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钢高压管脆断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威强 李爱菊 +1 位作者 陈鹭滨 赵东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3-690,共8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显微分析、力学性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等方法 ,系统分析合成氨系统使用的 2 0钢高压管发生脆断的原因。认为发生脆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钢中氮等元素在管道冷加工后形成Cottrell气团 ,从而产生应变时效所致。建议 ...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显微分析、力学性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等方法 ,系统分析合成氨系统使用的 2 0钢高压管发生脆断的原因。认为发生脆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钢中氮等元素在管道冷加工后形成Cottrell气团 ,从而产生应变时效所致。建议 2 0钢等低碳钢应严格控制其中氮等元素含量 ,控制管道弯制等成型的温度 ,避免发生冷加工现象 ,对必需的冷加工应进行应变时效试验 ,这样才能避免 2 0钢等高压管道脆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断分析 低碳钢 高压管 柯氏气团
下载PDF
橄榄石微页理结构的矿物化学及其地幔流变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隋建立 樊祺诚 +2 位作者 李霓 赵勇伟 杜星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8-781,共14页
橄榄石地幔流变同时包含物理和化学变化,但由于橄榄石位错的宽度通常<0.1μm,较难发现适合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的样品(>1μm),因此研究较少,并且对其成因机制存在重大分歧,有固溶体出溶、柯氏气团和蚀变反应等多种假说。在东北大兴... 橄榄石地幔流变同时包含物理和化学变化,但由于橄榄石位错的宽度通常<0.1μm,较难发现适合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的样品(>1μm),因此研究较少,并且对其成因机制存在重大分歧,有固溶体出溶、柯氏气团和蚀变反应等多种假说。在东北大兴安岭第四纪火山岩携带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发现具有地幔流变特征的橄榄石,其中2个样品具有微页理结构,微页理宽度分别为1μm和100μm以上,电子探针研究表明微页理的成分是相对富铁的橄榄石。从矿物成分变化特点可以排除流体蚀变或者岩浆熔体反应的可能性,从固溶体平衡理论的讨论,可以排除Fe-Mg橄榄石固溶体出溶的解释,因此认为元素气团理论的解释更加合理。位错引起橄榄石晶格畸变,从而导致元素选择性富集(Fe富集、Mg亏损),而其他元素不变,这是元素气团的特征,与矿物反应边或者蚀变边明显不同。柯氏气团能显著增强晶体强度,冶金工业普遍采用淬火工艺改善金属性能,而橄榄石位错的成分变化对强度的影响、以及对于地幔流变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流变 橄榄石矿物化学 微页理结构 位错 柯氏气团
下载PDF
预拉伸对5182-O和5754-O铝合金屈服平台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黎凤 许泽兵 +4 位作者 任月路 黄程毅 徐燕萍 陈帆 杨振兴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31,45,共7页
O状态的高Mg含量铝合金室温变形时材料表面容易出现吕德斯带。为了深入了解其机制,试验研究了不同预拉伸变形量对5182-O和5754-O铝合金板屈服平台的影响,并且对预拉伸试样进行了TEM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预拉伸量的增加屈服平台长度减... O状态的高Mg含量铝合金室温变形时材料表面容易出现吕德斯带。为了深入了解其机制,试验研究了不同预拉伸变形量对5182-O和5754-O铝合金板屈服平台的影响,并且对预拉伸试样进行了TEM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预拉伸量的增加屈服平台长度减少,预变形量达到1.0%时屈服平台消失,同时屈服平台的长度与合金成分有关。TEM分析表明位错密度对5182-O和5754-O铝合金的屈服平台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82-O铝合金 5754-O铝合金 预拉伸 柯氏气团 TEM分析 位错密度
下载PDF
热轧薄板横折缺陷浅析及控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宏志 常崇智 刘柱 《包钢科技》 2004年第1期89-91,共3页
文章对薄板经横切后出现的横折缺陷进行了描述 ,并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产生横折缺陷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柯氏气团”造成材料在变形时出现了上、下屈服点而形成了“吕德丝带” ,并根据这一原理 。
关键词 热轧薄板 横折缺陷 柯氏气团 上屈服点 平整 矫直 吕德丝带
下载PDF
低碳钢冲压制品吕德斯带的预防措施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琦 张永星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4年第2期91-92,共2页
吕德斯带是一种在冲压加工条件下产生的加工缺陷。论述了吕德斯带的形成机理,认为柯氏气团的存在是产生吕德斯带的根本原因。通过实例分析,指出了形成吕德斯带的条件,提出了预防吕德斯带产生的措施。
关键词 低碳钢 吕德斯带 柯氏气团 冷加工硬化 真空浇铸 退火处理
下载PDF
低碳钢冲压制品吕德斯带的预防措施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琦 《模具制造》 2004年第6期31-32,共2页
吕德斯带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加工缺陷,本文论述了吕德斯带的形成机理,通过实例分析,指出了柯氏气团的存在是产生吕德斯带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吕德斯带产生的几种措施。
关键词 吕德斯带 柯氏气团 硬化 真空浇铸 低碳钢 冲压制品
下载PDF
知识窗
7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1-101,共1页
机械时效(mechanical ageing)指低碳钢从高温缓冷得到稳定组织后经冷变形,在室温或高于室温下停留时,性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是由于钢在冷变形时,其中位错密度增大,α固溶体中的碳、氮原子在位错线附近偏聚形成柯氏气团,... 机械时效(mechanical ageing)指低碳钢从高温缓冷得到稳定组织后经冷变形,在室温或高于室温下停留时,性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是由于钢在冷变形时,其中位错密度增大,α固溶体中的碳、氮原子在位错线附近偏聚形成柯氏气团,使强度、硬度升高,冲击韧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低碳钢 发生变化 位错密度 α固溶体 柯氏气团 冲击韧性 冷变形
下载PDF
高铝双相钢HC420/780DP的烘烤硬化特性
8
作者 王淑华 艾兵权 +3 位作者 田秀刚 逯志强 王海龙 王玉慧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0-183,共4页
研究了预应变量对高铝双相钢HC420/780DP烘烤硬化值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对高铝双相钢HC420/780DP分别施加0%、2%、4%、6%、8%、12%预应变再经170℃×20 min烘烤硬化处理后,测定烘烤硬化值,并结合OM、SEM、XRD等分析手段对不同预应变... 研究了预应变量对高铝双相钢HC420/780DP烘烤硬化值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对高铝双相钢HC420/780DP分别施加0%、2%、4%、6%、8%、12%预应变再经170℃×20 min烘烤硬化处理后,测定烘烤硬化值,并结合OM、SEM、XRD等分析手段对不同预应变量的试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烘烤硬化值的大小与位错密度的高低有直接关系。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位错密度不断增加,马氏体含量增加,烘烤硬化值也随之增加。当预应变量≤2%时,位错密度较小,烘烤硬化值不足30 MPa。预应变量达到8%时,位错密度最大,约0.208 m^(-2),烘烤硬化值达到38 MPa。当预应变量≥8%时,位错密度保持不变,烘烤硬化值继续增大,最高可达72 MPa。XRD结果表明,不同预应变量烘烤前后均没有发现残留奥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双相钢 烘烤硬化 预应变量 柯氏气团
原文传递
钢铁材料组织超细化机理的电子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国英 刘春明 张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5-879,共5页
通过计算机编程建立奥氏体相中的 1 2 [110 ]刃位错 ,用实空间的递推方法计算碳、氮及合金元素在完整晶体及位错区引起的环境敏感镶嵌能 ,进而讨论碳、氮及合金元素在位错区的偏聚及交互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 :分立的轻杂质C ,N易偏聚在... 通过计算机编程建立奥氏体相中的 1 2 [110 ]刃位错 ,用实空间的递推方法计算碳、氮及合金元素在完整晶体及位错区引起的环境敏感镶嵌能 ,进而讨论碳、氮及合金元素在位错区的偏聚及交互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 :分立的轻杂质C ,N易偏聚在位错区 ,它们在刃位错上方形成柯氏气团 ;合金元素在完整的奥氏体晶体中趋于均匀分布 ,强、中碳化物形成元素 (Ti,V ,Nb ,Cr)易在刃位错区偏聚 ,它们在位错上方形成柯氏气团 ,而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偏聚于位错线下方 ,或分布于非缺陷区 ;轻杂质加剧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在刃位错区的偏聚 .当温度下降使得C ,N及合金元素的浓度超过其最大固溶度时 ,在钢的奥氏体刃位错区将有C ,N化合物脱溶 ,这些化合物可作为奥氏体再结晶的异质晶核 ,细化晶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聚 位错 奥氏体 合金元素 柯氏气团 碳化物 组织超细化 晶体 递推方法 环境敏感
原文传递
稀土伪双相快速渗碳组织超细化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志儒 闫牧夫 +1 位作者 刘成友 张国良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9-115,共7页
引用近代固体物理新成就,把缺陷理论、扩散理论与析出相固溶沉淀析出与晶粒细化超细化理论相融合,提出了以稀土、碳的柯氏气团为核心的渗碳理论。在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新的渗碳理论与技术———稀土伪双相快速渗碳理... 引用近代固体物理新成就,把缺陷理论、扩散理论与析出相固溶沉淀析出与晶粒细化超细化理论相融合,提出了以稀土、碳的柯氏气团为核心的渗碳理论。在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新的渗碳理论与技术———稀土伪双相快速渗碳理论与渗层组织的细化与超细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渗碳 组织超细化 柯氏气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