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套式PCR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染色体介导β-内酰胺酶基因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继东 糜祖煌 钱小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了解国内肺炎克雷伯菌连续分离株SHV、LEN、OKP3个基因家族存在情况。方法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法对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SHV、LEN、OKP基因检测与分析。结果 44株中SHV基因阳性28株(63.6%),LEN基因阳性4株(9.1... 目的 了解国内肺炎克雷伯菌连续分离株SHV、LEN、OKP3个基因家族存在情况。方法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法对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SHV、LEN、OKP基因检测与分析。结果 44株中SHV基因阳性28株(63.6%),LEN基因阳性4株(9.1%),无OKP基因检出。结论 SHV、LEN、OKP3个基因家族主要由染色体介导,三者的同源性80%~92%,它们在细菌耐药性播散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nPCR是检出染色体介导β-内酰胺酶基因的实用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 染色体介导 Β-内酰胺酶基因
下载PDF
小麦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被引量:2
2
作者 管延安 黄承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3-87,共5页
小麦近缘野生种及某些野生草本植物具有的有益性状可导入普通小麦。通过小麦与近缘野生种的广泛杂交,以及对远缘杂种的细胞遗传操作,在小麦的遗传改良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对配对控制机理的调控和诱导易位为基础的染色体工程方法已... 小麦近缘野生种及某些野生草本植物具有的有益性状可导入普通小麦。通过小麦与近缘野生种的广泛杂交,以及对远缘杂种的细胞遗传操作,在小麦的遗传改良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对配对控制机理的调控和诱导易位为基础的染色体工程方法已应用于从一年生或多年生小麦族野生种转移特异性病虫害抗性基因。利用DNA标记有助于更精确地鉴定期望的基因型,从而促进了向小麦的基因转移。这类标记也特别有助于监测外源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渐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介导 基因转移 染色体易位 染色体配对 细胞遗传学 遗传改良
下载PDF
染色体介导AmpC β-内酰胺酶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付菊 赵虎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064-1068,共5页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引起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失败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有关其诱导表达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日渐更新,现就AmpC酶染色体介导的调控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AMPC Β-内酰胺酶 染色体介导 分子调控
下载PDF
染色体介导的细菌耐药性与毒力 被引量:1
4
作者 蒋玖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8-29,共2页
本文以鼠伤寒杆菌为例,扼要阐述了细菌染色体突变引起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机理,并以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等为例讨论了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与毒力的关系。
关键词 细菌 抗药性 毒力 染色体介导 抗生素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生产转染色体动物的微细胞制备方法(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何祖勇 孙秀柱 +1 位作者 赵永辉 李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70-776,共7页
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MMCT)是一项将外源染色体转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结合,MMCT可用于生产具有重要医学药用价值和优良农业生产性状的转染色体动物.制备高质量的微细胞是关系MMCT技术成... 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MMCT)是一项将外源染色体转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结合,MMCT可用于生产具有重要医学药用价值和优良农业生产性状的转染色体动物.制备高质量的微细胞是关系MMCT技术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荧光染色和吉姆萨染色分析,结果表明,A9(neo12)细胞经0.2mg/L秋水仙素酰胺处理48h后,89%的细胞产生微核化,每个细胞平均形成10个微核.微核化的细胞在含有20mg/L细胞松弛B的Percoll密度梯度介质中,经39000g高速离心后,包含微细胞、完整细胞、细胞核和细胞碎片的混合液,依次通过8μm和5μm孔径的滤膜过滤后可获得纯化的微细胞溶液.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吉姆萨染色观察,可见微细胞为一群直径约为3~5μm的类细胞核的球形物质.微细胞PCR技术首次用于检测微细胞溶液的质量,检测结果显示,所制备的溶液中均匀分布着带有目的染色体的微细胞,适用于进一步作转染色体动物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9(neo12)细胞系 人类染色体 微细胞 微细胞介导染色体转移技术(MMCT)
下载PDF
产生人抗体的转染色体动物研究进展
6
作者 任斐 成勇 谢庄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7年第1期137-139,共3页
现已证明,应用抗体治疗疾病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方法。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使免疫治疗达到一个新水平,但鼠源单抗在治疗人体疾病方面有很多问题,而人源化抗体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抗体人源化已由鼠嵌合抗体发展到了转基因动物表达完全人抗... 现已证明,应用抗体治疗疾病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方法。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使免疫治疗达到一个新水平,但鼠源单抗在治疗人体疾病方面有很多问题,而人源化抗体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抗体人源化已由鼠嵌合抗体发展到了转基因动物表达完全人抗体阶段,而人类人工染色体(HAC)载体的发展和微细胞介导的转染色体技术使得产生携带人类免疫球蛋白基因位点的转染色体动物成为可能。通过HAC将人的免疫球蛋白基因转入后,这类转染色体动物可以产生大量人源化多克隆抗体,这对预防及治疗疾病,甚至防御生物武器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转染色体技术可以使动物携带大而复杂的人类基因或基因簇,这些转基因动物有助于研究人类基因组在体内的功能作用,并用于各种疾病研究和生产药物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人工染色体 人抗鼠抗体 免疫球蛋白 微细胞介导的转染色体技术 染色体动物
下载PDF
质粒介导AmpC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煜 李振华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年第11期854-857,共4页
关键词 质粒介导AMPC酶 产AMPC酶 革兰阴性杆菌 院内感染 耐药菌株 传播速度 抗生素滥用 染色体介导 基因同源性 耐药基因
下载PDF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夏利宁 南海辰 底丽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7-59,共3页
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日益加重,以往喹诺酮类的耐药研究多集中在染色体介导的靶位改变、膜通透性降低、外排泵亢进机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鲜见报道。近年来出现一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quinolone-... 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日益加重,以往喹诺酮类的耐药研究多集中在染色体介导的靶位改变、膜通透性降低、外排泵亢进机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鲜见报道。近年来出现一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quinolone-resistance,PMQR)因子,是一种新的喹诺酮耐药机制。到目前为止发现3大类(qnr,aac(6′)-Ib-cr和qep A或oqx AB)由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介导 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机制研究 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研究 耐药基因 染色体介导 外排泵 PLASMID 膜通透性
下载PDF
养殖动物及人分离大肠埃希菌染色体和质粒介导氟喹诺酮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景云 崔生辉 +3 位作者 王云鹏 胡昌勤 金少鸿 马越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从养殖动物及周围人群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染色体和质粒介导氟喹诺酮耐药机制。方法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检测氟喹诺酮抗菌药物及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表型。PCR扩增DNA解旋酶(gyrA和gyrB)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和parE)基因的喹... 目的探讨从养殖动物及周围人群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染色体和质粒介导氟喹诺酮耐药机制。方法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检测氟喹诺酮抗菌药物及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表型。PCR扩增DNA解旋酶(gyrA和gyrB)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和parE)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导致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质粒的部分基因(qnr)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乙酰转移酶Ⅰb亚型cr变异体编码基因[aac(6’)-Ⅰb-cr],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接合试验确定aac(6’)-Ⅰb-cr酶的可转移性以及在氟喹诺酮耐药中的作用。结果鸡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猪和周围人群来源菌株。在PCR检测的64株大肠埃希菌中,环丙沙星MIC值大于1μg/ml以上的53株均存在gyrA和/或parC基因上出现两个位点突变和氨基酸替代,环丙沙星的MIC〉16μg/ml的菌株parE基因也发生了点突变及相应氨基酸替代。未发现gyrB亚单位有氨基酸替代。鸡来源28株菌和猪来源9株菌中分别有7株(25.0%)和1株(11.1%)携带有aac(6’)-Ⅰb-cr基因;aac(6’)-Ⅰb-cr基因可使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乙酰化而降低药物抗菌活性。结论gyrA、parC和parE碱基突变导致氨基酸置换的数量与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水平呈正相关,携带aac(6’)-Ⅰb-cr基因的质粒在细菌氟喹诺酮耐药上也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氟喹诺酮类 染色体介导耐药 aac(6’)-Ⅰ b-cr基因
原文传递
肝癌细胞微细胞介导染色体转移方法学的建立与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虎 叶胜龙 +5 位作者 杨炯 汤钊猷 刘银坤 钦伦秀 邱双健 孙瑞霞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建立肝癌细胞微细胞介导染色体转移方法,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染色体功能定位建立技术平台。方法人单染色体供体细胞通过微核化、出核、融合步骤将随机标记有耐药neo基因的正常人8号染色体导入到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系C5F中,对微细... 目的建立肝癌细胞微细胞介导染色体转移方法,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染色体功能定位建立技术平台。方法人单染色体供体细胞通过微核化、出核、融合步骤将随机标记有耐药neo基因的正常人8号染色体导入到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系C5F中,对微细胞杂交克隆进行药物筛选和单细胞克隆,并用序列标签位点-PCR和全染色体涂染荧光原位杂交方法验证人染色体转移的结果。结果获得具有G418和HAT双重抗性的微细胞杂交细胞,通过单细胞分离克隆方法获得15个具有双重抗性的微细胞杂交克隆,序列标签位点-PCR结果发现导入染色体的随机片段丢失,全染色体涂染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发现导入的人8号染色体与大鼠染色体发生了稳定的重组。结论成功建立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染色体功能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胞介导染色体转移 序列标签位点 荧光原位杂交 原发性肝癌
原文传递
不同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丽萍 郭明秋 +2 位作者 陈华波 郑旭 李迪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3期471-472,共2页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非发酵革兰阴性菌,是临床最常见病原菌之一,因其本身携带染色体介导的AmpCβ-内酰胺酶,可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产生固有耐药,其外排泵机制可将β-内酰胺类、...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非发酵革兰阴性菌,是临床最常见病原菌之一,因其本身携带染色体介导的AmpCβ-内酰胺酶,可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产生固有耐药,其外排泵机制可将β-内酰胺类、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类及替加环素等泵出胞外,从而产生耐药[1]。医院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较严重,多为多重耐药,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在临床分布呈明显不均一性[2],不同标本来源及不同科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替加环素 染色体介导 医院内感染 四环素类 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 不均一性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瑞琴 陈海金 康建邦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7期781-783,共3页
阴沟肠杆菌产Ⅰ型头孢菌素(AmpC)酶是导致其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AmpC酶多数由染色体介导[1],但近年来陆续发现了数十种质粒定位的AmpC酶,由于质粒介导AmpC耐药基因可在同种或不同种属细菌间广泛播散,给... 阴沟肠杆菌产Ⅰ型头孢菌素(AmpC)酶是导致其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AmpC酶多数由染色体介导[1],但近年来陆续发现了数十种质粒定位的AmpC酶,由于质粒介导AmpC耐药基因可在同种或不同种属细菌间广泛播散,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分析 阴沟肠杆菌 AMPC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质粒介导 染色体介导 头孢菌素 耐药基因
下载PDF
持续高产AmpC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姚玉华 史伟峰 +1 位作者 王玉月 赵艳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9期581-583,586,共4页
目的调查持续高产AmpC酶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携带率和流行趋势。方法用头孢西丁药敏纸片法(K-B法)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作AmpC酶的筛选、确证试验,对AmpC酶阳性者进行质粒接合试验。结果11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 目的调查持续高产AmpC酶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携带率和流行趋势。方法用头孢西丁药敏纸片法(K-B法)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作AmpC酶的筛选、确证试验,对AmpC酶阳性者进行质粒接合试验。结果11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抗菌活性最强,耐药率仅为1.1%。头孢西丁纸片筛选法阳性率为84.4%,三维试验阳性率为32.2%。与三维试验相比,纸片筛选法总的假阳性率为54.4%,两种方法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1)。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24.4%、54.4%和7.8%,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阳性率最高,达33.3%。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最高,达70.0%。29株AmpC酶阳性菌中,5株耐药质粒转移成功。结论AmpC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但以染色体介导为主。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可准确检出持续高产AmpC酶,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试验 AMPC酶 头孢西丁 持续高产AMPC酶 临床意义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肺炎克雷伯菌 纸片筛选法 三维试验 大肠埃希菌 染色体介导 头孢西丁
下载PDF
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检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月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7期933-934,共2页
关键词 产AMPC酶 阴沟肠杆菌 β-内酰胺酶抗生素 ICU感染 检测 医院感染 染色体介导
下载PDF
氨曲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崔红利 陈东风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3期1983-1984,共2页
氨曲南,英文名称aztreonam,缩写为AZT,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需氧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多种质粒介导和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稳定,主要治疗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引起的各种感染。本文主要对... 氨曲南,英文名称aztreonam,缩写为AZT,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需氧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多种质粒介导和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稳定,主要治疗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引起的各种感染。本文主要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氨曲南 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需氧革兰阴性菌 AZTREONAM Β-内酰胺酶 革兰阴性杆菌 染色体介导
下载PDF
2000年~2005年扬州地区淋病奈瑟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樱 赵江燕 周冰 《基层医学论坛(B版)》 2006年第8期751-751,756,共2页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筛查结果分析 扬州地区 抗药性菌株 炎症疾病 泌尿生殖器 围产期感染 染色体介导
下载PDF
AZTREONAM与阴沟杆菌β-内酰胺酶相互作用的等电聚焦电泳分析
17
作者 黎世能 王浴生 雷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64-64,共1页
用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STL-IEF)研究β-内酰胺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相互作用过程对分析以酶介导的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有重大临床意义。取不同剂量Aztreonam(AZ)和4.0mg/ml耐AZ阴沟杆菌1029β-内酰胺酶于25℃混和孵育不同时间,观察酶活... 用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STL-IEF)研究β-内酰胺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相互作用过程对分析以酶介导的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有重大临床意义。取不同剂量Aztreonam(AZ)和4.0mg/ml耐AZ阴沟杆菌1029β-内酰胺酶于25℃混和孵育不同时间,观察酶活性及等电点(PI)变化情况,当AZ浓度为10<sup>-5</sup>Mol时,孵育至0.5h,18h及3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杆菌 AZTREONAM 等电聚焦电泳 内酞胺 超薄层 等电点 酶活性 染色体介导 紫外法
下载PDF
重庆地区革兰氏阴性杆菌中β-内酰胺酶的分型与分布
18
作者 钱元恕 王其南 蒋玉富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61-61,共1页
本文报道重庆地区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生β-内酰胺酶的分布情况。应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对本院临床分离的35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165株能判断感染来源的产酶菌株进行β-内酰胺酶定性检测,并首次比较研究了院内、外感染时β... 本文报道重庆地区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生β-内酰胺酶的分布情况。应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对本院临床分离的35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165株能判断感染来源的产酶菌株进行β-内酰胺酶定性检测,并首次比较研究了院内、外感染时β-内酰胺酶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杆菌 产酶菌株 内酞胺 定性检测 院外感染 感染来源 超薄层 染色体介导 院内感染 等电聚焦
下载PDF
淋球菌ponA基因突变与高水平CMRNG株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冬梅 夏忠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淋球菌ponA基因突变与高水平CMRNG株的关系。方法①改良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琼脂稀释法测定58株淋球菌对青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②PCR扩增ponA基因的可变区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①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的淋球菌(PPN... 目的探讨淋球菌ponA基因突变与高水平CMRNG株的关系。方法①改良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琼脂稀释法测定58株淋球菌对青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②PCR扩增ponA基因的可变区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①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的淋球菌(PPNG)为24株(41.4%);青霉素MIC为敏感、中介、耐药分别为2株、18株和38株,有6株MIC值≥4.0mg/L。②标准株ATCC19424及低-中等水平CMRNG株,其ponA基因可变区序列未发生突变,而高水平CMRNG株均发生基因突变,且突变类型一致,在421位leu(CTG)→(CCG)pro。结论淋球菌ponA基因突变与高水平CMRNG株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介导耐青霉素 淋球菌 ponA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20
作者 施金玲 蔡璇 孙端阳 《微循环学杂志》 2005年第4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持续高产AMPC酶 阴沟肠杆菌 阻遏作用 耐药性分析 临床抗感染治疗 三代头孢菌素 β-内酰胺类 肠杆菌属 β内酰胺酶 染色体介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