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水意象在柏林学派女性电影中的多维表达 |
何锡来
许宁
|
《中国民族博览》
|
2024 |
0 |
|
2
|
柏林学派在柏林电影节的发展与文化价值 |
许宁
李晨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3
|
王光祈与比较音乐学的柏林学派 |
俞人豪
|
《音乐探索》
|
1986 |
14
|
|
4
|
从《耶拉》到《温蒂妮》:观后柏林学派的佩措尔德 |
朱珈仪
|
《戏剧之家》
|
2021 |
1
|
|
5
|
具身模拟、共情与社会认知:柏林学派对电影理论的启示 |
罗杰·F.库克
韩晓强
|
《电影评论》
|
2023 |
0 |
|
6
|
比较音乐学柏林学派方法论回顾 |
吴艳
|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7
|
艺术学的现代性建构:从柏林学派到维也纳学派 |
刘毅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8
|
作为政治实践的美学:柏林学派电影中坍塌的墙与再现的历史 |
娄逸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9
|
柏林学派 |
张乐天
|
《江西教育(管理版)(A)》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0
|
意大利格式塔心理学源流考 |
郭本禹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1
|
德国电影新现实主义潮流与东德身份认同 |
张艾弓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2
|
论之、为调式体系(一)——兼论中西音乐“之调式思维”的比较 |
童忠良
吴秋雯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3
|
陈婕妤(豫章师范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南昌330103) |
许宁
薛兰可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4
|
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创作开端及其渊源研究 |
朱莹
刘宁
李心怡
|
《当代建筑》
|
2022 |
0 |
|
15
|
音乐人类学关键词解读 |
张紫玉
|
《音乐教育与创作》
|
2024 |
0 |
|
16
|
21世纪前十年的欧洲电影:德国、法国、意大利及其他 |
李洋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9
|
|
17
|
在高科技“杂耍”时代关注和批判现实——近年德国电影概貌及“作者电影”导演佩措尔德新作谈 |
杨慧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8
|
影像中的德国式后青春——当代德国青年电影导演的青春叙事及其社会语境 |
张陶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9
|
2010—2019年德语国家电影回顾:瑞士、奥地利与德国的电影 |
孙莅(译)
王垚(校)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