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黄、吴《柳敬亭传》看传统史传文学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一凡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48-50,共3页
黄宗羲《柳敬亭传》与吴伟业《柳敬亭传》差异颇多,一般认为,黄《传》更具传统史传特点,而吴《传》则更多传奇色彩。但实际上,黄《传》与吴《传》的差异主要是繁简差异,这源于作者对传主的态度,而不在于写法、"文章体式"。不... 黄宗羲《柳敬亭传》与吴伟业《柳敬亭传》差异颇多,一般认为,黄《传》更具传统史传特点,而吴《传》则更多传奇色彩。但实际上,黄《传》与吴《传》的差异主要是繁简差异,这源于作者对传主的态度,而不在于写法、"文章体式"。不同的态度导致了二传不同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敬亭传 黄宗羲 吴伟业 统史
下载PDF
试论清初文人之文与学者之文的分野与内涵——以吴伟业、黄宗羲《柳敬亭传》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东耀 《语文知识》 2009年第4期77-78,共2页
清初文人之文与学者之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吴伟业、黄宗羲二人所作《柳敬亭传》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主要考察其形象塑造和行文笔法以及文章体式等方面的同异,从而探讨清初文人之文与学者之文的区别及其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 柳敬亭传 吴伟业 黄宗羲 文人之文 学者之文
下载PDF
《柳敬亭传》的思想与结构
3
作者 黎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84-87,共4页
《柳敬亭传》是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新增加的篇目之一。课文中写的柳敬亭,与作者黄宗羲大致同时,是明末清初一位极负盛名的说书艺人。关于这位艺人的说书技艺,曾引起不少文人的兴趣,他们纷纷为他作传或专写他的说书风韵,例如明末的小品... 《柳敬亭传》是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新增加的篇目之一。课文中写的柳敬亭,与作者黄宗羲大致同时,是明末清初一位极负盛名的说书艺人。关于这位艺人的说书技艺,曾引起不少文人的兴趣,他们纷纷为他作传或专写他的说书风韵,例如明末的小品文代表作作张岱就曾写有一篇题名为《柳敬亭说书》的文章,记叙他在南京的说书情况。这篇文章并不长,为了有助于理解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叙写,不妨把它找来看一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敬亭传 语文课本 左良玉 复社 明王朝 侯方域 说书的 农民起义军 宁南 《桃花扇》
下载PDF
《柳敬亭传》评注
4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87-92,78,共7页
[题解] 柳敬亭(1587-约1670)是明末清初享有盛名的说书艺人。为人诙谐而任侠,颇有胆识,金陵许多士大夫都把他引为上客。他关心国事,憎恶奸佞,相传他曾作过阮大铖的门客,因恶其奸邪而拂衣离去。他与复社中人物侯方域、吴伟业相... [题解] 柳敬亭(1587-约1670)是明末清初享有盛名的说书艺人。为人诙谐而任侠,颇有胆识,金陵许多士大夫都把他引为上客。他关心国事,憎恶奸佞,相传他曾作过阮大铖的门客,因恶其奸邪而拂衣离去。他与复社中人物侯方域、吴伟业相交往,他曾在镇守武昌的左良玉幕府中作幕僚,参与军事机密,得到左良玉的赏识重用,往来于武昌、金陵之间,调解南明福王政权的朝臣和武将的关系,平息内讧,排难解纷,的确是一个乱世的奇人。当时有许多文人给柳敬亭作传。散文大家张岱的《陶庵梦忆》中有《柳敬亭说书》一文,描绘了柳敬亭的形象和说书技艺。戏曲家吴伟业的《梅村家藏稿》中有《柳敬亭传》,记柳敬亭事颇详,表彰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敬亭传 评注 说书艺人 《陶庵梦忆》 明末清初 军事机密 吴伟业 士大夫
下载PDF
浅谈《柳敬亭传》的文章特色
5
作者 朱基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85年第3期77-77,35,共2页
《柳敬亭传》见于五年削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自精代爱国作家黄宗羲所着的《南雷文定》前集,有删节。《南雷文定》是一部散文.集、收有大量的传记,记的全是明代末期的人物,作者就是企图通过这些前贤的事迹来激励后人。
关键词 柳敬亭传 文章 语文课本 黄宗羲 高中
下载PDF
明末清初史笔与文笔的较量——以黄、吴《柳敬亭传》为例
6
作者 国淑雅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10,25,共7页
明末清初,有批文人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一位名为柳敬亭的说书艺人,他们不仅为其作传,还借此引发了对文章之法的讨论,可谓文学史上值得关注的现象。通过比较以黄宗羲和吴伟业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对柳敬亭生活经历的书写,可明显看出传记中存在... 明末清初,有批文人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一位名为柳敬亭的说书艺人,他们不仅为其作传,还借此引发了对文章之法的讨论,可谓文学史上值得关注的现象。通过比较以黄宗羲和吴伟业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对柳敬亭生活经历的书写,可明显看出传记中存在“文人之笔”与“史家之笔”的创作倾向。这场文笔与史笔的较量具体体现在对柳敬亭的形象刻画、事件取舍以及作文之法的不同主张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笔 史笔 黄宗羲 吴伟业 柳敬亭传
下载PDF
《柳敬亭传》评注
7
作者 诗友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2年第3期77-80,共4页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注】①柳敬亭,本称曹.名逢春,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了). 卒年已不可考.据说活了九十多岁,葬于苏州一带。
关键词 柳敬亭传 《东京梦华录》 武林旧事 明万历 排患解纷 卒年 修词 北宋都城 宁南 左良玉
下载PDF
关于柳敬亭的籍贯
8
作者 曹峰奎 《语文知识》 2001年第10期51-52,共2页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中选黄宗羲《柳敬亭传》一文,这篇传记中提到“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这种说法尽管是沿袭了吴伟业《柳敬亭传》中对柳氏的籍贯说法:“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盖姓曹。”但是这种错误的说法在当时乃至以后都造...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中选黄宗羲《柳敬亭传》一文,这篇传记中提到“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这种说法尽管是沿袭了吴伟业《柳敬亭传》中对柳氏的籍贯说法:“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盖姓曹。”但是这种错误的说法在当时乃至以后都造成一定的影响。柳敬亭是南通人,在明代属扬州府通州余西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敬亭 籍贯 高中 语文 柳敬亭传 教学参考
下载PDF
“面南”还是“面东”为尊──谈谈古人堂室座位的尊卑 被引量:1
9
作者 任俊荣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30-30,共1页
“面南”还是“面东”为尊──谈谈古人堂室座位的尊卑陕西省商州市中学任俊荣初中语文第五册《赵将括母》中“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意思是说:“现在赵括刚一当上将军,便面向东方(昂然)接受军官们的拜见... “面南”还是“面东”为尊──谈谈古人堂室座位的尊卑陕西省商州市中学任俊荣初中语文第五册《赵将括母》中“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意思是说:“现在赵括刚一当上将军,便面向东方(昂然)接受军官们的拜见,军官中没有敢抬头看他的人。”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上将军 赵括 军吏 高中语文 赵将 李左车 柳敬亭传 南面称孤 广武君
下载PDF
释“犯法当死”的“当”
10
作者 钱世道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29-29,共1页
释“犯法当死”的“当”湖北应城一中钱世道现行高中语文第五册《柳敬亭传》中“犯法当死”的“当”,课本未作注,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中又有关于“当”的词义辨析。人教社《教参》将此句译为“触犯刑法,应判死刑”,似乎是把“当... 释“犯法当死”的“当”湖北应城一中钱世道现行高中语文第五册《柳敬亭传》中“犯法当死”的“当”,课本未作注,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中又有关于“当”的词义辨析。人教社《教参》将此句译为“触犯刑法,应判死刑”,似乎是把“当”释为“应当”了,不妥。首先从短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人教社 柳敬亭传 教参 中钱 短语结构 李将军列 博望侯 联合式 杨恽
下载PDF
黄宗羲研究论文及介绍文章索引
11
作者 斯迈 劳力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5年第2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明夷待访录 黄梨洲 原君 柳敬亭传 沈善洪 南雷 张西堂 《文史哲》 《国风》 《史学月刊》
下载PDF
怎样鉴别活用词
12
作者 郭清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6期74-78,共5页
中学语文文言文《柳敬亭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句中的“目”字,《中学古涛文译注》(1987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注为:看,名词活用为动词。在《一般动词,还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读写月报》1992年第9期)一文... 中学语文文言文《柳敬亭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句中的“目”字,《中学古涛文译注》(1987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注为:看,名词活用为动词。在《一般动词,还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读写月报》1992年第9期)一文中却认为是一般动词,而不是词类活用。同一个词,说法不一。其啜因是鉴别的方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活用词 词类活用 柳敬亭传 名词性词组 使动用法 结构助词 为动用法 方位名词 介宾
下载PDF
浅谈“曾、尝、既”在中学文言课文中的用法
13
作者 左家宏 《昭通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83-87,共5页
我在这里主要是谈一谈“曾、尝、既” 在初中、高中文言课文中的用法.这三个字在中学课文的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使用频率很高.“曾”有11个例句;“尝”有33个例句;“既”有48个例句.它们主要是作虚词使用,少部分作实词使用.绝大多数情况... 我在这里主要是谈一谈“曾、尝、既” 在初中、高中文言课文中的用法.这三个字在中学课文的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使用频率很高.“曾”有11个例句;“尝”有33个例句;“既”有48个例句.它们主要是作虚词使用,少部分作实词使用.绝大多数情况下作副词,特别是作时间副词,极少数情况下,做其它成份.作副词的用法一般都表示“已往”、“过去” 的意思,可译作“曾经”、“已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副词 语气副词 偏句 祭妹文 教战守策 《过秦论》 柳敬亭传 《琵琶行》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下载PDF
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字误
14
作者 王占奇 《绥化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71-73,共3页
使用文字要正确,要规范,这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其意义之重大,不是这里要说的。但中学语文课本中也确实存有一些字误,这是勿庸置疑的。如果从课本就是语言的典范,是教师学生的“法典”这个角度讲,我们是不允许它有字误的。如果有了,... 使用文字要正确,要规范,这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其意义之重大,不是这里要说的。但中学语文课本中也确实存有一些字误,这是勿庸置疑的。如果从课本就是语言的典范,是教师学生的“法典”这个角度讲,我们是不允许它有字误的。如果有了,也要在再版时加以更正,以确保语言文字在中学这块园地里的纯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本 语言文字 石钟山记 中国地名录 指南录 阅读训练 简化字总表 柳敬亭传 简炼 《简化字总表》
下载PDF
自育,让教书生涯更美好
15
作者 毛荣富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15年第4期57-58,共2页
在一堂讲授儒家哲学的课上,老师问学生:"儒家思想是‘为己’,还是‘为人’?"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为人。"其实,儒家经典《论语》中早已说得明明白白:"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时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今... 在一堂讲授儒家哲学的课上,老师问学生:"儒家思想是‘为己’,还是‘为人’?"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为人。"其实,儒家经典《论语》中早已说得明明白白:"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时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今天的学者的目的却是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孔老夫子在这里强调"为己"的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这里就有一个"为己"和"为人"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己 儒家哲学 孔老夫子 古之学者 柳敬亭传 对我说 这个世界 先自 我将 有味儿
下载PDF
天赋与教育
16
作者 毛荣富 《湖南教育(中旬)(B)》 2016年第2期54-54,共1页
最近,我应邀去外省讲学,讲的是黄宗羲的《柳敬亭传》。 课的最后,我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柳敬亭为什么能成为名垂史册的说书艺人?
关键词 柳敬亭传 生活阅历 云间 易中天 中学时代 学习成绩 缺点和错误 高考状元 创造环境 苏武牧羊
下载PDF
不作“也”讲的“亦”
17
作者 唐维铎 《语文知识》 1994年第5期24-25,共2页
“亦”在古诗文中常作“也”讲,但在不少变例中,其特指性就不可一概而论了。一、充当副词。这种用法的“亦”变化最多。主要有:1、作表频率的副词,“亦”除相当于“也”外,还有相当于古汉语中的“犹”尚“复”之义(《广释词》),可译为... “亦”在古诗文中常作“也”讲,但在不少变例中,其特指性就不可一概而论了。一、充当副词。这种用法的“亦”变化最多。主要有:1、作表频率的副词,“亦”除相当于“也”外,还有相当于古汉语中的“犹”尚“复”之义(《广释词》),可译为“还”“还是”“又”等。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 广释词 不随以止 羌村三首 语气副词 《木兰诗》 古书虚字集释 柳敬亭传 范围副词 伐根
下载PDF
“当于心”辨
18
作者 周克昌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1年第6期44-45,共2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修订本,下同)《柳敬亭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句中的“当”字,词性若何,应读何音,该作何解?课本无注。
关键词 柳敬亭传 高中语文 吴昌莹 古书虚字集释 前辈学者 经词衍释 正韵 毛晃 哀范君三章 文章合为时而著
下载PDF
文学美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以中学语文教材为例
19
作者 吴功正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16年第6期81-84,共4页
掌握文学美学知识,除了能开阔审美视野、丰富审美素养外,还能够学以致用,有助于语文教材讲析、鉴赏。现以人教版、苏教版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典诗文为例,说一些想法。依照文学的审美特性对待中学古典诗文。先从一个例子入手,加以说明... 掌握文学美学知识,除了能开阔审美视野、丰富审美素养外,还能够学以致用,有助于语文教材讲析、鉴赏。现以人教版、苏教版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典诗文为例,说一些想法。依照文学的审美特性对待中学古典诗文。先从一个例子入手,加以说明。细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词,发现时间和空间都有问题。宋神宗元丰年间,苏轼摊上事了。因其诗歌诋毁新法,他于元丰二年(1079年)被捕入狱,差点掉脑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材 实际运用 小说美学 《记承天寺夜游》 《钱塘湖春行》 《核舟记》 柳敬亭传 古典诗文
原文传递
“喅噱”,还是“嗢噱”?
20
作者 谢芳庆 《语文学习》 1994年第8期20-20,共1页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柳敬亭传》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编写者注释:"喅噱,当作喅(yù)噱(jué),大笑不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那么,"喅噱"与"嗢...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柳敬亭传》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编写者注释:"喅噱,当作喅(yù)噱(jué),大笑不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那么,"喅噱"与"嗢噱"究竟孰是孰非?先说"喅噱"。《说文·口部》:"喅,音声喅喅然。从口,昱声。"《说文通训定声》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本 柳敬亭传 说文通训定声 编写者 音声 口部 使人 人民教育出版社 《汉语大字典》 文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