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柘枝舞的起源与流变
1
作者 李沙 田茹 《炫动漫》 2023年第16期160-162,共3页
柘枝舞起源于初唐,兴盛于中晚唐,是胡汉乐舞文化相交融的产物,充分体现出胡舞的刚健热烈与汉舞的委婉婀娜,深受人们喜爱。我们可以从流传至今的诗词当中窥探到有关柘枝舞蹈的服饰、舞姿、面目表情等。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回顾与分析,以及... 柘枝舞起源于初唐,兴盛于中晚唐,是胡汉乐舞文化相交融的产物,充分体现出胡舞的刚健热烈与汉舞的委婉婀娜,深受人们喜爱。我们可以从流传至今的诗词当中窥探到有关柘枝舞蹈的服饰、舞姿、面目表情等。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回顾与分析,以及现代柘枝舞的观察与访谈,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研究发现,柘枝舞起历经唐、宋、元、明、清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现今的舞蹈形态。其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研究结果为深化对柘枝舞的理解和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枝 源流 文化传承 艺术价值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胡旋舞、胡腾舞与柘枝舞——对安伽墓与虞弘墓中舞蹈归属的浅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陈海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60,91,共6页
在北朝隋唐时期传入中原的众多异域艺术中,就舞蹈而言,无疑是以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最为典型。但由于对它们的具体形式和特点,史籍记载多语焉不详,导致对它们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含混不清。在新近公布的北周安伽墓与...
关键词 胡旋舞 胡腾舞 柘枝 安伽墓 虞弘墓 舞蹈 归属 北周 考古研究
下载PDF
从史料、壁画来看丝绸之路上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的发展与流变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洁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46-53,共8页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凿促使外来音乐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北周时期,迎来了一次西域乐舞东渐的高峰。究竟,历史中记载的胡腾舞、胡旋舞、柘枝舞来源于何地?它们的具体表现形态如何?这些舞蹈到底是由谁来演绎的?伴奏乐器又有哪些?这些...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凿促使外来音乐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北周时期,迎来了一次西域乐舞东渐的高峰。究竟,历史中记载的胡腾舞、胡旋舞、柘枝舞来源于何地?它们的具体表现形态如何?这些舞蹈到底是由谁来演绎的?伴奏乐器又有哪些?这些在中国的史料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记载。从史料和壁画入手,对丝绸之路上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中亚系乐舞进行历史溯源和流变考察,继而揭示其在东渐过程中的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胡旋舞 胡腾舞 柘枝
下载PDF
舞筵与胡腾·胡旋·柘枝舞关系之初探 被引量:6
4
作者 翟晓兰 《文博》 2010年第3期32-37,共6页
舞筵作为外来之物出现在胡腾和胡旋舞表演场景中。考古资料显示的唐代舞筵与文献资料的相关记载大致对应,因描写对象与范围所限,舞筵与胡腾、胡旋舞、柘枝舞的关系并不明确,但其外来性与道具功能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渲染作用十分明显。
关键词 唐代 舞筵 胡腾 胡旋舞 柘枝
下载PDF
唐代咏柘枝舞诗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冬梅 《殷都学刊》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柘枝舞是流行于唐代的西域三大乐舞之一,具有炽热的节奏,艳丽的服饰和动人的舞姿。新颖独特的乐舞激起了唐代诗人心灵的震荡,他们以激昂的诗情惟妙惟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柘枝舞的表演过程、美妙舞姿与富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服饰,具有独特... 柘枝舞是流行于唐代的西域三大乐舞之一,具有炽热的节奏,艳丽的服饰和动人的舞姿。新颖独特的乐舞激起了唐代诗人心灵的震荡,他们以激昂的诗情惟妙惟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柘枝舞的表演过程、美妙舞姿与富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服饰,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词 柘枝 乐舞文化
下载PDF
唐宋柘枝舞与高丽莲花台舞蹈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魏丽娇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9-91,共3页
经比较分析,唐宋时期的柘枝舞和朝鲜高丽时期的莲花台舞蹈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关系甚密,从一个侧面 可以窥见中韩两国文化上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柘枝 莲花台舞蹈 中韩文化
下载PDF
唐诗中的柘枝舞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有富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07-109,共3页
柘枝舞来源于唐代西域石国,即今新疆塔什干地区.以唐诗为依据,说明柘枝舞在唐代的宫廷、官府以及上层社会的家庭普遍受到欢迎,并论述了柘枝舞演员的服饰与演出情况.
关键词 唐代 唐诗 舞蹈 柘枝 服饰
下载PDF
佛教西天语境中的胡腾舞、胡旋舞与柘枝舞
8
作者 王毓红 冯少波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5-57,共13页
胡腾舞、胡旋舞和柘枝舞的主旨均在表现佛教转世再生思想。胡腾舞为此过程第一个阶段,意在模拟飞天远道而来,投奔莲花,飞天即是漂浮在天空中等待转世的亡灵。该舞动作特点是腾空跳跃、翻滚和转动身体,故多以男性舞者表演。胡旋舞为此过... 胡腾舞、胡旋舞和柘枝舞的主旨均在表现佛教转世再生思想。胡腾舞为此过程第一个阶段,意在模拟飞天远道而来,投奔莲花,飞天即是漂浮在天空中等待转世的亡灵。该舞动作特点是腾空跳跃、翻滚和转动身体,故多以男性舞者表演。胡旋舞为此过程第二阶段,模拟飞天进入莲花,迦陵频伽鸟即是前来投胎的灵魂。入胎的奥妙在于旋转,故舞者的动作,以旋转为主要特点。柘枝舞是转世再生过程的最后阶段,意在模仿童子从莲花中诞生的过程,表现孩童孕育、出生和成长的经历。柘枝舞的音乐伴奏强调鼓声,节奏鲜明,舞姿轻盈灵活,跪、卧、蹲、蹬,身体起伏动作大。故绘画中常出现枝节升高,童子攀援,两两相对上下多层的构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腾舞 胡旋舞、柘枝 西天 佛教
下载PDF
论柘枝舞在宋代宫廷中的传承与变革
9
作者 李海乐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8-149,共2页
柘枝舞作为一支由唐朝流传下来的舞蹈,在经历了唐朝数百年与五代十国纷争之后,在宋朝宫廷以新面目重新示人。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由唐到宋乐舞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 柘枝 宋代 宫廷 继承 变化
下载PDF
文学与考古双重视野中的“柘枝舞”
10
作者 海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34-139,共6页
从文学和考古双重视野出发,柘枝舞别具华丽、飘逸、妩媚甚至艳冶的风情之美。其华丽、飘逸、多姿多彩的风格是统一的体系,与文献记载中的"柘枝舞"、考古视野中的"柘枝舞"和唐代诗赋中所描绘的柘枝舞的风情之美相一... 从文学和考古双重视野出发,柘枝舞别具华丽、飘逸、妩媚甚至艳冶的风情之美。其华丽、飘逸、多姿多彩的风格是统一的体系,与文献记载中的"柘枝舞"、考古视野中的"柘枝舞"和唐代诗赋中所描绘的柘枝舞的风情之美相一致。柘枝舞的这种风流情韵和文人的好尚与柘枝舞人的专业化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考古 柘枝 风情之美
下载PDF
柘枝舞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虹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9,共3页
唐宋时期在中原流行的柘枝舞是"西域三大乐舞"之一,研究它的起源、发展、变迁,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西域舞蹈艺术及唐宋时期中原与西域的乐舞文化交流。
关键词 柘枝 西域 乐舞艺术
下载PDF
浅谈唐诗中的柘枝舞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利亚 《商丘师专学报》 1994年第3X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柘枝 唐诗 刘禹锡 唐代舞蹈 舞蹈节奏 《乐府诗集》 审美效应 少数民族 源于西域 曲体结构
下载PDF
唐代《柘枝大曲》形态解析——以唐代两篇诗赋为例
13
作者 刘莉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28,共5页
大曲是歌、舞、乐综合的艺术形式。在大量描写柘枝舞的唐代诗词歌赋中,以沈亚之的《柘枝舞赋》和卢肇的《湖南观双柘枝舞赋》这两篇对柘枝大曲的描写最为详尽。虽是文学作品,但诗人以直观的语句、纪实的叙述,为世人呈现出了柘枝舞作为... 大曲是歌、舞、乐综合的艺术形式。在大量描写柘枝舞的唐代诗词歌赋中,以沈亚之的《柘枝舞赋》和卢肇的《湖南观双柘枝舞赋》这两篇对柘枝大曲的描写最为详尽。虽是文学作品,但诗人以直观的语句、纪实的叙述,为世人呈现出了柘枝舞作为大曲艺术独特的表演风貌。且二赋均为作者亲自观演后所记之实录,而非转述他人文字,在时效性和直观性上都是较为可靠的。因此,以这两篇诗赋为案例和论据,来分析唐代柘枝舞和柘枝大曲的结构形态,是具备一定可行性的。本文从唐代柘枝大曲的结构入手,通过对沈、卢二赋所作之个案解析,以求能初步还原唐代柘枝舞和柘枝大曲的表演形态以及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枝 柘枝大曲 柘枝舞赋
原文传递
唐诗中的柘枝舞描写
14
作者 王薇 《文教资料》 2012年第35期3-4,共2页
本文通过唐诗中大量诗句对柘枝舞的描写.展示了柘枝舞的风采和魅力。
关键词 唐代诗歌 柘枝 艺术魅力
下载PDF
柘枝舞考略兼与向达先生商榷
15
作者 周加胜 《黑龙江史志》 2010年第11期133-,145,共2页
柘枝舞是唐代极为流行的一种少数民族舞蹈,历来有"西域说"和"南蛮说"之争。向达先生有《柘枝舞小考》一文,详考柘枝舞来源于西域及舞者服饰、容态等,甚为详赅。笔者在披览史料时发现一些资料,尚可补充向达先生之文... 柘枝舞是唐代极为流行的一种少数民族舞蹈,历来有"西域说"和"南蛮说"之争。向达先生有《柘枝舞小考》一文,详考柘枝舞来源于西域及舞者服饰、容态等,甚为详赅。笔者在披览史料时发现一些资料,尚可补充向达先生之文,因援笔以续貂尾,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枝 少数民族 西域
下载PDF
两宋《柘枝舞》的赓续与流变
16
作者 岳俊丽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47,共7页
《柘枝舞》在两宋时期的表演形态计有五种,其中北宋《柘枝队》《莲花台》以及南宋两种《柘枝舞》皆为队舞,寇准所好《柘枝》大曲是唐大曲在北宋之遗响。位列小儿队之首的《柘枝队》,表演程式最为规范严整。东传高丽的《莲花台》,表演程... 《柘枝舞》在两宋时期的表演形态计有五种,其中北宋《柘枝队》《莲花台》以及南宋两种《柘枝舞》皆为队舞,寇准所好《柘枝》大曲是唐大曲在北宋之遗响。位列小儿队之首的《柘枝队》,表演程式最为规范严整。东传高丽的《莲花台》,表演程式已大为减省,表演形态仍存宋朝遗风。南宋两种《柘枝舞》“分作五方”的五方队形皆是小儿队表演队形之缩影。隆兴府的表演在借用《柘枝舞》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加入人物扮演与故事情节,已具有“以歌舞演故事”的戏剧特征。四种队舞的乐曲皆以宋人曲子词为主体,具有“联词体”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枝队》 《莲花台》 柘枝舞》 柘枝》大曲
原文传递
唐代柘枝舞舞蹈形态流变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娜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74,共9页
柘枝舞的传入与演变,是唐代外来舞蹈华化中颇具典型特征的现象。从原生态柘枝舞到健舞再到软舞,柘枝舞在唐代经历了三种形态的嬗变。早期原生态柘枝舞呈现出一种豪迈有力、粗犷的动作风格;进入宫廷后,经过教坊专业乐人的创作成为颇具征... 柘枝舞的传入与演变,是唐代外来舞蹈华化中颇具典型特征的现象。从原生态柘枝舞到健舞再到软舞,柘枝舞在唐代经历了三种形态的嬗变。早期原生态柘枝舞呈现出一种豪迈有力、粗犷的动作风格;进入宫廷后,经过教坊专业乐人的创作成为颇具征伐意象的健舞《柘枝》;中唐后,受到南方本土文化与士人阶层审美的影响,舞蹈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其意象性大为增强。文章主要从舞蹈本体视角对柘枝舞的三种形态特点进行动态探析,寻找三者的关联与差异性,重点探究唐代柘枝舞其演变过程中呈现的动作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枝 柘枝 《屈柘枝 舞蹈形态
原文传递
关于大曲《柘枝令歌头》、《柘枝令》俗字谱及其考、译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文光 赵晓楠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1-82,共12页
俗字谱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珍贵文献 ,在音乐史学研究上具有特殊的价值。笔者根据杨荫浏先生 195 7年提供的线索 ,找到了记录在宋人史浩《峰真隐漫录》一书中的大曲《柘枝令歌头》和《柘枝令》的俗字谱。该书成书于 1181年 ,比现存各种... 俗字谱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珍贵文献 ,在音乐史学研究上具有特殊的价值。笔者根据杨荫浏先生 195 7年提供的线索 ,找到了记录在宋人史浩《峰真隐漫录》一书中的大曲《柘枝令歌头》和《柘枝令》的俗字谱。该书成书于 1181年 ,比现存各种宋代俗字谱都要早。笔者对该书的各种版本、俗字谱字进行了考、释 ,初步翻译了曲谱 ,对大曲《柘枝令歌头》和《柘枝令》的宫调、唱奏方式作出推测 ,并对《峰真隐漫录》记录的俗字谱在中国音乐史和古代音乐史研究上的地位、价值作出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乐谱 乐谱学 《峰真隐漫录》 大曲 柘枝令歌头》 柘枝令》
原文传递
“柘枝”从唐到宋之迭嬗——冯晖墓彩绘砖雕花冠舞伎考 被引量:10
19
作者 贾嫚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67,共7页
随着"丝绸之路"的贯通,中西方文化交流在中国唐代达到鼎盛,源自中亚地区的"柘枝舞"便是此文化交流的结果。本文以西安地区出土的五代冯晖墓彩绘砖雕花冠舞伎为焦点,上溯李唐,下及北宋,对唐代"柘枝"做初... 随着"丝绸之路"的贯通,中西方文化交流在中国唐代达到鼎盛,源自中亚地区的"柘枝舞"便是此文化交流的结果。本文以西安地区出土的五代冯晖墓彩绘砖雕花冠舞伎为焦点,上溯李唐,下及北宋,对唐代"柘枝"做初步探索,旨在说明,冯晖墓花冠舞伎从"柘枝舞"演变为队舞之"花心",不仅是唐代燕乐向宋代队舞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重新认识胡俗乐发展和"柘枝"变迁的一个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枝 冯晖 花冠舞伎 花心 竹竿子
原文传递
柘枝舞起源三说平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丽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81,共8页
柘枝舞是唐宋时期流行的乐舞,其起源有石国、拓跋和南诏三说。石国说虽然可信但论证有待充实;拓跋说出现原因尚需申论;南诏说看似有理实则经不起推敲。
关键词 柘枝 起源 石国说 拓跋说 南诏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