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柯韵伯六经层面学术思想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昱琨 郭明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2期13-15,共3页
柯韵伯对《伤寒论》有着诸多创见性观点,其中关于《伤寒论》六经的学术思想独树一帜,基于此也形成了其方证辨证等一系列完备的理论和经验。文章从六经地面说、六经为百病之立法、六经与八纲的关系,对柯韵伯的《伤寒论》六经学术思想中... 柯韵伯对《伤寒论》有着诸多创见性观点,其中关于《伤寒论》六经的学术思想独树一帜,基于此也形成了其方证辨证等一系列完备的理论和经验。文章从六经地面说、六经为百病之立法、六经与八纲的关系,对柯韵伯的《伤寒论》六经学术思想中对疾病的六经传变与出路、因方候证、临床灵活辨证观等进行了疏理探讨与挖掘,以期为六经辨证论治提供更多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韵伯 《伤寒来苏集》 六经 《伤寒论》
下载PDF
李培生教授对柯韵伯学术思想之发挥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秭林 段晓 邱明义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05-106,共2页
柯韵伯以《伤寒论》第7条为全书之总纲,意在点出仲景以阴阳为纲,但失之于以狭括广,有失于仲景本义,李培生教授特为正之。柯韵伯认为,仲景之六经不同于经络之经;李老特为纠正,认为仲景之六经与经络之手足三阴三阳并不对立而是有联系的。... 柯韵伯以《伤寒论》第7条为全书之总纲,意在点出仲景以阴阳为纲,但失之于以狭括广,有失于仲景本义,李培生教授特为正之。柯韵伯认为,仲景之六经不同于经络之经;李老特为纠正,认为仲景之六经与经络之手足三阴三阳并不对立而是有联系的。柯韵伯认为,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李老认为,外感与杂病不能分裂开来,对立辨治,但伤寒与杂病还是有区别的。柯韵伯认为,仲景之方,因症而设,非因经而设;李老指出,柯氏的学术思想体系中,仍然是六经统方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伤寒 方证 柯韵伯 李培生
下载PDF
浅谈柯韵伯对乌梅丸的发挥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蔡文就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8-69,共2页
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厥阴病篇,附原文338条之下,主治蛔厥,兼治久利.乌梅丸治疗蛔厥确有良效.因而后世奉为治蛔之祖方,并据此将乌梅丸作为治蛔的专方,如成无己、尤在泾之注疏,以及后世大多数方书论述,皆未出此,以致新版《方剂学》教材... 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厥阴病篇,附原文338条之下,主治蛔厥,兼治久利.乌梅丸治疗蛔厥确有良效.因而后世奉为治蛔之祖方,并据此将乌梅丸作为治蛔的专方,如成无己、尤在泾之注疏,以及后世大多数方书论述,皆未出此,以致新版《方剂学》教材,竟将其列为驱虫小剂,因而几被习中医者遗忘.柯韵伯著《伤寒来苏集》一书,发仲景之精微,破诸家之偏见,其对厥阴病乌梅丸的发挥,独具慧眼,对指导临床实践极具价值,今试论述如下,以就正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厥阴经病证 治疗应用 柯韵伯
下载PDF
柯韵伯兵法类比医理学术思想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惠义 贾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28-529,共2页
探讨了柯韵伯兵法类比医理的学术思想 ,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柯韵伯 兵法 医理
下载PDF
浅谈柯韵伯经方研究之思路 被引量:3
5
作者 文小敏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68-469,共2页
关键词 柯韵伯 经方 中医 桂枝汤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柯韵伯学术思想临床观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惠义 姜玉芳 《中医药研究》 1993年第5期10-12,共3页
清代著名医学家柯韵伯,以医学实践为基础,融汇《灵》、《素》法度,继传仲景心法,运用毕生治医精力,写成传世名著《伤寒来苏集》。柯氏学术精明,著述宏富,远出方有执、喻嘉言之上,自成伤寒一家。虽然临床资料留传不多,但是从柯氏成名及... 清代著名医学家柯韵伯,以医学实践为基础,融汇《灵》、《素》法度,继传仲景心法,运用毕生治医精力,写成传世名著《伤寒来苏集》。柯氏学术精明,著述宏富,远出方有执、喻嘉言之上,自成伤寒一家。虽然临床资料留传不多,但是从柯氏成名及其影响剖析,柯氏的临床经验十分丰富。柯氏理论联系实践的辨证思想,深得临床医家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思想 柯韵伯 临床 中医基础学
下载PDF
柯韵伯《伤寒附翼》经方研究特色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符强 顾皓雯 周璇 《国医论坛》 2019年第6期17-19,共3页
柯韵伯所著《伤寒附翼》对经方的研究颇为深入,通过梳理分析,总结出其具有五大特色,即制方大法,参合经气理论;方剂分类,俱以六经为纲;方剂功用,强调相互比较;方药解析,注重形色气味;方剂应用,重视方证相应。挖掘其经方研究特色,对《伤... 柯韵伯所著《伤寒附翼》对经方的研究颇为深入,通过梳理分析,总结出其具有五大特色,即制方大法,参合经气理论;方剂分类,俱以六经为纲;方剂功用,强调相互比较;方药解析,注重形色气味;方剂应用,重视方证相应。挖掘其经方研究特色,对《伤寒论》及经方的应用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附翼》 柯韵伯 经方研究 理论探讨
下载PDF
柯韵伯临床经验简介
8
作者 李永宸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43-343,共1页
关键词 柯韵伯 临床经验 伤寒米苏集 注释
下载PDF
柯韵伯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
9
作者 李惠义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19-219,共1页
柯韵伯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惠义中医诊断学是上承基础、下接临床的重要桥梁学科,历代医家均给予高度重视。有关论述较多,但清代医学家柯韵伯对诊断学的贡献却人知甚少。本文就此初作探讨。四诊... 柯韵伯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惠义中医诊断学是上承基础、下接临床的重要桥梁学科,历代医家均给予高度重视。有关论述较多,但清代医学家柯韵伯对诊断学的贡献却人知甚少。本文就此初作探讨。四诊之问辨证首要问诊是临床治疗疾病,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韵伯 中医诊断学 中医学
下载PDF
柯韵伯脾胃学说探讨
10
作者 李惠义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2-42,共1页
柯韵伯脾胃学说探讨南京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科(210011)李惠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清代医学家柯韵伯有关脾胃的独特学术论点,堪称卓识。现探讨如下,请同道指正。1三阴皆着阳明之转旋《伤寒论》... 柯韵伯脾胃学说探讨南京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科(210011)李惠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清代医学家柯韵伯有关脾胃的独特学术论点,堪称卓识。现探讨如下,请同道指正。1三阴皆着阳明之转旋《伤寒论》第270条指出:“伤寒三日,三阳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学说 柯韵伯
下载PDF
从《伤寒来苏集》初窥柯韵伯六经新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敏 荆鲁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667-1672,共6页
《伤寒来苏集》是伤寒论的著名注本之一,作者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柯氏采用“以方类证,方不拘经”的方法对《伤寒论》原文次序进行重新编排和归纳,使仲景之作在理、法、方、药等方面得到重新诠解。此外对于六经的论述,依古而加以权变,... 《伤寒来苏集》是伤寒论的著名注本之一,作者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柯氏采用“以方类证,方不拘经”的方法对《伤寒论》原文次序进行重新编排和归纳,使仲景之作在理、法、方、药等方面得到重新诠解。此外对于六经的论述,依古而加以权变,主要表现为“首立六经地面学说”“匠心独具,详辨六经通路之来去出入”“重新蠡定六经提纲证”“别开只眼,五郁理论探讨六经证治”。其学术思想将仲景辨证施治的精义作简要发挥,拓宽了后世医家的眼界和思路,研究这部分内容对于了解中医伤寒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来苏集 柯韵伯 六经 伤寒论 方证
下载PDF
柯韵伯开创仲景方剂学说体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惠义 《中医药研究》 1999年第4期4-5,共2页
清代医学家柯韵伯在《伤寒论翼》中专题论述了制方大法,成功地将《内经》治法和仲景方剂互相印证。本文从方剂辨证原则的体现,以法统方、方精不杂,法中有法、方外有方三大方面入手,结合临床实践,具体阐述柯氏合证用方、反对以方分... 清代医学家柯韵伯在《伤寒论翼》中专题论述了制方大法,成功地将《内经》治法和仲景方剂互相印证。本文从方剂辨证原则的体现,以法统方、方精不杂,法中有法、方外有方三大方面入手,结合临床实践,具体阐述柯氏合证用方、反对以方分经络、谨守病机不必执方以治病、六方为主要方加减、方各有经用不可拘、反对 397 法等论点,提示后世医家如何掌握前人遗留下来的方剂,关键在于领会仲景用方规律——制方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韵伯 开创 方剂体系
下载PDF
柯韵伯《伤寒论》六经方药证三级分类系统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秭林 段晓 +2 位作者 杨晓轶 幸超 邱明义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67-68,共2页
柯韵伯精研《伤寒论》,借鉴历代名医研究《伤寒论》的得失,重新确立了六经的价值,引入孙思邈方证学说,创立六经—方证—药证三级分类系统,将《伤寒论》方剂进行重新严格归类,对《伤寒论》条文进行科学分类,使得《伤寒论》的逻辑性、严... 柯韵伯精研《伤寒论》,借鉴历代名医研究《伤寒论》的得失,重新确立了六经的价值,引入孙思邈方证学说,创立六经—方证—药证三级分类系统,将《伤寒论》方剂进行重新严格归类,对《伤寒论》条文进行科学分类,使得《伤寒论》的逻辑性、严谨性极大增强,促进了《伤寒论》的临床应用及发展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 方证 药证 柯韵伯
原文传递
《伤寒来苏集》“胃为三阴外蔽”探微
14
作者 詹晓庆 茹清静 +5 位作者 于媚 褚栩霞 范益辉 吴亚琴 姜宏伟 马伟明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817-818,共2页
基于《内经》中关于三阴受邪、邪气循序传变规律的叙述,围绕胃气的盛衰,援引《伤寒论》相关条文,解读柯韵伯“胃为三阴外蔽”思想,总结出三阴是否受邪及受病轻重转归,全藉于胃气,为临床上医家诊疗三阴病顾护胃气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胃为三阴外蔽 伤寒来苏集 三阴病 柯韵伯
下载PDF
肾脏病的中医六经辨证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玉宁 方敬爱 刘伟敬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六经辨证源于《伤寒杂病论》,为汉代张仲景所创立。自六经辨证问世以来,不仅为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对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亦具指导意义。故清代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 六经辨证源于《伤寒杂病论》,为汉代张仲景所创立。自六经辨证问世以来,不仅为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对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亦具指导意义。故清代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伤寒来苏集》)俞慎初亦云:“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决。”(《通俗伤寒论》)临床上,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与感受外邪相关,或因外感而诱发和加重病情。其病变的发展亦遵循由表入里、由经入腑,由三阳至三阴的六经传变规律。其病证亦具六经的经证,腑证,以及合病、并病之临床特点。故临床上诸多肾脏病其证候不赿六经之范围,其辨证可宗六经之法度。鉴此,本文运用六经辨证的基本方法探讨肾脏病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为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开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论治 六经辨证 汉代张仲景 感受外邪 内伤杂病 外感疾病 柯韵伯 合病
下载PDF
从六经论治肾脏病的思路和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正华 李建民 +3 位作者 刘宝利 方敬爱 刘伟敬 刘玉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1032-1034,共3页
六经辨证源于《伤寒杂病论》,为汉代张仲景所创立。自六经辨证问世以来,不仅为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对内伤杂病的辨证亦具指导意义。故清代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 六经辨证源于《伤寒杂病论》,为汉代张仲景所创立。自六经辨证问世以来,不仅为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对内伤杂病的辨证亦具指导意义。故清代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伤寒来苏集》)。”俞根初亦提出“六经钤百病”说(《通俗伤寒论》)。近年来六经辨证在肾脏病领域的运用,收到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辨证 《伤寒杂病论》 汉代张仲景 内伤杂病 外感疾病 伤寒杂病 柯韵伯 俞根初
下载PDF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腹胀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灵辉 张喜奎(指导) 《医师在线》 2022年第1期32-34,共3页
中医腹胀病,又称腹胀或腹满,《金匮要略》言:“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故柯韵伯在《伤寒论注》云:“盖腹满、呕吐是太阴阳... 中医腹胀病,又称腹胀或腹满,《金匮要略》言:“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故柯韵伯在《伤寒论注》云:“盖腹满、呕吐是太阴阳明相关证。”可见腹胀病证有虚有实,有寒有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柯韵伯 腹满 病者 温药 实则阳明 虚则太阴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下载PDF
谈谈仲景对生姜的运用
18
作者 徐成贺 《天津中医药》 CAS 1989年第2期41-42,共2页
仲景在《伤寒论》113方中,有59方用姜,占总方的一半以上;《金匮要略》226方中,有59方用姜,约占总方的四分之一。为掌握用姜规律,试就仲景对生姜的运用作一探讨。一、发散风寒:《神农本草经》谓:“干姜味辛温,……出汗,生者优良。”故仲... 仲景在《伤寒论》113方中,有59方用姜,占总方的一半以上;《金匮要略》226方中,有59方用姜,约占总方的四分之一。为掌握用姜规律,试就仲景对生姜的运用作一探讨。一、发散风寒:《神农本草经》谓:“干姜味辛温,……出汗,生者优良。”故仲景在发散风寒诸方中,多配生姜。如桂枝汤中生姜配桂枝;葛根汤中生姜配麻黄、桂枝等,其意皆在发表风寒。故《金鉴》解桂枝汤言“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表。”柯韵伯论葛根汤言“麻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柯韵伯 金匮要略 伤寒论 葛根汤 神农本草经 半夏汤 辛温 阳生阴长 生者
下载PDF
乐德行主任医师甘温除大热法临床运用探讨
19
作者 张成新 赵翡翠 何新荣 《新疆中医药》 2005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甘温除 临床运用 主任医师 热法 乐德行 补中益气汤 《内经》 脾胃内伤 柯韵伯
下载PDF
桂枝汤加味治疗急症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红燕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9-490,共2页
关键词 加味治疗 内科急症 桂枝汤 临床应用 太阳中风证 调和阴阳 金匮要略 张仲景 柯韵伯 变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