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的特性
1
作者 文宇萍 刘金熙 +1 位作者 金清 崔虎山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2,共7页
目的:分析柠檬明串珠菌中D-乳酸脱氢酶(D-LDH)的酶学特性。方法:对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构建表达质粒,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过表达。结果:经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后,D-LDH-1与D-LDH-2编... 目的:分析柠檬明串珠菌中D-乳酸脱氢酶(D-LDH)的酶学特性。方法:对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构建表达质粒,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过表达。结果:经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后,D-LDH-1与D-LDH-2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40.0,38.5 kDa;比活力分别为2.18,153.10 U/mg;在丙酮酸还原中两种酶的最适pH值与最适温度均为8.0与40℃;而乳酸氧化时D-LDH-2的最适pH值与最适温度分别为12.0与30℃。D-LDH-1与D-LDH-2对草酰乙酸、苯丙酮酸和2-酮戊二酸具有较强的催化能力,且Ca^(2+)、Cu^(2+)和Na+对其酶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Zn^(2+)与SDS对酶活性有极高的抑制作用。此外,两种酶对丙酮酸的Km值分别为2.98,6.11 mmol/L,对丙酮酸的K_(cat)/K_(m)分别为6.04×10^(2),2.28×10^(4)L/(mol·s),LDH-2对D-乳酸的K_(cat)/K_(m)为65.0 L/(mol·s)。结论:D-LDH-1与D-LDH-2为柠檬酸明串珠菌中催化D-乳酸合成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D-乳酸 D-乳酸脱氢酶 柠檬明串珠
下载PDF
胃源性柠檬双面神菌的耐药和毒力全基因组分析
2
作者 李志鹏 王莉莉 +1 位作者 张庆龙 董全江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4037-4047,共9页
【目的】从基因组水平上探讨胃源性柠檬双面神菌PA32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机制。【方法】采用耐酸实验测定PA32菌株的耐酸能力,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PA32菌株对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三代测序平台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利用glimmer... 【目的】从基因组水平上探讨胃源性柠檬双面神菌PA32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机制。【方法】采用耐酸实验测定PA32菌株的耐酸能力,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PA32菌株对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三代测序平台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利用glimmer进行基因预测,利用VFDB数据库、CARD数据库进行毒力和耐药基因功能注释。【结果】耐酸实验表明,PA32菌株能够耐受pH 2的酸性环境。药敏实验表明,PA32菌株对甲硝唑耐药,对克拉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均敏感。该菌株的基因组包括一条完整的环状染色体序列,染色体长度为3,459,946 bp,鸟嘌呤–胞嘧啶(GC)含量为73.1%,编码3296个基因。PA32菌株含有黏附和(或)侵袭、分泌系统和无氧呼吸相关毒力基因,以及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基因。【结论】胃源性柠檬双面神菌耐酸能力强,从基因组学水平分析具备致病潜力,这与其携带的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双面神 全基因组 耐药性 毒力
下载PDF
雏鸡副伤寒沙门氏菌和柠檬酸菌混合感染的诊断
3
作者 张文慧 孙以方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雏鸡 副伤寒沙门氏 柠檬菌 混合感染 症状 剖检变化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中性柠檬酸菌对几种常见藻类生长的他感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袁峻峰 孟智芳 +2 位作者 陈德辉 葛东凌 章宗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15,共4页
在4500~4800lux光照,26~28℃的培养条件下,从绿裸藻(Euglenaviridis)水华中分离的优势菌种之一中性柠檬酸菌(Citrobacterintermedius)的分泌物对斜生栅藻(Scenede... 在4500~4800lux光照,26~28℃的培养条件下,从绿裸藻(Euglenaviridis)水华中分离的优势菌种之一中性柠檬酸菌(Citrobacterintermedius)的分泌物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粉核小球藻(Chlorelapyrenoidosa)、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capricormutum)、水华鱼腥藻(Anabaenaflos-aquae)和易变鱼腥藻(Anabaenavqriabilis)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glauca)、莱茵衣藻(Chlamydononasreinhardi)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uosa)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中性柠檬酸菌胞外分泌物能促进粉核小球藻细胞个体的长大,对其他藻类主要是影响细胞的大小。中性柠檬酸菌对不同藻类影响的差异对水华过程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中性柠檬 抑制作用 促生作用 水华
下载PDF
具有广谱偶氮还原能力柠檬酸菌AzoR-2的分离鉴定和还原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洪义国 郭俊 +2 位作者 王敏妮 许玫英 孙国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97-1403,共7页
从印染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高效广谱偶氮还原菌AzoR-2,并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和偶氮还原特性分析.通过细胞形态和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的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与β-内酰胺酶基因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柠檬酸菌... 从印染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高效广谱偶氮还原菌AzoR-2,并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和偶氮还原特性分析.通过细胞形态和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的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与β-内酰胺酶基因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柠檬酸菌属细菌,定名为Citrobactersp.AzoR-2.通过对其偶氮还原特性的研究表明,菌株AzoR-2能够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多种有机物和氢气为电子供体还原多种偶氮化合物,具有广谱偶氮还原特征.对电子供体和偶氮键的定量分析表明,还原过程中偶氮键接受的电子全部来自一级电子供体.氧气对其偶氮还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该菌株的偶氮还原系统定位在菌体的细胞膜上,推测该菌株的偶氮还原与菌体膜上的电子传递过程密切相关.菌株AzoR-2的厌氧偶氮还原在碱性pH值范围发生,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7.5.菌株偶氮还原要求的温度范围较宽泛,在20-40℃范围内都显还原活性,最适作用温度为35℃.具有偶氮还原能力的柠檬酸菌在受偶氮染料污染的环境以及在印染废水的脱色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 16SrDNA β-内酰氨酶基因 偶氮还原
下载PDF
弗氏柠檬酸菌甘油脱水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齐向辉 朱绮霞 +2 位作者 韦宇拓 黄鲲 黄日波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3,共4页
以弗氏柠檬酸菌(Citrobacter freundii)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得到甘油脱水酶(glycerol dehydratase)基因dhaB、dhaC、dhaE,克隆到表达载体pSE380上,得到重组质粒pSE-dhaBCE。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JM109中,重组菌株SDS-PAGE结果... 以弗氏柠檬酸菌(Citrobacter freundii)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得到甘油脱水酶(glycerol dehydratase)基因dhaB、dhaC、dhaE,克隆到表达载体pSE380上,得到重组质粒pSE-dhaBCE。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JM109中,重组菌株SDS-PAGE结果显示有明显的61kD、22kD、16kD三条特异性蛋白条带出现。重组菌株经诱导表达,酶活力为11.59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柠檬 甘油脱水酶 克隆 表达 克隆和表达 酶基因 柠檬 大肠杆 SDS-PAGE 基因组DNA
下载PDF
激光复合诱变选育木薯原料柠檬酸高产菌 被引量:10
7
作者 洪厚胜 刘辰 +4 位作者 薛业敏 倪建华 许军 吴健 刘建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4,共4页
以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 Wm -0 1为出发菌株 ,通过60 Co γ射线、硫酸二乙脂 (DES)及激光的复合诱变 ,采用高酸、高渗培养基筛选 ,从 2 46株突变株中筛选出一株木薯粉柠檬酸发酵高产菌株Wm 1 0 16,其发酵温度为 (3 9&#... 以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 Wm -0 1为出发菌株 ,通过60 Co γ射线、硫酸二乙脂 (DES)及激光的复合诱变 ,采用高酸、高渗培养基筛选 ,从 2 46株突变株中筛选出一株木薯粉柠檬酸发酵高产菌株Wm 1 0 16,其发酵温度为 (3 9± 1)℃ ,周期 72h ,2 2 %木薯粉摇瓶 (平均总糖 17 9% ) ,产酸平均达 17 2 % ,15 0m3 大罐实验产酸 16 13 5 % ,周期 67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复合诱变选育 木薯 柠檬酸高产 育种
下载PDF
酶法提取柠檬酸废菌体中壳聚糖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蔡俊 杜予民 +1 位作者 杨建红 邱雁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9-41,45,共4页
对酶法和化学法提取柠檬酸废菌体中壳聚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酶法提取的壳聚糖的分子量和收率(267.97 ku、4.82 g/100 g干渣)比化学法(84.04ku、4.20 g/100 g干渣)高;2种方法的脱乙酰度接近。不同的纯化方法产品的纯度和灰分的含... 对酶法和化学法提取柠檬酸废菌体中壳聚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酶法提取的壳聚糖的分子量和收率(267.97 ku、4.82 g/100 g干渣)比化学法(84.04ku、4.20 g/100 g干渣)高;2种方法的脱乙酰度接近。不同的纯化方法产品的纯度和灰分的含量有着较大的差别。红外光谱图显示,酶法制备的壳聚糖与虾壳聚糖的结构非常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柠檬酸废 化学法提取 酶法提取
下载PDF
弗氏柠檬酸菌dhaT基因的克隆表达、序列分析、酶的纯化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齐向辉 罗兆飞 +5 位作者 韦宇拓 陈发忠 王珊珊 侯守海 廖东庆 黄日波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2-47,共6页
1,3-丙二醇(1,3-propanediol,1,3-PD)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以弗氏柠檬酸菌(Citrobacter freundii)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得到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1,3-propanediol dehydrogenase,PDOR)的基因dhaT,序列显示... 1,3-丙二醇(1,3-propanediol,1,3-PD)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以弗氏柠檬酸菌(Citrobacter freundii)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得到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1,3-propanediol dehydrogenase,PDOR)的基因dhaT,序列显示与来源于C.freundii DSM 30040 (Genbank U09771)相应基因的相似性为78%。将此基因构建于表达载体pSE380,得到重组质粒pSE-dhaT。重组质粒转化到宿主菌E.coli JM109中进行了表达,重组酶通过镍柱及Sephacral S- 300进行纯化,重组酶SDS-PAGE结果显示有非常明显的单一的42kDa特异性蛋白条带出现。以丙醛为底物测定重组酶还原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8.0,对丙醛的Km值为10.05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37.27μmoL/min/mg;以1,3-PD为底物测定重组酶氧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10.5,对1,3-PD的Km值为1.28mmob/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25.55μmol/min/mg。重组酶的还原反应比活为49.50U/mg,氧化反应比活为79.72U/mg。该酶同样具有假定的结合Fe2+的G-X-X-H-X-X-A-H-X-X-G-X-X-X-X-X-P-H-G模体保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柠檬 1 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 克隆 表达 纯化
下载PDF
柠檬明串珠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瑨 刘振民 +1 位作者 郭本恒 吴正钧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26-131,共6页
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是明串珠菌属的重要成员,可以合成胞外多糖如右旋糖苷、产生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细菌素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概述1993~2013年间对柠檬明串珠菌在代谢产物、分子生物学以及食品行业应用方面的研... 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是明串珠菌属的重要成员,可以合成胞外多糖如右旋糖苷、产生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细菌素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概述1993~2013年间对柠檬明串珠菌在代谢产物、分子生物学以及食品行业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明串珠 胞外多糖 遗传学
下载PDF
化学诱变快速筛选高产甘露醇柠檬明串珠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琳 张鹤之 +2 位作者 崔泰花 崔虎山 金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6-520,共5页
柠檬明串珠菌利用果糖激酶代谢果糖用于细胞生长,从而影响果糖的甘露醇转化。本研究开发了化学诱变法简单、快速、高通量筛选高产甘露醇柠檬明串珠菌突变菌株的方法。甲基磺酸乙酯(EMS)作化学诱变剂改变柠檬明串珠菌中果糖激酶活性来降... 柠檬明串珠菌利用果糖激酶代谢果糖用于细胞生长,从而影响果糖的甘露醇转化。本研究开发了化学诱变法简单、快速、高通量筛选高产甘露醇柠檬明串珠菌突变菌株的方法。甲基磺酸乙酯(EMS)作化学诱变剂改变柠檬明串珠菌中果糖激酶活性来降低果糖代谢,细胞生长则受到抑制,果糖转化为甘露醇提高甘露醇转化量。本试验中首先确定了EMS处理柠檬明串珠菌95的最佳条件,后将EMS处理后的菌株涂布于以果糖为唯一碳源的改良MRS固体培养基上,筛选细胞生长较葡萄糖培养基缓慢的菌株后检测筛选菌株的甘露醇生产能力。试验结果显示,EMS处理的最佳条件为EMS为0.5%,处理时间为45 min。经EMS处理后共有3株诱变菌株符合在果糖培养基和葡萄糖培养基中的生长要求,分别为柠檬明串珠菌95-8、柠檬明串珠菌95-9和柠檬明串珠菌95-12。对3株菌株进行发酵培养,3个菌株的甘露醇生产能力均高于原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明串珠 甘露醇 甲基磺酸乙酯(EMS)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选育耐高温柠檬酸生产菌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凯 张伟国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5年第5期26-30,共5页
为获得耐高温柠檬酸生产菌,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具有优良性状的高产菌株W和耐高温柠檬酸生产菌Y-711进行融合,筛选耐高温的高产柠檬酸生产菌。通过变色圈筛选得到融合株R502,在40℃培养72 h就可产酸118.7 g/L,其产酸量比亲本菌株分别... 为获得耐高温柠檬酸生产菌,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具有优良性状的高产菌株W和耐高温柠檬酸生产菌Y-711进行融合,筛选耐高温的高产柠檬酸生产菌。通过变色圈筛选得到融合株R502,在40℃培养72 h就可产酸118.7 g/L,其产酸量比亲本菌株分别高10.5%和21.0%,培养时间分别减少14.3%和7.7%,该菌株遗传稳定。原生质体融合是一种有效获得耐高温柠檬酸生产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黑曲霉 耐高温柠檬酸生产
下载PDF
柠檬苦素降解菌C6降解特性及活性降解酶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锦华 臧三丽 +2 位作者 白宝清 岳建伟 范三红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143-151,共9页
对从新鲜醋醅中分离到的一株柠檬苦素降解菌C6(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在酸性条件下的柠檬苦素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关酶系进行了分离纯化。分别从菌龄、接种量、培养时间、柠檬苦素浓度4个因素考察了该菌株对柠檬苦素的降解... 对从新鲜醋醅中分离到的一株柠檬苦素降解菌C6(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在酸性条件下的柠檬苦素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关酶系进行了分离纯化。分别从菌龄、接种量、培养时间、柠檬苦素浓度4个因素考察了该菌株对柠檬苦素的降解情况,结合响应面优化了该菌株的降解条件,并在最适条件下对其降解速率进行评价。进一步通过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及DEAE-纤维素柱层析对菌株C6发酵上清液中的柠檬苦素降解酶逐步纯化。结果表明,菌龄10 h、底物柠檬苦素质量浓度为4 mg/L、接种量1%的条件下,作用时间为12 h时菌株C6对柠檬苦素的降解速率可达到91.28%±0.17%,其中作用时间9 h以后降解速率显著增加,经纯化后获得相对分子量约为27 ku的电泳纯柠檬苦素降解酶,纯化倍数为9.44。结果可为该菌株及其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苦素降解 降解特性 响应面优化 分离纯化
下载PDF
柠檬明串珠菌TD1产胞外多糖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叶广彬 陈源红 +3 位作者 王长丽 杨睿睿 宾晓芸 银联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75,共6页
以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TD1为供试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该菌株产胞外多糖(EPS)条件,并对其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D1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为蔗糖109 g/L、Ca2+0.2 mmol/L、无水乙酸钠6.7 g/L。在此优... 以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TD1为供试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该菌株产胞外多糖(EPS)条件,并对其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D1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为蔗糖109 g/L、Ca2+0.2 mmol/L、无水乙酸钠6.7 g/L。在此优化条件下,EPS含量为(57.58±2.04)g/L,是优化前(32.71 g/L)的1.76倍。分别测定上述发酵条件获得的粗EPS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菌株TD1所产的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清除能力亦增强,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NO2-清除率分别为(55.23±2.18)%、(95.34±2.33)%、(56.61±3.09)%和(5.32±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明串珠 胞外多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对泡菜代谢物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亚洲 熊涛 +2 位作者 谢书虎 肖阳生 刘长根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4,共8页
在灭菌后的泡菜原材料中分别接种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室温纯种发酵7 d,期间检测泡菜液中挥发性物质与非挥发性物质(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等)、pH、风味物质香气活度值。结果表明: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 在灭菌后的泡菜原材料中分别接种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室温纯种发酵7 d,期间检测泡菜液中挥发性物质与非挥发性物质(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等)、pH、风味物质香气活度值。结果表明: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纯种发酵泡菜中pH不同程度下降,两株乳酸菌对碳水化合物、有机酸与氨基酸的代谢能力不同;主成分分析表明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纯种发酵泡菜中的代谢物与风味存在显著差异,且有自身的代表性标志代谢物与风味因子。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对泡菜代谢物与风味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窦魏斯氏 柠檬明串珠 泡菜 代谢物 风味
下载PDF
汽爆预处理对柠檬酸发酵菌渣制备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传惠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6期58-61,共4页
以柠檬酸发酵菌渣为原料,经汽爆预处理后,采用化学法制备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研究了汽爆预处理对氨基葡萄糖盐酸盐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汽爆预处理可显著提高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收率;在2.5 MPa下对柠檬酸发酵菌渣汽爆预处理90 s,氨基葡... 以柠檬酸发酵菌渣为原料,经汽爆预处理后,采用化学法制备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研究了汽爆预处理对氨基葡萄糖盐酸盐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汽爆预处理可显著提高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收率;在2.5 MPa下对柠檬酸发酵菌渣汽爆预处理90 s,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收率较未经汽爆预处理提高了(88.89±7.32)%,纯度达到93.14%;汽爆预处理副产物中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总蛋白含量分别达到6.44%和9.37%,可回收重复利用。为柠檬酸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及菌体氨糖的新工艺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发酵 汽爆预处理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可溶性成分
下载PDF
柠檬明串珠菌BD1707的胞外多糖合成酶特性
17
作者 刘景玉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年第1期15-19,共5页
柠檬明串珠菌是一类从发酵谷物和蔬菜中分离出的革兰氏阳性乳酸菌,该类菌株能表达多种胞外多糖合成酶来合成不同类型的胞外多糖。对柠檬明串珠菌BD1707在番茄汁中培养24、72 h的发酵液进行硫酸铵沉淀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位活... 柠檬明串珠菌是一类从发酵谷物和蔬菜中分离出的革兰氏阳性乳酸菌,该类菌株能表达多种胞外多糖合成酶来合成不同类型的胞外多糖。对柠檬明串珠菌BD1707在番茄汁中培养24、72 h的发酵液进行硫酸铵沉淀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位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柠檬明串珠菌BD1707可以分泌分子质量约为150、90、80 kDa 3种大小的胞外多糖合成酶,单糖分析表明产生的胞外多糖均为果聚糖,与已知的果聚糖蔗糖酶相比,这些酶的分子质量均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柠檬明串珠BD1707 胞外多糖 果聚糖蔗糖酶 果聚糖
下载PDF
酸笋中高产甘露醇异型发酵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卢宏皓 刘昭明 +2 位作者 黄翠姬 虞珂娜 万堃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36,共5页
为了获得适用于工业化接种发酵酸笋的异型乳酸菌,以自然发酵的酸笋为来源,通过分离纯化、性能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获得了一株异型发酵的柠檬明串珠菌NM-12(Leuconostoc citreum NM-12)。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产酸量为6.81 g/L,亚硝... 为了获得适用于工业化接种发酵酸笋的异型乳酸菌,以自然发酵的酸笋为来源,通过分离纯化、性能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获得了一株异型发酵的柠檬明串珠菌NM-12(Leuconostoc citreum NM-12)。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产酸量为6.81 g/L,亚硝酸盐降解率为79.05%,在果糖浓度为40 g/L、pH 5的条件下,其甘露醇产量为22.98 g/L,果糖转化率为5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乳酸 酸笋 分子生物学 柠檬明串珠 甘露醇
下载PDF
一株溶藻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洪铭 普连仙 张胜花 《环境科学导刊》 2018年第2期42-45,共4页
从景观水体中筛选出具有溶藻作用的细菌,并对其抑藻效果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溶藻效果随着菌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确定该菌株通过分泌胞外物质进行溶藻,经鉴定为柠檬酸菌属的一种。
关键词 溶藻细 筛选 鉴定 柠檬 溶藻效果
下载PDF
北京传统小吃“豆汁”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丁玉振 张绍英 +1 位作者 梁尽祎 刘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0-283,共4页
为增强对北京豆汁产品质量的控制,研究豆汁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菌产酸是导致绿豆乳自然酸化的主要原因,豆浆沉淀工序实属乳酸发酵过程;主要产酸微生物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和柠檬明串珠... 为增强对北京豆汁产品质量的控制,研究豆汁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菌产酸是导致绿豆乳自然酸化的主要原因,豆浆沉淀工序实属乳酸发酵过程;主要产酸微生物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和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两个种系,且分别占72%与26%;泡豆工艺对绿豆淀粉含量影响不大,却使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与氨基酸含量明显升高,说明浸泡促使豆子产生生理代谢:乳酸发酵导致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迅速累积,绿豆内源蛋白酶与淀粉酶活性下降,微生物蛋白酶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汁 乳酸乳球 柠檬明串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