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东地区早中侏罗世沉积充填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军亮 肖永军 +2 位作者 张俊锋 林武 栾守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43,共7页
针对柴东地区中、下侏罗统残余地层分布复杂、原始沉积分布认识不一等问题,充分利用侏罗系野外露头勘查、钻井(孔)、地震等成果资料,通过露头引层、钻井(孔)标定地震以及地震相、低速异常识别等技术手段,明确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残余地... 针对柴东地区中、下侏罗统残余地层分布复杂、原始沉积分布认识不一等问题,充分利用侏罗系野外露头勘查、钻井(孔)、地震等成果资料,通过露头引层、钻井(孔)标定地震以及地震相、低速异常识别等技术手段,明确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残余地层分布规律;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岩心描述,系统研究早、中侏罗世地层沉积特征和充填演化规律,结合中新生代盆—山演化关系,恢复研究区早、中侏罗世古沉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柴东地区下侏罗统仅分布于红山凹陷,分布面积约为640 km2;中侏罗统分布于红山—小柴旦、尕西—鱼卡、霍布逊和德令哈等6个残留凹陷,尕丘、大柴旦、欧南等凹陷不发育中、下侏罗统。柴东地区早侏罗世表现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主要物源来自北方的祁连山,次要物源来自南侧的柴南隆起;中侏罗世处于拗陷沉积阶段,表现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的水进半旋回沉积充填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侏罗世 沉积充填 分布规律 生烃凹陷 柴东地区
下载PDF
柴东地区生物气藏储盖层定量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曹倩 金强 +1 位作者 程付启 王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7-40,共4页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第四系生物气藏储盖层目前仍处于成岩初期,为了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综合考虑储盖层岩性、物性及含气性基础上,选取排替压力、泥质含量、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作为评价参数,并建立了各参数的测井计算模型,提出了储盖层有...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第四系生物气藏储盖层目前仍处于成岩初期,为了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综合考虑储盖层岩性、物性及含气性基础上,选取排替压力、泥质含量、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作为评价参数,并建立了各参数的测井计算模型,提出了储盖层有效性的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给出了储盖层评价标准。采用该方法对研究区涩北一号、涩北二号、台南、台吉乃尔、盐湖等5个气田储盖组合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生物气分布吻合,证明评价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盖层 评价参数 综合评价 生物气藏 柴东地区
下载PDF
柴东生物气勘探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9
3
作者 徐子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6期33-37,共5页
通过对含气地震异常、老井测井解释研究认识过程的分析,阐明了柴东三湖生物气的勘探现状和目前面临的难题,针对在“地层倾角小、反射速度低、砂泥薄互层、饱含地层水”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小幅度构造难发现、薄层砂体难识别”等地质问... 通过对含气地震异常、老井测井解释研究认识过程的分析,阐明了柴东三湖生物气的勘探现状和目前面临的难题,针对在“地层倾角小、反射速度低、砂泥薄互层、饱含地层水”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小幅度构造难发现、薄层砂体难识别”等地质问题,提出了“二维地震的重新处理、重新解释或重新采集、进行变速成图、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等解决方案,以期对柴东地区下一步的生物气勘探部署及相似地区的勘探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东 生物气 勘探现状 研究认识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下载PDF
柴东北缘青白口纪-第四纪构造-沉积演化
4
作者 于洪洲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在建立柴东北缘地区青白口纪以来的构造-地层-沉积演化格架基础上,对该区盆地类型、盆山格局、物源区及沉积体系进行初步讨论。研究认为柴东北缘地区青白口纪以来经历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4个成盆旋回,现今的... 在建立柴东北缘地区青白口纪以来的构造-地层-沉积演化格架基础上,对该区盆地类型、盆山格局、物源区及沉积体系进行初步讨论。研究认为柴东北缘地区青白口纪以来经历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4个成盆旋回,现今的柴东北缘凹陷是由9个成盆阶段不同原型盆地组成的多旋回"叠合盆地",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构造背景、盆地类型、沉积体系。早古生代物源区位于南祁连内部,研究区属于远物源沉积;晚古生代为近源沉积,物源区为柴北缘加里东造山带,盆山格局从早期的南海北陆转变为后期的南陆北海。中新生代柴东北缘地区以陆内河湖相沉积为主,新生代喜山运动奠定了现今NWW-SEE向"三隆两凹"盆山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东北缘 叠合盆地 青白口纪-第四纪 构造-沉积演化
下载PDF
提高柴东气田天然气井固井质量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刚 康世柱 +3 位作者 沈勇 王翱飞 李亮祖 谭靖儇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4期62-65,共4页
对柴达木盆地第四系不成岩地层天然气气田进行了提高固井质量的研究,分析并得出了影响柴东气田天然气井固井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因素为天然气气窜和井漏。为解决该问题,要求水泥浆使用防气窜降失水剂、晶格膨胀材料和纤维防漏材料,并缩短... 对柴达木盆地第四系不成岩地层天然气气田进行了提高固井质量的研究,分析并得出了影响柴东气田天然气井固井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因素为天然气气窜和井漏。为解决该问题,要求水泥浆使用防气窜降失水剂、晶格膨胀材料和纤维防漏材料,并缩短稠化过渡时间和静胶凝强度过渡时间。在柴东气田天然气井的表层套管固井使用低温低密度促凝早强水泥浆,并配合使用插入法固井技术,防止管内、管外的窜流发生;在技术套管固井中采用双凝防窜水泥浆和套管居中技术及近平衡压力固井技术,并应用螺旋紊流定位器提高顶替效率,通过应用该技术固井合格率为100%,优质率为85%,施工安全率为100%,全年无一口井发生管外窜事故;在气层套管固井中应用增韧双膨胀防漏水泥浆,其具有很好的防漏、防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井固井 柴东气田 固井 固井质量
下载PDF
柴东盆地五道梁地区航放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金和海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5-244,共10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东部五道梁地区航放异常的展布特征、异常性质、产出位置 ,异常区铀、镭含量及铀镭平衡状态。认为该航放异常系镭异常 ,具有点源、深源性质 。
关键词 五道梁航放异常 铀镭平衡 五道梁断裂 柴东盆地
下载PDF
柴东盆地重磁场特征及构造单元划分 被引量:1
7
作者 金和海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71-378,共8页
本文通过对柴东盆地各地质体 (层 )物性参数和重磁场特征分析 ,推断解释盆地的基底结构、岩相特征、磁源体埋深、断裂构造性质及其控盆作用和对沉积盖层凹凸格局的影响 ,对柴东盆地的基底及盖层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笔者建议在相对稳定... 本文通过对柴东盆地各地质体 (层 )物性参数和重磁场特征分析 ,推断解释盆地的基底结构、岩相特征、磁源体埋深、断裂构造性质及其控盆作用和对沉积盖层凹凸格局的影响 ,对柴东盆地的基底及盖层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笔者建议在相对稳定的地区 ,寻找基底埋藏浅、沉积盖层厚度较薄 ,有利于铀成矿的斜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东盆地 重磁异常 磁源体 构造单元 基底 岩相 断裂构造 控盆作用
下载PDF
柴东地区中侏罗统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8
作者 刘汝强 林武 周丽 《内江科技》 2012年第2期117-117,189,共2页
通过对柴东地区中侏罗统油页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表明,中侏罗统油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以I-II型为主,处于低熟-成熟热演化阶段,具有较大的生油潜力,综合评价为... 通过对柴东地区中侏罗统油页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表明,中侏罗统油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以I-II型为主,处于低熟-成熟热演化阶段,具有较大的生油潜力,综合评价为好烃源岩。油页岩具有低Pr/Ph高C27规则甾烷含量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反映油页岩沉积时为较还原的沉积环境,以低等水生生源为主要母质来源,而沉积环境和母源是油页岩具有较高丰度和较好有机质类型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东地区 中侏罗统 油页岩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柴东北缘古生代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相发育特征及组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孙娇鹏 陈世悦 +3 位作者 胡忠亚 刘文平 郭晨 马帅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86-1593,共8页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大量的露头和钻井资料,共识别出混积潮坪相、混积碎屑海岸相、混积台地相及混积陆棚相等4种混合沉积相类型。在对该区古生代沉积格架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不同时期沉积格局及演化规律的分析,总结出潮...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大量的露头和钻井资料,共识别出混积潮坪相、混积碎屑海岸相、混积台地相及混积陆棚相等4种混合沉积相类型。在对该区古生代沉积格架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不同时期沉积格局及演化规律的分析,总结出潮坪—碳酸盐岩台地—欠补偿盆地沉积组合和滨岸—台地—陆棚沉积组合2种平面沉积相组合发育模式。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和物源供给能力的强弱是影响沉积相组合模式的主要因素。其中潮坪—碳酸盐岩台地—欠补偿盆地沉积组合模式主要发育在早古生代,滨岸—台地—陆棚沉积组合模式主要发育在晚古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东北缘 古生界 混合沉积 沉积组合模式 沉积演化 控制因素
原文传递
柴东盆地第四系航放异常成因机制探讨
10
作者 魏祥荣 《华东铀矿地质》 2002年第2期18-26,共9页
运用地质,物探,水文等多种手段,在分析异常区沉积环境,水文地质环境,砂体物质成分等基础上,对第四系航放异常的成因作了深入研究。确认:1,异常元素主要来自于Q3-4自身屑物的淋离;2,异常在空间上受Q3-4冲积扇前缘泥坪相与潜... 运用地质,物探,水文等多种手段,在分析异常区沉积环境,水文地质环境,砂体物质成分等基础上,对第四系航放异常的成因作了深入研究。确认:1,异常元素主要来自于Q3-4自身屑物的淋离;2,异常在空间上受Q3-4冲积扇前缘泥坪相与潜水氧化还原界面控制。因此认为该异常对成矿过程研究有重要价值。但对指导深部找矿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放射性异常 柴东盆地 第四系 成因机制 沉积环境 水文地质环境 铀矿床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吸附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晓媛 曹峰 +2 位作者 岳高凡 李英杰 于青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102,共8页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是一套待开发的优质烃源岩,吸附是页岩气最主要的储集状态,但针对该区页岩吸附特征的研究较少。依据物质守恒与热力学平衡原理,运用自主设计的气固双相等温吸附实验仪,参考煤的高压等温吸附测定行业标准,对取...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是一套待开发的优质烃源岩,吸附是页岩气最主要的储集状态,但针对该区页岩吸附特征的研究较少。依据物质守恒与热力学平衡原理,运用自主设计的气固双相等温吸附实验仪,参考煤的高压等温吸附测定行业标准,对取自柴达木盆地东部石浅1井的页岩样品进行了不同温度(30℃、40℃、50℃和60℃)的甲烷等温吸附实验研究,并运用Langmuir-Freundlich(L-F)模型对吸附量实验值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根据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得到页岩对甲烷的等量吸附热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压力一定时,页岩对甲烷的吸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一定时,随压力升高,甲烷吸附量出现先增大后降低的现象,具有典型的超临界吸附特征;L-F模型对等温吸附过程拟合效果良好,实验结果将模型中4个参数确定,且各参数物理意义明确;计算得到等量吸附热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为:q=-3 679.7n+9 779.5,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增大而降低。等量吸附热结合L-F模型可以预测任意温度、压力下页岩对甲烷的吸附量,且预测值与实验所得数据结果吻合较好,对页岩气储量评估与开发利用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实验 Langmuir—Freundlich模型 等量吸附热 页岩气 柴东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分布规律与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31
12
作者 万传治 乐幸福 陈迎宾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63-667,共5页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主要分布在柴东地区,是该盆地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的层系之一。通过对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对石炭系统层及平面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露头和分析化验资料,整体评价了石炭系的生烃潜力,指出了有利...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主要分布在柴东地区,是该盆地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的层系之一。通过对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对石炭系统层及平面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露头和分析化验资料,整体评价了石炭系的生烃潜力,指出了有利生烃凹陷,为石炭系新层系进一步的勘探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东 石炭系 平面分布规律 生烃潜力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生物礁发育特征及成礁模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峰 陈世悦 +1 位作者 马帅 王志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3,共7页
在野外踏勘及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室内鉴定分析,首次对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生物礁的发育特征、沉积环境及成礁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生物礁类型有珊瑚礁和海百合礁2种,主要造礁生物为四射珊瑚,... 在野外踏勘及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室内鉴定分析,首次对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生物礁的发育特征、沉积环境及成礁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生物礁类型有珊瑚礁和海百合礁2种,主要造礁生物为四射珊瑚,发育有柱状、牛角状、锥状的单体珊瑚和短簇状、丛状、团块状的群体珊瑚两大类型;附礁生物主要包含腕足类、腹足类、苔藓虫、有孔虫、海百合等。通过对典型礁体的解剖分析,结合研究区当时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展布特征,初步反演出该区早石炭世生物礁的形成过程及其相应的生长条件,总结出柴东北缘地区生物礁的成礁模式主要是陆表海背景下的台地边缘斜坡点礁模式,该模式下礁体主要以坍塌的角砾灰岩为基础,礁体的生长和消亡对应着由浅变深的沉积序列。该研究对中国石炭纪生物礁的发育演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恢复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炭世的古地理、古环境、油气勘探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东北缘 早石炭世 生物礁 成礁模式 沉积环境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branched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 in soils on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possible production by nitrite-reducing bacteria 被引量:3
14
作者 SUN ChiJun ZHANG ChuanLun +2 位作者 LI Fu Yan WANG HuanYe LIU WeiGu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834-1846,共13页
Branched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 (bGDGTs) are ubiquitous and abundant in soils, but their sources remain elusive.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bGDGTs are sensitive to various en... Branched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 (bGDGTs) are ubiquitous and abundant in soils, but their sources remain elusive.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bGDGTs are sensitive to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how and to what extent soil moisture (expressed as soil water content (SWC) or mean annual precipita- tion (MAP), pH and temperature may impact the distribution of bGDGTs, and to shed more light on the biological sources of bGDGT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we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bGDGTs as well as bacterial 16S rRNA gene and func- tional genes involved in the N cycle (including amoA, nirS and nirK) in 41 surface soil samples from around Lake Qinghai and east of Qaidam Basin on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e found that lower soil moisture reduced the fractional concentrations of cyclic bGDGTs and thus the cyclisation ratio of branched tetraethers (CBT) index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SWC and MAP, suggesting that soil mois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controlling bGDGT distributions in soils in this add and semi-add region. Two subgroups of bGDGTs were assigned on the basis of cluster analysis, and bGDGT indices behaved dif- ferently in the two groups, hinting at different biosynthetic mechanisms for bGDGT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Real time PCR results showed that nirS and nirK gene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bGDGTs, suggesting that the nirS- or nirK-encoding bacteria involved in denitrification might potentially be an additional biological source for soil bGDGTs (besides Acidobacteria). Moreover, our results also support the application of new indices based on 5-methyl bGDGTs and 6-methyl bGDGTs in reconstructing past temperature and pH variations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GDGTs Soil water content CBT nirS- or nirK-encoding bacteria Real time PCR Cluster analysis
原文传递
Cenozoic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southern Qaidam Basin, N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the rejuvenation of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被引量:8
15
作者 MAO LiGuang XIAO AnCheng +5 位作者 WU Lei LI BenLiang WANG LiQun LOU QianQian DONG YouPu QIN SuHu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2726-2739,共14页
The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and eastward extrus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study of the Cenozoic Qaidam Basin, especially the southern part, provides key ... The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and eastward extrus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study of the Cenozoic Qaidam Basin, especially the southern part, provides key evid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ir evolution. Here we present evidence including isopach maps, seismic sections and sedimentary analysis of single well to illustrate the sedimentary development of the basin and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its southern margin. The Qaidam Basin extended across Qiman Tagh-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in the early Cenozoic and withdrew northward at ca. 35.5 Ma, and then buckled as an EW striking elliptical depression since ca. 14.9 Ma, with the main depocenter migrating eastward.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view that the Kumukol and Hoh Xil basins joined the Qaidam Basin in the early Cenozoic time and we propose the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uplifted in the mid-Mi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 Tibetan Plateau Qaidam Basin Eastern Kunlun CENOZOIC mid-Mioce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