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世姻缘传》的果报观念与思想内容
1
作者 井会利 《华夏文化》 2008年第4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思想内容 世情小说 果报观念 《红楼梦》 《金瓶梅》 明清之际 白话
下载PDF
“果报”观念和逻辑与“三言”的叙事 被引量:5
2
作者 向志柱 陈兮 《学海》 2003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因果报应”作为一种宗教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古代小说接受果报观念 ,主要体现在文本的结构思维上。以“三言”为例 ,“果报”观念和逻辑在构思起结、表达劝惩方面非常明显。既有沿袭传统之处 ,又有所变异 ,并且集中体现在对... “因果报应”作为一种宗教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古代小说接受果报观念 ,主要体现在文本的结构思维上。以“三言”为例 ,“果报”观念和逻辑在构思起结、表达劝惩方面非常明显。既有沿袭传统之处 ,又有所变异 ,并且集中体现在对待有悖传统礼教的男女情爱的态度上。“果报”观念和逻辑的贯注 ,深刻地显明了冯梦龙的道德评价、情爱观念 ,但亦有损“三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报观念 果报”逻辑 “三言” 小说 宗教思想
下载PDF
略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的因果报应观念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猛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45-49,共5页
因果报应是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的一个母题,因果报应观念渗透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发展及特质,在操作层面上具功能性意义,而尤其影响到叙事结构的民族特色,对因果报应观念的文本分析,不应局限于宗教角度,而应取历史的发... 因果报应是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的一个母题,因果报应观念渗透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发展及特质,在操作层面上具功能性意义,而尤其影响到叙事结构的民族特色,对因果报应观念的文本分析,不应局限于宗教角度,而应取历史的发展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小说 戏曲 果报观念 结构功能 叙事作品
下载PDF
论因果报应观念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影响
4
作者 付震震 《安康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9-51,共3页
佛教因果报应观念的传入,对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不仅影响了我国古代小说家的思维模式,还影响了我国古代小说的结构模式,成为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一种最常见的模式。
关键词 佛教 果报观念 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 结构模式
下载PDF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情报”观念 被引量:2
5
作者 贺根民 《平原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64-67,共4页
基于相知相悦爱情基础上的情报模式,具有现实追求的色彩。它不只是对陈腐说教模式的简单移植,亦包孕着对虚幻报应观念的改造和摒弃。适应了市井细民的渴求,反映了晚明世俗百姓的审美趣味,张扬和明示着文学适应市井平民的文学趋向。... 基于相知相悦爱情基础上的情报模式,具有现实追求的色彩。它不只是对陈腐说教模式的简单移植,亦包孕着对虚幻报应观念的改造和摒弃。适应了市井细民的渴求,反映了晚明世俗百姓的审美趣味,张扬和明示着文学适应市井平民的文学趋向。作者立足于市井风情的文学在场,秉承以情抗礼的超越姿态,闪烁着人本主义的思想光华,从而抒写一曲生命精神的颂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报观念 人欲 真情 生命精神
下载PDF
道德箴规与中国文学叙事的救赎情结 被引量:3
6
作者 贺根民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32,共4页
惩恶扬善的道德箴规制约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在民族心灵文化图景上形成一种追索历史、质问自我的叙事张力,这种拷问灵魂的理性主义取向,影响着中国文学宏大叙事的发展轨迹。对人性的挖掘,对故事结局的设置,呈现出一股基于民族心理积淀的... 惩恶扬善的道德箴规制约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在民族心灵文化图景上形成一种追索历史、质问自我的叙事张力,这种拷问灵魂的理性主义取向,影响着中国文学宏大叙事的发展轨迹。对人性的挖掘,对故事结局的设置,呈现出一股基于民族心理积淀的救赎潮流。现实生活中的巨大情欲磁场,促使神道设教向人情回报位移,道德说教流于形式,其针对现实社会的救赎效果往往被汹涌的写情道俗思潮所冲蚀,受到一定范围的打压,消解了它的道德震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箴规 罪感意识 救赎情结 文学叙事 果报观念
下载PDF
残忍意识对生命的漠视——兼谈《金瓶梅》中的“死”
7
作者 陈家桢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0-123,共4页
残忍意识的出现和存在,除了政治的因素之外,还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文化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反映。残忍意识表现为残忍行为,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其实假说地狱中的各种酷刑多源自人间的暴虐行为,反过来又在现实中产生副作用。贞... 残忍意识的出现和存在,除了政治的因素之外,还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文化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反映。残忍意识表现为残忍行为,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其实假说地狱中的各种酷刑多源自人间的暴虐行为,反过来又在现实中产生副作用。贞节观与因果报应现念合流,可以共同起到精神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忍意识 生命 贞节观 果报观念 《金瓶梅》 社会文化观念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
8
作者 郑春元 《蒲松龄研究》 2006年第3期15-21,共7页
关键词 果报观念 《聊斋志异》 作品 善恶 六道轮回 主观能动性 《鲁公女》 中国传统
下载PDF
小说因果报应模式对叙事及人物塑造的影响
9
作者 闵永军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8-71,共4页
因果报应观念来源于佛教教义,并与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文化、道家阴阳五行循环论相契合,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究其影响,在社会心理方面,形成普遍的善恶报应、转世轮回的社会心理效应。在文学方面,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因果报应的叙... 因果报应观念来源于佛教教义,并与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文化、道家阴阳五行循环论相契合,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究其影响,在社会心理方面,形成普遍的善恶报应、转世轮回的社会心理效应。在文学方面,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化特征。在魏晋时期佛家自神其教的文言志怪小说中,因果报应观念作为宣教的主要内容,大肆散播。“宋说唱文学中“说经”一支也专以果报宣传为职事。然而,果报作为一种普泛的小说内结构,主要是在明清才变得日益明晰突出。”从六朝到明清,随着小说的发展,因果报应从小说叙事的目的转变为小说叙事的艺术审美形式,并成为我国古代小说的“普泛的内结构”模式,即古代小说叙事中普遍存在的因果报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报观念 古代小说 小说叙事 人物塑造 社会心理效应 儒家伦理文化 民族文化传统 文言志怪小说
原文传递
因果报应的柔性化——谈《狭路逢》
10
作者 刘勇强 《文史知识》 CSSCI 2005年第12期28-34,共7页
一般认为,话本小说在清代走向了衰落,而导致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教训的加重。其实,清代短篇白话小说的道德教训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其中确有一些作品训诫连篇,不堪卒读。但也有一些作品的道德教训较之以前的话本小说非但没有... 一般认为,话本小说在清代走向了衰落,而导致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教训的加重。其实,清代短篇白话小说的道德教训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其中确有一些作品训诫连篇,不堪卒读。但也有一些作品的道德教训较之以前的话本小说非但没有加重,反而减弱了、变调了,如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及艾衲居士的《豆棚闲话》等都是如此。最值得关注的是,即使是所谓道德教训,内涵上也往往有所不同。作为道德教训思想基础之一的因果报应观念,在清代短篇白话小说中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小说集《人中画》中的《狭路逢》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报观念 柔性化 短篇白话小说 《豆棚闲话》 话本小说 《无声戏》 《十二楼》 德教 清代 小说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