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园城记》中的废墟书写
1
作者 谭泽海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8-92,共5页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豫籍作家。他的《果园城记》与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呼兰河传》被誉为民国时期三大著名的“小城”小说。《果园城记》作为师陀抗战时期的代表作,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展现了果园城的荒芜和城中人的...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豫籍作家。他的《果园城记》与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呼兰河传》被誉为民国时期三大著名的“小城”小说。《果园城记》作为师陀抗战时期的代表作,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展现了果园城的荒芜和城中人的心灵废墟。废墟感的构筑映射了乡村文明秩序的崩解,对废墟的主体性解读揭示了现代人寻求的精神庇护空间。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观照废墟书写,其不乏深刻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 废墟 隐喻
下载PDF
乡愁乌托邦、时间哲思与废墟美学的呈现——对师陀小说《果园城记》的一种解读
2
作者 吴昊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9-84,111,共7页
师陀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化小说集《果园城记》不仅是作家本人个体生命情感的诗化呈现,而且彰显出了抗战时期那一代知识分子“乡愁乌托邦”的情感结构。这部小说集为行将消逝的乡土中国吟唱出了一曲无可奈何的挽歌,发出了关于“时... 师陀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化小说集《果园城记》不仅是作家本人个体生命情感的诗化呈现,而且彰显出了抗战时期那一代知识分子“乡愁乌托邦”的情感结构。这部小说集为行将消逝的乡土中国吟唱出了一曲无可奈何的挽歌,发出了关于“时间问题”哲性思考的独特声音;并由此对人类生命的普泛性存在处境进行勘探和追问,在回忆诗学的基础上营构出了一种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质的废墟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城记》 师陀 乡愁乌托邦 时间 废墟美学
下载PDF
师陀《果园城记》的语言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春红 杨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7期84-86,共3页
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创作的代表作,风格特异。尤其是作品的语言,可谓匠心独具。其语言策略可概括为:一:泛指,即以语意概括的词汇来模糊指代特征明显的具体对象。二,浓缩,即把具体的情感铺张转变为饱含深情的议论语言... 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创作的代表作,风格特异。尤其是作品的语言,可谓匠心独具。其语言策略可概括为:一:泛指,即以语意概括的词汇来模糊指代特征明显的具体对象。二,浓缩,即把具体的情感铺张转变为饱含深情的议论语言。语言策略成就了《果园城记》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果园城记》 师陀 语言策略 泛指 文学风格 中国
下载PDF
论师陀的“果园城世界” 被引量:22
4
作者 马俊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0-213,共14页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小说 现代文学研究 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情绪氛围的营构──《边城》《呼兰河传》《城南旧事》《果园城记》比较解读 被引量:6
5
作者 武新军 李先宏 《天中学刊》 2001年第3期52-55,共4页
《边城》、《呼兰河传》、《城南旧事》、《果园城记》四篇小说创作主体的特征(个性气质,写作环境、心态及意图)与叙事策略各不相同,但却都流露着超出一般小说的巨大艺术感染力,而获得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 情绪氛围 叙事策略 <<边>> <<呼兰河传>> <<南旧事>> <<果园城记>> 小说创作
下载PDF
寻找故园——师陀的中原乡土写意画《果园城记》 被引量:6
6
作者 杨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76-81,共6页
四十年代我国文学常出现一个母题:寻找故园。以农为本的中国人,自古就有眷恋乡土的情意,屈原仆悲马颓,难舍旧乡而远逝,成为千古绝唱;杜甫在闻官军收复“余田园所在”的东京洛阳而涕泪淋漓,倾泻成为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份民族群体意... 四十年代我国文学常出现一个母题:寻找故园。以农为本的中国人,自古就有眷恋乡土的情意,屈原仆悲马颓,难舍旧乡而远逝,成为千古绝唱;杜甫在闻官军收复“余田园所在”的东京洛阳而涕泪淋漓,倾泻成为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份民族群体意识,在四十年代战事旷日持久、梦魂三惊之余,化作对故乡风物和民族命运的深沉反省,也是势在必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原乡 写意画 故园 节奏 说书人 锡匠 叙事角度
下载PDF
乡土中国的“思与诗”——重读师陀的《果园城记》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34,共8页
《果园城记》是师陀在抗战期间于上海怀想故土写就的一组诗化小说。作家立足于果园城的各类生活样式,从文化检视和人生审美的双重角度出发,通过情调结构、象征隐喻、意象组合、以文作画等诗意的笔法实现对国民精神和乡土文化的理性烛照... 《果园城记》是师陀在抗战期间于上海怀想故土写就的一组诗化小说。作家立足于果园城的各类生活样式,从文化检视和人生审美的双重角度出发,通过情调结构、象征隐喻、意象组合、以文作画等诗意的笔法实现对国民精神和乡土文化的理性烛照,并越过批判的表层,从精神深层透视乡土中国的生态相与生命本真,表达了对人性、对中国命运的现代化探究和人类困境的哲理思索。《果园城记》富含着哲思与诗性,并且"诗"推进了"思","思"强化了"诗",使两者达到了高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诗意 哲思 情调 象征 以文作画
下载PDF
一曲生命的悲歌——论师陀《果园城记》中的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欣 《社科纵横》 2006年第6期103-104,共2页
果园城中有三类女性:一类是在传统礼教中长大,认命而不争的女性,一类是聪慧多情,虽未“出城”心中却涌动着不羁梦幻的女性,一类是灰色女性。师陀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尤其是社会悲剧中包裹着的人性悲剧的书写,揭露了宗法制度的罪恶和女... 果园城中有三类女性:一类是在传统礼教中长大,认命而不争的女性,一类是聪慧多情,虽未“出城”心中却涌动着不羁梦幻的女性,一类是灰色女性。师陀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尤其是社会悲剧中包裹着的人性悲剧的书写,揭露了宗法制度的罪恶和女性生存环境的反自然、非人性。果园城中女性书写的魅力来自于师陀作为一位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一名游子深沉的怀乡情结和家庭没落命运所带来的生命悲剧意识互相纠结,呈现出的对待女性悲剧人生的复杂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城 女性 悲剧命运
下载PDF
荒凉岁月里的“甜蜜旧梦”——读师陀的《果园城记》 被引量:2
9
作者 范家进 唐文秀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9-51,120,共4页
师陀的《果园城记》体现了战争时期特有的荒原体验与感伤色调,作家在对战争和民族进行反思后所持的启蒙立场与作者原有的情感立场产生了多重冲突,而情感、理智及其与时代之间犬牙交错的紧张与焦虑又为作品打上了浓重的挽歌情调。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 挽歌 战争
下载PDF
行将消逝的风景:《果园城记》的文化地理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奎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年第3期57-65,共9页
抗战时期师陀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书写对象是他在沦陷区上海所拟想的一座中原的城,作为书写对象的果园城与作为书写语境的上海之间具有"双城记"的意味,与上海的现代身份不同,果园城是传统的乡土之城,是战争期间作者召... 抗战时期师陀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书写对象是他在沦陷区上海所拟想的一座中原的城,作为书写对象的果园城与作为书写语境的上海之间具有"双城记"的意味,与上海的现代身份不同,果园城是传统的乡土之城,是战争期间作者召唤出来的乡土中国。果园城的内在构造,具有文化地理的内涵,其内在格局象征着传统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它具有抵抗历史变化的恒定性,但同时也有内在的隐忧。果园城的这种双重文化属性,还体现在小说的叙事形式上,《果园城记》采用了介于现代小说与传统说书之间的形式,从形式上构成对均质现代性的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城记》 文化地理 反现代性
下载PDF
无尽的期待与期待的彷徨——浅议师陀小说集《果园城记》的文本内涵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诗越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分析了师陀的小说集《果园城记》,认为它奠定了师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利用回忆来介入现实,通过《果园城记》描写了果园城人的生活现状,果园城人是有期待的,但果园城的滞重与衰败让人感到迷惘和守候的彷徨。
关键词 师陀 期待 彷徨 果园城记》
下载PDF
试论师陀“果园城”中的跋涉者形象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娓娓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师陀的“果园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一座著名的小城。在这座小城中走出了许多跋涉者,师陀通过叙述与描写他们离乡-回乡-再次离乡的漂泊经历,表现了这些跋涉者对记忆中“果园城”的眷恋与对现实中“果园城”最终的弃绝,流露出包括师... 师陀的“果园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一座著名的小城。在这座小城中走出了许多跋涉者,师陀通过叙述与描写他们离乡-回乡-再次离乡的漂泊经历,表现了这些跋涉者对记忆中“果园城”的眷恋与对现实中“果园城”最终的弃绝,流露出包括师陀在内的跋涉者对乡土中国的复杂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跋涉者 果园城
下载PDF
理性与情感角力下的断裂——师陀《果园城》文本细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桂君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4-68,共5页
《果园城》记录了作者对一个代表农耕文明小城的寻访,并在文中直接发出了求变的呼声。但是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明显的叙事断裂,这是由于情感与理性的角力造成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促使作者对不变自居发出警示,而情感上又... 《果园城》记录了作者对一个代表农耕文明小城的寻访,并在文中直接发出了求变的呼声。但是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明显的叙事断裂,这是由于情感与理性的角力造成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促使作者对不变自居发出警示,而情感上又深深眷恋着乡土旧有的风物,因其保留着过往的记忆和生活方式,是个人返回自身的一个通道。延伸思考到今天的乡土文学创作,表现生活场景和情感传递依旧是超越价值评判的审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城 乡土 情感 理性 过往 当下
下载PDF
日常中的无常——试论师陀《果园城记》的小城人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春红 《成都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63-65,共3页
《果园城记》是师陀先生的代表作,以18篇小说连缀成集,抒写了日常中浮动着无常的小城人生。平静的日常以习惯窒息着人的生命,时间的无常又带来历史与命运的无奈悲情;原本无常的想象在小城人的叙述中也成为日常。面对以上日常与无常的悖... 《果园城记》是师陀先生的代表作,以18篇小说连缀成集,抒写了日常中浮动着无常的小城人生。平静的日常以习惯窒息着人的生命,时间的无常又带来历史与命运的无奈悲情;原本无常的想象在小城人的叙述中也成为日常。面对以上日常与无常的悖论,《果园城记》展现了小城貌似平静下的大变动,以及时间与历史的无情。师陀以此完成了对破碎旧梦的追寻与失望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小说 日常 无常 时间 历史
下载PDF
谈师陀《果园城记》多重视角中的命运观照
15
作者 魏迎锋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81-82,共2页
《果园城记》里既有城里的人,又有人眼中的城。多重透视完成了对城与人的命运观照,并使其具有一定普遍性,把果园城"写成中国一切小城的代表。"
关键词 果园城 果园城 命运
下载PDF
从需要层次理论解读《果园城记》的人物命运
16
作者 李莉 张琪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转型、小城独特的文化形态,赋予年轻的果园城人寻求合理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机遇和勇气。他们追逐梦想,渴望爱情,希望成就自我、收获幸福人生。艰难的生存环境和种种现实的羁绊使这些合理需求受到层层阻碍。自...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转型、小城独特的文化形态,赋予年轻的果园城人寻求合理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机遇和勇气。他们追逐梦想,渴望爱情,希望成就自我、收获幸福人生。艰难的生存环境和种种现实的羁绊使这些合理需求受到层层阻碍。自我价值的终极失落成为"果园城"人生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城记》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命运
下载PDF
《边城》与《果园城记》叙事策略比较
17
作者 陈俐 李家富 《文教资料》 2014年第6期11-13,共3页
沈从文和师陀均以“乡下人”的眼光审视中国的乡土世界,其代表作《边城》和《果园城记》文体相同、命运相似,而且都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小城,但不同叙事策略观照下的叙事文本所承载的却是作家不同的人生感悟和独特的审美诉求。
关键词 《边 果园城记》 叙事策略
下载PDF
《果园城》与《小城畸人》——对中外“小城叙事”的两个典范文本的个案分析
18
作者 张军民 王骁勇 《甘肃高师学报》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以两个构思相近的文本——《果园城》和《小城畸人》为标本,切入中外"小城"文学实践中明显存在的"乌有乡"叙事模式,精细地探讨两部作品在呈示地域文化、塑造人物群像特别是文本构思和叙述技巧等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 果园城 《小畸人》 文本分析
下载PDF
象征诗艺与民族寓言——论师陀的《果园城记》
19
作者 吴军英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4-49,共6页
师陀作于抗战时期的小说集《果园城记》是一部有着深刻象征含义的文化反思型小说,民族的灾难使师陀客观冷静地反省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完成了对于乡土中国的想象和批判:它既指向中国传统文化,更指向乡土中国进入现代后的文化生存困境。... 师陀作于抗战时期的小说集《果园城记》是一部有着深刻象征含义的文化反思型小说,民族的灾难使师陀客观冷静地反省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完成了对于乡土中国的想象和批判:它既指向中国传统文化,更指向乡土中国进入现代后的文化生存困境。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象征上,作家都实现了此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象征 文化寓言
下载PDF
师陀《果园城记》的精神返乡之旅
20
作者 李春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7-88,共2页
师陀20世纪40年代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以虚构的想象世界和日常中蕴涵无常的悲剧风格,进行了一种独特的寻找故园、渴念回归的精神返乡之旅。师陀借助想象,完成的不是对现实的逃逸,而是对生命至深处无法遮蔽的悲剧的呈现与张扬... 师陀20世纪40年代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以虚构的想象世界和日常中蕴涵无常的悲剧风格,进行了一种独特的寻找故园、渴念回归的精神返乡之旅。师陀借助想象,完成的不是对现实的逃逸,而是对生命至深处无法遮蔽的悲剧的呈现与张扬。在艺术想象和悲剧风格上,体现着“一种不愿与人为伍”的艺术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虚构 悲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