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SA-seq技术对西瓜抗枯萎病生理小种1的基因定位
1
作者 李超汉 朱丽华 +4 位作者 尤佳琪 杨红娟 李青竹 宋荣浩 顾卫红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是西瓜生产的限制因子。本研究以西瓜抗病种质“V13-9-3”和感病种质“W16-1”为亲本,构建了“W16-1”דV13-9-3”的F1、F2群体。苗期人...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是西瓜生产的限制因子。本研究以西瓜抗病种质“V13-9-3”和感病种质“W16-1”为亲本,构建了“W16-1”דV13-9-3”的F1、F2群体。苗期人工接种结果显示:F1植株表现抗病,F2群体的抗病∶感病分离比为3∶1,表明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种1的抗性遗传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利用BSA技术,采用SNP指数和InDel指数法,将西瓜抗枯萎病基因Fon-1定位在1号染色体上2.20 Mb和2.32 Mb区域内,将这2种方法的定位结果取交集,最终将目标抗病基因区域缩小在2.20 Mb之内,该区域包含8个非同义突变基因和1个移码突变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这9个突变基因在接种枯萎病菌5 d和10 d后的表达量变化,发现抗病亲本“V13-9-3”中有7个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亲本“W16-1”。研究通过结合SNP指数和InDel指数分析可以快速进行基因初定位,为西瓜抗枯萎病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枯萎病 枯萎病基因 基因定位 SNP指数 InDel指数
下载PDF
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分析
2
作者 赵明 苏祖祥 +7 位作者 龙芳 邹瑜 莫天利 黄相 李凯 陈宇丰 盛静文 武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分析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为深入研究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抗性增强的作用机制及利用生防微生物进行香蕉枯萎病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为试验材料,在... 【目的】分析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为深入研究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抗性增强的作用机制及利用生防微生物进行香蕉枯萎病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为试验材料,在枯萎病发病严重土壤上宿根连续种植3造:组培苗第一代(第1造)、宿根第一代(第2造)和宿根第二代(第3造),调查各造枯萎病发病率,四分法采集各造土壤样本并测定土壤化学性质;采集第1造健康和发病植株、第2和第3造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样本,分别编号为S1、V、S2和S3,重复3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12个土壤样本的细菌16Sr RNA和真菌ITS区进行测序分析;采用样本复杂度(Alpha多样性指数)、主坐标(PCoA)和UPGMA聚类分析土壤样本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门和属水平上的群落构成及相对丰度差异;通过Spearman分析优势微生物群落与镰刀菌属的相关性。【结果】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连续种植3造根际土壤化学性质未发生明显改变,种植第3造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显著低于第1和第2造(P<0.05)。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连作改变了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构成,S2和S3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相近,明显与S1和V群落结构分离。S2和S3的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S1分别低88.02%和89.51%,Fungi_phy_Incertae_sedis的相对丰度分别高41.56%和82.81%,S3镰刀菌属(Fusarium)的相对丰度较S1、S2分别低45.60%和50.47%,与留芽种植宿根蕉抗性表现增强相关。发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高,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较低。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毛霉门(Mucoromycota)、隐真菌门(Rozell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均与镰刀菌呈负相关。【结论】宿根第3造蕉的发病率最低,其根际土壤与第1造发病植株根际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明显,推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构成改变是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抗性增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宿根连作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抗枯萎病宝岛蕉早花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3
作者 赵明 龙芳 +7 位作者 武鹏 莫天利 黄相 苏祖祥 魏守兴 邹瑜 张欣 林志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0-550,共11页
【目的】筛选鉴定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的早花突变体,为进一步利用突变体株系选育适应性更广的香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代组织培养繁育结合田间种植对比试验,依据生育期短、抗病性强、株高矮、株产高和遗传稳定筛选目... 【目的】筛选鉴定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的早花突变体,为进一步利用突变体株系选育适应性更广的香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代组织培养繁育结合田间种植对比试验,依据生育期短、抗病性强、株高矮、株产高和遗传稳定筛选目标,从宝岛蕉早花突变后代中筛选优良株系,以宝岛蕉为对照,按照香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对优良突变株系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进行观察鉴定,测定分析植株球茎生长点部位碳、氮营养累积以及成花相关激素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R)、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差异,通过ISSR分子标记检测突变体及其野生型之间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以宝岛蕉和主栽品种(桂蕉6号及巴西蕉)为对照,利用伤根浸菌法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并在广西和海南开展区域种植试验及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获得优良突变株系0523(简称0523),其新植蕉平均株高280.0 cm,假茎基围80.5 cm、中围60.0 cm,较宝岛蕉分别减小14.0%、5.8%和11.8%,新抽总叶片数26~29片;果实营养品质和单株产量与宝岛蕉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0523球茎生长点碳氮比较宝岛蕉显著提高19.0%(P<0.05,下同),GA和IAA含量显著降低24.8%和22.6%,ABA和ZR含量与宝岛蕉相比略有增加,差异不显著。抗病性苗期鉴定结果显示0523为中抗且偏强,抗性水平与宝岛蕉相比略有提高,桂蕉6号为高感。突变株系0523与宝岛蕉的多态性比率为8.8%,遗传相似系数为0.95,二者存在差异。0523在广西和海南各试验点第1、2造蕉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5%和3.5%,较主栽品种降低87.8%和94.1%,各试验点发病率均显著低于主栽品种。0523第1、2造蕉的生育期较宝岛蕉显著缩短,与主栽品种无显著差异。【结论】突变株系0523具有抗枯萎病、早熟、矮化、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可用来培育大面积推广的香蕉新品种,或作为亲本育种材料应用于香蕉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花突变体 枯萎病 选育 香蕉
下载PDF
蚯蚓联合生防细菌Bacillus velezensis改善连作百合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防治枯萎病的效果
4
作者 鲁耀雄 高鹏 +6 位作者 彭福元 李卫东 李静 崔新卫 黄国林 潘素君 王运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9,共13页
【目的】从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角度,研究蚯蚓联合生防细菌改善百合连作障碍的机理和效果,为湖南百合产业化种植提供技术措施。【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湖南长沙连续种植了两季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 【目的】从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角度,研究蚯蚓联合生防细菌改善百合连作障碍的机理和效果,为湖南百合产业化种植提供技术措施。【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湖南长沙连续种植了两季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供试土壤为红壤,生防菌为Bacillales velezensis YFB3-1菌液(菌体浓度为10^(9) CFU/mL),蚯蚓为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试验设单施菌液(T1)、只接种蚯蚓(T2)、同时使用菌液和蚯蚓(T3) 3个处理,以不使用菌剂和蚯蚓为对照(CK)。调查了两茬百合产量和枯萎病病情指数,分析了第二茬百合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及连作百合产量与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和枯萎病的相关性。【结果】与第一茬相比,同一处理的第二茬百合产量都显著下降。两年连作百合产量都以同时使用菌液和蚯蚓(T3)处理为最高,分别为16464、15674 kg/hm^(2),都显著高于同年份其他处理。两年连作百合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以T3为最低,都显著低于同年份其他处理,T3处理百合枯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8.15(2019年)、25.00 (2020年),并且两年的防治效果(T3)都明显优于单施菌液(T1)和接种蚯蚓(T2)。相比于对照(CK),2019、2020年T3处理百合枯萎病防治效果分别为44.55%、37.66%,分别增产15.05%、14.78%。蚯蚓联合生防菌YFB3-1增加了根际土壤Rhizobiales、Flavobacteriales、Pseudomonadales、Bacillales等有益微生物的种群丰度,蚯蚓与生防菌YFB3-1在抑制连作百合枯萎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因而缓解连作百合产量下降的效果最佳。【结论】在施用芽孢杆菌生防菌剂防治连作百合枯萎病的同时,可以增施有机肥(牛粪)来提高土壤中蚯蚓数量,有效预防百合枯萎病发生,减少连作百合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百合 蚯蚓 贝莱斯芽孢杆菌 枯萎病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土壤结构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高效拮抗土著细菌的筛选及其防效
5
作者 甘林 代玉立 +2 位作者 刘晓菲 兰成忠 杨秀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5,共11页
【目的】发掘防治香蕉枯萎病的高效生防菌资源,为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福建省香蕉产区野生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菌株,以香蕉枯萎病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代谢物抑菌试验、抑菌谱和耐毒素能... 【目的】发掘防治香蕉枯萎病的高效生防菌资源,为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福建省香蕉产区野生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菌株,以香蕉枯萎病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代谢物抑菌试验、抑菌谱和耐毒素能力测定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生防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生防菌株的鉴定,并采用灌根法测定生防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野生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95株细菌,以香蕉枯萎病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17株,其中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带宽度分别达12.67和11.67 mm;不同拮抗细菌菌株间的代谢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存在差异,其中菌株NJ-1和NJ-4的抑菌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达89.06%和88.47%。菌株NJ-1和NJ-4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谱广,且对5%的香蕉枯萎病菌粗毒素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鉴定,菌株NJ-1和NJ-4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防治效果分别为71.69%和70.75%,且与对照药剂450 g/L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处理相比,菌株NJ-1和NJ-4对促进香蕉苗株高、根长生长有显著优势。【结论】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具有高效的生防潜力,而且对香蕉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解淀粉芽孢杆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抑菌活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防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瑞峰 沈冲 +5 位作者 李必萌 杜辰明 李奇岩 王奥 崔轻舟 王永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组合和施药技术对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林间控制效果,探讨黄栌枯萎病有效防控措施,旨在保障北京地区黄栌健康和红叶景观安全。【方法】选择枯草芽孢杆菌、50%嘧菌酯、156 g/L丙环唑、50%多菌灵和45%咪鲜胺等5种药剂...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组合和施药技术对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林间控制效果,探讨黄栌枯萎病有效防控措施,旨在保障北京地区黄栌健康和红叶景观安全。【方法】选择枯草芽孢杆菌、50%嘧菌酯、156 g/L丙环唑、50%多菌灵和45%咪鲜胺等5种药剂,采用灌根、树干注射和两者相结合的施药方式,共设置12个处理,对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开展林间防治试验。【结果】通过比较各处理在2021—2022年间黄栌枯萎病病情指数,得出当年防治效果最好的施药组合是灌根丙环唑结合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校正病情指数为5,防治效果达到88%。并且,该组合中有26.67%植株保持健康,健康植株数量最多。第2年5月病情指数最低的施药组合是灌根枯草芽孢杆菌结合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健康植株数量最多,且往年重度发病样树均转为无病或轻度发病,病情指数仅有3.33。其他施药方式和药剂组合均在不同程度上缓解黄栌枯萎病的发生,但是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灌根丙环唑和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组合防治效果最佳,灌根枯草芽孢杆菌结合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组合在感病治疗及防治效果方面均表现良好,两者均可作为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根 树干注射 化学防治 黄栌枯萎病
下载PDF
内生枯草芽胞杆菌WZ10对马铃薯枯萎病防效及功能测定
7
作者 赵远征 张超 +3 位作者 张岩 徐利敏 周洪友 王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0-377,共8页
为明确枯草芽胞杆菌WZ10的生物学功能及对马铃薯枯萎病的室内防治效果。本研究利用Salkowski’s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室内盆栽试验对菌株WZ10促生能力进行测定;通过室内防病试验和生理生化测定分析菌株WZ10的防病效果;并利用透明圈法对... 为明确枯草芽胞杆菌WZ10的生物学功能及对马铃薯枯萎病的室内防治效果。本研究利用Salkowski’s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室内盆栽试验对菌株WZ10促生能力进行测定;通过室内防病试验和生理生化测定分析菌株WZ10的防病效果;并利用透明圈法对其解磷、解钾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WZ10具有产IAA和解无机磷能力,并对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与对照植株相比,接种菌株WZ10后马铃薯植株的株高、根长和鲜重均显著增加,分别提高了14.34%、19.75%和77.07%,马铃薯植株的PPO、POD、SOD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同时,菌株WZ10对马铃薯枯萎病的室内防治效果达80.65%,显著高于30%甲霜·噁霉灵水剂处理。菌株WZ10具有较强的促生能力,且对马铃薯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该研究可为后续菌株WZ10功能开发和枯萎病病害防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马铃薯枯萎病 促生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福建猕猴桃细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鉴定
8
作者 季梦婷 陈长江 +5 位作者 罗流河 林志坚 詹梦琳 杨丙烨 胡方平 蔡学清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2,共9页
为明确近年来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猕猴桃苗圃新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病的原菌,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流行规律,采用稀释分离法对采集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对获得的细菌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常规的细菌生... 为明确近年来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猕猴桃苗圃新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病的原菌,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流行规律,采用稀释分离法对采集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对获得的细菌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常规的细菌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反应、Biolog鉴定、16S rDNA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l)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发病猕猴桃病株上获得9株细菌菌株,将其接种在健康的猕猴桃植株后,其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基本一致,且从接种后病株的茎秆和根部又重新分离到与原菌落形态相同的细菌。柯赫氏法则证实这9株细菌菌株为猕猴桃细菌性枯萎病的致病菌。这9株菌株在N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一致,均呈不规则型、扁平,并逐渐向四周扩散,不产生粘稠状物质,不会使培养基变色;在TTC培养基上,菌落颜色呈暗红色,产生可扩散至培养基中的红褐色色素,其流动性较差;在YDC培养基上,菌落呈乳白色。经综合分析,这9株细菌菌株均被鉴定为假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生化型Ⅲ和演化型Ⅰ(亚洲组),序列变种14。这是首例青枯菌侵染猕猴桃的报道。以上研究结果为制定猕猴桃细菌性枯萎病精准有效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细菌性枯萎病 病原菌鉴定 生理生化测定 假茄科雷尔氏菌 16S rDNA
下载PDF
氟节胺与杀菌剂复配防治棉花枯萎病的增效药剂筛选
9
作者 郑德有 左东云 +4 位作者 王巧莲 吕丽敏 程海亮 顾爱星 宋国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为筛选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氟节胺与杀菌剂组合,并明确最佳药剂配比,以棉花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的毒力,采用Wadley的增效比率法评价复配剂的增效作用,通过室内盆栽试... 为筛选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氟节胺与杀菌剂组合,并明确最佳药剂配比,以棉花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的毒力,采用Wadley的增效比率法评价复配剂的增效作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验证其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咯菌腈、嘧菌酯、枯草芽孢杆菌和氟节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0.219、0.725、6.013、55.971 mg·L^(-1)。氟节胺与咯菌腈在复配比为10∶1时具有增效作用;氟节胺与枯草芽孢杆菌在复配比为10∶1、3∶1、1∶2和1∶3时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复配比为1∶2时增幅最大;氟节胺与嘧菌酯复配无增效作用。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氟节胺与枯草芽孢杆菌按1∶2复配时棉花的病情指数最低,防治效果达77.11%,显著优于其他复配组合。综上所述,当棉花发生枯萎病时可使用氟节胺与枯草芽孢杆菌按1∶2复配进行防治。以上研究结果为防治棉花枯萎病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 药剂筛选 氟节胺 杀菌剂 增效系数
下载PDF
不同中草药植物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抑菌活性评价
10
作者 黄永丰 项丹丹 +2 位作者 江振兴 李春雨 胡位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筛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有效植物资源。【方法】选取大黄、穿心莲等29种中草药,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中草药植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应用生长速率法检测各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 【目的】探究不同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筛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有效植物资源。【方法】选取大黄、穿心莲等29种中草药,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中草药植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应用生长速率法检测各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TR4)的抑制作用,使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4种不同极性溶剂对大黄的乙醇粗提物进行分级萃取,利用悬滴法测定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观察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29种中草药提取物对Foc TR4的抑菌效果表现出较大差异,大黄、穿心莲、苦参、野菊花4种提取物对Foc TR4的抑菌效果较好,其中大黄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最佳,6 mg/mL大黄提取物的抑菌率为48.57%,对菌丝生长的EC_(50)值为6.68 mg/mL,抑制孢子萌发的EC_(50)值为4.60 mg/mL;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黄提取物对Foc TR4菌丝具有一定破坏作用,使菌丝产生大量分枝和黏连并造成菌丝生长不均匀等现象;大黄乙醇粗提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4个萃取组分中,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Foc TR4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佳,其浓度为10 mg/mL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可达85.68%;大黄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Foc TR4菌丝生长的EC_(50)值为0.16 mg/mL。【结论】从29种中草药提取物中筛选出了抑菌效果较好的大黄提取物,并进一步明确其对香蕉枯萎病菌Foc TR4的主要有效抑菌成分在乙酸乙酯萃取组分中,可为研发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植物源新农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植物 提取物 分离组分 香蕉枯萎病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兼抗枯萎病和黄萎病棉花品种中棉所9C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11
作者 张逸彬 王宁 +2 位作者 石建斌 许庆华 严根土 《中国棉花》 2024年第3期38-40,共3页
中棉所9C01为转cry1Ab/cry1Ac基因抗棉铃虫早熟常规棉品种,2019―2021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22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据区域试验结果,该品种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枯萎病病情指数3.0,... 中棉所9C01为转cry1Ab/cry1Ac基因抗棉铃虫早熟常规棉品种,2019―2021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22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据区域试验结果,该品种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枯萎病病情指数3.0,黄萎病病情指数17.3;生育期108 d,株高108.7 cm,第一果枝节位6.5,单株结铃17.1个,铃重6.7 g,衣分43.9%,籽指11.1 g,霜前花率93.3%,纤维品质达国家审定棉花品种Ⅱ型要求;2年籽棉单产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4.5%和5.6%。基于中棉所9C01在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表现,主要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选育 中棉所9C01 枯萎病抗性 黄萎病抗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黄栌枯萎病防治药剂筛选和助剂的作用
12
作者 陶洁 崔建州 +3 位作者 孙藤 曾健勇 苏筱雨 张晓飞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为了筛选出更适合防治黄栌枯萎病的化学药剂,探讨高效脂溶性渗透剂柔脂通对黄栌枯萎病化学防治的增效作用,选择6种内吸性药剂进行室内抑菌和毒力试验,然后利用盆栽苗进行化学药剂添加助剂柔脂通防治枯萎病试验。结果表明:6种内吸性药剂... 为了筛选出更适合防治黄栌枯萎病的化学药剂,探讨高效脂溶性渗透剂柔脂通对黄栌枯萎病化学防治的增效作用,选择6种内吸性药剂进行室内抑菌和毒力试验,然后利用盆栽苗进行化学药剂添加助剂柔脂通防治枯萎病试验。结果表明:6种内吸性药剂对黄栌枯萎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30%噁霉灵水剂(AS)、1.2%辛菌胺醋酸盐AS、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WP)的致死中浓度EC50值依次分别为0.030,0.043,0.309 g/mL;30%噁霉灵AS 100倍液与16%柔脂通乳油(EC)200倍液等体积混合对黄栌枯萎病盆栽苗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75.96%,未添加柔脂通EC的相对防治效果仅为28.92%。柔脂通对黄栌枯萎病化学防治的增效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栌枯萎病 内吸性药剂 柔脂通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香蕉抗枯萎病株系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促生效果
13
作者 李锦 谭德东 +3 位作者 邱济平 杨昌胜 许刚 谭志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5,共10页
【目的】筛选和鉴定从威廉斯香蕉抗枯萎病株系根、球茎及假茎分离得到的可抑制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内生菌,研究其抑菌促生效果。【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试验,对香蕉抗枯萎病株系内... 【目的】筛选和鉴定从威廉斯香蕉抗枯萎病株系根、球茎及假茎分离得到的可抑制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内生菌,研究其抑菌促生效果。【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试验,对香蕉抗枯萎病株系内生菌进行种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通过平板对峙试验检测各菌株的抑菌能力,探究拮抗菌分泌抑菌相关活性物质的种类;采用盆栽试验对香蕉抗枯萎病株系内生菌进行生防功能和促生功能的分析,筛选出生防性能优良且兼具促生效果的内生菌,并在大田试验中验证。【结果】分离获得13株代表菌株,其中8株对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Foc 1)具有抑菌活性,7株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Foc 4)具有抑菌活性;综合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中代表菌株的防治效果及促生能力,筛选出贝莱斯芽孢杆菌XG1028、变栖克雷伯氏菌XQJ0301和暹罗芽孢杆菌XG0103共3株具备高抑菌活性以及促生能力的生防菌株。【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3株菌株丰富了抗香蕉枯萎病微生物种质资源,为防治香蕉枯萎病寻找安全、环保的新型生物防治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拮抗菌 拮抗因子 生防功能 促生效果
下载PDF
番石榴枯萎病菌生物学特性及生防菌和防治药剂的筛选
14
作者 黄荣 曾敬 +3 位作者 杨雨婷 习平根 姜子德 李敏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370,共7页
【目的】明确番石榴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生防菌和防治药剂筛选,为番石榴枯萎病的发生规律及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碳源、温度、pH、NaCl浓度等培养条件下,测定番石榴枯萎病菌GS-1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平板对峙法筛... 【目的】明确番石榴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生防菌和防治药剂筛选,为番石榴枯萎病的发生规律及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碳源、温度、pH、NaCl浓度等培养条件下,测定番石榴枯萎病菌GS-1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GS-1的生防菌,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常用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番石榴枯萎病菌GS-1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果糖,产孢最佳碳源为果糖和甘露醇;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6;温度为28~46℃时均有大量孢子萌发,52℃时孢子完全失去活性;番石榴枯萎病菌GS-1菌丝具有一定的耐盐性。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2对病原菌GS-1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佳。番石榴枯萎病菌GS-1菌丝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高,0.0004μg/mL咪鲜胺条件下不生长;其次为吡唑醚菌酯和甲霜灵,EC50分别为0.4912和0.8805μg/mL。【结论】番石榴枯萎病菌适生范围较广,温度较高、中性偏弱酸的环境条件利于其快速生长繁殖,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甲霜灵可作为防治番石榴枯萎病的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枯萎病 番石榴纳氏霉 生物学特性 生防菌 防治药剂
下载PDF
苦瓜枯萎病生防细菌ZB36的分离鉴定及其定殖特性研究
15
作者 宋露洋 高沛 +3 位作者 张涵 王留超 赵莹 文才艺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8,共11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对苦瓜枯萎病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明确其在苦瓜植株上的定殖特性。【方法】从山东省淄博市耕作地采集土壤样品,以苦瓜枯萎病菌为靶标,通过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获得1株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纯培养细菌... 【目的】筛选并鉴定对苦瓜枯萎病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明确其在苦瓜植株上的定殖特性。【方法】从山东省淄博市耕作地采集土壤样品,以苦瓜枯萎病菌为靶标,通过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获得1株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纯培养细菌,命名为ZB36。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和gyrA保守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抗生素抗性标记法获得遗传特性和拮抗活性稳定的利福平标记菌株ZB36^(R),并对其在苦瓜上的定殖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菌株鉴定结果表明,ZB36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ZB36不仅对苦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高达74.76%,而且对苦瓜植株也具有显著促生作用,接种ZB36后苦瓜地上部鲜重和株高分别提高了28.65%和22.48%。定殖试验结果表明,ZB36在苦瓜根、茎和叶中均能定殖,且在接种后28 d仍能在这些组织中稳定定殖。【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ZB36不仅对苦瓜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和促生效果,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具备作为苦瓜枯萎病生防细菌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苦瓜枯萎病 生防细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西瓜枯萎病对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16
作者 侯嘉玮 马荣 +3 位作者 谷医林 王星 张晓霞 马毅楠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4,共8页
通过系统分析北京地区西瓜根际微生物组,显示了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的显著区域性,磷元素和钾元素是影响西瓜根际菌群组成最主要的因子;扩增子测序分析表明,健康植株比发病植株根际土壤群落结构更为稳定,节点微生物更多;网络分析发现了来自... 通过系统分析北京地区西瓜根际微生物组,显示了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的显著区域性,磷元素和钾元素是影响西瓜根际菌群组成最主要的因子;扩增子测序分析表明,健康植株比发病植株根际土壤群落结构更为稳定,节点微生物更多;网络分析发现了来自5个菌门的19个菌属与镰刀菌属直接相关,其中芽孢菌属与假单胞菌属与镰刀菌属丰度呈正相关。通过对比西瓜健康植株与镰刀菌侵染植株根际细菌组成差异,并构建相关性网络发现了潜在的枯萎病防治菌群,为北京西瓜枯萎病预警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子测序 微生物组 西瓜枯萎病 根际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棘孢木霉PT-29与枯草芽孢杆菌S-16共培养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控作用
17
作者 张尹强 郝建秀 +2 位作者 赵远征 王东 周洪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2,共8页
马铃薯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可对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造成严重危害,在全国主要马铃薯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减少化学药剂防治马铃薯枯萎病带来的弊端,提高生防菌剂效果,研究了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PT-29与枯草芽孢杆... 马铃薯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可对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造成严重危害,在全国主要马铃薯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减少化学药剂防治马铃薯枯萎病带来的弊端,提高生防菌剂效果,研究了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PT-29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16对马铃薯枯萎病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2株菌共培养发酵液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马铃薯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菌单培养和3种比例共培养发酵液对尖孢镰刀菌均有抑制效果且以PT-29与S-16共培养发酵液组合B1T1(比例为1∶1)抑制效果最佳;单培养S-16的发酵液(B)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效为60.09%,单培养PT-29的发酵液(T)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效为54.85%,B1T1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效达到73.44%。此外,B1T1+FO(接种尖孢镰刀菌)处理的马铃薯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明显高于FO处理,峰值相比于FO处理分别提高56.44%、766.89%、111.84%、179.34%。综上所述,PT-29与S-16共培养发酵液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单培养发酵液,为复合微生物防治马铃薯枯萎病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枯萎病 棘孢木霉 枯草芽孢杆菌 防治效果 防御酶
下载PDF
3株内生菌对棉花枯萎病菌拮抗效果研究
18
作者 祖丽胡玛尔·买提喀迪尔 代先兴 +4 位作者 李猛 王天舒 闫成才 牛冬冬 郝海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究3株棉花内生菌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方法]以棉花枯萎病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将3株内生菌菌悬液、上清液、菌挥发物分别对峙棉花枯萎病菌研究3株内生菌拮抗效果。[结果]3株内生菌菌悬液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为O&... [目的]探究3株棉花内生菌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方法]以棉花枯萎病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将3株内生菌菌悬液、上清液、菌挥发物分别对峙棉花枯萎病菌研究3株内生菌拮抗效果。[结果]3株内生菌菌悬液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为O>T>DG3-1;3株内生菌上清液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为T>O>DG3-1;3株内生菌菌挥发物对棉花枯萎病菌拮抗效果为DG3-1>T>O。并对抑制过的枯萎病菌菌丝形态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菌丝出现空腔、断裂以及细胞壁部分溶解。重新培养抑制过的枯萎病菌,枯萎病菌可以正常生长,但生长较慢。[结论]3株内生菌对枯萎病菌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根瘤菌 内生菌 棉花枯萎病 拮抗
下载PDF
植源生根活力素调控甜瓜品质及预防枯萎病研究
19
作者 吴金锋 孙晓峰 +4 位作者 常泽宇 李云香 王继磊 魏珉 赵升 《长江蔬菜》 2024年第8期76-79,共4页
为探究生物源肥料植源生根活力素不同用量的肥效,特开展其对甜瓜植株生长、产量、品质和枯萎病预防效果的影响试验,评价其在设施农业甜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冲施植源生根活力素对甜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均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 为探究生物源肥料植源生根活力素不同用量的肥效,特开展其对甜瓜植株生长、产量、品质和枯萎病预防效果的影响试验,评价其在设施农业甜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冲施植源生根活力素对甜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均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每次每667 m^(2)随水冲施植源生根活力素5 L,甜瓜单瓜质量可增加15.57%,产量增加462 kg/667 m^(2),甜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提高35.10%,可溶性糖含量可提高31.47%,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提高23.53%,维生素C含量可提高23.77%,对甜瓜枯萎病防治效果可达77.15%。每667 m^(2)每次冲施生物肥料植源生根活力素5 L,每间隔10 d冲施1次,连续冲施3次效果最佳,可有效抑制甜瓜枯萎病,提升甜瓜果实品质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源生根活力素 木醋液 甜瓜 枯萎病
下载PDF
姜精油和柠檬醛对生姜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及盆栽防效
20
作者 周丽荣 熊诗洁 +4 位作者 张玲玲 马慧慧 朱学栋 尹军良 刘奕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生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土传病害,防控极为困难。为了探究环境友好和安全的植物源生物农药,本研究利用平板抑菌试验和孢子萌发试验研究了姜精油和柠檬醛对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通过盆... 生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土传病害,防控极为困难。为了探究环境友好和安全的植物源生物农药,本研究利用平板抑菌试验和孢子萌发试验研究了姜精油和柠檬醛对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姜精油和柠檬醛对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姜精油和柠檬醛处理可显著抑制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2 g·L^(−1)姜精油和0.5 g·L^(−1)柠檬醛对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2.0%与100.0%,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34.7%与95.0%。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姜精油和柠檬醛处理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菌丝体3 d后,其菌丝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弯曲、褶皱和凹陷;PI染色结果发现,姜精油和柠檬醛处理严重破坏了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从而导致胞浆流失、胞外电导率、蛋白质、核酸与丙二醛含量急剧增加,麦角固醇含量减少,进而减弱了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致病力。接种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15 d后,2 g·L^(−1)姜精油和0.5 g·L^(−1)柠檬醛处理对生姜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分别为32.7%和42.3%,0.5 g·L^(−1)柠檬醛处理与8 g·L^(−1)百菌清防控效果(47.1%)无显著差异。综上,姜精油和柠檬醛对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对生姜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抑菌剂防控生姜枯萎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精油 柠檬醛 枯萎病 生姜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