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染色体代换系CB_4F_2回交群体的构建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史宏 刘学义 +5 位作者 任冬莲 马俊奎 任小俊 王勇 赵晶云 任海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2,共5页
2000-2008年,以山西省骨干亲本晋豆23号(Glycine max Merr,cv.Jinbean23)为母本、农家品种灰布支(Glycine max Merr,cv.ZDD231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通过多代不明确回交和自交构建446个株系的大豆染色体代换系群体,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 2000-2008年,以山西省骨干亲本晋豆23号(Glycine max Merr,cv.Jinbean23)为母本、农家品种灰布支(Glycine max Merr,cv.ZDD231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通过多代不明确回交和自交构建446个株系的大豆染色体代换系群体,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群体进行聚类,将其初步分为晋豆23号等位系核心群Ⅰ(161份),次核心群Ⅱ(172份),灰布支近血缘品系群Ⅲ(68份),超亲品系群IV(45份),这将为大豆遗传图谱研究、基因功能组研究和功能基因克隆提供理想丰富的遗传群体和材料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群体 染色体代换系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小麦—簇毛麦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特异蛋白组分的双向电泳比较分析(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范宝莉 李纯正 彭永康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栽培小麦(AABBDD)、染色体代换系(6V/6A)、易位系(6VS/6AL)、(6VS/6DL)和簇毛麦(VV)的叶片全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栽培小麦、代换系和两个易位系中检测到超过350个蛋白组分,它们的分子量范围是10-110 KD,等电点在4...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栽培小麦(AABBDD)、染色体代换系(6V/6A)、易位系(6VS/6AL)、(6VS/6DL)和簇毛麦(VV)的叶片全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栽培小麦、代换系和两个易位系中检测到超过350个蛋白组分,它们的分子量范围是10-110 KD,等电点在4.5-8.6之间。栽培小麦、6V/6A、6VS/6AL、与6VS/6DL之间的双向电泳谱型极为相似,但与簇毛麦不同。在代换系、两个易位系和簇毛麦中检测到了特异蛋白组分16 KD/pI5.0,而在栽培小麦中未检测到该组分,这些结果表明16 KD/pI5.0蛋白可能定位于簇毛麦V染色体短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代换系 双向电泳 簇毛麦 白粉病 特异蛋白 易位
下载PDF
由簇毛麦V染色体引起的小麦-簇毛麦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中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变化(简报)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纯正 尹凤英 +6 位作者 黄海泉 王振英 彭永康 谢超杰 刘志勇 孙其信 杨作民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线粒体是需氧生物中的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在能量代谢中,它起了一个关键的作用。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均在线粒体内完成。线粒体具有高度的生物化学和遗传上的独立性,含有DNA和核糖核蛋白体,负责合成生物体内2%-5... 线粒体是需氧生物中的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在能量代谢中,它起了一个关键的作用。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均在线粒体内完成。线粒体具有高度的生物化学和遗传上的独立性,含有DNA和核糖核蛋白体,负责合成生物体内2%-5%的蛋白质。线粒体DNA具有自身复制能力,控制着众多的遗传性状,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则被认为是由线粒体基因组控制的性状。由于线粒体在能量代谢、遗传性状控制等多方面的功能,近5年中,线粒体蛋白质组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很大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 染色体代换系 易位 线粒体蛋白质组 小麦白粉病 双向电泳
下载PDF
利用小麦单染色体代换系研究赤霉病抗性和抑制毒素产生的基因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直 LIU Chun-ji +1 位作者 刘大群 马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由赤霉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抗源十分贫乏,而且多数表现为多基因遗传,在小麦育种中较难应用。从小麦近缘属种中寻求赤霉病抗性基因并把它引入栽培品种中,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以来自抗... 由赤霉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抗源十分贫乏,而且多数表现为多基因遗传,在小麦育种中较难应用。从小麦近缘属种中寻求赤霉病抗性基因并把它引入栽培品种中,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以来自抗病小麦材料PI481521和栽培小麦Langdon杂交得到的14个4倍体小麦单条染色体代换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室内赤霉病的抗性鉴定,同时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试剂盒来测定接种后籽粒中的毒素含量。表型鉴定结果表明,14个代换系的抗病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代换系LDN(PI481521-3A)和LDN(PI481521-7B)分别在感染小穗数和小穗感染百分率上与抗性亲本无显著性差异,不存在抗病性高于抗性亲本的类型;毒素含量分析表明,2个亲本的毒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各代换系的毒素含量均高于抗性亲本PI481521、LDN(PI481521-1A)、LDN(PI481521-2A)及LDN(PI481521-6A)的毒素含量较高,与2个亲本存在显著差异。这一鉴定结果为下一步抗性基因和毒素基因的定位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对赤霉病抗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小穗感染百分率与麦粒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田间进行抗赤霉病种质筛选及抗病育种后代选择时,可以小穗感染百分率作为衡量指标以简化操作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代换系 赤霉病 抗性鉴定 毒素
下载PDF
增加穗粒数的水稻染色体代换系Z747鉴定及相关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大川 汪会 +7 位作者 马福盈 杜婕 张佳宇 徐光益 何光华 李云峰 凌英华 赵芳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0-146,共7页
增加穗粒数对水稻高产品种培育至关重要。其遗传基础复杂,由多基因控制。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可以将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分解,因而是理想的遗传研究材料。本研究通过高代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鉴定了一个以日本晴为受... 增加穗粒数对水稻高产品种培育至关重要。其遗传基础复杂,由多基因控制。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可以将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分解,因而是理想的遗传研究材料。本研究通过高代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鉴定了一个以日本晴为受体、西恢18为供体亲本的、含有15个代换片段的增加穗粒数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747,平均代换长度为4.49 Mb。与受体日本晴相比, Z747的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长和粒长显著增加,粒宽显著变窄、结实率显著降低,但结实率仍为81%。进一步以日本晴和Z747杂交构建的次级F2群体鉴定出46个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水稻1号、2号、3号、5号、6号、9号、11号和12号染色体上。其中qGPP12、qPH-3-1、qPH-3-2等12个QTL可能与已克隆的基因等位, qSPP9等34个可能是新鉴定的QTL。Z747的每穗总粒数由2个具有增加粒数效应的QTL (qSPP3和qSPP5)和1个具有减少粒数效应的QTL (qSPP9)控制。研究结果对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克隆、以及有利基因的单片段代换系培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 粒数 QTL定位
下载PDF
基于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9的鉴定及QTL定位
6
作者 刘金艳 张朔语 +10 位作者 宗涵颖 陈文博 韦秘 吴如会 母建妍 张记超 凌英华 张长伟 何光华 赵芳明 张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千粒质量作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千粒质量主要受水稻粒型的影响,因此挖掘新的粒型基因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育到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自育优良籼稻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 千粒质量作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千粒质量主要受水稻粒型的影响,因此挖掘新的粒型基因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育到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自育优良籼稻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Z29. Z29含有来自R225的10个代换片段,平均代换长度2.90 Mb. Z29粒长和粒宽均极显著增加,表现为大粒表型,且其籽粒变大是由颖壳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多、增大引起.利用日本晴与Z29杂交构建的次级F2群体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8个粒型相关QTL.进一步利用MAS法在F3群体中选育出14个次级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包括4个单片段代换系、 5个双片段代换系、 2个三片段代换系和3个四片段代换系.结果可为目的粒型相关QTL克隆和分子机制解析奠定基础,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 粒型 QTL定位 产量
下载PDF
水稻粒型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8的QTL定位与次级代换系选育 被引量:2
7
作者 毛祖元 陈倩 +4 位作者 邸新晏 陈梅 王晓菲 赵芳明 凌英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4,共10页
粒型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由多个基因调控,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al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CSSL)是研究数量性状的良好材料,能够将复杂的数量性状转化成单个的遗传因子,从而有效分离主效... 粒型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由多个基因调控,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al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CSSL)是研究数量性状的良好材料,能够将复杂的数量性状转化成单个的遗传因子,从而有效分离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或关键基因,并准确估算其遗传效应.以粳稻日本晴(Nipponbare)为受体,优良恢复系R225为供体构建的CSSL群体中鉴定到1个水稻长宽粒代换系Z8,其携带14个来自供体亲本R225的染色体片段,平均代换长度8.41 Mb.与受体亲本日本晴相比,Z8的粒长、粒宽、长宽比、株高、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千粒质量、着粒密度和每穗总粒数等性状均增加(p<0.01或p<0.05),有效穗数、穗长和结实率均降低(p<0.01),而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检测表明,Z8籽粒外颖壳表皮细胞长度、宽度分别增加了33.14μm和5.20μm(p<0.01),而单位面积细胞数目则减少了3.4个(p<0.01),表明Z8籽粒变宽、变长可能是由于籽粒外颖壳细胞纵向和横向增大所致.利用日本晴/Z8构建的次级F2分离群体对粒长、粒宽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共鉴定到33个QTLs,其中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各6个,千粒质量4个,株高和穗长各3个,每穗实粒数2个,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与结实率各1个,贡献率在2.04%~88.67%之间.结合QTL定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从F3家系中鉴定到2个含目标性状QTL的双片段代换系,4个三片段代换系,3个四片段代换系,14个五片段及以上代换系.目标性状的QTL定位以及次级代换片段的成功选育,为进一步研究目标性状的遗传机理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参考和材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染色体片段代换 QTL定位 次级代换
下载PDF
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对氮反应的QTL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吕海霞 周广生 +2 位作者 丁泽红 孙永建 余四斌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074-1081,共8页
利用来源于93-11(受体)和日本晴(供体)构建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采用盆栽试验分析其在两种氮水平下产量相关性状的差异,包括株高、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根干重、地上部干物重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等。结果表明,与正常条件相比,低氮胁迫条... 利用来源于93-11(受体)和日本晴(供体)构建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采用盆栽试验分析其在两种氮水平下产量相关性状的差异,包括株高、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根干重、地上部干物重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等。结果表明,与正常条件相比,低氮胁迫条件下代换系的单株产量与生物学产量显著降低。两种氮水平下共定位到54个QTLs,其中仅有6个在两种氮水平下同时检测到,说明水稻对不同氮肥反应由不同的基因调控。定位到5个氮肥农学利用效率QTLs,其中,第6染色体的qNAE6解释表型变异较大(14%)。同时,我们还发现存在一些QTL区域同时影响多个性状,如第2染色体RM2634区域,第6染色体RM510-RM225区域,第10染色体RM228和第11染色体RM536区域,暗示其可能是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的基因的效应。该结果将为鉴定分析氮利用相关基因以及氮高效育种提供一定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代换系 氮肥农学利用率 耐低氮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利用高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被引量:25
9
作者 杨泽茂 李骏智 +8 位作者 李爱国 张保才 刘广平 李俊文 石玉真 刘爱英 蒋建雄 王涛 袁有禄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33-241,共9页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又叫导入系(introgression lines,ILs),是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中导入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如果代换系中只含有一个来自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则称为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又叫导入系(introgression lines,ILs),是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中导入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如果代换系中只含有一个来自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则称为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s)。本实验利用陆地棉栽培种CCRI221(中棉所45)为受体,海岛棉海1为供体,通过高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1个由116个家系组成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利用分布在棉花基因组25个连锁群上的276个多态性标记对BC4F1世代进行检测。这些标记覆盖了棉花基因组2347cM,占棉花基因组4450cM的52.7%。在每个家系中,代换片段最多的55个,最少的15个,平均32.92个,覆盖棉花基因组180.7~969cM的,平均覆盖了502cM。占检测长度(2347cM)的21.4%。在各家系中,每个连锁群平均包含0.1~8.3个海岛棉片段,平均覆盖每个连锁群0.2~54.2cM,占每条连锁群被检测长度0.5~207cM的10.3%~35.5%。本研究为棉花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创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染色体片段代换 QTL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多环境下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农艺性状相关QTL/片段的鉴定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向仕华 王吴彬 +5 位作者 何庆元 杨红燕 刘成 邢光南 赵团结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2,共13页
【目的】改进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挖掘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中蕴藏的农艺性状优异等位变异,为拓宽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遗传基础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通过标记加密和剔除部分单标记型片段的方法,改... 【目的】改进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挖掘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中蕴藏的农艺性状优异等位变异,为拓宽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遗传基础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通过标记加密和剔除部分单标记型片段的方法,改进以野生大豆N24852为供体,栽培大豆NN1138-2为受体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Soja CSSLP1;对改进后的群体(Soja CSSLP2)进行3年2点田间试验,通过单标记分析、区间作图、完备复合区间作图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等4种定位方法,结合与轮回亲本有显著差异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间相互比对,检测与大豆开花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相关的野生片段。【结果】改进后的群体(Soja CSSLP2)由150个CSSL构成,其中,有130个家系与Soja CSSLP1相同;在原遗传图谱上,新增40个SSR标记,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由16.15 c M变为12.91 c M,大于20 c M的区段由32个减少至17个,标记覆盖遗传距离总长度较原图谱(2 063.04 c M)增加103.52 c M;群体NN1138-2背景回复率变幅为79.45%—99.70%,平均为94.62%。利用Soja CSSLP2群体,分别鉴定到与开花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相关的4、5、5、7、14和3个工作QTL(working QTL)/片段,其中有15个工作QTL/片段能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属共性工作QTL(joint working QTL);除片段Sct_190—Sat_293上的主茎节数位点外,野生等位变异具有的加性效应方向与双亲表型差异方向一致;单个位点分别能解释5%—64%的表型变异;同时,分别检测到3、2和2个与地点存在互作的株高、主茎节数和单株荚数QTL/片段,其中与凤阳环境的互作均具有增加表型的效应,这可能与凤阳较南京所处纬度高有关;这些位点/片段分布在26个染色体片段上,其中有7个片段与2个及以上性状相关,可能是性状相关的遗传基础;与前人结果比较,有3个开花期、3个株高、2个主茎节数、2个单株荚数、8个百粒重、2个单株粒重位点能在其他遗传背景栽培大豆中检测到,说明在这些位点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间及栽培大豆间均存在遗传差异;另外18个位点(片段)为本研究利用野生大豆的新发现。【结论】大豆开花期、株高和主茎节数的遗传基础较百粒重简单,前者均存在效应较大位点/片段,后者多由小效应位点控制,遗传基础极为复杂;野生大豆中蕴藏着新的等位变异,能拓宽栽培大豆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 染色体片段代换(CSSL)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利用重测序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定位剑叶形态QTL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建军 赵强 +5 位作者 赵元凤 朱磊 徐辰武 顾铭洪 韩斌 梁国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3-487,共5页
剑叶形态性状(剑叶长、剑叶宽和剑叶面积)是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发掘新的控制水稻剑叶形态性状的基因资源,准确鉴定和定位水稻剑叶形态性状QTL,对开展水稻剑叶形态性状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理想株型分子育种都具有重要意... 剑叶形态性状(剑叶长、剑叶宽和剑叶面积)是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发掘新的控制水稻剑叶形态性状的基因资源,准确鉴定和定位水稻剑叶形态性状QTL,对开展水稻剑叶形态性状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理想株型分子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以通过高通量测序而准确获知代换片段位置及长度的一套用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包括12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为材料,对剑叶形态性状及其与主穗颖花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剑叶面积与剑叶长、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主穗颖花数与剑叶长、剑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合Bin-map,共鉴定出与水稻剑叶长、宽和面积相关的QTL分别为4、4和6个,贡献率介于4.08%~60.40%。上述QTL的准确定位,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及克隆相应QTL以及开展水稻剑叶形态性状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剑叶形态 染色体片段代换 QTL定位
下载PDF
利用重测序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控制稻米淀粉黏滞性谱QTL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昌泉 胡冰 +5 位作者 朱孔志 张华 冷亚麟 汤述翥 顾铭洪 刘巧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4,共9页
稻米RVA谱是评价稻米蒸煮与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发掘新的控制稻米RVA谱QTL对稻米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受体、籼稻品种9311为供体并经高通量重测序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为材料,在两年两点的环境下对该群... 稻米RVA谱是评价稻米蒸煮与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发掘新的控制稻米RVA谱QTL对稻米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受体、籼稻品种9311为供体并经高通量重测序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为材料,在两年两点的环境下对该群体中控制RVA谱特征值的QTL进行了定位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多重比较,分析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相关RVA谱特征值的差异,以两年两点都能检测到的显著差异位点作为稳定表达的QTL。共检测到10个稳定表达的QTL,包括控制峰值黏度的4个QTLqPKV2.1、qPKV5.1、qPKV7.1和qPKV8.1,控制热浆黏度的2个QTLqHPV5.1和qHPV7.1,控制冷胶黏度的2个QTLqCPV5.1和qCPV7.1及控制消减值的2个QTLqSBV2.1和qSBV7.1。在两年两点的检测中10个稳定表达QTL的贡献率介于-31.8%~53.2%,这10个QTL分布在第2、5、7和8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2、5和7染色体上的位点存在一因多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 RVA谱 QTL 代换作图
下载PDF
利用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百粒重QTL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庆山 蒋洪蔚 +5 位作者 孙殿君 刘春燕 辛大伟 曾庆力 马占洲 胡国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利用野生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与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轮回亲本)所构建的高世代(BC3)染色体片段代换系130个株行进行QTL定位。采用基于单标记的方差分析方法检测到25个百粒重相关的SSR位点,为避免由于标记位点共分离而产生的假阳... 利用野生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与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轮回亲本)所构建的高世代(BC3)染色体片段代换系130个株行进行QTL定位。采用基于单标记的方差分析方法检测到25个百粒重相关的SSR位点,为避免由于标记位点共分离而产生的假阳性结果,对方差分析得到的相邻位点进行代换作图分析,最终获得分布于大豆10条连锁群上的19个百粒重相关位点。其中有7个位点与已有研究结果完全一致;2个位点与已有研究结果位置相距0.9和4.6 cM;其余10个位点首次发现,推测是本套材料的特有位点;其中位点QSW-D1a-2加性效应3.6,QSW-H-2加性效应-2.1,片段长度均小于10 cM,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首选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染色体片段代换 百粒重 QTL定位
下载PDF
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BC_5F_3和BC_5F_(3∶4))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表现的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金凤 石玉真 +9 位作者 梁燕 贾玉娟 张保才 李俊文 龚举武 刘爱英 商海红 王涛 巩万奎 袁有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3-781,共9页
本研究以海岛棉海1为供体亲本,陆地棉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构建了一套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通过对BC5F3和BC5F3∶4这两个世代材料表型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同年份中与轮回亲本比较,群体各性状的极差和遗传变异系数都比较大;1942个BC5F3... 本研究以海岛棉海1为供体亲本,陆地棉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构建了一套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通过对BC5F3和BC5F3∶4这两个世代材料表型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同年份中与轮回亲本比较,群体各性状的极差和遗传变异系数都比较大;1942个BC5F3单株群体中衣分最高达49.57%,超轮回亲本比例为71.78%,纤维断裂比强度最高为36.5cN/tex;658个BC5F3∶4株行群体中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最大值32.25mm,超轮回亲本比例为47.57%,断裂比强度最高达到32.2cN/tex,超轮回亲本比例为40.27%;通过相关性分析,主要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在两个世代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衣分与纤维长度及强度在群体内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通过高代回交后连续自交得到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含有大量具有丰产、纤维品质优异的单株,两个世代材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产量和品质同步改良还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为进一步的近等基因系分析、基因克隆、基因聚合效应分析等储备了大量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海岛棉 染色体片段代换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性状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陆地棉株高QTL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蕊 石玉真 +10 位作者 张金凤 梁燕 张保才 李俊文 王涛 龚举武 刘爱英 商海红 巩万奎 白志川 袁有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7-465,共9页
以陆地棉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和海岛棉海1为供体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了能检测到稳定的株高QTL,将三个代换系群体(BC5F3,BC5F3:4和BC5F3:5)在5个环境中种植,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河南安阳种植BC5F3单株、BC5F3:4株行,2011年分... 以陆地棉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和海岛棉海1为供体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了能检测到稳定的株高QTL,将三个代换系群体(BC5F3,BC5F3:4和BC5F3:5)在5个环境中种植,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河南安阳种植BC5F3单株、BC5F3:4株行,2011年分别在河南安阳、辽宁辽阳和新疆石河子种植BC5F3:4株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群体环境中株高的超亲比例为53.43%~88.97%。从早期构建的总图距为5088.28 cM,含有2280个SSR标记位点,覆盖26条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中筛选标记,对408个单株进行的SSR鉴定,结果检测到16个株高QTL,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为7.35%~13.17%。有7个QTL在2个以上环境被检测到。与标记MUSS563紧密连锁的qPH-15-19在一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在前人的研究中也有报道。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QTL、基因克隆、分子辅助选择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染色体片段代换 株高 QTL
下载PDF
利用9311来源的粳型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控制稻米糊化温度的微效QTL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鑫燕 朱孔志 +5 位作者 张昌泉 洪燃 孙鹏 汤述翥 顾铭洪 刘巧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40-1747,共8页
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GT)是评价稻米蒸煮与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除受一主效基因控制外,还受多个微效基因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9311作为受体和供体来源的3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研究对象,于2... 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GT)是评价稻米蒸煮与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除受一主效基因控制外,还受多个微效基因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9311作为受体和供体来源的3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研究对象,于2010—2011年连续2年分别于2个环境内种植,测定各株系稻米的糊化温度(碱消值),利用t测验与轮回亲本比较。结合高通量重测序技术鉴定各代换系的基因型,以一年两地检出的极显著差异位点作为一个QTL,共检测到4个控制GT的微效QTL,即qGT2-1、qGT7-1、qGT8-1和qGT12-1,分别位于第2、第7、第8和第12染色体上。加性效应分析结果显示,4个QTL的效应值均为负值,表明来自籼稻品种9311的这4个片段对碱消值的效应均为负效应。其中qGT7-1和qGT12-1 2个QTL在2年4个环境均被检测到,遗传效应的趋势也一致,加性效应贡献率为11.31%~28.95%。以受体亲本碱消值差异最大的代换系N53株系及亲本为材料,对稻米淀粉精细结构进行分析,推测支链淀粉中短链含量的减少可能会引起GT的升高。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相应QTL及开展稻米品质改良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 糊化温度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代换作图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叶片形态性状QTL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勇 陶亚军 +5 位作者 姚锐 李畅 谭文琛 裔传灯 龚志云 梁国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50-1657,共8页
水稻叶片形态是理想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叶片形态基因的挖掘对于塑造水稻理想株型,实现水稻超高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广陆矮4号为受体亲本,日本晴为供体亲本构建的一套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对水稻上三叶(倒一叶、倒二叶和倒... 水稻叶片形态是理想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叶片形态基因的挖掘对于塑造水稻理想株型,实现水稻超高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广陆矮4号为受体亲本,日本晴为供体亲本构建的一套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对水稻上三叶(倒一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形态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开展了相关QTL定位。结果表明,除剑叶宽外,水稻上三叶的叶长、叶宽都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在两年间重复检测到20个控制叶形的QTL,其中叶长QTL 13个(8个表现正向效应,5个表现负向效应);叶宽QTL 7个(4个表现正向效应,3个表现负向效应)。这些QTL的鉴定为水稻叶形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了重要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片形态 染色体片段代换 QTL
下载PDF
利用重测序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定位水稻粒型QTL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建军 赵强 +6 位作者 汤在祥 赵元凤 朱磊 徐辰武 顾铭洪 韩斌 梁国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5-369,共5页
以一套用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12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材料,按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种植,于成熟后考查代换系粒长、粒宽性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合Bin图谱,鉴定出6个与粒长相关的QTL、2个与粒宽相关的QTL... 以一套用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12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材料,按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种植,于成熟后考查代换系粒长、粒宽性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合Bin图谱,鉴定出6个与粒长相关的QTL、2个与粒宽相关的QTL。其中,qGL3.1被定位在水稻第3染色体的5 792 954bp区间内;qGL3.2被定位在第3染色体的917 878bp区间内;qGL8.1被定位在第8染色体的889 543bp区间内;qGL8.2被定位在第8染色体的208 614bp区间内;qGL9.1被定位在第9染色体的1 149 685bp区间内;qGL11.1被定位在第11染色体的3 184 760bp区间内;qGW1.1被定位在第1染色体的200 070bp区间内;qGW5.1被定位在第5染色体的704 905bp区间内。上述QTL的准确定位,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及克隆相应QTL和开展水稻粒型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染色体片段代换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多环境下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及F_1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的表型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黎波涛 石玉真 +11 位作者 龚举武 李俊文 刘爱英 王涛 商海红 巩万奎 陈婷婷 葛群 张金凤 王永波 胡玉枢 袁有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0,共6页
以1套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亲本材料,采用株系间随机成对杂交组配F1,在5个环境下鉴定片段代换系亲本及F1的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中棉所36)相比,F1在铃重与皮棉产量性状上具有一定的对照优势,亲本与F1... 以1套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亲本材料,采用株系间随机成对杂交组配F1,在5个环境下鉴定片段代换系亲本及F1的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中棉所36)相比,F1在铃重与皮棉产量性状上具有一定的对照优势,亲本与F1的纤维长度与比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对照优势,且环境间表现一致。F1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在各个环境下的中亲优势均值全部为正,且相对较大。除个别环境外,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与比强度的中亲优势均值也全部为正,但数值相对较小。片段代换系及F1的遗传变异丰富,部分亲本与F1在多个环境下的综合表现优异,其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得到同步提高,群体材料的遗传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染色体片段代换 皮棉产量 纤维品质 表型分析
下载PDF
一个具有主效晚抽穗基因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鉴定、形态分析及Ehd4-2定位 被引量:4
20
作者 向佳 李燕 +6 位作者 樊亚伟 许军红 郑丽媛 何光华 杨正林 王楠 赵芳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3-691,共9页
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种植地区和季节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鉴定抽穗期基因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高代回交和SSR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西恢18为供体亲本的含有1个控制晚抽穗表型的主效单... 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种植地区和季节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鉴定抽穗期基因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高代回交和SSR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西恢18为供体亲本的含有1个控制晚抽穗表型的主效单基因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315。Z315携带来自西恢18的5个代换片段,分布于第1、第3、第6和第7染色体上,平均代换片段长度为7.39 Mb。Z315的叶绿素含量、株高、穗长、倒一节间长、倒二叶长、倒三叶长、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总粒数均显著高于受体日本晴,暗示其代换片段可能携带这些性状的QTL。进一步利用日本晴与Z315杂交产生的F1和F2群体对晚抽穗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该晚抽穗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最终将该基因定位于第3染色体RM14283和RM6349之间,物理距离为233 kb。对该区间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和测序,发现1个与抽穗相关的编码锌指蛋白的基因LOC_Os03g02160在日本晴和Z315间存在差异,该基因可能与Ehd4等位,称作Ehd4-2。由于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除代换片段外与受体亲本一致,因此本研究无论对进一步分离其他QTL还是进行基因聚合育种均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穗期 染色体片段代换 多穗 多粒 高叶绿素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