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枝孢霉菌HU降解氯氰菊酯的特性及其降解产物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少华 耿鹏 +3 位作者 胡美英 李亚楠 陈慧婷 陈清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3-451,共9页
【目的】优化氯氰菊酯降解菌株的降解条件,并分析其降解产物,为氯氰菊酯残留生物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在自主筛选拟除虫菊酯农药高效降解真菌Cladosporium sp.HU(ITS序列分析GenBank登录号HQ693526)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目的】优化氯氰菊酯降解菌株的降解条件,并分析其降解产物,为氯氰菊酯残留生物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在自主筛选拟除虫菊酯农药高效降解真菌Cladosporium sp.HU(ITS序列分析GenBank登录号HQ693526)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在不同条件下降解氯氰菊酯的能力,并采用Andrews方程对其降解过程进行拟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降解产物。【结果】枝孢霉菌HU能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在通气、接种量为0.4 g.L-1、温度25—30℃、pH 7.0—8.0和振荡速率120 r/min条件下,培养4 d对100 mg.L-1氯氰菊酯降解率达到90%以上;其降解动力学参数为qmax=1.2042 d-1,Ks=35.2718 mg.L-1,Ki=439.9948mg.L-1,该菌株降解氯氰菊酯最佳的初始浓度为124.5769 mg.L-1;该菌株通过水解和氧化作用降解氯氰菊酯产生α-羟基-3-苯氧基苯乙腈、间苯氧基苯甲醛、对苯氧基-2,2-二甲基苯丙酮和对苯氧基苯乙酮,并推测间苯氧基苯甲醛和α-羟基-3-苯氧基苯乙腈为其降解中间产物。【结论】枝孢霉菌HU能高效、快速降解氯氰菊酯,具有开发商品化拟虫菊酯农药降解菌剂或酶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氰菊酯 枝孢霉菌HU 降解特性 降解产物
下载PDF
假单胞菌对A3钢在枝孢霉菌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松梅 王彦卿 +1 位作者 刘建华 梁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63-1968,共6页
采用动电位扫描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和表面分析方法研究了假单胞菌的加入对A3钢在枝孢霉菌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假单胞菌的存在影响了A3钢在枝孢霉菌体系中阳极的反应过程,假单胞菌与枝孢霉菌混合体系(简称假-枝混合菌体系)... 采用动电位扫描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和表面分析方法研究了假单胞菌的加入对A3钢在枝孢霉菌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假单胞菌的存在影响了A3钢在枝孢霉菌体系中阳极的反应过程,假单胞菌与枝孢霉菌混合体系(简称假-枝混合菌体系)中A3钢的自腐蚀电流小于枝孢霉菌单种菌体系,A3钢的腐蚀速率减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从第7天开始,A3钢电极在假-枝混合菌体系中的阻抗值较之同样浸泡天数的枝孢霉菌单种菌体系的阻抗值大,假单胞菌的存在抑制了枝孢霉菌对A3钢的腐蚀.SEM结果表明,A3钢在枝孢霉菌和假-枝混合菌体系中均发生了点蚀,枝孢霉菌单菌体系中A3钢的点蚀坑大而深,假-枝混合菌体系中的点蚀坑与枝孢霉菌体系相比小而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 微生物腐蚀 好气性细菌 假单胞菌 枝孢霉菌
下载PDF
枝孢霉菌对A3钢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松梅 王彦卿 +1 位作者 刘建华 梁馨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5-58,共4页
采用开路电位测试、电化学交流阻抗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枝孢霉菌对A3钢腐蚀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的结果表明,枝孢霉菌的存在影响了A3钢的电化学行为。在浸泡的0至7天内无菌体系和枝孢霉菌体系的开路电位均先正移后负移,浸泡的第2天和7天时A3... 采用开路电位测试、电化学交流阻抗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枝孢霉菌对A3钢腐蚀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的结果表明,枝孢霉菌的存在影响了A3钢的电化学行为。在浸泡的0至7天内无菌体系和枝孢霉菌体系的开路电位均先正移后负移,浸泡的第2天和7天时A3钢在有菌体系中的开路电位与相同浸泡天数的无菌体系相比较负,金属表面表现出比无菌体系较高的电化学活性,15天时无菌体系的开路电位基本趋于稳定而枝孢霉菌体系中的开路电位则正移25mV左右。交流阻抗测试结果在浸泡的第2,7天与开路电位结果相符,A3钢在枝孢霉菌体系中15天时的阻抗值明显小于无菌体系。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5天浸泡试验结束后,无菌体系中A3钢表面发生了龟裂,枝孢霉菌体系中试片表面发生了严重的点蚀坑,枝孢霉菌的存在改变了A3钢的腐蚀形貌,加剧了A3钢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腐蚀 枝孢霉菌 交流阻抗
下载PDF
毒死蜱降解菌枝孢霉菌的紫外诱变和筛选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川 林庆胜 +1 位作者 杨柳 胡美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8,共5页
通过紫外诱变毒死蜱降解菌枝孢霉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Hu-0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筛选获得12株突变菌株,其中突变株Hu-01-4和Hu-01-6的降解效果明显高于初始菌株Hu-01.突变株Hu-01-4和Hu-01-6经过加药斜面传种10代,Hu... 通过紫外诱变毒死蜱降解菌枝孢霉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Hu-0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筛选获得12株突变菌株,其中突变株Hu-01-4和Hu-01-6的降解效果明显高于初始菌株Hu-01.突变株Hu-01-4和Hu-01-6经过加药斜面传种10代,Hu-01-6的降解率比初始菌株提高11.74%,并且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突变菌株Hu-01-6在28℃、pH6.5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量最大,降解率最高,且均明显高于初始菌株Hu-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微生物降解 枝孢霉菌 紫外线诱变 突变株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枝孢霉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龙泉芝 熊云 +1 位作者 刘晓 和倩倩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3-76,共4页
考察了温度、pH、Fe3+质量浓度等主要环境因素对喷气燃料中特征微生物——枝孢霉菌生长的影响,为喷气燃料中枝孢霉菌的防治提供科学指导。在500 nm波长处,测定了不同浓度枝孢霉菌菌液的OD值,得出其浓度与OD值线性相关,且相关性大于99%... 考察了温度、pH、Fe3+质量浓度等主要环境因素对喷气燃料中特征微生物——枝孢霉菌生长的影响,为喷气燃料中枝孢霉菌的防治提供科学指导。在500 nm波长处,测定了不同浓度枝孢霉菌菌液的OD值,得出其浓度与OD值线性相关,且相关性大于99%。经生长特性试验,表明枝孢霉菌在2440℃生命力较强,在32℃生长最为旺盛,低温和高温枝孢霉菌几乎停滞生长,高温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 H为311,随着pH增大,生长速度先加快随后减慢,最适宜生长的p H为9;Fe3+质量浓度为0200 mg/L,随着Fe3+质量浓度增大,枝孢霉菌生长趋于旺盛,即Fe3+能促进枝孢霉菌的生长。所以,监测和控制储罐中温度和pH,减少储罐和管道腐蚀,是预防和控制喷气燃料中枝孢霉菌污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霉菌 温度 PH FE3+ 生长特性
下载PDF
丁香提取物对枝孢霉菌的抑菌效果及抑菌机理 被引量:21
6
作者 曾志红 陈玲苗 黄秋蓉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1,共5页
以壳梭孢菌、青霉菌及枝孢霉菌为靶标菌,检测丁香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并进一步探究丁香提取物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丁香乙醇提取物对3种真菌的抑制效果较佳,特别是对枝孢霉菌抑菌效果显著,3.125 mg·m L^(-1)丁香乙醇提取物对枝孢霉... 以壳梭孢菌、青霉菌及枝孢霉菌为靶标菌,检测丁香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并进一步探究丁香提取物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丁香乙醇提取物对3种真菌的抑制效果较佳,特别是对枝孢霉菌抑菌效果显著,3.125 mg·m L^(-1)丁香乙醇提取物对枝孢霉菌具杀菌作用。与无药物处理的对照组相比,经过1 mg·m L^(-1)的丁香提取物处理的枝孢霉菌表现为:菌丝形态畸形、电导率上升、菌丝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约为对照组的3倍、菌丝总糖含量下降了87.18%、孢子梗瘦弱纤细,容易倒伏、产孢抑制率为69.31%,推测其抑菌机理是通过破坏枝孢霉菌的细胞膜结构,抑制菌的生长代谢及其繁殖来达到抑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提取物 枝孢霉菌 抑菌效果 抑菌机理
下载PDF
枝孢霉菌对喷气燃料性质的影响及降解烷烃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牛明明 苏鹏 +2 位作者 熊云 许世海 孙新枫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4-800,共7页
以菌丝干重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喷气燃料中特征真菌枝孢霉菌(A.resinae)的生长繁殖条件,及其生长过程中对喷气燃料总酸值、银片腐蚀等性能的影响;以喷气燃料替代物正十二烷构建枝孢霉菌生长体系,通过气相色谱、气-质联用仪考察... 以菌丝干重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喷气燃料中特征真菌枝孢霉菌(A.resinae)的生长繁殖条件,及其生长过程中对喷气燃料总酸值、银片腐蚀等性能的影响;以喷气燃料替代物正十二烷构建枝孢霉菌生长体系,通过气相色谱、气-质联用仪考察枝孢霉菌生长规律,及正十二烷的降解率和降解中间产物,探讨正十二烷的降解机理,以考察枝孢霉菌影响喷气燃料性能的原因。结果表明:枝孢霉菌最佳生长繁殖条件为温度25℃、初始pH值8.0、钠元素质量浓度200.0 mg/L;枝孢霉菌能显著升高喷气燃料的总酸值,降低其表面张力,但对喷气燃料银片腐蚀实验结果和水反应实验结果没有明显影响;枝孢霉菌通过单末端氧化途径降解正十二烷,依次将其氧化为2-十二碳烯、2-十二碳烯-1-醇和2-十二碳烯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燃料 枝孢霉菌 总酸值 降解机理
下载PDF
6株枝孢霉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廖焕兰 柏彩英 +4 位作者 陈富 李松 张文 屈平华 张伟铮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920-923,共4页
目的利用ITS基因序列分析对临床分离的6株枝孢霉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与分析,以提高对枝孢霉的鉴定能力。方法从皮肤病患者中分离6株枝孢霉,通过观察培养后菌落的形态及其显微镜下特征,并利用ITS序列对其进行PCR分子生物学分析,并将PCR产... 目的利用ITS基因序列分析对临床分离的6株枝孢霉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与分析,以提高对枝孢霉的鉴定能力。方法从皮肤病患者中分离6株枝孢霉,通过观察培养后菌落的形态及其显微镜下特征,并利用ITS序列对其进行PCR分子生物学分析,并将PCR产物送公司进行测序。结果 6株枝孢霉由显微镜下的形态和培养的菌落特征鉴定,提取其DNA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再由Tanon-3500凝胶成像系统确定扩增所得电泳带的大小在500~750 bp之间,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其中4株鉴定为球孢枝孢霉100%,1株鉴定为枝孢样枝孢霉100%,1株鉴定为枝孢霉属97%。结论通过ITS基因序列分析技术,能更有效准确地提高对枝孢霉的鉴定能力,为临床的准确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霉菌 ITS基因序列分析 PCR分子技术
下载PDF
真菌对铜离子生物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董新姣 俞林伟 朱聪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5,共3页
从电镀废水污泥中分离、纯化获一高抗铜菌株,经鉴定为枝孢霉菌(Cladosporiumsp.),并采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对枝孢霉菌进行预处理。考察了不同因素如溶液的pH、摇床转速、接触反应时间对未处理菌和预处理菌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0.2... 从电镀废水污泥中分离、纯化获一高抗铜菌株,经鉴定为枝孢霉菌(Cladosporiumsp.),并采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对枝孢霉菌进行预处理。考察了不同因素如溶液的pH、摇床转速、接触反应时间对未处理菌和预处理菌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0.2mol/LNaOH预处理的菌体具有最佳吸附效果。pH、摇床转速对菌体的吸附具有较显著影响。未处理菌吸附的最佳pH值为4.0,摇床转速为100r/min,预处理菌吸附的最佳pH为5.0,摇床转速为100r/min。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10~150mg/L)菌对铜离子的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生物吸附过程中pH变化呈一定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铜离子 生物吸附 枝孢霉菌 预处理
下载PDF
高效降解纤维素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欣 孙玥 +3 位作者 张春艳 王文博 张德娟 张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6-139,共4页
采集校园内腐质土壤,利用刚果红羧甲基纤维素钠初筛培养基、干稻草粉产酶培养基,通过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滤纸酶活筛选及微生物鉴定得到高效降解植物纤维素的霉菌。结果表明,在刚果红初筛培养基上筛选出一株高产纤维素酶霉菌,其产... 采集校园内腐质土壤,利用刚果红羧甲基纤维素钠初筛培养基、干稻草粉产酶培养基,通过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滤纸酶活筛选及微生物鉴定得到高效降解植物纤维素的霉菌。结果表明,在刚果红初筛培养基上筛选出一株高产纤维素酶霉菌,其产滤纸酶活达到247.48U/mL。通过菌落形态、镜下形态及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鉴定出此霉菌为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具有较高的降解天然纤维素的能力,是一株有研究开发潜力的纤维素酶生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真菌 枝孢霉菌 筛选 刚果红琼脂 平板滤纸酶活
下载PDF
从稻田土壤中快速筛选分离纤维素降解真菌 被引量:3
11
作者 傅筱冲 袁林 +2 位作者 郭建军 龚小华 张小华 《江西科学》 2015年第6期822-825,共4页
为了建立一种纤维素分解真菌的快速分离方法,将一种水不溶的,呈色基团与维晶纤维素交联的纤维素酶检测底物作为筛选指示剂,同时作为筛选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通过测定培养液的OD值,快速从样品中分离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经酶活测定、形... 为了建立一种纤维素分解真菌的快速分离方法,将一种水不溶的,呈色基团与维晶纤维素交联的纤维素酶检测底物作为筛选指示剂,同时作为筛选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通过测定培养液的OD值,快速从样品中分离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经酶活测定、形态学观察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3株真菌:J1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sp,J5为青霉菌Penicillium sp,J7为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p,它们的纤维素分解全酶活(FPase)、内切酶活(EG)、外切酶活(CBH)分别是:J1,3.07μ/m L,6.28μ/m L,3.92μ/m L;J5,2.28μ/m L,5.38μ/m L,3.08μ/m L;J7,5.86μ/m L,6.10μ/m L,5.47μ/m L。本研究采用的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较以往的平板降解圈法更准确,更快捷。菌株J7可作为出发菌株,具有深度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 纤维素分解菌 分离方法 镰刀菌 霉菌 霉菌
下载PDF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of Loquat Leaf Mould Pathogenic Fungus in Mengzi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12
作者 杨若鹏 张祖芸 +2 位作者 谢开美 郑肖兰 鲁海菊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8期1154-1155,1170,共3页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oquat leaf mould disease in Mengzi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etermination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Method] Loquat leaf moul...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oquat leaf mould disease in Mengzi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etermination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Method] Loquat leaf mould pathogenic fungus was isolated by tissue separation method and inoculated with conidial suspension.The pathogenicity of Ioquat leaf mould pathogen was verified by Koch's postulate.Under a microscope,mycelial morphology and conidial fructification were observed,spore sizes were measured,and Ioquat leaf mould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Result] Velvet-like,olive green fungal colonies were generated on PDA medium.Conidiophores erect,apex curved,dark brown,smooth,with obvious spore marks and no diaphragm,(33.0-152.8) μm×(2.6-4.0)μm.Cladosporium was brown or pale olive with spore marks,monocelled or with one diaphragm,(7.1-19.0) μm × (1.9-5.9) μm.Conidia concatenate (2-4),oval or spherical,with no spore mark,light olive,monocelled,smooth,(2.1-9.4) μm × (1.2-2.6) μm.[Conclusion] Loquat leaf mold disease began to occur in the germination period of spring shoots and summer shoots and became serious in the germination period of autumn shoots.Sooty mold-like layer grew on both front and back surfaces and densely covered the whole leaves,thus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photosynthesis of plants.The pathogen was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as Cladosporium eriobotryae Pass.& Beltra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QUAT Leaf mold disease Cladosporium eriobotryae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