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枝孢样枝孢霉与卡氏枝孢霉形态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桑红 何威 +6 位作者 姜少军 吕桂霞 沈永年 邓德权 管海宏 周晓军 刘维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比较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的差异,探讨其致病性差异。方法:采用PDA培养,对临床分离的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有所不同,显示枝孢样枝孢霉真菌易于发生衰... 目的:比较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的差异,探讨其致病性差异。方法:采用PDA培养,对临床分离的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有所不同,显示枝孢样枝孢霉真菌易于发生衰老,真菌细胞壁出现明显增厚等改变。结论:了解枝孢样枝孢霉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可用于对暗色枝孢霉病诊治,也能从一个角度说明枝孢样枝孢霉的致病性弱于卡氏枝孢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霉 卡氏枝孢霉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枝孢霉在敦煌壁画颜料变色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晓君 冯清平 +1 位作者 杨玲 马晓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7-280,共4页
从敦煌莫高窟分离的一株枝孢霉(Cladosporiumsp.)分别接种到骨胶溶液、骨胶铅丹混合涂层、铅丹骨胶溶液及模拟的壁画色板,并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骨胶有较强的降解作用,骨胶的降解使铅丹(Ph3O4)失... 从敦煌莫高窟分离的一株枝孢霉(Cladosporiumsp.)分别接种到骨胶溶液、骨胶铅丹混合涂层、铅丹骨胶溶液及模拟的壁画色板,并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骨胶有较强的降解作用,骨胶的降解使铅丹(Ph3O4)失去保护作用,稳定性下降;在含铅丹的骨胶液中培养时可溶性铅含量[ρ(Ph2+)=3.17mp/L]明显高于未接种的CK[ρ(Ph2+)=22.9mgiL];对模拟色板和混合涂层的分析显示该菌株在色报表面形成较多草酸盐,并且明显促进铅丹向铅白[Ph3(OH)2(CO3)2]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丹 铅白 骨胶 草酸盐 枝孢霉 壁画 颜料变色
下载PDF
敦煌壁画色变中微生物因素的研究──Ⅲ.枝孢霉在石窟壁画铅丹变色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冯清平 张晓君 +1 位作者 马晓军 杨玲 《微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65-370,共6页
从敦煌莫高窟分离的枝孢霉在模拟壁画表面萌发的条件为:20℃,RH60%或30℃,RH50%。部分石窟在特定时间内可满足这一条件。骨胶对铅丹起到保护作用,而枝孢霉可以分解骨胶,并利用其生长和形成草酸等代谢产物。这些作用使铅丹处于一... 从敦煌莫高窟分离的枝孢霉在模拟壁画表面萌发的条件为:20℃,RH60%或30℃,RH50%。部分石窟在特定时间内可满足这一条件。骨胶对铅丹起到保护作用,而枝孢霉可以分解骨胶,并利用其生长和形成草酸等代谢产物。这些作用使铅丹处于一个特殊的化学环境,造成稳定性下降,并促进了铅丹向铅白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霉 铅丹 铅白 骨胶
下载PDF
枝状枝孢霉MD2的Unigene A09801克隆与原核表达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席晓圆 张鹏 +3 位作者 宋发军 于鹏飞 王琦 孟艳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真菌紫杉醇合成酶类基因的功能研究是构建紫杉醇高产工程菌株的前提。首次从产紫杉醇真菌——枝状枝孢霉MD2中克隆了Unigene A09801的DNA和c DNA全长序列(1674 bp),该基因不含有内含子,其编码产物含557个氨基酸,与GMC(glucose-methanol-... 真菌紫杉醇合成酶类基因的功能研究是构建紫杉醇高产工程菌株的前提。首次从产紫杉醇真菌——枝状枝孢霉MD2中克隆了Unigene A09801的DNA和c DNA全长序列(1674 bp),该基因不含有内含子,其编码产物含557个氨基酸,与GMC(glucose-methanol-choline)oxidoreductase一致性为56%,蛋白分子质量为61 291.8 u,等电点为5.47,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Unigene A09801以单拷贝方式存在于基因组中,其表达量受茉莉酸甲酯诱导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高表达量出现在24 h。构建了Unigene A09801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优化其表达条件为:诱导温度32℃,IPTG浓度1.2 mmol/L,诱导时间4 h。结果为体外(in vitro)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催化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霉 紫杉醇 合成酶 原核表达
下载PDF
枝孢样枝孢霉对小鼠致病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桑红 何威 +5 位作者 郑稀 吕桂霞 沈永年 邓德权 张敏 刘维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5-27,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枝孢样枝孢霉的致病性。方法:将45只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免疫抑制组,每组15只,雌雄不限。将枝孢样枝孢霉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实验组和免疫抑制组小鼠的腹侧皮肤,于接种后的第15、30、60 d处死动物,取接种部... 目的:探讨枝孢样枝孢霉的致病性。方法:将45只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免疫抑制组,每组15只,雌雄不限。将枝孢样枝孢霉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实验组和免疫抑制组小鼠的腹侧皮肤,于接种后的第15、30、60 d处死动物,取接种部位的皮肤组织和各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逆培养。结果:实验组和免疫抑制组小鼠在皮肤接种部位均出现不同程度损害,并随时间推移损害加重。损害部位皮肤组织逆培养均阳性,但均未见系统播散。结论:枝孢样枝孢霉对小鼠皮肤有较强机会致病性。对正常小鼠的系统侵犯可能为机会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霉 致病性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枝孢样枝孢霉致囊肿性痤疮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周亚彬 葛杰 +2 位作者 陈萍 孙婷婷 李东明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291-293,共3页
报道1例枝孢样枝孢霉所致囊肿性痤疮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患者男,21岁,主因"面颈部结节、囊肿"5 a就诊。根据囊液真菌镜检培养阳性、病理发现分枝分隔菌丝等特征诊断为"暗色丝孢霉病"。经4个月伊曲康唑400 mg/d口... 报道1例枝孢样枝孢霉所致囊肿性痤疮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患者男,21岁,主因"面颈部结节、囊肿"5 a就诊。根据囊液真菌镜检培养阳性、病理发现分枝分隔菌丝等特征诊断为"暗色丝孢霉病"。经4个月伊曲康唑400 mg/d口服治疗后,患者面部皮损基本消退,遗留轻度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霉 囊肿性痤疮 暗色丝
下载PDF
枝孢样枝孢霉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7
作者 桑红 邓德权 何威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0年第1期57-60,64,共5页
引起暗色丝孢霉病的枝孢霉属,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暗色孢科。该属50余种。枝孢样枝孢霉为腐生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某些动物的粪便、蔬菜、腐木、鸟巢、腐烂水果中。人因皮肤外伤接触后有被感染的机会。它也是真菌过敏症... 引起暗色丝孢霉病的枝孢霉属,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暗色孢科。该属50余种。枝孢样枝孢霉为腐生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某些动物的粪便、蔬菜、腐木、鸟巢、腐烂水果中。人因皮肤外伤接触后有被感染的机会。它也是真菌过敏症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目前对枝孢样枝孢霉的系统报道较少,现就其生理生化代谢、生态学、病理学及临床和抗真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霉 研究 进展
下载PDF
枝状枝孢霉MD2的Unigene A03231的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鹏 周兰 +4 位作者 席晓圆 德格 柯友胜 刘盼 宋发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35-40,共6页
为研究真菌紫杉醇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从产紫杉醇真菌枝状枝孢霉MD2中克隆了Unigene A03231的DNA和c DNA全长序列(918 bp).结果表明:该基因不含内含子,其编码产物含305个氨基酸,与短链脱氢酶/还原酶一致性为64%,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3071.5... 为研究真菌紫杉醇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从产紫杉醇真菌枝状枝孢霉MD2中克隆了Unigene A03231的DNA和c DNA全长序列(918 bp).结果表明:该基因不含内含子,其编码产物含305个氨基酸,与短链脱氢酶/还原酶一致性为64%,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3071.5 Da,不存在信号肽,含有2个跨膜结构.Unigene A03231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于基因组,在0~30 h内其表达水平随茉莉酸甲酯诱导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菌株,初步优化了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诱导表达条件为:诱导温度28℃,IPTG浓度0.6 mmol/L,诱导时间8 h.为深入分析该基因的催化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霉 紫杉醇 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红色毛癣菌和枝孢样枝孢霉混合感染导致银屑病患者甲真菌病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余进 万喆 +2 位作者 鲁巧云 陈伟 王晓红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第5期298-300,共3页
目的报道1例银屑病患者出现红色毛癣菌和枝孢样枝孢霉混合感染导致的甲真菌病。方法报告病例,对甲标本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该病例经临床、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鉴定,确诊为红色毛癣菌和枝孢样枝... 目的报道1例银屑病患者出现红色毛癣菌和枝孢样枝孢霉混合感染导致的甲真菌病。方法报告病例,对甲标本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该病例经临床、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鉴定,确诊为红色毛癣菌和枝孢样枝孢霉导致的甲真菌病。病原菌通过菌落和显微镜下形态特征结合rR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证实。结论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为真菌红色毛癣菌和枝孢样枝孢霉混合感染导致的甲真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毛癣菌 枝孢霉 甲真菌病 银屑病
下载PDF
固定化枝孢霉对铜离子的生物吸附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新姣 朱聪 俞林伟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对固定化枝孢霉(Cladosporiumsp.)吸附Cu2+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钙浓度为3%,CaCl2浓度为4%,菌量为15%(V:V)时,包埋制得的固定化小球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较高的吸附量。并考察了不同因素如接触反应时间,溶液的pH,温度对生物吸... 对固定化枝孢霉(Cladosporiumsp.)吸附Cu2+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钙浓度为3%,CaCl2浓度为4%,菌量为15%(V:V)时,包埋制得的固定化小球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较高的吸附量。并考察了不同因素如接触反应时间,溶液的pH,温度对生物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吸附平衡时间为3h左右,固定化空白小球和活菌的最佳pH值分别为3.5和4.0,在15℃~45℃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对吸附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30~500mg/L)内,生物吸附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Langmuir型吸附模式较好描述Cu2+在固定化小球的吸附实验数据,其线性回归系数高达0.99,HCl、HNO3、柠檬酸都是有效的解吸剂,解吸吸附后的海藻酸钙小球,解吸率都在92%以上,其中以硝酸的解吸效果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枝孢霉 生物吸附 铜离子
下载PDF
卡氏枝孢霉致着色芽生菌病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村建 尹锐 +3 位作者 王莉 钟白玉 徐艳 郝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4-305,共2页
着色芽生菌病(chromomycosis)是由一组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病程慢性,皮损一般局限,也有逐步扩展的,少数可经血液播散,侵入内脏器官,危及生命。现将我科诊断的1例由卡氏枝孢霉引起的着色芽生菌病报告... 着色芽生菌病(chromomycosis)是由一组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病程慢性,皮损一般局限,也有逐步扩展的,少数可经血液播散,侵入内脏器官,危及生命。现将我科诊断的1例由卡氏枝孢霉引起的着色芽生菌病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枝孢霉 着色芽生菌病
下载PDF
交织帚枝孢霉致透明丝孢霉病国内首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萍 周亚彬 +2 位作者 孙婷婷 王兴佳 李东明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 报道国内首例交织帚枝孢霉致透明丝孢霉病。方法 患者女,69岁,主因“左前臂结节9个月”就诊。取结节边缘组织进行病理学和真菌学检查。将组织接种于沙氏培养基、脑心培养基,并对培养物进行形态学及rDNA序列测定。结果 组织病理下... 目的 报道国内首例交织帚枝孢霉致透明丝孢霉病。方法 患者女,69岁,主因“左前臂结节9个月”就诊。取结节边缘组织进行病理学和真菌学检查。将组织接种于沙氏培养基、脑心培养基,并对培养物进行形态学及rDNA序列测定。结果 组织病理下可见组织细胞肉芽肿及透明真菌孢子和菌丝。组织真菌培养阳性,菌落生长中等速度,为浅灰色绒毛状菌落。镜下见无色分枝分隔菌丝,分生孢子梗侧生,分生孢子长圆形,薄壁,1~2个隔。经DNA序列分析,与Sarocladium implicatum相似性100%。诊断为透明丝孢霉病,予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外用及10%碘化钾溶液口服治疗,3个月后患者治愈。结论 根据其形态学特点和DNA序列分析,菌株被鉴定为Sarocladium implicatum。该菌引起的透明丝孢霉病为国内首例报道,舍他康唑及碘化钾联合治疗本病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织帚枝孢霉 交织支顶 透明丝 舍他康唑 碘化钾
下载PDF
卡氏枝孢霉致着色芽生菌病2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禹卉千 李丽娜 +1 位作者 李振鲁 王豫平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菌为暗色真菌属,最常见的是裴氏着色霉、卡氏枝孢霉及疣状瓶霉,常以孢子形态寄生于腐生植物或土壤中,人多通过外伤接触植入感染。其诊断依据病原学检查,治疗为以抗真...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菌为暗色真菌属,最常见的是裴氏着色霉、卡氏枝孢霉及疣状瓶霉,常以孢子形态寄生于腐生植物或土壤中,人多通过外伤接触植入感染。其诊断依据病原学检查,治疗为以抗真菌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现报告2例我科诊断的由卡氏枝孢霉感染的着色芽生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卡氏枝孢霉 诊断
下载PDF
牡丹-枝孢霉互作过程中牡丹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德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8-230,共3页
牡丹红斑病是牡丹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本试验选用抗性牡丹品种鲁菏红和易感牡丹品种赵粉作为材料,研究牡丹经枝霉菌侵染互作过程中不同抗性牡丹品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试验发现,鲁菏红与赵粉相比,发病较轻。二者的抗氧化酶(SOD、... 牡丹红斑病是牡丹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本试验选用抗性牡丹品种鲁菏红和易感牡丹品种赵粉作为材料,研究牡丹经枝霉菌侵染互作过程中不同抗性牡丹品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试验发现,鲁菏红与赵粉相比,发病较轻。二者的抗氧化酶(SOD、CAT、POD、PPO)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为先升高后下降,但在不同的品种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幅度和时间不同。在鲁菏红叶内抗氧化酶活性高,处理后上升快,下降缓慢,而在赵粉中则相反。特别是POD活性,鲁菏红在48 h达到高峰,比对照上升331.2%;而赵粉在72 h达到最高,比对照升高225.5%。以上结果表明,SOD、POD、CAT和PPO活性变化大小可作为衡量牡丹对红斑病抗性强弱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牡丹红斑病 抗氧化酶 牡丹枝孢霉
下载PDF
海藻酸钙包埋枝孢霉对水中Cu^(2+)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新姣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2,共4页
利用海藻酸钙包埋枝孢霉对水中Cu2+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钙质量分数为3%,CaC l2质量分数为4%,菌体积分数为15%时,包埋制得的固定化小球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较高的吸附量,生物吸附平衡时间3 h。固定化空白小球和活... 利用海藻酸钙包埋枝孢霉对水中Cu2+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钙质量分数为3%,CaC l2质量分数为4%,菌体积分数为15%时,包埋制得的固定化小球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较高的吸附量,生物吸附平衡时间3 h。固定化空白小球和活菌的最佳pH值分别为3.5和4.0。在质量浓度为30—500 mg/L时,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Langmu ir吸附模型。在浓度为0.1 mol/L的多种解吸剂中,HNO3解吸效果最好,解吸率达到93.84%。包埋小球重复利用3次,吸附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枝孢霉 吸附 铜离子
下载PDF
大熊猫源枝孢样枝孢霉野生株(Z20)与突变株(Zt)部分生物学特性及药敏试验比较
16
作者 马晓平 杨秋霞 +4 位作者 俞演 李德生 王承东 凌珊珊 古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28-1335,共8页
为探明枝孢样枝孢霉野生株Z20与突变株Zt在生物学特性及药物敏感上的差异,将枝孢样枝孢霉Z20和Zt于PDA培养基上连续培养7 d,每天观察菌落形态及长势。将菌株Z20和Zt在沙氏液基上培养4 d后用透射电镜对其超微结构进行观察。采用硫酸-苯... 为探明枝孢样枝孢霉野生株Z20与突变株Zt在生物学特性及药物敏感上的差异,将枝孢样枝孢霉Z20和Zt于PDA培养基上连续培养7 d,每天观察菌落形态及长势。将菌株Z20和Zt在沙氏液基上培养4 d后用透射电镜对其超微结构进行观察。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枝孢样枝孢霉Z20和Zt的菌丝体多糖含量。运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测定5种常见抗真菌药物对枝孢样枝孢霉Z20和Zt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菌株Zt的生长速率高于Z20,菌落颜色较浅,孢子数量减少。在透射电镜下,野生株Z20的菌丝壁厚度和菌丝宽度显著大于突变株Zt,且菌丝的含糖量也显著高于突变株Zt。药敏试验中,除灰黄霉素外,枝孢样枝孢霉Zt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Z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霉 生物学特性 最小抑菌浓度 药敏实验
下载PDF
枝状枝孢霉MD2的候选基因A00981的克隆及转基因菌株的构建
17
作者 张鹏 刘盼 +4 位作者 周兰 裴婷 甘喆 李浩东 宋发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为揭示真菌紫杉醇合成分子机制.方法:克隆了产紫杉醇内生真菌枝状枝孢霉MD2的候选基因A00981,该基因DNA和cDNA序列分别为969 bp和894 bp;其编码蛋白含有298个氨基酸、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与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具有73%的一致性.... 目的:为揭示真菌紫杉醇合成分子机制.方法:克隆了产紫杉醇内生真菌枝状枝孢霉MD2的候选基因A00981,该基因DNA和cDNA序列分别为969 bp和894 bp;其编码蛋白含有298个氨基酸、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与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具有73%的一致性.进一步构建该基因的超表达载体pTFC-A00981,并转化枝状枝孢霉MD2,共获得9株转基因菌株.结果: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其中5株转基因菌株的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方式插入.结论:该结果为深入分析超表达候选基因A00981对枝状枝孢霉MD2紫杉烷类合成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霉MD2 紫杉醇 基因克隆 转基因菌株
下载PDF
产阿魏酸酯酶的枝状枝孢霉筛选、发酵特性及在黄酒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翠翠 毛健 +2 位作者 刘双平 周志磊 孟祥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3-801,共9页
筛选高产阿魏酸酯酶菌株,并对其发酵特性及在黄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初筛及复筛,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rDNA ITS1-5.8S-ITS2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进行菌株鉴定;以阿魏酸含量为衡量指标,考察温度、初始pH、麦麸添加... 筛选高产阿魏酸酯酶菌株,并对其发酵特性及在黄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初筛及复筛,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rDNA ITS1-5.8S-ITS2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进行菌株鉴定;以阿魏酸含量为衡量指标,考察温度、初始pH、麦麸添加量、酒度等因素对菌株发酵过程中产阿魏酸的影响;菌株经过富集培养反添加到黄酒酿造过程中。筛选出一株高产阿魏酸酯酶霉菌,经分子鉴定为枝状枝孢霉菌株(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5549。菌株在30℃、pH 4.8、麦麸添加量5%、酒度9%条件下培养3 d,菌株产阿魏酸酯酶活力最高可达175.4 U/L。当菌株添加量为0.010%时,黄酒阿魏酸含量提高到150%。筛选到一株新的高产阿魏酸酯酶的枝状枝孢霉菌株,并将其反添加到黄酒酿造过程中,对黄酒阿魏酸含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证明菌株在产阿魏酸酯酶及富含阿魏酸功能性食品开发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酯酶 鉴定 枝孢霉 发酵条件 黄酒
下载PDF
大熊猫源枝孢样枝孢霉对实验小鼠的血常规、生化及致病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超 姜尧章 +4 位作者 何鸣 陈亮 王承东 凌珊珊 马晓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08-1012,共5页
为研究枝孢样枝孢霉大熊猫体表分离株对小鼠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致病性,本研究将24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免疫抑制组(B)和对照组(C),A组和B组小鼠经腹部皮下注射接种枝孢样枝孢霉菌(1.5×10^(6) cfu/mL)悬液0... 为研究枝孢样枝孢霉大熊猫体表分离株对小鼠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致病性,本研究将24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免疫抑制组(B)和对照组(C),A组和B组小鼠经腹部皮下注射接种枝孢样枝孢霉菌(1.5×10^(6) cfu/mL)悬液0.2 mL,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接种后第14 d和第28 d分别迫杀4只小鼠进行血常规、生化、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小鼠接种部皮肤及浅表组织出现结节和色素沉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极显著降低(p<0.01),单核细胞数显著升高(0.01<p<0.05),A组小鼠中性粒细胞数显著降低(0.01<p<0.05);A组和B组小鼠总胆红素显著降低(0.01<p<0.05)。对测定的其余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小鼠接种部位的白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数量均增多,且发现大量的真菌孢子和菌丝;A组和B组小鼠皮肤组织真菌培养结果为枝孢样枝孢霉。综上表明,枝孢样枝孢霉感染小鼠后导致其局部皮肤及浅表组织白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本研究首次发现枝孢样枝孢霉感染小鼠后引起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极显著降低,对其免疫相关细胞数有较大影响,可导致小鼠免疫功能下降,且对小鼠有较强致病性。本研究为科学防治大熊猫枝孢样枝孢霉引起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霉 血常规 血生化 致病性
下载PDF
大熊猫源枝孢样枝孢霉侵染小鼠皮肤的病理学过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真 刘璐 +3 位作者 马晓平 姜尧章 王承东 古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0-357,共8页
将18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只。在试验组小鼠两腹侧壁对称取2个点皮下注射大熊猫源枝孢样枝孢霉菌悬液(1×10^6 cfu/mL),接种12 h后(第1天),观察小鼠体况、接种部位表现,最后处死小鼠并取其接种部位的皮肤组织进... 将18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只。在试验组小鼠两腹侧壁对称取2个点皮下注射大熊猫源枝孢样枝孢霉菌悬液(1×10^6 cfu/mL),接种12 h后(第1天),观察小鼠体况、接种部位表现,最后处死小鼠并取其接种部位的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逆培养,用Image-Pro Plus 6.0统计病理切片中单位面积内免疫细胞数、孢子数和菌丝数,之后每隔24 h按上述步骤同样处理和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第1~8天小鼠体表特征变化不明显,小鼠机体免疫细胞由大量聚集到逐步减少,孢子与菌丝数由多到少又逐渐增加,处于萌发生长阶段;接种后第9~10天,接种部位出现小红斑,皮肤出现结节状损伤,各器官之间未粘连,其余症状不明显,免疫细胞持续增多;接种后第11~25天,接种部位红斑面积增大,损伤加大,颜色变深,有增生物,小鼠出现瘙痒症状,饮食明显减少,免疫细胞持续增多后逐步减少,孢子与菌丝数减少后急剧增加,再减少后又急剧增加,在第17、25天出现2次高峰;接种后第26天后小鼠饮食持续减少,接种部位出现局部坏死、黏膜粘连等症状,孢子和菌丝数逐渐减少至无。可见,枝孢样枝孢霉感染小鼠后第1~8天为潜伏期;第9~10天为前驱期,第11~25天为发病期,第26天后为转归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小鼠 枝孢霉 侵染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