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崩壁不同土层水分运动特征的染色示踪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晓晓 黄炎和 +6 位作者 林金石 葛宏力 蒋芳市 李慧 王娇 罗松 王翊肖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5,共7页
以南方花岗岩崩岗崩壁不同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染色示踪和Photoshop CS5图像提取技术,记录水平方向上土壤剖面的染色面积和最大染色深度,以分析崩岗崩壁不同土层的水分运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红土层持水性能高于砂土层和碎屑层,但... 以南方花岗岩崩岗崩壁不同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染色示踪和Photoshop CS5图像提取技术,记录水平方向上土壤剖面的染色面积和最大染色深度,以分析崩岗崩壁不同土层的水分运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红土层持水性能高于砂土层和碎屑层,但水分的侧向运移速率低于其他2个土层;在水平方向上10~30 cm内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随深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经过24 h染色入渗试验后,砂土层水平方向上0~9 cm和碎屑层0~13 cm内的染色面积均超过80%;红土层优先流现象明显,剖面染色比例小,亮蓝染色剖面呈条带状分布,其染色面积随深度的增加而缓慢下降;砂土层和碎屑层平均染色比例较大,亮蓝染色剖面呈块状均匀分布,并随深度的增加表现出先缓慢下降后迅速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土壤含水量 染色示踪法 优先流 土壤孔隙
下载PDF
浅谈各类示踪法在排水管道探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卫东 《城市勘测》 2021年第S01期184-186,共3页
目前排水管道由于材质问题无法采用常用的电磁感应法进行探测,就需要采用各类示踪法,为此根据大量的实验,汇总了性价比比较高的几种方法,能有效地查明排水管道连通问题。
关键词 排水管道探查 信标示踪 金属导线示踪 烟雾示踪 染色示踪法 声音示踪 荧光剂示踪 管道内窥镜
下载PDF
永定河平原南部典型植被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归因
3
作者 史德威 程金花 李明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0,共9页
[目的]研究永定河平原地区的优先流现象,解析其形态特征和发育程度,明确影响优先流的主要因素,为该区域淡水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典型植被柳树、荆条和狗尾草为对象,在25 mm入渗水量下(大雨)通过野外亮蓝... [目的]研究永定河平原地区的优先流现象,解析其形态特征和发育程度,明确影响优先流的主要因素,为该区域淡水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典型植被柳树、荆条和狗尾草为对象,在25 mm入渗水量下(大雨)通过野外亮蓝染色示踪试验获取原始土样和染色剖面图像,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解析水分和溶质在土壤中下渗的形态规律,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成分分析法研究不同土壤因子对优先流产生和发育的响应。[结果](1)柳树、荆条和狗尾草土壤优先流分别集中在10—40 cm处、10—40 cm处和10—30 cm处,最大染色深度分别为40.0 cm,44.8 cm,31.5 cm。不同植被类型垂直剖面上显示出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2)优先流发育程度为柳树样地>荆条样地>狗尾草样地。柳树样地和狗尾草样地的染色面积比和长度指数差异显著(p<0.05),荆条样地与其他2种植被差异均不显著(p>0.05)。(3)黏粒、砂粒、粉粒含量对方差变异性的贡献率为24.824%,根重密度和有机质含量对方差变异性的贡献率为46.312%。[结论]永定河平原南部3种典型植被中柳树样地最早发生土壤优先流现象,形成优先流染色形态分化程度最高,优先流现象最明显,而狗尾草样地最不明显。随着入渗水量的增加,土壤水分运动表现出整体下移,加深了土壤水流形态分化界面深度,即0—20 cm土层染色形态表现为相对稳定。土壤机械组成与径级小于5 mm根系是影响优先流产生发育的重要因素,由于各样地中植被的生长发育状态不同,因此对土壤优先流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 优先流 亮蓝染色示踪法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重庆四面山不同林地类型优先流特征及染色形态定量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侯芳 程金花 +2 位作者 祁生林 姚晶晶 阮芯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以重庆四面山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碘-淀粉染色示踪试验,借助Adobe Photoshop、IPWIN等图像处理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对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染色形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阔叶林地、针叶林地、灌木林和草地土... 以重庆四面山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碘-淀粉染色示踪试验,借助Adobe Photoshop、IPWIN等图像处理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对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染色形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阔叶林地、针叶林地、灌木林和草地土壤优先流分别在5~25、10~30、10~25 cm和5~20 cm发育明显,各林地垂直剖面总体上均随土层深度增加染色面积比下降。阔叶林和针叶林土壤表层0~10 cm下降迅速,灌木林随土壤深度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基本不变再下降的趋势。阔叶林和针叶林总染色面积比高于灌木林和草地,阔叶林的优先流比和优先流长度指数也分别高于针叶林、灌木林和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染色形态 林地类型 碘-淀粉染色示踪法 土壤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优先流区与基质流区土壤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杜晓晴 牛健植 +3 位作者 侯琨 张英虎 孟晨 骆紫藤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7,共7页
在非饱和土壤中,优先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针对华北方土石山区的优先流现象,在鹫峰森林公园选取6块样地,利用染色示踪法获取优先流路径,分析林地优先流区和基质流区土壤孔隙度与水分变化的差异,以及土壤初始含水率对优先流(最大染... 在非饱和土壤中,优先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针对华北方土石山区的优先流现象,在鹫峰森林公园选取6块样地,利用染色示踪法获取优先流路径,分析林地优先流区和基质流区土壤孔隙度与水分变化的差异,以及土壤初始含水率对优先流(最大染色深度、50%染色深度、染色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中优先流区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比基质流区的大,毛管孔隙度在优先流区与基质流区无明显差异;2)试验后优先流区土壤含水率变少,含水率减少平均比例是21%,基质流区试验前后含水率几乎无变化,含水率变化比例是0;3)初始含水率与染色比例呈正相关(R2=0.679),与50%染色深度呈正相关(R2=0.527),与最大染色深度相关性小(R2=0.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土壤孔隙度 土壤含水率变化比例 染色示踪法 初始含水率
下载PDF
三峡地区阔叶林地植物根系分布特征与优先路径关系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常丹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6,共6页
优先路径研究是研究地下水分运动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亮蓝染色示踪试验法直接观测并区分林地土壤基质和土壤优先路径,分别对染色区和未染色区观测到的土壤优先路径、植物根系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生土壤优先流过程中植物... 优先路径研究是研究地下水分运动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亮蓝染色示踪试验法直接观测并区分林地土壤基质和土壤优先路径,分别对染色区和未染色区观测到的土壤优先路径、植物根系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生土壤优先流过程中植物根系的作用及由植物根系形成的优先路径的联通情况。研究发现,降雨强度越大,优先路径染色区的表层呈现越加明显的宽区域聚集分布。雨强为25mm/d时,样地土壤染色区域表层大区域优先路径聚集分布厚度平均为50cm。根径>5mm的根系根长密度的大小对土壤孔隙的大小影响显著,根径<5mm的根系根长密度的大小对于土壤孔隙的联通有明显作用。此外,土壤中植物根重密度的大小与优先路径数量和联通程度正相关,根重密度越大越有利于构成优先路径,有利于形成优先流。不同样地两区域植物根重密度在土壤10—20cm和30—40cm深度范围内具有极显著差异(P<0.05),而优先路径在30cm深骤然减少。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优先路径的研究提供新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路径 根长密度 根重密度 染色示踪法
下载PDF
普洱茶种植对滇南红壤大孔隙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坤 赵洋毅 +3 位作者 王克勤 段旭 韩姣姣 李耀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6-593,共8页
为探讨滇南典型红壤下普洱茶种植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以灌草地和茶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示踪法观察土壤剖面,运用Photoshop CS 5、Image pro Plus 6.0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利用土壤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方程研究了该地区的大孔隙特征... 为探讨滇南典型红壤下普洱茶种植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以灌草地和茶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示踪法观察土壤剖面,运用Photoshop CS 5、Image pro Plus 6.0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利用土壤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方程研究了该地区的大孔隙特征。结果表明:茶地在耕作层大面积染色中,染色深度可达土层40 cm深度,灌草地于土层2.8 cm深度开始出现大孔隙流,灌草地比茶地更易发生大孔隙流;样地大孔隙主要集中在当量孔径0.4 ~ 2.5 mm,其中茶地和灌草地当量孔径0.4-1.0 mm大孔隙密度分别占95.2%和95.5%,当量孔径>1 mm的大孔隙密度较低,且灌草地大于茶地;大孔隙密度分布为10 20cm 土层最高,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依次递减,整体上土壤大孔隙密度关系为灌草地〉茶地;土壤大孔隙不同当量孔径密度和染色面积比与土壤饱和导水率呈现显著性相关关系,当量孔径>1 mm的大孔隙仅占4.61%,但控制了饱和导水率90.8%的变异。茶地相较于灌草地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水分向下运移速率慢,渗透量减小,致使水土流失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大孔隙 染色示踪法 茶种植 饱和导水率 滇南
下载PDF
桂北岩溶区典型农地土壤优先流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振东 朱彦光 +4 位作者 陈晓冰 甘磊 张宗急 方荣杰 程芳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4,80,共8页
以广西桂北岩溶区的3种典型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染色示踪试验,结合形态学、数理统计以及分形理论等方法,对岩溶区玉米地、花生地和水稻田的土壤优先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供水条件下,玉米地土壤水流运动形成的染色形态... 以广西桂北岩溶区的3种典型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染色示踪试验,结合形态学、数理统计以及分形理论等方法,对岩溶区玉米地、花生地和水稻田的土壤优先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供水条件下,玉米地土壤水流运动形成的染色形态由大面积的块状变为树枝状,土壤在20—40 cm深度范围内存在较多侧向孔隙通道,染色形态表现为由树枝状又变为较小的团块状,而花生地和水稻田的土壤水流运动形成的染色形态均由大面积的块状变为指状,但花生地水分以优先流形式入渗时还伴有一定程度的侧向运移,呈现指状染色形态中夹有较小的团块状染色形态,水稻田指状染色形态中无明显团块;玉米地的平均基质流深度达5.55 cm,是花生地的1.18倍,优先流发生时间相对花生地滞后,水稻田的平均基质流深度仅为2.36 cm,其最先发生优先流现象;玉米地的平均总染色面积比、优先流比和湿润锋迹线的分形维数(32.09%,71.59%和1.34)是花生地的1.40,1.04,1.05倍,水稻田的平均总染色面积比、优先流比和湿润锋迹线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2.55%,62.03%和1.26,均小于玉米地和花生地,表现为玉米地优先流发育程度最大,其次为花生地,水稻田优先流发育程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发育程度 染色示踪法 岩溶区
下载PDF
红河干热河谷林草地红壤中优先流的形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朱梦雪 赵洋毅 +5 位作者 段旭 王克勤 万艳萍 卢华兴 邱砚海 杜云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6,共8页
[目的]在红河干热河谷地区开展优先流形态分布特征及与红壤特性关系的研究,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治水土流失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干热河谷地区典型植被林地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法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优先流... [目的]在红河干热河谷地区开展优先流形态分布特征及与红壤特性关系的研究,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治水土流失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干热河谷地区典型植被林地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法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优先流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对红壤特性响应。[结果]①林草地上层剖面平均染色面积分别为87.20%和91.97%,染色面积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局部深度内染色面积出现反弹现象;林草地优先流长度指数分别为766.8%和730.0%,林地土壤优先流较荒草地发达;林草地的最大染色深度分别为40 cm和35 cm;②染色路径宽度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0-20 cm土层内以大于250 mm的路径为主,20-40 cm内的染色路径在20-250 mm,而在40 cm以下的土层染色路径集中在20 mm以内;③优先流染色面积比、长度指数、染色路径宽度与土壤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总孔隙度、有机质、含水率等对染色面积比(D A)、长度指数(LI)、染色路径宽度(SPW)累积贡献率分别为97.80%,86.95%,87.45%;含水率、有机质、容重、总孔隙度和Al 3+等因子与染色面积比、染色路径宽度呈最优线性关系。[结论]土壤的孔隙特性、盐基离子和土壤质地等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红河干热河谷林草地优先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干热河谷 土壤优先流 染色示踪法 染色面积 土壤因子
下载PDF
鲁中南花岗岩丘陵区坡耕地不同厚度土壤中优先流的发育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超 姚光兴 +1 位作者 安娟 吴元芝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32,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厚度条件下坡耕地优先流发育特征,为土层浅薄条件下坡耕地灌溉效率提高及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地处北方土石山区的山东省蒙阴县花岗岩丘陵区坡耕地为例,选取土层深度为30 cm和50 cm的样地,运用野外染色示...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厚度条件下坡耕地优先流发育特征,为土层浅薄条件下坡耕地灌溉效率提高及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地处北方土石山区的山东省蒙阴县花岗岩丘陵区坡耕地为例,选取土层深度为30 cm和50 cm的样地,运用野外染色示踪试验法和室内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土层厚度对优先流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土壤厚度为30 cm和50 cm条件下平均基质入渗深度分别为11.8 cm和11.9 cm,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平均优先流比分别为28.2%和29.5%,两者也没有明显差异;土壤厚度为30 cm时,9.9 cm以上以基质入渗为主导,优先流发育深度范围为9.9-27.0 cm;土壤厚度为50 cm时,6.1 cm以上土层以基质入渗为主导,优先流发育深度范围为6.1-39.5 cm;土壤厚度为50 cm条件下优先流平均最大入渗深度为34.6 cm,平均长度指数为192%,平均变异系数为87.7%,均显著高于土壤厚度为30 cm时的数值;但两者平均最大入渗深度非均匀系数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土壤层厚度差异不影响基质入渗,但会阻碍优先流向土壤深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土壤厚度 优先流 染色示踪法 土石山区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活跃和稳定冲沟集水区土壤优先流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志成 赵洋毅 +2 位作者 王克勤 段旭 徐贵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127,共9页
为揭示金沙江干热河谷冲沟集水区土壤优先流特征,以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不同发育程度冲沟(活跃期、稳定期)集水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图像处理技术,从野外染色图像中整合出相关5个优先流特征指标... 为揭示金沙江干热河谷冲沟集水区土壤优先流特征,以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不同发育程度冲沟(活跃期、稳定期)集水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图像处理技术,从野外染色图像中整合出相关5个优先流特征指标,并结合根系特征,对比分析土壤优先流差异规律。结果表明:(1)稳定期冲沟集水区在0—15 cm土层深度范围出现大面积的团块状染色,随后呈小枝状分布,染色区分布相对更加集中,活跃期染色呈整体状—团块状—枝状分布,表明活跃期冲沟集水区染色形态特征更加分化。(2)活跃期冲沟集水区的平均基质流深度、平均染色面积比、平均土壤染色斑块形状系数和优先流平均长度指数(20.53 cm, 54.25%,24.94,592.46%)分别是稳定期冲沟集水区的1.79,1.62,2.20,1.16倍,表现为活跃期冲沟系统集水区优先流发生时间相对滞后,优先流发育程度更大,优先流空间异质性相对较强。(3)随土层深度增加,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均呈减小趋势,且二者与染色面积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活跃期冲沟集水区各土层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均大于稳定期冲沟集水区。研究结果为揭示金沙江干热河谷冲沟集水区土壤优先流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该地区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优先流特征 染色示踪法 活跃和稳定冲沟集水区 金沙江干热河谷
下载PDF
滇中亚高山林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对优先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华兴 赵洋毅 +3 位作者 段旭 朱梦雪 涂晓云 杨文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4,共12页
[目的]分析滇中亚高山林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对土壤优先路径形成的影响,揭示林地土壤优先路径的形成与发生机理,深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水文过程的认识,为滇中林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天然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滇中亚高... [目的]分析滇中亚高山林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对土壤优先路径形成的影响,揭示林地土壤优先路径的形成与发生机理,深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水文过程的认识,为滇中林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天然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滇中亚高山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滇油杉林、高山栎林4种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染色示踪法,结合Photoshop CS 5、Image Pro Plus 6.0、Surfer 15图像处理软件提取土壤优先路径,同时系统评价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分析、耦合度分析等方法探讨土壤团聚体结构对优先路径的影响。[结果](1)研究区4种林地土壤具有良好的团聚体结构,结构稳定性依次为:华山松林>滇油杉林>云南松林>高山栎林,土壤团聚体结构受林地类型、土层深度的影响显著(P<0.05),且与不同粒级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有相关性。(2)林地土壤优先流具有优势性,华山松林优先路径的连通性优于云南松林、高山栎林和滇油杉林,优先路径数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少。(3)粒径>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WSA)、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质量比表面积(MWSSA)、结构体破坏率(PAD)、分形维数(D)能较好地评价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与优先路径数量的关联度>0.62,属于中等关联,是影响优先路径形成的重要因素。(4)滇中亚高山林地土壤团聚体结构与优先路径数量的平均耦合度为0.683,系统属于弱协调,耦合协调程度依次为:0.728(云南松林)>0.681(华山松林)>0.663(高山栎林)>0.662(滇油杉林)。[结论]土壤团聚体结构是影响土壤优先路径形成与发生的重要因素,但对优先路径的产生不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路径 团聚体结构 耦合关系 染色示踪法 滇中亚高山
下载PDF
土石山区山坡壤中流汇流界面研究——以太行山崇陵流域为研究区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辉东 贾仰文 +3 位作者 龚家国 赵思远 牛存稳 甘永德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2-58,共7页
为促进山坡产汇流过程的精细化模拟,以河北省易县崇陵流域典型的土石山区不同坡位点(坡顶、坡中上、坡中、坡中下、坡脚)以及不同植被(油松和侧柏)为研究对象,采用亮蓝染色剂开展了野外双环入渗染色剂示踪试验,研究了山坡壤中流汇流界... 为促进山坡产汇流过程的精细化模拟,以河北省易县崇陵流域典型的土石山区不同坡位点(坡顶、坡中上、坡中、坡中下、坡脚)以及不同植被(油松和侧柏)为研究对象,采用亮蓝染色剂开展了野外双环入渗染色剂示踪试验,研究了山坡壤中流汇流界面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山坡壤中流汇流界面埋深介于0. 6~1. 5 m之间,从坡顶到坡脚,汇流界面厚度逐渐减小;(2)植被覆盖对壤中流汇流界面的影响很大,在相同的坡位处,侧柏的壤中流汇流界面厚度大于油松的壤中流汇流界面厚度;(3)汇流界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的结构和孔隙性、岩石风化层的层次结构,植被通过改变土壤的孔隙性引起汇流界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示踪法 汇流界面 亮蓝染色 山坡产汇流 崇陵流域 河北省易县
下载PDF
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樟子松人工林根系与优先路径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艾力夏提·库尔班 伊怀虎 +2 位作者 韦自强 任鹏 辛颖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4-140,共7页
为了解根系对优先流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PS 6.0和ArcMap 10.4图像处理方法分析土壤优先流的形态特征,结合根长密度、根重密度与根表面积等指标,研究根系与土壤优先流之间的... 为了解根系对优先流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PS 6.0和ArcMap 10.4图像处理方法分析土壤优先流的形态特征,结合根长密度、根重密度与根表面积等指标,研究根系与土壤优先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樟子松人工林存在明显的优先流现象,以大孔隙流为主,具有环绕和快速穿透特征。樟子松根系对土壤优先流有重要的影响,0~10 cm土层樟子松根长密度最大,并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染色面积比与根长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染色面积比与1 mm<d<3 mm的根径根重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染色面积比与1 mm<d<5 mm的根系根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樟子松细根在土壤优先流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促进了优先流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特征 土壤优先流 野外染色示踪法 染色面积比 樟子松
下载PDF
汾河流域下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优先流区与基质流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泽莹 赵勇钢 +4 位作者 吕银彦 尚月婷 王永彬 韩乐乐 刘小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4,共6页
优先流是水分和溶质在土壤中非均质性运移的普遍现象,但对其形成的优先流区和基质流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还较少。为了阐明土壤团聚体破碎机制的差异,研究以汾河流域下游农田、撂荒地和果园3种土地利用方式为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 优先流是水分和溶质在土壤中非均质性运移的普遍现象,但对其形成的优先流区和基质流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还较少。为了阐明土壤团聚体破碎机制的差异,研究以汾河流域下游农田、撂荒地和果园3种土地利用方式为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法与Le Bissonnais(LB)法分析了土壤染色区分下优先流区与基质流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染色率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在10—30 cm土层果园显著高于撂荒地。LB处理的>0.25 mm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MWD)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现为果园>农田>撂荒地,相对消散指数(RSI)和相对机械破碎指数(RMI)则有相反的趋势。优先流区在10—20 cm土层比基质流区具有更强的团聚体稳定性以及抵抗消散作用和机械破坏能力。土壤染色率与快速湿润的MWD呈显著负相关,与RSI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果园比农田和撂荒地具有更好的优先流特征和团聚体稳定性,并且优先流区抗团聚破碎能力比基质流区更强,这将有利于维持优先流途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学 优先流 染色示踪法 Le Bissonnais 团聚体稳定性
下载PDF
坡面薄层水流流速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大明 高佩玲 +2 位作者 刘小媛 相龙康 张晴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80,共9页
准确测量坡面薄层水流流速是分析和计算水动力学参数的前提,也是建立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设置5个坡度(5°,10°,15°,20°,25°)和4个放水流量(2,4,8,16L/min),采用长12m、宽0.1m、高0.3m的水槽对坡面薄层水流流... 准确测量坡面薄层水流流速是分析和计算水动力学参数的前提,也是建立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设置5个坡度(5°,10°,15°,20°,25°)和4个放水流量(2,4,8,16L/min),采用长12m、宽0.1m、高0.3m的水槽对坡面薄层水流流速进行了测量。通过记录水流前锋(前沿)流过水槽的时间计算水流的前沿流速,并采用染色剂示踪法和电解质脉冲法测量水流的平均表层流速和平均流速,与前沿流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的前沿流速为0.237~1.290m/s,且随着坡度和流量的增大呈增大趋势,流量对前沿流速的影响大于坡度的影响,前沿流速可以用坡度和流量的幂函数形式进行预测;将前沿流速与染色剂示踪法测得的平均表层流速和电解质脉冲法测得的平均流速进行对比,发现前沿流速与平均表层流速和平均流速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平均表层流速的数值远大于前沿流速,其相对误差为-15.018%^-27.825%,2种流速之间可以用系数0.758进行转换;前沿流速与平均流速的数值非常接近,且相对误差随着流量和坡度的增大逐渐减小,2种流速之间的转换系数为0.946。前沿流速与其他2种流速的经验系数主要受雷诺数的影响,所建立的等式可以较好地模拟2种经验系数。研究结果可为坡面薄层水流流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水流 前沿流速 染色示踪 电解质脉冲 流速 经验系数
下载PDF
滇中磨盘山典型林分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卢华兴 段旭 +2 位作者 赵洋毅 朱梦雪 涂晓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62,共15页
【目的】探究土壤优先流的形成机理,揭示林地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加深对森林调节水文、涵养水源机理的认识,为滇中林区水源涵养、植被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磨盘山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滇油杉林、高山栎林4种林分类型为研... 【目的】探究土壤优先流的形成机理,揭示林地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加深对森林调节水文、涵养水源机理的认识,为滇中林区水源涵养、植被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磨盘山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滇油杉林、高山栎林4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染色示踪法和Photoshop CS 5、Image Pro Plus 6.0图像处理软件获取优先流染色区域总面积和染色面积比,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优先流特征及优先流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同时测定各林分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影响4种林分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土壤因子。【结果】4种林分表层土壤水分运动以基质流为主,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优先流现象明显,优先流发育程度表现为华山松林>云南松林>滇油杉林>高山栎林。4种林分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华山松林地的土壤疏松程度、持水特性、土壤肥力特性均表现最优。4种林分土壤容重均与染色面积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H、全钾含量与染色面积比呈负相关;除土壤容重、pH、全钾含量外,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等土壤因子均与染色面积比呈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优先流的形成是不同土壤因子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壤容重是引起染色面积比变化的决定性因子,全氮含量对优先流的形成具有限制性作用。【结论】土壤疏松程度、持水特性、土壤肥力特性等共同作用影响优先流的形成与发生,土壤理化性质是土壤优先流形成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优先流特征 土壤因子 染色示踪法 森林水文 滇中磨盘山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林草地植物根系对土壤优先流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邵一敏 赵洋毅 +3 位作者 段旭 王克勤 陈婷婷 万艳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5-734,共10页
为了明确土壤优先流形态特征以及植物根系对其形成的影响,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县苴那小流域典型植被类型银合欢人工林地和扭黄茅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染色示踪法并结合Photoshop CS5和Image-Pro Plus 6.0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2种植被... 为了明确土壤优先流形态特征以及植物根系对其形成的影响,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县苴那小流域典型植被类型银合欢人工林地和扭黄茅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染色示踪法并结合Photoshop CS5和Image-Pro Plus 6.0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2种植被下的土壤优先流形态特征和分布特征,并探究了植物根系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和荒草地的土壤优先流染色面积具有明显差异,林地染色面积比总体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部分地方表现出增大现象;荒草地染色面积比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单调递减,林地优先流发生程度高于荒草地。根系对优先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根径0≤d≤5 mm和d>10 mm范围内,林地根长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单调递减趋势,5 mm5 mm根径的根长密度、根重密度、根表面积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区2种地类的土壤优先流染色面积总体变化趋势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植物根系与土壤优先流的形成关系密切,其中,细根能显著促进土壤优先流的形成,粗根对优先流的形成具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根长密度 根重密度 根表面积 染色示踪法 干热河谷
原文传递
干湿交替对红河干旱河谷区土壤优先流形成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万艳萍 赵洋毅 +5 位作者 段旭 王克勤 朱梦雪 卢华兴 涂晓云 杜云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97-2406,共10页
为明确干旱河谷气候区干湿交替作用对土壤优先流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红河干旱河谷区的荒草地为对象,通过模拟干湿交替的方法,基于染色示踪和水分穿透曲线试验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比分析模拟前后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差异性规律。结果表明... 为明确干旱河谷气候区干湿交替作用对土壤优先流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红河干旱河谷区的荒草地为对象,通过模拟干湿交替的方法,基于染色示踪和水分穿透曲线试验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比分析模拟前后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差异性规律。结果表明:模拟干湿交替条件下基质流发生区在0~10 cm土层,染色深度高达35 cm,其优先路径的水平宽度仅为3~10 cm,且染色面积曲线波动小。模拟干湿交替条件导致土壤稳定出流速率、大孔隙数量和大孔隙率明显增加,在0~20 cm土层,实施干湿交替后的土壤稳定出流速率较非干湿交替条件高约0.27 cm^(3)·s^(-1),染色区的大孔隙数量增加约1.4倍,大孔隙率则高13.4%。大孔隙数量与稳定出流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模拟干湿交替后大孔隙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0.6~0.8 mm>0.8~1.0 mm>1.0~1.5 mm>1.5~2.0 mm>2.0~3.7 mm,非干湿交替条件下为:0.8~1.0 mm>0.6~0.8 mm>1.0~1.5 mm>2.0~3.7 mm>1.5~2.0 mm。各孔径范围的大孔隙数量与染色面积比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经过模拟干湿交替处理后,其相关性增大,且影响优先流发生的主导因素由孔径1.5~2.0 mm的大孔隙数量变为孔径0.8~1.0 mm的大孔隙数量。干湿交替作用会通过影响大孔隙特征进而导致土壤更易发生优先流且程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优先流 水分穿透曲线 大孔隙 染色示踪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