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浙江枯梅年梅雨带活动特征及出梅形势分析
1
作者
郭巧红
《浙江气象》
2005年第z1期1-5,9,共6页
分析了浙江10个枯梅年梅雨带的活动特征及台风对梅雨带的影响.其中7个年份由于受高空低槽、大陆高压、台风等天气系统影响,梅雨带有南北摆动或中断过程.在这7个枯梅年的梅期内,西太平洋(包括南海)都有台风活动,其不同的移动路径使梅雨...
分析了浙江10个枯梅年梅雨带的活动特征及台风对梅雨带的影响.其中7个年份由于受高空低槽、大陆高压、台风等天气系统影响,梅雨带有南北摆动或中断过程.在这7个枯梅年的梅期内,西太平洋(包括南海)都有台风活动,其不同的移动路径使梅雨带减弱、消亡或成为梅雨的组成部分.最后还给出了浙江枯梅年出梅形势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梅年
梅雨带
台风
出梅形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江中北部枯梅年和丰梅年大尺度环流和结构特征差异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何凤翩
陈红梅
张建海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90-98,共9页
利用实况雨量和客观分析资料,对2007、2008年浙中北梅汛期降水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结构特征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7和2008年分别是浙中北枯梅年和丰梅年降水的典型年份,前者梅雨带在淮河流域,后者梅雨带在浙中北地区。虽...
利用实况雨量和客观分析资料,对2007、2008年浙中北梅汛期降水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结构特征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7和2008年分别是浙中北枯梅年和丰梅年降水的典型年份,前者梅雨带在淮河流域,后者梅雨带在浙中北地区。虽然对流层高中低3层,两者的影响系统相同,但枯梅年副热带西风急流和南亚高压东部脊线位置偏北,丰梅年则偏南;枯梅年低层来自孟加拉湾的偏西风在南海转向北上后输送至淮河流域,未与和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气流结合在一起,丰梅年在南海转向后的西南气流向东北方向输送至闽浙海陆交界处,与副高西南侧的东南气流合并起来;枯梅年副高偏西,588线西脊点在118°E附近,阻止了北方弱冷空气的南下,丰梅年副高偏东,西脊点位于124°E左右,有利于在闽浙海陆交界处形成一个水汽通道。在梅雨锋结构上,锋区温度相对较低,也没有明显的温度梯度,但相当位温和水汽的梯度十分显著,枯梅年相当位温密集带呈纬向分布,且异常偏北,丰梅年则偏南并呈东北西南走向。在涡散度结构上,丰梅年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都强于枯梅年,正涡度区的伸展高度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中北
枯
丰
梅年
环流形势
结构特征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淮梅雨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
被引量:
28
3
作者
毛文书
王谦谦
李国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67-1275,共9页
江淮梅雨是我国夏季风雨带向北推进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利用江苏省气象局提供的江淮地区1954-2001年人梅日期、冉梅日期和梅雨量资料,详细讨论了江淮梅雨丰、枯梅年同期大气环流的差异。结果表明:丰梅年高层100hPa南亚高压呈纬向分...
江淮梅雨是我国夏季风雨带向北推进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利用江苏省气象局提供的江淮地区1954-2001年人梅日期、冉梅日期和梅雨量资料,详细讨论了江淮梅雨丰、枯梅年同期大气环流的差异。结果表明:丰梅年高层100hPa南亚高压呈纬向分布,高压强度增强。中层500hPa极涡强度增强,乌拉尔山高压脊强度增强,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强度增强,蒙古高压增强,东亚大槽位置较常年偏东偏南,120°E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20°~25°N之间。低层850hPa南半球越赤道气流抵达北半球后向北偏西方向伸展,与来自阿拉伯海、盂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和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气流在南海北部汇合,在我国江淮流域形成一条准东西向的强风速辐合带,一直延伸到国际日界线附近。丰梅年低层辐合增强,高层辐散增强,高低层抽吸作用增强,垂直运动增强,对流旺盛,有利于梅雨的异常偏多;枯梅年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梅雨
水汽通量
丰
梅年
枯梅年
大气环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淮梅雨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4
作者
罗颖禛
许艺馨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3年第A02期67-68,共2页
对1981到2010年江淮梅雨的丰梅年和枯梅年各五年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丰(枯)梅年高层100hPa南亚高压增强(减弱),低纬度盛行的偏东风气流增强(减弱)。丰梅年中层500hPa西太副高的位置偏西偏南,西风槽加强南伸,而在枯梅年则...
对1981到2010年江淮梅雨的丰梅年和枯梅年各五年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丰(枯)梅年高层100hPa南亚高压增强(减弱),低纬度盛行的偏东风气流增强(减弱)。丰梅年中层500hPa西太副高的位置偏西偏南,西风槽加强南伸,而在枯梅年则相反;而且当500hpa副高强度增强、面积增大、脊线、北界偏南、西伸脊点偏西时,梅雨量偏多,反之亦然。丰梅年低层850hPa从贝加尔湖以南的西北风南下与从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南海来的暖湿气流在我国江淮流域汇合,辐合加强,对流旺盛.有利于江淮流域降水量的偏多;而在枯梅年则相反。在丰梅年,江淮流域的OLR值明显偏低.速度势和散度风明显增强,这都表明低层辐合增强,高层辐散增强,高低层抽吸作用增强,垂直运动增强,对流旺盛,有利于梅雨的异常增强;枯梅年则正好相反。丰梅年,来自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和来自西太平洋的西南气流携带的水汽输送到我国华南到江淮一带.水汽来源充沛。枯梅年,西太平洋和南海的水汽输送都有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梅雨
丰
梅年
枯梅年
大气环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枯梅年梅雨带活动特征及出梅形势分析
1
作者
郭巧红
机构
浙江省气象台
出处
《浙江气象》
2005年第z1期1-5,9,共6页
文摘
分析了浙江10个枯梅年梅雨带的活动特征及台风对梅雨带的影响.其中7个年份由于受高空低槽、大陆高压、台风等天气系统影响,梅雨带有南北摆动或中断过程.在这7个枯梅年的梅期内,西太平洋(包括南海)都有台风活动,其不同的移动路径使梅雨带减弱、消亡或成为梅雨的组成部分.最后还给出了浙江枯梅年出梅形势分型.
关键词
枯梅年
梅雨带
台风
出梅形势
分类号
P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中北部枯梅年和丰梅年大尺度环流和结构特征差异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何凤翩
陈红梅
张建海
机构
浙江省衢州市气象局
浙江省绍兴市气象局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90-98,共9页
文摘
利用实况雨量和客观分析资料,对2007、2008年浙中北梅汛期降水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结构特征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7和2008年分别是浙中北枯梅年和丰梅年降水的典型年份,前者梅雨带在淮河流域,后者梅雨带在浙中北地区。虽然对流层高中低3层,两者的影响系统相同,但枯梅年副热带西风急流和南亚高压东部脊线位置偏北,丰梅年则偏南;枯梅年低层来自孟加拉湾的偏西风在南海转向北上后输送至淮河流域,未与和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气流结合在一起,丰梅年在南海转向后的西南气流向东北方向输送至闽浙海陆交界处,与副高西南侧的东南气流合并起来;枯梅年副高偏西,588线西脊点在118°E附近,阻止了北方弱冷空气的南下,丰梅年副高偏东,西脊点位于124°E左右,有利于在闽浙海陆交界处形成一个水汽通道。在梅雨锋结构上,锋区温度相对较低,也没有明显的温度梯度,但相当位温和水汽的梯度十分显著,枯梅年相当位温密集带呈纬向分布,且异常偏北,丰梅年则偏南并呈东北西南走向。在涡散度结构上,丰梅年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都强于枯梅年,正涡度区的伸展高度也更高。
关键词
浙中北
枯
丰
梅年
环流形势
结构特征
对比分析
Keywords
north-central reg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rich and rare Meiyu years
circulation situatio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contrast analysis
分类号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淮梅雨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
被引量:
28
3
作者
毛文书
王谦谦
李国平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67-127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5042,40875023)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4CB418300)
+1 种基金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基金项目(CRF20080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科研项目(BROP200708)共同资助
文摘
江淮梅雨是我国夏季风雨带向北推进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利用江苏省气象局提供的江淮地区1954-2001年人梅日期、冉梅日期和梅雨量资料,详细讨论了江淮梅雨丰、枯梅年同期大气环流的差异。结果表明:丰梅年高层100hPa南亚高压呈纬向分布,高压强度增强。中层500hPa极涡强度增强,乌拉尔山高压脊强度增强,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强度增强,蒙古高压增强,东亚大槽位置较常年偏东偏南,120°E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20°~25°N之间。低层850hPa南半球越赤道气流抵达北半球后向北偏西方向伸展,与来自阿拉伯海、盂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和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气流在南海北部汇合,在我国江淮流域形成一条准东西向的强风速辐合带,一直延伸到国际日界线附近。丰梅年低层辐合增强,高层辐散增强,高低层抽吸作用增强,垂直运动增强,对流旺盛,有利于梅雨的异常偏多;枯梅年则反之。
关键词
江淮梅雨
水汽通量
丰
梅年
枯梅年
大气环流
Keywords
Changjiang-Huaihe Meiyu
Vapour flux
High Meiyu year
Low Meiyu year
Gener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淮梅雨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4
作者
罗颖禛
许艺馨
机构
贵港市气象局
出处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3年第A02期67-68,共2页
文摘
对1981到2010年江淮梅雨的丰梅年和枯梅年各五年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丰(枯)梅年高层100hPa南亚高压增强(减弱),低纬度盛行的偏东风气流增强(减弱)。丰梅年中层500hPa西太副高的位置偏西偏南,西风槽加强南伸,而在枯梅年则相反;而且当500hpa副高强度增强、面积增大、脊线、北界偏南、西伸脊点偏西时,梅雨量偏多,反之亦然。丰梅年低层850hPa从贝加尔湖以南的西北风南下与从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南海来的暖湿气流在我国江淮流域汇合,辐合加强,对流旺盛.有利于江淮流域降水量的偏多;而在枯梅年则相反。在丰梅年,江淮流域的OLR值明显偏低.速度势和散度风明显增强,这都表明低层辐合增强,高层辐散增强,高低层抽吸作用增强,垂直运动增强,对流旺盛,有利于梅雨的异常增强;枯梅年则正好相反。丰梅年,来自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和来自西太平洋的西南气流携带的水汽输送到我国华南到江淮一带.水汽来源充沛。枯梅年,西太平洋和南海的水汽输送都有明显减弱。
关键词
江淮梅雨
丰
梅年
枯梅年
大气环流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浙江枯梅年梅雨带活动特征及出梅形势分析
郭巧红
《浙江气象》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浙江中北部枯梅年和丰梅年大尺度环流和结构特征差异的对比研究
何凤翩
陈红梅
张建海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江淮梅雨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
毛文书
王谦谦
李国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江淮梅雨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罗颖禛
许艺馨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