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RS/1BL易位对蓝粒小麦异代换染色体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傅体华 任正隆 畅志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17,共4页
利用一个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形成的 4 E/ 4 D蓝粒二体代换系 ,同时也是一个 1RS/ 1BL 纯合易位系 ,与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 (系 )杂交 ,以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 ,研究了 1RS/ 1BL 易位染色体对 4 E染色体在杂种中的传递行为的影响。结... 利用一个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形成的 4 E/ 4 D蓝粒二体代换系 ,同时也是一个 1RS/ 1BL 纯合易位系 ,与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 (系 )杂交 ,以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 ,研究了 1RS/ 1BL 易位染色体对 4 E染色体在杂种中的传递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杂种 F1 中 ,1RS/ 1BL易位极显著地降低了 4 E染色体通过雌雄配子传递的频率。但当1RS/ 1BL 易位染色体在杂种 F1 中以二体存在时 ,其对 4 E染色体传递的影响在雌雄配子中有所不同 ,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4 E染色体通过雌配子传递的频率 ,而在雄配子中 4 E染色体的传递频率则有所提高 ,导致 F2 籽粒颜色分离出现极显著变化。这一结果表明 ,4 E染色体在杂种中的传递强烈地受 1RS/ 1BL 易位染色体及其存在状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代换 染色体传递 蓝粒小麦 4E/4D代换系 1RS/1BL 易位系 杂种
下载PDF
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2E和4E附加系及E染色体传递 被引量:3
2
作者 罗贤磊 戴毅 +3 位作者 陈士强 李海凤 段亚梅 陈建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3-962,共10页
为探讨长穗偃麦草E染色体在硬粒小麦背景中的传递特点,利用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ND-FISH)等方法,对小偃麦8801(AABBEE)与硬粒小麦(AABB)杂交后代中选育的株系Du_No.2和Du_No.4进行了分析。结... 为探讨长穗偃麦草E染色体在硬粒小麦背景中的传递特点,利用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ND-FISH)等方法,对小偃麦8801(AABBEE)与硬粒小麦(AABB)杂交后代中选育的株系Du_No.2和Du_No.4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分子标记检测株系Du_No.2及Du_No.4分别能扩增出长穗偃麦草2E、4E染色体特异条带。(2)GISH和ND-FISH分析显示,株系Du_No.2和Du_No.4分别附加了1条2E和4E染色体,表明株系Du_No.2和Du_No.4分别为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2E和4E单体附加系。(3)2个株系的减数分裂过程观察发现,后期Ⅰ、Ⅱ和末期Ⅱ都有E染色体分离异常现象,且株系Du_No.2和Du_No.4的异常率分别为22.24%和36.18%。(4)2个株系分别与硬粒小麦进行正反杂交的后代PCR分析表明,2E和4E染色体经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4.41%和2.17%,而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都为零,表明2E和4E染色体在硬粒小麦背景中能通过雄配子传递,但不通过雌配子的传递。该研究为创建全套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双体附加系及代换系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粒小麦 长穗偃麦草 附加系 染色体传递
下载PDF
植物B染色体传递的遗传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彭远英 彭正松 李宇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66-370,共5页
植物B染色体传递的规律与A染色体不同,B染色体的传递是非孟德尔式的,其遗传控制甚为复杂.植物B染色体传递率可区分为高和低2种,它们是受基因控制的,与B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无关.在一些材料中,控制B染色体传递率的基因处在A染... 植物B染色体传递的规律与A染色体不同,B染色体的传递是非孟德尔式的,其遗传控制甚为复杂.植物B染色体传递率可区分为高和低2种,它们是受基因控制的,与B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无关.在一些材料中,控制B染色体传递率的基因处在A染色体上,而在另一些材料中却是在B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染色体 B染色体传递 基因控制 基因位置
下载PDF
甘蔗与河八王杂交双亲染色体在F_1、BC_1和BC_2代的传递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段维兴 黄玉新 +5 位作者 周珊 张保青 罗霆 杨翠芳 高轶静 张革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01-2205,共5页
对甘蔗与河八王属间杂种F_1、BC_1和BC_2及其亲本材料的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观察及传递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河八王染色体在不同世代的传递方式。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每个世代选择5个子代进行染色体计数及传递分析... 对甘蔗与河八王属间杂种F_1、BC_1和BC_2及其亲本材料的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观察及传递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河八王染色体在不同世代的传递方式。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每个世代选择5个子代进行染色体计数及传递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河八王1号(GXN1)的染色体为30条,其他亲本和子代数目存在2~5条变幅。甘蔗与河八王染色体在F_1代以n+2n方式进行传递,部分材料的染色体略有增加;在BC_1和BC_2代中均以n+n方式进行传递。研究结果为河八王在甘蔗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细胞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河八王 染色体传递
下载PDF
甘蔗与河八王杂交后代染色体传递及河八王血缘在后代中的遗传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昔辉 张荣华 +7 位作者 李海碧 张革民 周会 桂意云 韦金菊 杨荣仲 宋焕忠 李杨瑞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1-418,共8页
为探明甘蔗野生基因在杂交过程中的遗传情况,提高甘蔗野生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利用染色体计数法及AFLP结合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开展了甘蔗与河八王杂交的染色体传递和亲本特异位点在杂交种中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河八... 为探明甘蔗野生基因在杂交过程中的遗传情况,提高甘蔗野生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利用染色体计数法及AFLP结合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开展了甘蔗与河八王杂交的染色体传递和亲本特异位点在杂交种中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河八王组合的F1染色体传递行为有n+n和n+2n方式,BC1是n+n方式;利用AFLP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开展了河八王野生基因在F1、BC1后代中的遗传分析,并利用24对AFLP引物组合对4个河八王F1后代、9个BC1后代及其双亲进行了扩增,共检测到总条带数1 77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 690条,多态性检出率为95.26%,各引物组合多态性变幅为87.04%~100%。进一步分析表明,母本桂糖05-3256的特异位点传递给F1后代的比例是63.92%~71.65%,父本广西河八王1特异位点传递给F1后代的比例是8.66%~12.85%。母本崖城94-46特异位点传递给BC1后代的比例是35.19%~48.50%,父本T6-3特异位点传递给BC1后代的比例是33.97%~59.33%;广西河八王1特异位点传递到BC1后代时,比例仅为1.12%~3.35%。另外,F1、BC1的特异位点保持了较高水平。本研究说明了河八王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过程中,其野生基因在后代中丢失严重,在BC1已处于很低水平,建议前期将河八王作为母本杂交利用,可能会聚合更多有益的河八王野生血缘,从而改良甘蔗的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八王 染色体传递 遗传 AFLP 毛细管电泳
原文传递
小麦和黑麦染色体在小黑麦×小麦杂种的不同世代群体中的传递 被引量:19
6
作者 任正隆 T.Lelley G.Rbbelen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61-167,共7页
使用单株植物C-带核型鉴定技术,研究了小麦和黑麦染色体在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的F_1,BC_1,F_2和F_3代中的遗传行为。黑麦染色体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传递率显著不同,通过卵细胞丢失的染色体较多。黑麦染色体在F_2和F_3的传递率为3... 使用单株植物C-带核型鉴定技术,研究了小麦和黑麦染色体在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的F_1,BC_1,F_2和F_3代中的遗传行为。黑麦染色体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传递率显著不同,通过卵细胞丢失的染色体较多。黑麦染色体在F_2和F_3的传递率为36.0—38.8%,显著低于通过配子的平均传递率。不同的黑麦染色体通过配子的传递是随机的,而在F_2和F_3中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1R的传递率最高,6R、7R最低。发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黑麦染色体的丢失不仅发生在配子形成和受精阶段,还受具有不同核型的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夭亡的影响。受黑麦染色体的影响,小麦染色体也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在不同的世代群体中,约有7.3—28.1%的植株丢失了小麦染色体。6R、5R和7R对小麦染色体丢失的作用较大。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在使用八倍体小黑麦×小麦的杂交方式利用黑麦遗传物质于小麦育种的工作中,F_2和F_3是有效选择的关键世代。本文建议的单株植物C-带核型鉴定技术是实现这一选择目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小黑麦 染色体传递
下载PDF
外源优先传递染色体(基因)在普通小麦中的遗传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7
作者 赵寅槐 周文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53-58,共6页
已发现某些小麦近缘种的染色体在转移到小麦的过程中具有优先传递效应,这些染色体的单体添加系和单体代换系产生的配子中,凡具有这些染色体的配子才有效,否则便败育,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杀配子染色体。这些外源染色体的优先传递频率... 已发现某些小麦近缘种的染色体在转移到小麦的过程中具有优先传递效应,这些染色体的单体添加系和单体代换系产生的配子中,凡具有这些染色体的配子才有效,否则便败育,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杀配子染色体。这些外源染色体的优先传递频率因来源而异,可引起部分不育,种子皱瘪和染色体突变。根据这些优先传递染色体的遗传特点,通过由它们引起的染色体缺失进行基因定位,促成某些控制重要性状基因的优先传递,并可能为生产杂种小麦种子,培育具44条染色体的小麦新品种提供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优先传递染色体 遗传育种
下载PDF
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的回交后代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黄玉新 罗霆 +8 位作者 高轶静 张保青 周珊 杨翠芳 段维兴 雷敬超 韦金菊 张革民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42-1647,共6页
【目的】掌握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简称斑割复合体)在杂交利用过程中的染色体遗传规律,为斑割复合体适宜回交利用代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对引物对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的回交后代进行SSR标记鉴定,并利用甘蔗根尖细胞酶解去壁... 【目的】掌握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简称斑割复合体)在杂交利用过程中的染色体遗传规律,为斑割复合体适宜回交利用代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对引物对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的回交后代进行SSR标记鉴定,并利用甘蔗根尖细胞酶解去壁低渗法对真实杂种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结果】供试的28个杂交后代材料(15个GT05-164与GXASF108-2-28杂交BC1代,13个GT42与GXASBC112-A6-25杂交BC2代)均为真实杂种。选择在2对SSR引物中均扩增出父本特征带的后代(5个BC1代和7个BC2代)进行染色体观察,结果发现,5个BC1代的染色体数目介于95~98条,其染色体按"n+n"方式传递;7个BC2代的染色体数目介于94-101条,其染色体也按"n+n"方式传递。【结论】甘蔗与斑割复合体杂交BC1和BC2代中染色体传递方式均为"n+n",母本甘蔗的染色体未加倍,高贵化育种进程减慢,可能需要更高的杂交代数才能获得聚集斑茅和割手密血缘的优良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斑割复合体 杂交后代 SSR标记 染色体传递
下载PDF
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GXAS07-6-1)杂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黄玉新 罗霆 +8 位作者 刘昔辉 周珊 杨翠芳 高轶静 杨翠凤 段维兴 周会 张革民 李杨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0-225,共6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甘蔗与斑割(斑茅割手密)复合体杂交后代F_1材料的染色体核型构成和遗传行为,为有效利用甘蔗野生种质提供细胞遗传学的理论依据。采用甘蔗根尖细胞酶解去壁低渗法分别对3个不同甘蔗品种(系)与斑割复合体GXAS07-6-... 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甘蔗与斑割(斑茅割手密)复合体杂交后代F_1材料的染色体核型构成和遗传行为,为有效利用甘蔗野生种质提供细胞遗传学的理论依据。采用甘蔗根尖细胞酶解去壁低渗法分别对3个不同甘蔗品种(系)与斑割复合体GXAS07-6-1的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各亲本和后代材料染色体数目在不同细胞中不恒定,染色体变幅为6~11条。粤糖93-159与GXAS07-6-1的F1材料GXASF108-1-1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94=91 m+3 sm;桂糖01-53与GXAS07-6-1的F_1材料GXASF108-2-2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98=88 m+10 sm(1SAT);桂糖02-761与GXAS07-6-1的F_1材料GXASF108-3-7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92=87m+5 sm;3个F1材料的核型均为2B型。推断甘蔗与斑割复合体杂交亲子间的染色体基本按"n+n"方式传递,同时可能存在部分染色体加倍现象,它们的杂种F_1核型均为较原始的染色体2B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斑茅割手密复合体 核型分析 染色体传递
下载PDF
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_1的染色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永吉 符成 +6 位作者 林炜乐 刘少谋 高嘉慧 邓祖湖 黄忠兴 林彦铨 陈如凯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8,共6页
对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1进行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传递方式。利用2对鉴定斑茅真实杂交后代的特异引物对3个甘蔗与斑茅BC1进行鉴定,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去壁低渗涂片法制片,显微拍照计数染色... 对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1进行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传递方式。利用2对鉴定斑茅真实杂交后代的特异引物对3个甘蔗与斑茅BC1进行鉴定,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去壁低渗涂片法制片,显微拍照计数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个BC1材料均为斑茅的真实杂交后代,崖城01-69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按2n+n方式传递;崖城01-116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2=118 m+4 sm,其染色体传递方式为2n+n;崖城01-134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传递为2n+n。推断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以2n+n的方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斑茅 核型分析 染色体传递方式
下载PDF
甘蔗与蔗茅杂交F_2BC_1代的染色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先宏 李富生 +3 位作者 何丽莲 娄红波 杨清辉 何顺长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5期81-85,共5页
为更有效的将蔗茅杂交后代应用于现代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及对旧有甘蔗品种进行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压片法制备甘蔗与蔗茅(2n=20)杂交的F2及F2BC1子代及其亲本材料的染色体玻片,对其杂交获得的F2及F2BC1世代材料进行染色体数目的传递分析... 为更有效的将蔗茅杂交后代应用于现代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及对旧有甘蔗品种进行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压片法制备甘蔗与蔗茅(2n=20)杂交的F2及F2BC1子代及其亲本材料的染色体玻片,对其杂交获得的F2及F2BC1世代材料进行染色体数目的传递分析,以探索其染色体传递机制。结果表明,各后代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不恒定;双亲染色体在F2代04/14中以"2n+n"方式进行传递,在F2BC1代中均以"n+n"的方式进行传递。研究结果可为这些材料在甘蔗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细胞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蔗茅 杂交后代 染色体传递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与六倍体小麦杂种的染色体遗传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江陶 郑建敏 +3 位作者 蒲宗君 范超兰 刘登才 郝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27-1436,共10页
四倍体栽培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AABB)和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AABBDD)是两种目前主要的小麦栽培种。通过远缘杂交转移利用四倍体小麦(或六倍体小麦)基因是六倍体小麦(或四倍体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方法。然而,两者杂种F... 四倍体栽培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AABB)和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AABBDD)是两种目前主要的小麦栽培种。通过远缘杂交转移利用四倍体小麦(或六倍体小麦)基因是六倍体小麦(或四倍体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方法。然而,两者杂种F1为基因组组成不平衡的五倍体,其中A和B基因组染色体均为两套,而D基因组染色体仅一套。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包括核基因组和细胞质基因组,可能影响五倍体杂种的染色体传递效率。本研究以多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四倍体小麦和六倍体小麦为亲本,配置正反交五倍体杂种F1,采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自交F2代植株的染色体组成规律。结果表明,杂交亲本的遗传背景对杂种F1自交结实率影响显著;不论是以四倍体小麦还是六倍体小麦做母本,AB基因组染色体在F1自交过程中相对稳定,F2后代的数目均接近28条(27.9 vs.28.0);以四倍体小麦为母本F2平均保留的D基因组染色体数显著多于以六倍体小麦为母本的后代(7.0 vs.2.9)。因此,以四倍体小麦为最终目标后代时,应优先以六倍体小麦为母本进行杂交组合的配置;以六倍体小麦为最终目标后代时,应优先以四倍体小麦为母本开始最初的杂交组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小麦 六倍体小麦 染色体传递
下载PDF
黑麦
13
《麦类文摘》 1999年第2期77-78,共2页
W991132 黑麦 B 染色体传递率的遗传控制:Ⅳ.控制 B 染色体传递率基因的定位[刊,英]/Puertas,M.J.…∥Heredity.-1998,80(2).-209~213[PBA,1998,68(7),6689]W991133 λ噬菌体和 YAC 克隆从黑麦基因组特定区域中的分离[刊,英]/Langridge... W991132 黑麦 B 染色体传递率的遗传控制:Ⅳ.控制 B 染色体传递率基因的定位[刊,英]/Puertas,M.J.…∥Heredity.-1998,80(2).-209~213[PBA,1998,68(7),6689]W991133 λ噬菌体和 YAC 克隆从黑麦基因组特定区域中的分离[刊,英]/Langridg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 染色体传递 遗传控制 噬菌体 基因组 克隆 定位 分离 区域 有效性
下载PDF
中学生物课阅读教学
14
作者 朱渝 《甘肃教育》 1997年第Z2期80-80,共1页
中学生物课阅读教学□兰石中学朱渝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应把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使学生重视教科书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阅读,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懂... 中学生物课阅读教学□兰石中学朱渝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应把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使学生重视教科书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阅读,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懂课本。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阅读方法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课 染色体变异 阅读教学 光合作用 中学 显内容 细胞有丝分裂 引导阅读 染色体传递 教科书
下载PDF
科技博览
15
《农村百事通》 2003年第20期8-9,共2页
关键词 科技博览 籽粒苋 无融合生殖基因 染色体传递 白藜芦醇 花生新品种 茶树新品种 品种审定 野生甜菜 喂料系统
下载PDF
加强阅读指导 提高学习效率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朝煌 《中学生物教学》 1999年第4期46-47,共2页
近年来,随着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生物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以教师指导下突出学生自学的多种教学方法所取代。据笔者的体会,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同样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下是笔者在生物学的... 近年来,随着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生物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以教师指导下突出学生自学的多种教学方法所取代。据笔者的体会,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同样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下是笔者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指导 光合作用 染色体传递 被子植物 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果实和种子 水分代谢 联系实际 生物学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