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格拉底与为人师者——读《柏拉图对话集》有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丽娜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112,共4页
由于时代不同、境遇不同,人们常常会对教师的职责进行不同的界定。作为古希腊哲人的苏格拉底,倾其一生,努力塑造了启迪他人智慧、捍卫法律尊严、执着追求至善的教师形象,其影响跨越地域、穿越时空,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们仍具有启... 由于时代不同、境遇不同,人们常常会对教师的职责进行不同的界定。作为古希腊哲人的苏格拉底,倾其一生,努力塑造了启迪他人智慧、捍卫法律尊严、执着追求至善的教师形象,其影响跨越地域、穿越时空,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们仍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柏拉图对话集》 教师形象
下载PDF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诗与哲学之争 被引量:1
2
作者 方博 《宁夏党校学报》 2007年第6期72-75,共4页
柏拉图在其对话录,尤其是在《伊翁》和《国家篇》中提供了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对诗歌的评价。而对柏拉图在相关文本中对于"神"这一概念的使用的考察,不仅消解了文本中的这一矛盾,而且也揭示了柏拉图真正的目的在于一步步降低... 柏拉图在其对话录,尤其是在《伊翁》和《国家篇》中提供了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对诗歌的评价。而对柏拉图在相关文本中对于"神"这一概念的使用的考察,不仅消解了文本中的这一矛盾,而且也揭示了柏拉图真正的目的在于一步步降低诗人在城邦中的地位,并最终确立哲学对于诗歌的统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柏拉图对话 诗与哲学
下载PDF
图像与灵魂运动——论柏拉图对话中的“图像”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善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8,共10页
柏拉图对话中充满着大量的图像:一方面他从真和善的角度批判图像的虚假和图像制造者的不良动机,另一方面对话中又使用了众多意象、比喻和寓言等"文学图像"。对话中苏格拉底对图像问题的关注焦点在于:"肉体之眼"的... 柏拉图对话中充满着大量的图像:一方面他从真和善的角度批判图像的虚假和图像制造者的不良动机,另一方面对话中又使用了众多意象、比喻和寓言等"文学图像"。对话中苏格拉底对图像问题的关注焦点在于:"肉体之眼"的观看活动将开启"灵魂之眼"的观看,哲学不会轻易放弃图像而直接带领灵魂走上真理之路,相反是要借助图像引导灵魂自己实现转向和提升。对尘世中的人来说,图像是一种最为有效的修辞:美的图像闪烁着属人的光辉,是技艺的成果;同时又闪烁着属神的光辉,引导灵魂仰望星空。图像在通过肉体之眼开启灵魂之眼的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的修辞效应,苏格拉底的"哲学图像"正是为了达到这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对话 图像 灵魂运动
原文传递
柏拉图对话里的时间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源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2-99,158-159,共9页
柏拉图对话35篇,大多暗藏时间线索,或指向重大历史事件,或与城邦政治活动密切相关,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构成了对话内在的戏剧时间,是对话不可或缺的背景要件。从《卡尔米德》到《普罗泰戈拉》,进而到《会饮》以及《泰阿泰德》,再到《巴... 柏拉图对话35篇,大多暗藏时间线索,或指向重大历史事件,或与城邦政治活动密切相关,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构成了对话内在的戏剧时间,是对话不可或缺的背景要件。从《卡尔米德》到《普罗泰戈拉》,进而到《会饮》以及《泰阿泰德》,再到《巴门尼德》,最后来到《理想国》,柏拉图愈出愈奇,向我们展示了调遣时间的神技,而我们在其中看到了雅典帝国的兴亡,以及苏格拉底时代(前429年-前399年)的到来与消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对话 戏剧时间 雅典帝国 苏格拉底时代
原文传递
由柏拉图与孔子的比较浅析人类文明源头东西方文化的互融
5
作者 赵婵媛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8-59,62,共3页
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公元前四世纪初是人类文明的觉醒时期,通观东西方文化,此期涌现出了先前未曾有过的众多的先觉者。古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柏拉图便是典型代表。孔、柏二人治国理想的建构体现了"尚善"的原则,追根溯源他们又... 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公元前四世纪初是人类文明的觉醒时期,通观东西方文化,此期涌现出了先前未曾有过的众多的先觉者。古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柏拉图便是典型代表。孔、柏二人治国理想的建构体现了"尚善"的原则,追根溯源他们又有着相同的贵族阶级出身背景,这就有可能窥探出一些人类文明源头的精神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柏拉图 《论语》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精神共鸣
下载PDF
浅析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6
作者 李昕煜 《魅力中国》 2009年第34期134-134,132,共2页
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其文艺思想影响深远。本文从什么是美,文艺对现实的关系,文艺的社会功用,灵感说四个角度,简要分析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柏拉图美学思想
下载PDF
美“难”在何处——瓦西里·珀力提《柏拉图早期对话中的探究结构》的启示
7
作者 毕唯乐 《外国美学》 2023年第1期61-73,共13页
英国古典学者瓦西里·珀力提的《柏拉图早期对话中的探究结构》为解读柏拉图早期对话提供了新颖而有益的视角。珀力提试图论证,柏拉图早期对话的基础和核心是“疑难”而非“定义”。真正驱动探究的问题是“Φ是否是Ψ”而非“什么... 英国古典学者瓦西里·珀力提的《柏拉图早期对话中的探究结构》为解读柏拉图早期对话提供了新颖而有益的视角。珀力提试图论证,柏拉图早期对话的基础和核心是“疑难”而非“定义”。真正驱动探究的问题是“Φ是否是Ψ”而非“什么是Φ”,寻求普遍定义的必要性其实源于对话中“是否”问题的特殊性。这一理解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大希庇阿斯》的问题意识,能让我们透过“什么是美”的问题,发现美之探究的原始语境及蕴含其中的张力,这种复杂性在对话结尾的古谚“美是难的”中得到了深刻而凝练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早期对话 探究结构 《大希庇阿斯》 普遍定义 “美是难的”
原文传递
施莱尔马赫研究柏拉图的核心原则
8
作者 黄兰花 《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146-156,222,共12页
施莱尔马赫作为柏拉图的翻译家和解释家对20世纪西方柏拉图研究影响深远,尤其是他为柏拉图译著写就的解读柏拉图之'总论'以及对各篇对话的注释,极富洞见。因此,详细梳理和评价施莱尔马赫译著'引论'中的柏拉图解释,概括... 施莱尔马赫作为柏拉图的翻译家和解释家对20世纪西方柏拉图研究影响深远,尤其是他为柏拉图译著写就的解读柏拉图之'总论'以及对各篇对话的注释,极富洞见。因此,详细梳理和评价施莱尔马赫译著'引论'中的柏拉图解释,概括出其中的核心原则,即'从作品本身去发现观念''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确定对话的自然次序和必要的相互关系',对我们认识施莱尔马赫如何理解柏拉图和研究柏拉图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柏拉图对话 解释学原则
原文传递
《巴门尼德》:关于“一”的“神圣喜剧”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源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1年第2期243-280,共38页
《巴门尼德》是柏拉图最精纯的哲学对话,也是“完整的柏拉图神学”。该篇以阿提卡喜剧模式出之,是柏拉图以喜剧手法来描写最严肃的人类命题:即有死者的意见经由逻各斯归于“一”、最终飞升至不朽神界的神圣喜剧。其中巴门尼德关于“一... 《巴门尼德》是柏拉图最精纯的哲学对话,也是“完整的柏拉图神学”。该篇以阿提卡喜剧模式出之,是柏拉图以喜剧手法来描写最严肃的人类命题:即有死者的意见经由逻各斯归于“一”、最终飞升至不朽神界的神圣喜剧。其中巴门尼德关于“一”的论证,是哲人的极限“游戏”(παιδία),也是全剧的狂欢“终曲”(exodus)。在伯里克利治下信奉多元价值的雅典帝国到达全盛巅峰的时刻,巴门尼德/“一”的降临,为帝国深陷“一”与“多”之间的思想纷争埋下了伏笔,此后一切篇章,无不由此而起。巴门尼德那场对话的影响与后果,将在后续柏拉图对话中渐次展开。正如《巴门尼德》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一”,本篇也同时是全部柏拉图对话之“一”——“一”是开端,也是结局,它既在自身当中,又在一切事物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门尼德》 “一”之真理 柏拉图对话 雅典帝国 神圣喜剧
下载PDF
历史上的苏格拉底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书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90,共7页
有关苏格拉底的历史资料主要来源于阿里斯托芬、柏拉图与色诺芬。但是,学者们对哪些资料更为可靠一直争论不断,因此,历史上的苏格拉底之真像是一个难解的谜团。迄今为止,先后出现三种不同的有关历史上的苏格拉底问题的诠释路径或解决方... 有关苏格拉底的历史资料主要来源于阿里斯托芬、柏拉图与色诺芬。但是,学者们对哪些资料更为可靠一直争论不断,因此,历史上的苏格拉底之真像是一个难解的谜团。迄今为止,先后出现三种不同的有关历史上的苏格拉底问题的诠释路径或解决方式。本文尝试对这几种不同的诠释路径进行梳理,认为只有对比性的诠释进路才更为可取。对比性诠释虽然以柏拉图的早期对话为主,但并不排斥其他作品的参考价值,反而推进这些作品中的文本间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伦理学 柏拉图早期对话
下载PDF
试论中西思维方式之差异
11
作者 胡军 《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10期90-92,共3页
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思维方式之源中国传统文化自与西方文化接触后,始终处于被动落后的历史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笼统而模糊不清的状态之中,至今也很难说有自己的明确、系统、有... 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思维方式之源中国传统文化自与西方文化接触后,始终处于被动落后的历史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笼统而模糊不清的状态之中,至今也很难说有自己的明确、系统、有效的哲学的或科学的论证的方法理论。更令人遗憾的是,自与西方文化接触后的几百年中很少有学者深入而系统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从外在的器物、社会制度层面入手来看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间的交流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体系 柏拉图对话集》 近代科学 文化接触 逻辑学 逻辑规则
原文传递
论苏格拉底的无知与有知 被引量:8
12
作者 詹文杰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3-60,129,共8页
苏格拉底常常主张自己没有知识,但是在某些场合又声称知道某些事情;如何解释这个矛盾,成为不少学者关心的话题。作者在梳理了当代英美学者的代表性观点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某种诠释。在语义辨析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古希腊语的认识动词和知... 苏格拉底常常主张自己没有知识,但是在某些场合又声称知道某些事情;如何解释这个矛盾,成为不少学者关心的话题。作者在梳理了当代英美学者的代表性观点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某种诠释。在语义辨析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古希腊语的认识动词和知识名词是多义的,而且不能在动词与名词间进行直接转换。当苏格拉底表示自己"认识"某些事情时,可能仅表示"意识到""确信"之类的意思,而他在否认自己拥有知识或智慧的时候,通常指缺乏关于某个领域的"专家知识"或者对于某件事情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知识 智慧 知识论 柏拉图早期对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