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莓果生炭疽菌LysM效应子CfLysM2的致病功能分析
1
作者 余永婷 李水根 +4 位作者 方献平 张昊 安海山 张学英 张丽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49,共11页
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侵染引起的草莓炭疽病是草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前期研究发现一个在果生炭疽菌侵染阶段高表达的含LysM结构域的候选效应子CfLysM2。为进一步研究CfLysM2的致病功能,运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CfLysM2缺... 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侵染引起的草莓炭疽病是草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前期研究发现一个在果生炭疽菌侵染阶段高表达的含LysM结构域的候选效应子CfLysM2。为进一步研究CfLysM2的致病功能,运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CfLysM2缺失突变株ΔCfLysM2和回补菌株CfLysM2c。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15 d,ΔCfLysM2接种的草莓叶片病情指数显著下降。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fLysM2基因在果生炭疽菌接种草莓叶片后24 h相对表达量最高。利用转录组技术对野生型菌株(wild-type strain,WT)和ΔCfLysM2接种后24 h的草莓叶片样品进行比较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109个。CfLysM2的缺失导致宿主代谢途径尤其是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通路的激活,说明CfLysM2可能在果生炭疽菌侵染草莓过程中通过靶向黄酮醇合成酶等代谢相关基因,抑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及其介导的抗真菌免疫,保证其顺利侵染。该研究为揭示CfLysM2机理及对果生炭疽菌和草莓互作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生炭疽菌 LysM结构域 致病性 转录组
下载PDF
果生炭疽菌Rab蛋白家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丽勍 安海山 +2 位作者 方献平 李水根 张学英 《上海农业学报》 2022年第5期37-46,共10页
利用已报道的酿酒酵母的11个Rab蛋白氨基酸序列及Rab数据库对果生炭疽菌全基因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共获得果生炭疽菌Rab蛋白10个。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10个Rab蛋白均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均为亲水蛋白。CfRab1和CfRab7蛋白定位于质... 利用已报道的酿酒酵母的11个Rab蛋白氨基酸序列及Rab数据库对果生炭疽菌全基因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共获得果生炭疽菌Rab蛋白10个。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10个Rab蛋白均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均为亲水蛋白。CfRab1和CfRab7蛋白定位于质膜,CfRab4蛋白定位于线粒体,其余7个Rab蛋白定位于高尔基体。该Rab蛋白家族均具有保守结构域,在丝状真菌中高度保守。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相对于菌丝阶段,CfRab5A和CfRabX1在孢子发育阶段表达量最高,CfRab1、CfRab2、CfRab4、CfRab5B、CfRab6、CfRab7和CfRab8在果生炭疽菌侵染后48 h表达量最高。研究为探究草莓果生炭疽菌Rab家族成员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生炭疽菌 RAB蛋白 生物信息学 进化分析
下载PDF
中国南方主要梨产区果生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 被引量:9
3
作者 沈量 马雨萱 +2 位作者 傅敏 洪霓 王国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9,共6页
为明确苯醚甲环唑对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并建立中国南方主要梨产区(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和福建)果生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对6个代表性菌株孢子萌... 为明确苯醚甲环唑对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并建立中国南方主要梨产区(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和福建)果生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对6个代表性菌株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评价了苯醚甲环唑对该病菌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0株果生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果生炭疽菌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的抑制效果较强,而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弱,其平均EC50值分别为(0.33±0.03)、(2.61±0.26)和(29.87±1.31)μg/mL。160μg/mL的苯醚甲环唑对梨果生炭疽病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92%和79%,而1000μg/mL的多菌灵则分别为51%和23%。来源于中国南方主要梨产区的120株果生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均表现为敏感,EC50值范围0.27~1.12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偏态分布,其平均EC50值(0.59±0.02)μg/mL可以作为我国南方主要梨产区果生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本研究结果为监测梨果生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的田间抗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梨产区应用该药剂防治炭疽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生炭疽菌 苯醚甲环唑 敏感基线 敏感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导致南方梨早期落叶的果生炭疽菌致病力分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宇鸿 傅敏 +3 位作者 胡红菊 黄新忠 洪霓 王国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46-1056,共11页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梨产区造成早期落叶的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的致病力分化状况并建立其室内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梨的枝条、叶片和果实为材料,采用不同方法造成伤口后接种果生炭疽菌的强致病力菌株PAFQ32,通...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梨产区造成早期落叶的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的致病力分化状况并建立其室内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梨的枝条、叶片和果实为材料,采用不同方法造成伤口后接种果生炭疽菌的强致病力菌株PAFQ32,通过比较各处理的测定效果筛选其室内快速测定方法,并对供试菌株的致病力进行观测和致病类型划分,分析不同菌株致病力分化与其地理来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采用梨枝条、叶片和果实对果生炭疽菌致病力的观测结果显示,梨叶片经针刺后接种菌丝块的测定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供试菌株致病力的测定结果表明,来源于我国南方梨产区的111个果生炭疽菌菌株其致病力可划分为强、中、弱3个类型,其中强致病力菌株17个(15.3%);中等致病力菌株89个(80.2%);弱致病力菌株5个(4.5%)。不同地理来源的果生炭疽菌菌株,其致病类型的分布比例有异。【结论】果生炭疽菌的菌丝块针刺接种梨叶片的方法,可用于其致病力的室内快速测定。来源于我国南方梨产区导致早期落叶的果生炭疽菌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以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优势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生炭疽菌 菌株 室内测定方法 致病力分化
下载PDF
果生炭疽菌转录因子CfHac1的BRLZ结构域生物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司政 姚权 李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0-76,共7页
【目的】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果生炭疽菌是油茶炭疽病优势致病菌。对果生炭疽菌的转录因子CfHac1的结构域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解析转录因子CfHac1调控病菌致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对挖掘油茶炭疽病防控新途径具... 【目的】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果生炭疽菌是油茶炭疽病优势致病菌。对果生炭疽菌的转录因子CfHac1的结构域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解析转录因子CfHac1调控病菌致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对挖掘油茶炭疽病防控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采用点突变技术构建转录因子CfHac1结构域缺失载体,通过PEG介导法将该回补载体转化至CfHAC1基因完全缺失突变体的原生质体中,通过博来霉素抗性和荧光筛选获得结构域缺失回补菌株,进一步研究BRLZ结构域在果生炭疽菌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结果发现转录因子CfHac1含有一个碱性亮氨酸拉链结构域(BRLZ),该结构域包含58个氨基酸残基;与野生型菌株和完全互补菌株相比,BRLZ结构域缺失突变株ΔCfhac1^(ΔBRLZ)生长速率显著降低,分生孢子产量显著减少,不能形成附着胞,对内质网压力胁迫更敏感,丧失对油茶叶的致病力,其表型与ΔCfhac1突变体一致。【结论】上述结果表明,BRLZ是转录因子CfHac1重要的结构域,对CfHac1在果生炭疽菌中行使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 果生炭疽菌 CfHac1 BRLZ结构域 致病力
下载PDF
一种引起板栗内腐病的果生炭疽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6
作者 母时风 温晓蕾 +4 位作者 冯丽娜 赵德轩 高素红 高朋 齐慧霞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22-128,共7页
板栗内腐病是板栗采后贮藏期主要病害,引起栗仁腐烂霉变,给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为明确板栗内腐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ZHZF21,通过形态学特征及ITS、TUB2、CAL多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以菌丝块有... 板栗内腐病是板栗采后贮藏期主要病害,引起栗仁腐烂霉变,给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为明确板栗内腐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ZHZF21,通过形态学特征及ITS、TUB2、CAL多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以菌丝块有伤接种法测定菌株ZHZF21的致病性,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HZF21的菌落呈墨绿色环状同心圆圈,具备有性和无性繁殖阶段。该菌株的序列与GenBank中编号为NDSTY31的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聚为一支。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及分子树将ZHZF21初步鉴定为果生炭疽菌。将菌株ZHZF21接种栗果后产生褐色病斑,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该菌株在5~3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45~50℃,最适pH为6;在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快,阿拉伯树脂糖和酵母的利用率最高,乳糖的利用率最低,几乎不能利用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内腐病 病原菌鉴定 果生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茶树炭疽菌CfSOM1基因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7
作者 张承康 王陈婧 +2 位作者 张建兵 吴洁思 王学彧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Som1是cAMP-PKA信号途径下游的一个转录因子,在病原真菌发育和致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茶树炭疽菌SOM1基因的潜在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茶树炭疽菌N425基因组中鉴定SOM1同源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亲缘关系、理化性质、... Som1是cAMP-PKA信号途径下游的一个转录因子,在病原真菌发育和致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茶树炭疽菌SOM1基因的潜在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茶树炭疽菌N425基因组中鉴定SOM1同源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亲缘关系、理化性质、功能域和互作蛋白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茶树炭疽菌N425基因组中鉴定得到一个SOM1同源基因CfSOM1,其编码蛋白CfSom1共含839个氨基酸,包括1个HTH二级结构、1个LisH结构域和2个NLS序列;CfSom1与炭疽菌属中的同源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与酵母菌中同源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远;CfSom1被预测与6个核孔蛋白、c AMP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CpkA、拓扑异构酶II关联蛋白Ldb1、含WD结构域蛋白Swd1、Uba ts-n结构域蛋白Swa2、转录因子StuA和Cdtf1存在互作关系。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后续展开对CfSOM1在茶树炭疽菌侵染茶树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生炭疽菌 茶树 Som1 蛋白互作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CfMKK1调控果生炭疽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力 被引量:4
8
作者 肖宇 李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目的】由果生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造成油茶产量下降。本文研究果生炭疽菌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CfMkk1的生物学功能,旨在为解析油茶炭疽病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构建CfMKK1基因敲除载体片段... 【目的】由果生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造成油茶产量下降。本文研究果生炭疽菌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CfMkk1的生物学功能,旨在为解析油茶炭疽病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构建CfMKK1基因敲除载体片段,采用PEG介导法将载体导入原生质体中筛选获得突变体菌株DCfmkk1;PCR扩增果生炭疽菌含有启动子的CfMKK1基因回补片段,构建回补载体pYF11::CfMKK1;采用PEG介导法把回补载体转化至突变体的原生质体中,荧光筛选回补菌株ΔCfmkk1-C。测定野生型菌株、突变体菌株DCfmkk1及基因回补菌株ΔCfmkk1-C在营养生长、附着胞形成、胁迫应答和致病力等生物学表型。【结果】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相比,CfMKK1基因敲除突变体ΔCfmkk1菌丝生长速率明显减缓;在含刚果红的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无法穿透玻璃纸,丧失了侵染寄主的能力;而且无法形成附着胞。【结论】研究结果表明CfMKK1基因参与调控油茶果生炭疽菌的生长发育、附着胞形成、致病力以及响应外界胁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生炭疽菌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CfMkk1 致病力
原文传递
油茶果生炭疽菌小分子GTP酶Rab7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泳仪 李琳 李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09-2520,共12页
【目的】炭疽病是油茶的一种重要病害,果生炭疽菌是油茶炭疽病的主要致病菌。本文对果生炭疽菌小分子GTP酶Rab7进行研究,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构建CfRAB7基因敲除载体,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抗性筛选和PCR电... 【目的】炭疽病是油茶的一种重要病害,果生炭疽菌是油茶炭疽病的主要致病菌。本文对果生炭疽菌小分子GTP酶Rab7进行研究,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构建CfRAB7基因敲除载体,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抗性筛选和PCR电泳验证获得果生炭疽菌突变体菌株△Cfrab7和互补菌株△Cfrab7/CfRAB7。进一步分析CfRAB7基因敲除突变体△Cfrab7的生长、产孢、附着孢的形成、胁迫应答、液泡融合和致病力等生物学表型。【结果】在PDA和MM培养基上,突变体△Cfrab7的菌落直径显著减小,产孢量和附着孢形成率显著降低,且不能穿透玻璃纸;在10mmol/L H_(2)O_(2)条件下,△Cfrab7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Cfrab7液泡无法正常融合,在油茶有伤和无伤的幼叶上均不发病。【结论】CfRAB7基因参与调控果生炭疽菌生长产孢、附着孢形成、H2O2胁迫应答、液泡融合和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生炭疽菌 Rab7 致病力
原文传递
核桃炭疽病菌中GH互作蛋白找寻及遗传关系分析
10
作者 张凯强 韩长志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目的】植物病原真菌中的糖苷水解酶(GH)是参与破坏植物细胞壁的重要酶类,在真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核桃炭疽病菌中GH蛋白的互作蛋白及其遗传关系,可为深入研究该病菌中GH家族蛋白的协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前... 【目的】植物病原真菌中的糖苷水解酶(GH)是参与破坏植物细胞壁的重要酶类,在真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核桃炭疽病菌中GH蛋白的互作蛋白及其遗传关系,可为深入研究该病菌中GH家族蛋白的协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前期所获得的胶孢炭疽菌Cg1中20个GH蛋白,通过STRING网络在线分析与其相似性较高的两个炭疽菌种——胶孢炭疽菌Cg-14和果生炭疽菌Nara gc5相关蛋白的互作关系;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这些蛋白进行了分子对接、亚细胞定位及遗传关系分析。【结果】两个炭疽菌菌株GH蛋白的互作情况极为相似。其中:GH5的互作蛋白数量最多,且GH5、GH6、GH7、GH11之间均存在明显互作关系;GH28亚家族中两个蛋白之间互作但不与其他GH亚家族蛋白互作;与单独GH蛋白存在互作关系的其他类蛋白多参与多糖催化、碳水化合物代谢等过程。不同蛋白之间均存在多个相互作用的氨基酸位点;仅GH72亚家族中的3个蛋白定位于质膜,其余蛋白均定位于细胞外;胶孢炭疽菌Cg1、Cg-14以及果生炭疽菌Nara gc5中GH蛋白明显分为四大类。其中:GH43亚家族中的3个蛋白分属于不同分支,亲缘关系较远;GH5中的3个蛋白有两个属于同一分支,另一个单独在一个分支;而GH7、GH11、GH28亚家族内部的蛋白均属于同一分支。【结论】核桃炭疽病菌中GH蛋白的互作关系主要有3种,即不同GH蛋白之间的互作、同一GH亚家族中不同蛋白之间的互作以及单独的GH蛋白。其中,大部分GH蛋白定位于细胞外,且大多数GH亚家族中不同蛋白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仅有小部分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孢炭疽菌 果生炭疽菌 互作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遗传关系
下载PDF
蛋白-O-岩藻糖基转移酶1基因CfPOFUT1在果生炭疽菌中的功能分析
11
作者 朱俊子 黎萍 +2 位作者 邱泽澜 李晓刚 钟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01-3812,共12页
【目的】蛋白-O-岩藻糖基转移酶1(protein O-fucosyltransferase 1,POFUT1)是催化蛋白质O-岩藻糖基化的关键酶,在动物和人体内被证明调控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过程,然而POFUT1基因在果生炭疽菌乃至真菌中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克隆果生炭... 【目的】蛋白-O-岩藻糖基转移酶1(protein O-fucosyltransferase 1,POFUT1)是催化蛋白质O-岩藻糖基化的关键酶,在动物和人体内被证明调控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过程,然而POFUT1基因在果生炭疽菌乃至真菌中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克隆果生炭疽菌中CfPOFUT1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CfPOFUT1的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CfPOFUT1基因的沉默和过表达载体,通过PEG介导法将载体导入原生质体中获得CfPOFUT1基因的沉默和过表达突变体。测定了野生型菌株、CfPOFUT1沉默菌株和过表达菌株在PDA上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萌发与附着胞形成、胁迫应答和致病力、杀菌剂敏感性等生物学表型。【结果】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基因过表达突变体产孢量显著增加,致病力增强,对嘧菌酯敏感性降低,但对多菌灵和咪鲜胺敏感性增强。基因沉默突变体产孢量减少,细胞壁完整性、内质网应激敏感性提高,致病力减弱,对嘧菌酯敏感性提高,但对多菌灵和咪鲜胺敏感性降低。【结论】CfPOFUT1基因参与调控果生炭疽菌分生孢子产量,细胞壁完整性、内质网对应激和药剂敏感性,并对其致病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生炭疽菌 蛋白-O-岩藻糖基转移酶1 CfPOFUT1 药剂敏感性 致病力
原文传递
铁皇冠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12
作者 崔一平 宋晓兵 +3 位作者 严洁春 黄峰 凌金锋 彭埃天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4期120-126,共7页
为明确引起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铁皇冠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并筛选出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铁皇冠炭疽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观察、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及柯赫氏法则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同时采用菌丝生... 为明确引起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铁皇冠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并筛选出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铁皇冠炭疽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观察、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及柯赫氏法则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选用42.4%唑醚氟酰胺WG、75%肟菌·戊唑醇WG、35%400g/L氟菌·戊唑醇SC、325 g/L苯甲·嘧菌酯SC、60%唑醚·代森联WG、10%苯醚甲环唑WG对该炭疽菌的室内毒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引起铁皇冠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供试的6种杀菌剂对C.fructicola的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抑制活性最强,其次为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以上3种杀菌剂均可推荐为田间防控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铁皇冠 果生炭疽菌 柯赫氏法则 室内毒力
下载PDF
博落回叶片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13
作者 林凤芳 苏海兰 +3 位作者 郑梅霞 牛雨晴 朱雁鸣 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6期22-27,共6页
在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博落回种植区发现疑似炭疽病病例,为明确福建三明地区博落回叶片炭疽病致病的病原菌,对采集的典型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并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测定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博落回病叶中共分离到20... 在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博落回种植区发现疑似炭疽病病例,为明确福建三明地区博落回叶片炭疽病致病的病原菌,对采集的典型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并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测定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博落回病叶中共分离到20株菌株,所有菌株的菌落形态均一致,菌落圆形,白色,背面浅灰白色至肉桂色,分生孢子团橘红色,分生孢子为长椭圆形,单孢;ITS和TUB2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供试的菌株和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fructicola均聚类在一起,置信度分别为82%和99%;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发病叶片的症状与田间的一致,符合柯赫氏法则。通过病样发病症状、菌落形态及基因序列(ITS和TUB2)分析,发现引起三明市明溪县的博落回叶片炭疽病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病原菌 鉴定 果生炭疽菌
下载PDF
草莓属植物种质资源对炭疽病抗性的离体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韩永超 曾祥国 +4 位作者 向发云 过聪 张庆华 陈丰滢 关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585-3594,共10页
【目的】对草莓属植物12个草莓野生种24份材料、1个栽培种41个品种、种间杂交种6个品种共71份种质资源的炭疽病抗性进行评价,为草莓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从草莓上分离得到的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 【目的】对草莓属植物12个草莓野生种24份材料、1个栽培种41个品种、种间杂交种6个品种共71份种质资源的炭疽病抗性进行评价,为草莓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从草莓上分离得到的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为接种病原,采用离体接种法将炭疽菌孢子悬浮液(1×10^6个分生孢子/mL)均匀接种在草莓叶片的叶面、叶柄上。置于28℃条件下保湿培养4 d,然后分别对每个叶片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叶面病斑数量、叶面最大病斑直径、叶柄最大病斑长度。运用IBM SPSS 15.0软件对不同供试材料的叶面病斑数量、叶面病斑直径、叶柄病斑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叶柄病斑长度对每个叶片的病害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计算每份材料的病情指数,以接种炭疽菌后叶柄的病情指数为依据对供试材料的炭疽病抗性进行评价。以草莓种类为固定因素,供试材料为随机因素,采用SAS中的一般线性模型程序计算凤梨草莓(41份)、东北草莓(3份)、绿色草莓(4份)、黄毛草莓(3份)、种间杂交种(6份)的病情指数差异(P<0.05)。【结果】供试材料中没有对炭疽病完全免疫的材料,所有材料在接种果生炭疽菌4 d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对不同材料间的对比发现,感染炭疽病后草莓叶柄病斑长度与叶面病斑数量、叶片病斑直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以接种炭疽菌后的叶柄病斑长度为依据可以对供试材料的炭疽病抗性进行区分,供试材料中高抗17份、抗病20份、中抗21份、中感3份、感病6份、高感4份,炭疽病抗性水平为中抗及以上的材料占全部供试材料的81.7%。凤梨草莓中的‘3公主’‘森加森加拉’‘达赛莱克特’‘全明星’‘香野’‘威斯塔尔’和‘京藏香’,种间杂交种中的‘桃薰’对炭疽病的抗性水平为高抗。在草莓野生种中全部东北草莓、绿色草莓、东方草莓供试材料对炭疽病的抗性水平为高抗,东北草莓和绿色草莓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凤梨草莓。【结论】对草莓属种质资源71份材料的炭疽病抗性进行了评价,从栽培草莓中筛选出‘3公主’‘森加森加拉’‘达赛莱克特’‘全明星’‘香野’‘威斯塔尔’‘京藏香’7个高抗品种。东北草莓和绿色草莓中存在高抗炭疽病的资源,其对炭疽病的整体抗性水平显著高于凤梨草莓,在种间杂交育种过程中可以作为炭疽病抗原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种质资源 果生炭疽菌 炭疽 抗性
下载PDF
河南省臭椿炭疽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树和 张佳正 何金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6-192,共7页
[目的]鉴定引起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臭椿炭疽病病原菌,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分离,利用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菌株鉴定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从病组织中... [目的]鉴定引起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臭椿炭疽病病原菌,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分离,利用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菌株鉴定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从病组织中共分离获得11株菌株,所有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特征表现一致,正面菌落先白色后灰色,背面黑色,分生孢子为圆柱状,两端钝圆,单孢,无色,初步鉴定分离菌株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选取代表菌株CH-1和CH-3接种臭椿叶片,有伤条件下接种均能引起臭椿叶片发病,发病叶片症状与田间一致,柯赫氏法则验证成立;经多位点基因(ITS、ACT、TUB2、CHS-1和GAPDH)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分离菌株与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聚集在同一个分支上,支持率达到99%。[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形态学结合多基因系统发育研究,明确发生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臭椿炭疽病为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椿 炭疽 果生炭疽菌 病原鉴定
下载PDF
广东咖啡炭疽病病原菌初步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丹丹 石力允 +3 位作者 张羽 林泽勉 姜子德 乔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100-107,共8页
【目的】明确引起广东咖啡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防治药剂。【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到的疑似炭疽病咖啡叶片进行分离,单孢纯化后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ITS、TUB2、GAPDH、CHS、ACT和GS... 【目的】明确引起广东咖啡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防治药剂。【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到的疑似炭疽病咖啡叶片进行分离,单孢纯化后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ITS、TUB2、GAPDH、CHS、ACT和GS)的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常用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和芭蕉生炭疽菌C.musicola,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其均能侵染叶片。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3种杀菌剂对两株强致病性炭疽病菌(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 CA-13和暹罗炭疽菌C.siamense CA-16)的抑制效果最强,其EC_(50)值均小于0.1 mg/L。【结论】广东咖啡炭疽病的优势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和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可作为防治咖啡炭疽病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果生炭疽菌 暹罗炭疽菌 鉴定 杀菌剂
下载PDF
四川省中江县丹参叶斑病病原鉴定与抑菌药剂筛选
17
作者 邹欢 韩帅 +3 位作者 范中菡 陈庆华 胡容平 李洪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35-2740,共6页
【目的】明确危害四川省中江县丹参生长的叶斑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丹参叶斑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对引起丹参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柯赫氏法... 【目的】明确危害四川省中江县丹参生长的叶斑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丹参叶斑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对引起丹参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将分离纯化得到的叶斑病病原菌采用损伤接种菌饼的方法接种到丹参健康叶片上,测定叶斑病病原菌的致病性,并观察形态特征;利用真菌rDNA-ITS序列通用引物ITS1/ITS4,以及ACT(肌动蛋白)、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对叶斑病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常用杀菌剂对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建立毒力回归方程,筛选出有效的抑菌药剂。【结果】结合叶斑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明确引起中江县丹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250 g/L嘧菌酯悬浮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等5种药剂对叶斑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80%乙蒜素乳油EC50值相对最低,为19.18μg/mL,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效果。【结论】明确引起中江县丹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80%乙蒜素乳油对叶斑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控。本研究为丹参叶斑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叶斑病 病原鉴定 果生炭疽菌 杀菌剂
下载PDF
草莓果生刺盘孢菌候选效应子基因CfE15对孢子产量的影响
18
作者 张丽勍 余永婷 +2 位作者 方献平 李水根 张学英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19-3927,共9页
草莓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草莓生产中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果生炭疽菌为华东地区草莓炭疽病菌的优势种。效应子在真菌与植物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致病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实验室前期结合转录组学结果对草莓果生炭疽菌的效应蛋白... 草莓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草莓生产中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果生炭疽菌为华东地区草莓炭疽病菌的优势种。效应子在真菌与植物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致病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实验室前期结合转录组学结果对草莓果生炭疽菌的效应蛋白进行了预测,其中一个在侵染过程中上调表达的编码候选效应蛋白的基因被命名为CfE15。该基因编码一个小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一条含有109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1.6 kD,等电点pI为4.45的多肽。N端含有一段24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CfE15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3%)、β-折叠(33%)、延伸链(17.43%)、β-转角(7.34%)和无规则卷曲(66.97%)组成。构建了CfE15的敲除载体pKH-CfE15和互补载体pKN-CfE15,并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获得CfE15基因的突变菌株ΔCfE15和互补菌株ΔCfE15C。野生型菌株、突变菌株ΔCfE15和互补菌株ΔCfE15C在菌落直径及孢子形态无显著差异,但CfE15的缺失导致产孢量降低,互补菌株ΔCfE15C的孢子产量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阐明果生炭疽菌的致病机理,深入解析果生炭疽菌与草莓互作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 效应子 CfE15基因 产孢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