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ZeamaysL.)cdc2和prh1基因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物理定位 被引量:6
1
作者 任南 宋运淳 +1 位作者 毕学知 丁毅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1-277,共7页
首次报道了玉米两个低拷贝基因cdc2和prh1生物素标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供试探针为这两个基因的cDNA克隆cdc2ZmA和ZmPP1,其长度分别为1.3kb和1.7kb。结果表明,cdc2ZmA的信号分布在第4... 首次报道了玉米两个低拷贝基因cdc2和prh1生物素标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供试探针为这两个基因的cDNA克隆cdc2ZmA和ZmPP1,其长度分别为1.3kb和1.7kb。结果表明,cdc2ZmA的信号分布在第4、8和9染色体长臂,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为57.87±2.68、28.42±1.45和88.16±3.28,检出率为10.07%.3.13%和8.33%。prh1ZmPP1的信号分布在第4、6和8染色体长臂,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为53.62±1.17.60.77±2.90和17.10±1.61,检出率为12.07%.5.17%和6.47%。对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以及基因cdc2和prh1的物理位置与功能间的关系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dc2基因 prh1基因 染色体原位杂交 定位
下载PDF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与植物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春丽 郭文武 邓秀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4,共6页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近年发展较快,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育种实践。在植物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方面,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也日益显示出其优势,可用于倍性变异的来源检测,非对称杂种的非对称程度确认,融合双亲的基因组互作、染色体行为分析,...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近年发展较快,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育种实践。在植物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方面,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也日益显示出其优势,可用于倍性变异的来源检测,非对称杂种的非对称程度确认,融合双亲的基因组互作、染色体行为分析,以及融合双亲染色体在体细胞杂种有性过程中的传递等。还探讨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柑桔远缘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植物 体细胞杂种 遗传鉴定
下载PDF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文奎 戴思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0-104,共5页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ISH)在植物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文中介绍了 3种基于不同探针类型的ISH技术 ,以及该项技术在植物供体基因组的识别、不同供体基因组之间关系和物种形成过程中供体基因组的变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ISH)在植物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文中介绍了 3种基于不同探针类型的ISH技术 ,以及该项技术在植物供体基因组的识别、不同供体基因组之间关系和物种形成过程中供体基因组的变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文章还指出了ISH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它存在的局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原位杂交 植物 亲缘关系 供体基因组
下载PDF
玉米(Zea mays L.)中凋亡相关基因c-myc同源序列的检出及其染色体原位杂交定位 被引量:2
4
作者 宁顺斌 宋运淳 +2 位作者 王玲 杨征 刘立华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33-37,共5页
原癌基因c-myc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组织中的一个高度保守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决定着多种动物细胞的凋亡。我们首次以人c-myc的基因组DNA为探针,用生物素标记的原位杂交和酶联级联放大检测系统在玉米中检出了c-myc基因的同源序列,并对其进... 原癌基因c-myc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组织中的一个高度保守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决定着多种动物细胞的凋亡。我们首次以人c-myc的基因组DNA为探针,用生物素标记的原位杂交和酶联级联放大检测系统在玉米中检出了c-myc基因的同源序列,并对其进行了染色体物理定位。在第5染色体长臂近末端、第4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及第1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处检测到杂交信号,信号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为96.21±4.46、24.11±0.47和10.02±1.04,本结果为寻找和研究植物细胞凋亡基因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凋亡基因 C-MYC基因 染色体原位杂交
下载PDF
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建立及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姜淑芳 高志英 +3 位作者 卢彦平 付玉荣 马莹 李亚里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3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应用于快速产前诊断21、18、13、X和Y染色体数目异常。方法常规穿刺取羊水或脐带血样本,经低渗、固定、制片、老化等操作过程,直接利用21、18、13、X、Y染色体的特异性探针杂交,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建立并优化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应用于快速产前诊断21、18、13、X和Y染色体数目异常。方法常规穿刺取羊水或脐带血样本,经低渗、固定、制片、老化等操作过程,直接利用21、18、13、X、Y染色体的特异性探针杂交,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杂交信号,判断羊水或脐带血细胞中21、18、13、X和Y染色体的数目。结果 90%以上的细胞显示相应的荧光信号视为正常男性或女性。136例羊水或脐血,检出21三体5例,18三体2例,性染色体异常(47,XYY)1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均在72小时给出报告。结论利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进行产前诊断,可快速提供准确的结果,具有诊断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 产前诊断 染色体
下载PDF
758例遗传咨询病例的细胞遗传学研究——附2例染色体原位杂交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符生苗 符惠群 +2 位作者 肖翰 宋星宇 陈家骐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1年第4期25-27,共3页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医学细胞遗传学研究中。坚持科研为临床服务的方向。自1985年5月至1990年5月从遗传咨询病人中选择758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检出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者66例,占8.7%(不包括Dp+或Gp+病例),其中发现3种5例世界首报及...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医学细胞遗传学研究中。坚持科研为临床服务的方向。自1985年5月至1990年5月从遗传咨询病人中选择758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检出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者66例,占8.7%(不包括Dp+或Gp+病例),其中发现3种5例世界首报及4种7例国内首报异常染色体核型,并已经中国遗传医学中心湖南医科大学医学细胞遗传学国家培训中心的专家鉴定通过。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研究 遗传咨询 染色体原位杂交 异常染色体核型 医学细胞遗传学 临床服务 等臂染色体 高分辨染色体 湖南医科大学 遗传医学
下载PDF
~3H标记DNA探针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
7
作者 经承学 苏瑞琼 +1 位作者 林善修 李树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2期182-183,共2页
近年来,由于重组DNA技术在医学科学上的应用,使遗传病的诊断从表型水平、蛋白质水平及染色体水平跨入核酸水平,从而形成了基因诊断的新领域。染色体原位杂交是一种简便、直接、精确的染色体基因定位方法。我们用~3H标记人Y染色体特异性... 近年来,由于重组DNA技术在医学科学上的应用,使遗传病的诊断从表型水平、蛋白质水平及染色体水平跨入核酸水平,从而形成了基因诊断的新领域。染色体原位杂交是一种简便、直接、精确的染色体基因定位方法。我们用~3H标记人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PY3·4)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原位杂交 DNA 染色体基因 基因诊断 特异性 缺口平移 放射自显影技术 中期分裂 盖玻片 重复序列
下载PDF
生物素标记核酸探针染色体原位杂交及其临床应用
8
作者 经承学 谢湘芝 +3 位作者 苏瑞琼 苏承武 林善修 李树全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5年第F06期5-7,共3页
采用随机引物法使生物素标记DNA探针PY3·4,对正常男性、女性及两例47,XYY患儿的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免疫荧光检测系统检测,结果显示PY3·4有高度特异性,可作为Y染色体的标记探针。此方法具有稳定、安全、价廉、特异性强... 采用随机引物法使生物素标记DNA探针PY3·4,对正常男性、女性及两例47,XYY患儿的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免疫荧光检测系统检测,结果显示PY3·4有高度特异性,可作为Y染色体的标记探针。此方法具有稳定、安全、价廉、特异性强,降低本底等优点,可取代同位素标记的方法用于染色体上基因定位,检出染色体畸变以及癌变机理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特异性 生物素标记 染色体原位杂交 癌变机理 正常男性 检出 核酸探针 Y染色体 随机引物
下载PDF
生物素标记DNA探针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
9
作者 金坤林 刘晓荣 +1 位作者 王申五 陆道培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1991年第1期21-22,24,共3页
进行基因定位最直按的方法是染色体原位杂交(Chromosomal in situ hybridization)。以前,这种技术都是用氚标记的探针完成,但使用氚有许多不便之处,诸如探针比活性低,常需多种~3H—dNTP共参入才能满足要求等。
关键词 染色体原位杂交 生物素标记 DNA 氚标记 基因定位 比活性 特异性 染色体形态 显带方法 硼酸缓冲液
下载PDF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发展现状
10
作者 乔旭刚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1年第2期117-120,共4页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建立在DNA变性、复性动力学基础上,利用核酸分子的碱基序列配对的互补性,将已知的带有标记的DNA探针与细胞标本的染色体上经变性解链后的单链DNA,通过二者特定碱基序列互补,结合成长性核酸杂交分子,经放射性、非放...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建立在DNA变性、复性动力学基础上,利用核酸分子的碱基序列配对的互补性,将已知的带有标记的DNA探针与细胞标本的染色体上经变性解链后的单链DNA,通过二者特定碱基序列互补,结合成长性核酸杂交分子,经放射性、非放射性方法在染色体上显示出其位置。1970年Pardue等在细胞学标本上建立了DNA-DNA杂交方法标记着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原位杂交 细胞标本 DNA 核酸分子 核酸杂交 特异性探针 复性动力学 显带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分离
下载PDF
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黄东益 郑成木 《热带农业科学》 2000年第2期62-68,共7页
综述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上应用的进展 。
关键词 植物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原理 方法
下载PDF
Y染色体原位杂交在追踪间充质干细胞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凤岚 周晓飞 +2 位作者 曹巍 彭超 刘爱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5期8924-8928,共5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被日渐关注的新型治疗手段。然而,间充质干细胞是通过穿越血脑屏障发挥细胞替代作用还是通过免疫抑制发挥治疗作用仍有待进一步验证。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Y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观察间充质...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被日渐关注的新型治疗手段。然而,间充质干细胞是通过穿越血脑屏障发挥细胞替代作用还是通过免疫抑制发挥治疗作用仍有待进一步验证。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Y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在多发性硬化症模型小鼠中的分布。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09/2009-02在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免疫学实验室完成。材料:C57BL/6小鼠30只,6~8周龄,体质量15~20g,雌鼠用于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方法:用地高辛标记了针对Y染色体的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验证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再将从雄鼠中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雌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体内,进行原位杂交。主要观察指标:光学和荧光显微镜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确立了探针的Y染色体特异性和敏感性,进一步建立了有效的原位杂交方法。追踪到间充质干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脊髓内分布极少,而外周免疫器官内有一定数量的分布,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通过外周免疫调节发挥治疗作用。结论:在外周脾和淋巴结内有一定数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布,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内只有极少数的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原位杂交 间充质干细胞 多发性硬化症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下载PDF
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燕 陈庆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130-134,共5页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直接、准确、便捷等特点,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不断涌现。本文对染色体原位杂...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直接、准确、便捷等特点,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不断涌现。本文对染色体原位杂交探针、染色体原位杂交靶DNA类型、染色体原位杂交新技术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原位杂交 探针 靶DNA
下载PDF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14
作者 范燕 陈庆富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0-63,共4页
染色体原位杂交(chromos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是一种新兴的日趋完善的技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1)外源染色质及远缘杂种的鉴定;(2)多倍体起源、非整倍体的鉴定;(3)植物基因工程及基因表... 染色体原位杂交(chromos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是一种新兴的日趋完善的技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1)外源染色质及远缘杂种的鉴定;(2)多倍体起源、非整倍体的鉴定;(3)植物基因工程及基因表达研究;(4)物种进化及亲缘关系的探讨;(5)植物基因物理图谱的构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原位杂交 植物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15
作者 袁宝珠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89年第2期62-68,共7页
染色体原位杂交作为一种直接、快速、有效的基因定位技术最早是由Pardue等于1970年报道的。当时采用小鼠随体DNA为模板,利用氚标记的核苷酸在体外转录合成RNA探针。再用该探针与中期染色体标本进行原位杂交,然后进行放射自显影,显影后... 染色体原位杂交作为一种直接、快速、有效的基因定位技术最早是由Pardue等于1970年报道的。当时采用小鼠随体DNA为模板,利用氚标记的核苷酸在体外转录合成RNA探针。再用该探针与中期染色体标本进行原位杂交,然后进行放射自显影,显影后用吉姆萨染色,发现银粒大部分集中在染色体上的深染着丝粒区,首次证明小鼠随体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的结构异染色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原位杂交 吉姆萨染色 氚标记 体外转录合成 着丝粒 银粒 基因定位 中期染色体 DNA 显带
下载PDF
染色体组荧光原位杂交及C-带鉴定小麦中的簇毛麦染色体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懋群 邓光兵 +4 位作者 M.Cerbah 马欣荣 陈静 O.Panaud S.Yakovlev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01-304,共4页
通过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对抗白粉病、高蛋白质含量“小麦×簇毛麦”杂种后代端体附加系进行染色体组荧光原位杂交,以鉴定附加染色体来源.结果表明,附加端体染色体为簇毛麦染色体,染色体C-带分析结果显示,该端体可能为簇毛麦... 通过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对抗白粉病、高蛋白质含量“小麦×簇毛麦”杂种后代端体附加系进行染色体组荧光原位杂交,以鉴定附加染色体来源.结果表明,附加端体染色体为簇毛麦染色体,染色体C-带分析结果显示,该端体可能为簇毛麦6Vs或7Vs染色体.该端体染色体携有抗白粉病和高蛋白质基因,利用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可对这些优良基因进行分离、克隆并加以利用.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还发现,通过“小麦-簇毛麦”易位系6Vs/7AL易位染色体转移操作,已将易位染色体转移到推广小麦品种“川育12”中.此外,还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内为相邻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染色体 染色体原位杂交 C-带
下载PDF
染色体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小麦中的簇毛麦染色体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懋群 邓光兵 +4 位作者 M.Cerbah 马欣荣 陈静 O.Panaud S.Yakovlev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31-131,共1页
染色体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小麦中的簇毛麦染色体余懋群1邓光兵1M.Cerbah2马欣荣1陈静1O.Panaud2S.Yakovlev2(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2.UniversitePari... 染色体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小麦中的簇毛麦染色体余懋群1邓光兵1M.Cerbah2马欣荣1陈静1O.Panaud2S.Yakovlev2(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2.UniversiteParisSud,Laboratoi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染色体 染色体 荧光原 染色体原位杂交 小麦 染色体显微操作 易位系 附加系 中国科学院 端体
下载PDF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与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探索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燕 高华 +2 位作者 高自旸 高述民 胡青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5,共3页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作为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定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物种的起源、进化和亲缘关系分析,物理图谱的构建,转基因植物的鉴定等多个方面。在植物显微技术实验中,以研究生的科研选题与兴趣为...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作为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定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物种的起源、进化和亲缘关系分析,物理图谱的构建,转基因植物的鉴定等多个方面。在植物显微技术实验中,以研究生的科研选题与兴趣为主导选材进行石蜡切片、显微摄影直至获得照片;同时合理安排木材切片、压片技术、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等多个其他实验,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技术 染色体原位杂交 实验目标
下载PDF
中国近缘野生大麦5S rRNA基因染色体原位杂交
19
作者 闫玲 陈新平 丁毅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3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近缘野生大麦 染色体原位杂交 RRNA基因 青藏高原 姊妹染色单体 杂交信号 生命科学学院 系统发育 检出率 系统进化
原文传递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23例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12p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的综合性评价 被引量:18
20
作者 Sung M T MacLennan G T +1 位作者 Lopez-Beltran A 黄文斌(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纵隔精原细胞瘤 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综合性评价 组织学 原发性 性腺外精原细胞瘤 OCT4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