.42%)等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于水栀子,而维生素E类含量低于水栀子。综合分析,水栀子从果实产量及产油量上优于山栀子,但总环烯醚萜含量及油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低。两者从栀子果及果仁油的营养、功能方面评价各有千秋,故在食用特别是栀子果仁油的利用方面两者可混用。试验结果为栀子果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栀子 水栀子 果仁油 经济性状 营养成分 功能成分
下载PDF
猕猴桃果仁油脂肪酸的测定及其利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永康 蒋剑波 +2 位作者 陈莉华 王謇 周乐舟 《吉首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37-38,82,共3页
对“米良 1号”猕猴桃果仁油中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 .测定结果表明 ,猕猴桃果仁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油酸 14 4 %,亚油酸 13 6 %,亚麻酸 5 3 4 %,花生四烯酸 3 8%,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 85 2 %以上 ,且脂肪酸组成较好 .
关键词 猕猴桃 果仁油 不饱和脂肪酸 气质联用检测 含量测定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下载PDF
澳洲坚果仁油的品质特性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叶丽君 许良 +1 位作者 邱瑞霞 黄雪松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2-47,共6页
为研究浸出澳洲坚果仁油(MNO)加热时的氧化稳定性,在测定其酸值(AV)、过氧化值(PV)、碘值(Ⅳ)、脂肪酸组成后,测定其在100、110、120、130、140、150℃下的氧化诱导期(IP)。结果表明:MNO的AV、PV和IV分别为0.089 mgKOH/g、0.019 mmol/kg... 为研究浸出澳洲坚果仁油(MNO)加热时的氧化稳定性,在测定其酸值(AV)、过氧化值(PV)、碘值(Ⅳ)、脂肪酸组成后,测定其在100、110、120、130、140、150℃下的氧化诱导期(IP)。结果表明:MNO的AV、PV和IV分别为0.089 mgKOH/g、0.019 mmol/kg和62 gI_2/100 g;其脂肪酸组成以油酸(69.81%)和棕榈油酸(14.90%)为主。在110~150℃范围内,MNO氧化的平均温度系数Q_(10)=2.24,其不同温度(T)下的IP符合方程IP=324 510e^(-0.081T)。MNO氧化的Arrhenius公式和过渡态理论反应速率常数热力学表达式分别为lnk=29.617-12 789(1/T)和In(k/T)=14.444-12 392(1/T),MNO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_a)、活化焓(△H_≠~θ)和活化熵(△S_≠~θ)分别为106.3 kJ·mol^(-1)、103.0 kJ·mol^(-1)和-77.5 J·K^(-1)·mol^(-1)。这些结果有助于评价MNO的质量和预测其贮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稳定性 氧化动力学 澳洲坚果仁油
下载PDF
GC-MS法分析腰果仁油中的脂肪酸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永红 王立升 刘雄民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1-322,共2页
关键词 GC-MS法 果仁油 鸡腰果 脂肪酸
下载PDF
猕猴桃果仁油主要成分及其药理生理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欧阳辉 张永康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80-82,共3页
猕猴桃果仁油出油率达28%以上,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大于80%,α-亚麻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56.75%~64.10%.由于α-亚麻酸是人体内各组织生物膜的结构材料,也是合成人体一系列前列腺素的前体,所以猕猴桃果仁油具有降血脂、降血压、... 猕猴桃果仁油出油率达28%以上,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大于80%,α-亚麻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56.75%~64.10%.由于α-亚麻酸是人体内各组织生物膜的结构材料,也是合成人体一系列前列腺素的前体,所以猕猴桃果仁油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预防癌变、改善心血管疾病、提高脑神经功能等药理生理作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仁油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生理作用 Α-亚麻酸
下载PDF
溶剂浸取法提取麻疯果仁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汪爱国 杨海燕 +1 位作者 章宇宁 陈福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3,共4页
采用溶剂浸取法提取麻疯果仁油,考察了浸取温度、浸取次数、液料比、浸取时间等因素对提油效果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最佳逆流浸取工艺条件为:浸取温度60℃,浸取级数5级,液料比8:1,单级浸取时间1h。在该工艺条件下,麻疯果仁油的提... 采用溶剂浸取法提取麻疯果仁油,考察了浸取温度、浸取次数、液料比、浸取时间等因素对提油效果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最佳逆流浸取工艺条件为:浸取温度60℃,浸取级数5级,液料比8:1,单级浸取时间1h。在该工艺条件下,麻疯果仁油的提取率可达99.1%,脱溶后所得毛油酸值(KOH)在2.8~4.2mg/g之间,可直接用作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浸取法 麻疯果仁油 提取率
下载PDF
单宁酸对猕猴桃果仁油过氧化值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欧阳玉祝 陈小东 杨朝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7,共4页
在猕猴桃果仁油中添加单宁酸,考察空气、KClO3和双氧水作用下,添加单宁酸对猕猴桃果仁油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40℃温度下加热5h,不加单宁酸时猕猴桃果仁油的△POV(/POV)0比添加单宁酸大11.69%;用0.1mol/LKClO3和0.1%H2O2溶液分别氧... 在猕猴桃果仁油中添加单宁酸,考察空气、KClO3和双氧水作用下,添加单宁酸对猕猴桃果仁油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40℃温度下加热5h,不加单宁酸时猕猴桃果仁油的△POV(/POV)0比添加单宁酸大11.69%;用0.1mol/LKClO3和0.1%H2O2溶液分别氧化5h,不加单宁酸时猕猴桃果仁油的△POV(/POV)0比添加单宁酸分别大22.6%和1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猕猴桃果仁油 过氧化值
下载PDF
超临界萃取杜仲翅果仁油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启建 欧阳辉 +2 位作者 余佶 陈功锡 张永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3-195,共3页
利用响应面法对杜仲翅果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预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杜仲翅果仁油提取率为... 利用响应面法对杜仲翅果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预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杜仲翅果仁油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杜仲翅果仁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3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54min,在此条件下,杜仲翅果仁油提取率达到2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翅果仁油 超临界萃取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绿原酸对猕猴桃果仁油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石爱华 欧阳玉祝 +1 位作者 李佑稷 李志平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60-62,共3页
在猕猴桃果仁油中添加绿原酸,考察了紫外光、H2O2、KClO3和超声波对果仁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紫外光辐射和H2O2氧化180 min,添加绿原酸后,果仁油的ΔA/A0比不加绿原酸时小0.29%和0.85%;分别用0.06 mol/L KClO3溶液氧化和超声... 在猕猴桃果仁油中添加绿原酸,考察了紫外光、H2O2、KClO3和超声波对果仁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紫外光辐射和H2O2氧化180 min,添加绿原酸后,果仁油的ΔA/A0比不加绿原酸时小0.29%和0.85%;分别用0.06 mol/L KClO3溶液氧化和超声波辐射120 min,加绿原酸的△A/A0值分别比不加绿原酸时小2.03%和0.57%;在40℃温度下,用0.06 mol/L KClO3氧化240 min,添加绿原酸后,果仁油的△A/A0值比不加时小6.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猕猴桃果仁油 抗氧化
下载PDF
猕猴桃果仁油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志钢 李先辉 +2 位作者 刘锋 周卫华 张永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3491-3496,共6页
目的:观察猕猴桃果仁油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果仁油低、中、高剂量组[90、180、270mg/(kg·d)]5组... 目的:观察猕猴桃果仁油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果仁油低、中、高剂量组[90、180、270mg/(kg·d)]5组.除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实验6wk后处死全部小鼠,比较各组之间血清和肝脏生化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G、TC、ALT、AST和肝组织MDA显著升高(均P<0.01),肝组织SOD和GSH-Px显著降低(均P<0.01);果仁油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C、TG、ALT、AST及肝组织MDA显著低于模型组(TC:3.05±0.32mmol/L,2.55±0.43mmol/Lvs4.55±0.23mmol/L;TG:1.62±0.68mmol/L,1.56±0.57mmol/Lvs1.90±0.55mmol/L;ALT:76.91±16.32U/L,64.54±11.32U/Lvs170.34±9.32U/L;AST:128.26±20.15U/L,112.74±21.37U/Lvs158.86±18.45U/L;MDA:5.16±0.97U/mg,5.01±1.14U/mgvs5.88±1.07U/mg,P<0.05或0.01),肝组织SOD和GSH-Px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严重,并伴有炎细胞浸润及坏死,而果仁油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轻,无明显炎细胞浸润及坏死.结论:猕猴桃果仁油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果仁油 Α-亚麻酸 小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下载PDF
中华猕猴桃果仁油非饱和脂肪酸(果王素)上调含EH结构域蛋白2(EHD2)抑制肺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和转移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理静 周美玲 +1 位作者 陈智魁 贺兼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2-627,共6页
目的观察含EH结构域蛋白2(EHD2)在中华猕猴桃果仁油非饱和脂肪酸(果王素)抑制肺腺癌移植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接种Lewis肺腺癌细胞的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60、120、240)mg/kg果王素处理组,每组8只。接... 目的观察含EH结构域蛋白2(EHD2)在中华猕猴桃果仁油非饱和脂肪酸(果王素)抑制肺腺癌移植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接种Lewis肺腺癌细胞的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60、120、240)mg/kg果王素处理组,每组8只。接种后第4天起,对照组小鼠予以9 g/L氯化钠溶液灌胃,果王素处理组小鼠分别给予(60、120、240)mg/kg果王素灌胃。测量移植瘤体积,第24天将小鼠断颈处死。取肺组织观察肿瘤转移情况,分离移植瘤并称量瘤体质量,计算转移抑制率与肿瘤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EHD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组织EHD2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EHD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0、120、240)mg/kg果王素处理组皮下移植瘤的生长速度、体积、质量和肺转移结节数明显降低,而肿瘤抑制率和肺转移抑制率显著增加,皮下移植瘤组织EHD2的表达及其mRNA和蛋白水平增高。与60 mg/kg果王素处理组相比,(120、240)mg/kg果王素处理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果王素能上调EHD2表达,抑制肺腺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果仁油非饱和脂肪酸(果王素) 含EH结构域蛋白2(EHD2) 肺腺癌 肿瘤转移 肿瘤治疗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制备腰果仁油工艺优化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柴立孟 郭溆 +3 位作者 荣耀 刘超 王青 孙金月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90-97,共8页
以腰果仁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萃取腰果仁油,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强、萃取时间、CO_(2)流量对腰果仁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甲酯法对腰果仁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 以腰果仁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萃取腰果仁油,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强、萃取时间、CO_(2)流量对腰果仁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甲酯法对腰果仁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腰果仁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强40 MPa、CO_(2)流量4.2 L/min、萃取时间1.6 h,该条件下腰果仁油得率为46.41%,与模型预测结果接近。气相色谱甲酯法对脂肪酸成分分析表明,腰果仁油含有12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4种脂肪酸成分分别为油酸58.42%、亚油酸18.75%、棕榈酸11.160%、硬脂酸9.89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仁 超临界CO_(2)萃取 果仁油 提取 脂肪酸成分
下载PDF
水剂法萃取腰果仁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维静 王改玲 曹珂珂 《蚌埠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6-20,共5页
腰果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采用优质腰果仁为原料,对水剂法萃取腰果仁油的萃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工艺条件为:兑水温度80℃、兑水料液比1∶3、离心力6000 r/min,最后的得油率为34.86%。
关键词 果仁油 水剂法 萃取
下载PDF
腰果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维静 王改玲 曹珂珂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3期66-67,共2页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腰果仁油微胶囊的工艺,确定制备稳定的腰果仁油微胶囊相关参数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最佳配比为1∶2.0,芯材与壁材的最佳比例为1∶1.0,最适宜的载油量为4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腰果仁油微胶囊化...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腰果仁油微胶囊的工艺,确定制备稳定的腰果仁油微胶囊相关参数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最佳配比为1∶2.0,芯材与壁材的最佳比例为1∶1.0,最适宜的载油量为4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腰果仁油微胶囊化的包埋率为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仁油 微胶囊 制备工艺
下载PDF
槟榔果仁油理化性质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15
作者 李岚 周文化 邓学良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3-155,共3页
为探讨槟榔果仁油理化性质和存贮稳定性,依据中国食用油标准探讨其理化指标,并通过测定过氧化值变化探讨光照、温度、氧气和抗氧化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果仁油提纯前后理化性质有所变化,提纯后槟榔果仁油碘值、水分含量等... 为探讨槟榔果仁油理化性质和存贮稳定性,依据中国食用油标准探讨其理化指标,并通过测定过氧化值变化探讨光照、温度、氧气和抗氧化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果仁油提纯前后理化性质有所变化,提纯后槟榔果仁油碘值、水分含量等符合中国国标要求;利用超临界CO2提取的槟榔油提纯后折光指数为1.468 0,碘价为198gI2/100g,皂化价为194.3mgKOH/g,酸价为0.89mgKOH/g,过氧化值为0.50meq/kg,各项指标均符合食用油脂理化性质要求,油脂碘价与折光指数较高。光照、高温都对槟榔油的过氧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温度影响显著;同一时间和温度,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过氧化速度越快;试验表明常用的抗氧化剂能防止油脂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其中TBHQ抗氧化效果最好,PG、BHT次之,BHA效果最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果仁油 理化性质 过氧化值
下载PDF
腰果仁油的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4
16
作者 檀馨悦 王晴 +2 位作者 张晨琛 戴蕴青 梁建芬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6-199,共4页
对腰果仁的基本成分、腰果仁油的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腰果仁的基本成分含量为:水分3.3%,灰分2.1%,粗蛋白20.0%,粗脂肪50.1%;正己烷提取的腰果仁油的酸价为1.165 mg KOH/g,碘价为83.03 g/100 g,过氧化值0.205 ... 对腰果仁的基本成分、腰果仁油的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腰果仁的基本成分含量为:水分3.3%,灰分2.1%,粗蛋白20.0%,粗脂肪50.1%;正己烷提取的腰果仁油的酸价为1.165 mg KOH/g,碘价为83.03 g/100 g,过氧化值0.205 mmol/kg;腰果仁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9%,其中油酸含量最高,为64.0%,其次为亚油酸,含量为18.1%;腰果仁油120℃时的抗氧化诱导期为11.4 h,在此试验条件下,相对于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和生育酚(VE),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具有明显延长其抗氧化诱导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仁油 理化特性 脂肪酸组成 氧化稳定性
原文传递
猕猴桃果仁油中试研究
17
《中国科技成果》 2004年第9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猕猴桃 果仁油 中试 产品质量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湖南研制出猕猴桃果仁油产品
18
《农村实用科技》 2003年第1期7-7,共1页
关键词 湖南 产业化 猕猴桃 果仁油 保健功能
原文传递
湖南研制出猕猴桃果仁油
19
作者 刘湖芬 《北京农业》 2003年第1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湖南 研制 猕猴桃果仁油
原文传递
5种亟待开发的类可可脂木本油料脂肪 被引量:15
20
作者 金俊 PEMBE Warda Mwinyi +3 位作者 郑立友 谢丹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来自热带和亚热带的乳木果油(主产于西非)、婆罗双树脂(主产于东南亚)、雾冰草脂(主产于东南亚)、烛果油(主产于东南亚)和芒果仁油(全球分布)是欧盟和印度溶剂浸出协会指定的类可可脂原料,现已广泛用于生产高档巧克力,但在我国尚无相关... 来自热带和亚热带的乳木果油(主产于西非)、婆罗双树脂(主产于东南亚)、雾冰草脂(主产于东南亚)、烛果油(主产于东南亚)和芒果仁油(全球分布)是欧盟和印度溶剂浸出协会指定的类可可脂原料,现已广泛用于生产高档巧克力,但在我国尚无相关产品及标准。综述了这5种油料的分布、产量、油脂的基本组成和性质,以及这些油脂在全球的使用情况及相关的法规标准,为在我国开发或应用这些油料油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木果 婆罗双树脂 雾冰草脂 烛果 果仁油 类可可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