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东北缘青白口纪-第四纪构造-沉积演化
1
作者 于洪洲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在建立柴东北缘地区青白口纪以来的构造-地层-沉积演化格架基础上,对该区盆地类型、盆山格局、物源区及沉积体系进行初步讨论。研究认为柴东北缘地区青白口纪以来经历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4个成盆旋回,现今的... 在建立柴东北缘地区青白口纪以来的构造-地层-沉积演化格架基础上,对该区盆地类型、盆山格局、物源区及沉积体系进行初步讨论。研究认为柴东北缘地区青白口纪以来经历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4个成盆旋回,现今的柴东北缘凹陷是由9个成盆阶段不同原型盆地组成的多旋回"叠合盆地",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构造背景、盆地类型、沉积体系。早古生代物源区位于南祁连内部,研究区属于远物源沉积;晚古生代为近源沉积,物源区为柴北缘加里东造山带,盆山格局从早期的南海北陆转变为后期的南陆北海。中新生代柴东北缘地区以陆内河湖相沉积为主,新生代喜山运动奠定了现今NWW-SEE向"三隆两凹"盆山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东北缘 叠合盆地 青白口纪-第四纪 构造-沉积演化
下载PDF
柴东北缘古生代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相发育特征及组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孙娇鹏 陈世悦 +3 位作者 胡忠亚 刘文平 郭晨 马帅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86-1593,共8页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大量的露头和钻井资料,共识别出混积潮坪相、混积碎屑海岸相、混积台地相及混积陆棚相等4种混合沉积相类型。在对该区古生代沉积格架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不同时期沉积格局及演化规律的分析,总结出潮...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大量的露头和钻井资料,共识别出混积潮坪相、混积碎屑海岸相、混积台地相及混积陆棚相等4种混合沉积相类型。在对该区古生代沉积格架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不同时期沉积格局及演化规律的分析,总结出潮坪—碳酸盐岩台地—欠补偿盆地沉积组合和滨岸—台地—陆棚沉积组合2种平面沉积相组合发育模式。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和物源供给能力的强弱是影响沉积相组合模式的主要因素。其中潮坪—碳酸盐岩台地—欠补偿盆地沉积组合模式主要发育在早古生代,滨岸—台地—陆棚沉积组合模式主要发育在晚古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东北缘 古生界 混合沉积 沉积组合模式 沉积演化 控制因素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生物礁发育特征及成礁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峰 陈世悦 +1 位作者 马帅 王志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3,共7页
在野外踏勘及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室内鉴定分析,首次对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生物礁的发育特征、沉积环境及成礁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生物礁类型有珊瑚礁和海百合礁2种,主要造礁生物为四射珊瑚,... 在野外踏勘及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室内鉴定分析,首次对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生物礁的发育特征、沉积环境及成礁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生物礁类型有珊瑚礁和海百合礁2种,主要造礁生物为四射珊瑚,发育有柱状、牛角状、锥状的单体珊瑚和短簇状、丛状、团块状的群体珊瑚两大类型;附礁生物主要包含腕足类、腹足类、苔藓虫、有孔虫、海百合等。通过对典型礁体的解剖分析,结合研究区当时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展布特征,初步反演出该区早石炭世生物礁的形成过程及其相应的生长条件,总结出柴东北缘地区生物礁的成礁模式主要是陆表海背景下的台地边缘斜坡点礁模式,该模式下礁体主要以坍塌的角砾灰岩为基础,礁体的生长和消亡对应着由浅变深的沉积序列。该研究对中国石炭纪生物礁的发育演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恢复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炭世的古地理、古环境、油气勘探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东北缘 早石炭世 生物礁 成礁模式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