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汉剧《白门柳》中的隐性艺术家形象——兼论该剧的人物组合艺术
1
作者
汪余礼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3年第4期12-21,共10页
广东汉剧《白门柳》,既是“灯”又是“镜”。说它是“灯”,是因为剧中的柳如是形象光彩照人,俨然为隐性艺术家——她智慧超群,有很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既能推动剧情发展,照亮人心深渊,又能一步步“成人之美”,充分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广东汉剧《白门柳》,既是“灯”又是“镜”。说它是“灯”,是因为剧中的柳如是形象光彩照人,俨然为隐性艺术家——她智慧超群,有很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既能推动剧情发展,照亮人心深渊,又能一步步“成人之美”,充分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说它是“镜”,是因为它真实再现了南明弘光朝党争背景下钱谦益、黄太冲、阮大铖等一批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镜与灯的交辉,落实在剧中是枢纽人物钱谦益、镜像人物黄太冲、摧灵手阮大铖、隐性艺术家柳如是等角色的有机组合:他们彼此互动、互相激发,形成“齿轮联动机制”,既生发出比较强烈的戏剧性,也体现出较为浓郁的诗意。进而言之,该剧的人物组合艺术具有一定的典范性,枢纽人物、镜像人物、摧灵手、隐性艺术家这四者的组合构成一种潜在的行当体系,其联合运作既可在形式上实现戏剧性与诗性的融合,也可在内容上实现对社会人心的深度开掘,因而对戏剧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剧《白门柳》
隐性艺术家
枢纽人物
镜像
人物
摧灵手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汉剧《白门柳》中的隐性艺术家形象——兼论该剧的人物组合艺术
1
作者
汪余礼
机构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3年第4期12-21,共10页
基金
湖北省2020年思想库项目“中国艺术学话语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摘
广东汉剧《白门柳》,既是“灯”又是“镜”。说它是“灯”,是因为剧中的柳如是形象光彩照人,俨然为隐性艺术家——她智慧超群,有很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既能推动剧情发展,照亮人心深渊,又能一步步“成人之美”,充分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说它是“镜”,是因为它真实再现了南明弘光朝党争背景下钱谦益、黄太冲、阮大铖等一批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镜与灯的交辉,落实在剧中是枢纽人物钱谦益、镜像人物黄太冲、摧灵手阮大铖、隐性艺术家柳如是等角色的有机组合:他们彼此互动、互相激发,形成“齿轮联动机制”,既生发出比较强烈的戏剧性,也体现出较为浓郁的诗意。进而言之,该剧的人物组合艺术具有一定的典范性,枢纽人物、镜像人物、摧灵手、隐性艺术家这四者的组合构成一种潜在的行当体系,其联合运作既可在形式上实现戏剧性与诗性的融合,也可在内容上实现对社会人心的深度开掘,因而对戏剧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汉剧《白门柳》
隐性艺术家
枢纽人物
镜像
人物
摧灵手
Keywords
Hanju Baimenliu
implicit artist
pivot-character
mirror-character
spirit-destroyer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汉剧《白门柳》中的隐性艺术家形象——兼论该剧的人物组合艺术
汪余礼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