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德·西卡与柴伐梯尼电影的场面调度与诗意结构
被引量:
2
1
作者
毕文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90-93,共4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意大利许多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战后的断壁残垣中站起来,以关注现实的精神“将摄影机扛到大街上”,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拍摄了一批近距离观察二战后普通民众,尤其是底层小人物生活境况与基本状态的珍贵影片。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意大利许多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战后的断壁残垣中站起来,以关注现实的精神“将摄影机扛到大街上”,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拍摄了一批近距离观察二战后普通民众,尤其是底层小人物生活境况与基本状态的珍贵影片。其中,导演德·西卡(De Sica)与编剧柴伐梯尼(Zavattini)两人的合作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在场面调度与诗意结构方面呈现出精准而优雅的艺术特质,堪称生活戏剧的完美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面调度
电影艺术家
柴伐梯尼
艺术特质
关注现实
生活境况
反映现实
摄影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费德里克·费里尼 梦语者
2
作者
费米
Gabriela
《电影世界》
2017年第3期72-123,3,共52页
费德里克·费里尼是谁?1993年10月31日,费里尼溘然长逝,媒体将他奉为来自意大利电影黄金时代的独一无二的电影作者。对于许多电影爱好者而言,费里尼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发,明亮鲜艳的巴洛克世界,并因此名留影史;同时,他还是一个形容...
费德里克·费里尼是谁?1993年10月31日,费里尼溘然长逝,媒体将他奉为来自意大利电影黄金时代的独一无二的电影作者。对于许多电影爱好者而言,费里尼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发,明亮鲜艳的巴洛克世界,并因此名留影史;同时,他还是一个形容词的来源——“费里尼式”——如今这个词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惯用语。费里尼:是一个非常受大众欢迎的电影人,曾荣获过四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分别是《大路》《卡比利亚之夜》《八部半》以及《阿玛柯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比利亚
罗西里
尼
最佳外语片
德里克
里米
尼
卡萨诺瓦
柴伐梯尼
巴洛克
爱情神话
威
尼
斯电影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界电影流派一览——新现实主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皇甫一川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28-28,共1页
新现实主义是指二次大战结束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次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和艺术创新特征的电影运动。该运动大约持续了六年(1945—1951)。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西里尼、柴伐梯尼、德·西卡、德·桑蒂斯、维斯康蒂等。新现实主义电影运...
新现实主义是指二次大战结束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次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和艺术创新特征的电影运动。该运动大约持续了六年(1945—1951)。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西里尼、柴伐梯尼、德·西卡、德·桑蒂斯、维斯康蒂等。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兴起,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流派
罗西里
尼
维斯康蒂
柴伐梯尼
世界电影
维尔托夫
法国电影
电影美学
伊文思
创新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托马斯·温特伯格作品的新现实主义、类型结构与情感空间
4
作者
刘乃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28-131,共4页
在柴伐梯尼大声呼吁“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把镜头对准普通人”[1]之时,他尚未想到新现实主义的创作会启发一场远在丹麦的Dogme95运动,并将20世纪的电影艺术推向高峰。在联名发表Dogme95的四位艺术家中,最年轻的托马斯·温特伯格...
在柴伐梯尼大声呼吁“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把镜头对准普通人”[1]之时,他尚未想到新现实主义的创作会启发一场远在丹麦的Dogme95运动,并将20世纪的电影艺术推向高峰。在联名发表Dogme95的四位艺术家中,最年轻的托马斯·温特伯格不仅拍出了Dogme95的“一号作品”,还在Dogme95走向低潮期后仍然坚持其纪实精神进行创作探索,拍摄了诸多经典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伐梯尼
新现实主义
创作探索
经典影片
温特
托马斯
情感空间
低潮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新现实主义电影《偷自行车的人》
5
作者
李斌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5-57,共3页
谈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总要想到1948年德·西卡执导的影片《偷自行车的人》。作为世界电影史中一部经典的作品,《偷自行车的人》以其细腻的笔触、感人的情节、独特的创作理念和表现风格,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影片一经问...
谈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总要想到1948年德·西卡执导的影片《偷自行车的人》。作为世界电影史中一部经典的作品,《偷自行车的人》以其细腻的笔触、感人的情节、独特的创作理念和表现风格,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影片一经问世便产生巨大反响,获得了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奖。该片导演德·西卡早年从事表演事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很受大众欢迎的电影明星。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演员,更是一个优秀的导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现实主义电影
最佳外语片奖
里奇
奥斯卡金像奖
电影艺术
电影明星
电影史
柴伐梯尼
表现风格
摄影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大利的春天
被引量:
2
6
作者
戴维.奥弗贝
诸葛洋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4-248,共35页
Ⅰ 当罗伯托·罗西里尼被问到是不是新现实主义者时,他回答说:“……新现实主义,那指的是什么啊?您知道在帕尔马召开过一次新现实主义讨论会,对这个术语讨论了很长时间,但仍来作出定义。在绝大多数场合,它只是一个标签。
关键词
罗西里
尼
维斯康蒂
电影史
柴伐梯尼
安东
尼
奥
尼
美国影片
罗伯托
德意志零年
美国电影
“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沈浮同志与纪实风格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骏祥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5,共2页
我认识沈浮同志比较晚,1942年,他从成都来到重庆,先后自编自导了《重庆24小时》和《金玉满堂》两出话剧,我才同他熟识起来。不过,1942年离今天也几乎近半个世纪了。在这半个世纪里,沈浮同志编导了许多部杰出的影片,如《万家灯火》、《...
我认识沈浮同志比较晚,1942年,他从成都来到重庆,先后自编自导了《重庆24小时》和《金玉满堂》两出话剧,我才同他熟识起来。不过,1942年离今天也几乎近半个世纪了。在这半个世纪里,沈浮同志编导了许多部杰出的影片,如《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解放前)、《李时珍》、《老兵新传》、《万紫千红总是春》、《北国江南》(解放后)《曙光》(“文革”后)等等。但是他的贡献远不止此。不仅因为他曾长时期担任海燕厂的厂长,因而海燕出产的影片中都灌注着他的心血,而且由于他的乐于助人的热情,各厂编导们往往都争取把自己的剧本、样片送给他看,求得他的指点和帮助,而我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浮
纪实风格
希望在人间
自编自导
新现实主义电影
老兵新传
万紫千红总是春
北国江南
柴伐梯尼
法国电影
原文传递
我们离得太遠……——评日本电影剧本《东京的故事》
被引量:
1
8
作者
宋崇
《电影新作》
1981年第4期94-96,共3页
读日本电影剧本《东京的故事》,犹如饮一杯碧螺春茶,清淡爽口,饶有余味。因而,这部五十年代的日本电影杰作,引起了我对它分析和探索的兴趣。日本社会的素描写生影片《东京的故事》是由日本著名电影剧作家、艺术家小津安二郎和野田高梧编...
读日本电影剧本《东京的故事》,犹如饮一杯碧螺春茶,清淡爽口,饶有余味。因而,这部五十年代的日本电影杰作,引起了我对它分析和探索的兴趣。日本社会的素描写生影片《东京的故事》是由日本著名电影剧作家、艺术家小津安二郎和野田高梧编剧,并由小津安二郎导演摄制的。日本电影理论家岩崎昶在《日本电影史》一书中曾称誉小津是日本电影界的“电影之神”。他一贯严肃地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从无声片时期到现在,他主要关心的是日本社会的现实问题,特别是日本家族中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东京的故事》是他创作于一九五三年的一部成功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电影
小津安二郎
电影理论家
电影史
创作道路
人物动作
柴伐梯尼
山本萨夫
野田
国际影坛
原文传递
西方电影艺术发展的源流——电影史学习札记
9
作者
邵牧君
《电影新作》
1981年第4期100-103,共4页
西方电影中的写实主义传统所谓写实主义就是强调对真实生活的原样纪录。这同文艺学上以典型化为基本特征的现实主义方法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卢米埃尔当年拍出电影史上的最早十二部短片时,尽管影片的内容平淡无奇,甚至枯燥乏味,如工...
西方电影中的写实主义传统所谓写实主义就是强调对真实生活的原样纪录。这同文艺学上以典型化为基本特征的现实主义方法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卢米埃尔当年拍出电影史上的最早十二部短片时,尽管影片的内容平淡无奇,甚至枯燥乏味,如工厂工人下班、火车到站等,都毫无矛盾冲突或壮观奇技可言,但观众却为之发狂,风靡一时。这种热情来自人们第一次在幕布上看到能活动的画面时的新鲜感,而不是出于影片内容的吸引力。当电影还只是一种供市民群众消遣之用的玩艺时,只是反映生活中普通场面的影片肯定是不会对观众有持久的吸引力的,因为它无法满足观众的娱乐需要。所以在电影史的头五十年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电影史
新现实主义电影
西方电影
娱乐需要
影片内容
弗拉哈迪
柴伐梯尼
写实主义电影
维斯康蒂
原文传递
在完美的现实幻境中,不再有电影
10
作者
墨妍
《电影画刊》
2011年第7期26-27,共2页
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虽然取材于一个报纸上仅有两行字的真实新闻报道,影片却通过偷走自行车以后又称为偷车人的父子俩形象的塑造,讲述了一个哀恸、凝重、催人泪下的人生故事。故事没有按照好莱坞情节剧的模...
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虽然取材于一个报纸上仅有两行字的真实新闻报道,影片却通过偷走自行车以后又称为偷车人的父子俩形象的塑造,讲述了一个哀恸、凝重、催人泪下的人生故事。故事没有按照好莱坞情节剧的模式来设计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最后也没有一个"善有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剧
贾樟柯
生活化表演
新闻报道
镜头语言
柴伐梯尼
影像风格
场面调度
纪实风格
侯孝贤
原文传递
题名
德·西卡与柴伐梯尼电影的场面调度与诗意结构
被引量:
2
1
作者
毕文文
机构
韩国清州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90-93,共4页
文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意大利许多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战后的断壁残垣中站起来,以关注现实的精神“将摄影机扛到大街上”,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拍摄了一批近距离观察二战后普通民众,尤其是底层小人物生活境况与基本状态的珍贵影片。其中,导演德·西卡(De Sica)与编剧柴伐梯尼(Zavattini)两人的合作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在场面调度与诗意结构方面呈现出精准而优雅的艺术特质,堪称生活戏剧的完美演出。
关键词
场面调度
电影艺术家
柴伐梯尼
艺术特质
关注现实
生活境况
反映现实
摄影机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费德里克·费里尼 梦语者
2
作者
费米
Gabriela
出处
《电影世界》
2017年第3期72-123,3,共52页
文摘
费德里克·费里尼是谁?1993年10月31日,费里尼溘然长逝,媒体将他奉为来自意大利电影黄金时代的独一无二的电影作者。对于许多电影爱好者而言,费里尼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发,明亮鲜艳的巴洛克世界,并因此名留影史;同时,他还是一个形容词的来源——“费里尼式”——如今这个词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惯用语。费里尼:是一个非常受大众欢迎的电影人,曾荣获过四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分别是《大路》《卡比利亚之夜》《八部半》以及《阿玛柯德》)。
关键词
卡比利亚
罗西里
尼
最佳外语片
德里克
里米
尼
卡萨诺瓦
柴伐梯尼
巴洛克
爱情神话
威
尼
斯电影节
分类号
J909.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界电影流派一览——新现实主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皇甫一川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28-28,共1页
文摘
新现实主义是指二次大战结束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次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和艺术创新特征的电影运动。该运动大约持续了六年(1945—1951)。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西里尼、柴伐梯尼、德·西卡、德·桑蒂斯、维斯康蒂等。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兴起,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关键词
电影流派
罗西里
尼
维斯康蒂
柴伐梯尼
世界电影
维尔托夫
法国电影
电影美学
伊文思
创新特征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托马斯·温特伯格作品的新现实主义、类型结构与情感空间
4
作者
刘乃菁
机构
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28-131,共4页
文摘
在柴伐梯尼大声呼吁“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把镜头对准普通人”[1]之时,他尚未想到新现实主义的创作会启发一场远在丹麦的Dogme95运动,并将20世纪的电影艺术推向高峰。在联名发表Dogme95的四位艺术家中,最年轻的托马斯·温特伯格不仅拍出了Dogme95的“一号作品”,还在Dogme95走向低潮期后仍然坚持其纪实精神进行创作探索,拍摄了诸多经典影片。
关键词
柴伐梯尼
新现实主义
创作探索
经典影片
温特
托马斯
情感空间
低潮期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新现实主义电影《偷自行车的人》
5
作者
李斌娟
机构
河北传媒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5-57,共3页
文摘
谈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总要想到1948年德·西卡执导的影片《偷自行车的人》。作为世界电影史中一部经典的作品,《偷自行车的人》以其细腻的笔触、感人的情节、独特的创作理念和表现风格,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影片一经问世便产生巨大反响,获得了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奖。该片导演德·西卡早年从事表演事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很受大众欢迎的电影明星。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演员,更是一个优秀的导演。
关键词
新现实主义电影
最佳外语片奖
里奇
奥斯卡金像奖
电影艺术
电影明星
电影史
柴伐梯尼
表现风格
摄影机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大利的春天
被引量:
2
6
作者
戴维.奥弗贝
诸葛洋
出处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4-248,共35页
文摘
Ⅰ 当罗伯托·罗西里尼被问到是不是新现实主义者时,他回答说:“……新现实主义,那指的是什么啊?您知道在帕尔马召开过一次新现实主义讨论会,对这个术语讨论了很长时间,但仍来作出定义。在绝大多数场合,它只是一个标签。
关键词
罗西里
尼
维斯康蒂
电影史
柴伐梯尼
安东
尼
奥
尼
美国影片
罗伯托
德意志零年
美国电影
“现实主义”
分类号
J99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沈浮同志与纪实风格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骏祥
出处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5,共2页
文摘
我认识沈浮同志比较晚,1942年,他从成都来到重庆,先后自编自导了《重庆24小时》和《金玉满堂》两出话剧,我才同他熟识起来。不过,1942年离今天也几乎近半个世纪了。在这半个世纪里,沈浮同志编导了许多部杰出的影片,如《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解放前)、《李时珍》、《老兵新传》、《万紫千红总是春》、《北国江南》(解放后)《曙光》(“文革”后)等等。但是他的贡献远不止此。不仅因为他曾长时期担任海燕厂的厂长,因而海燕出产的影片中都灌注着他的心血,而且由于他的乐于助人的热情,各厂编导们往往都争取把自己的剧本、样片送给他看,求得他的指点和帮助,而我们的“
关键词
沈浮
纪实风格
希望在人间
自编自导
新现实主义电影
老兵新传
万紫千红总是春
北国江南
柴伐梯尼
法国电影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我们离得太遠……——评日本电影剧本《东京的故事》
被引量:
1
8
作者
宋崇
出处
《电影新作》
1981年第4期94-96,共3页
文摘
读日本电影剧本《东京的故事》,犹如饮一杯碧螺春茶,清淡爽口,饶有余味。因而,这部五十年代的日本电影杰作,引起了我对它分析和探索的兴趣。日本社会的素描写生影片《东京的故事》是由日本著名电影剧作家、艺术家小津安二郎和野田高梧编剧,并由小津安二郎导演摄制的。日本电影理论家岩崎昶在《日本电影史》一书中曾称誉小津是日本电影界的“电影之神”。他一贯严肃地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从无声片时期到现在,他主要关心的是日本社会的现实问题,特别是日本家族中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东京的故事》是他创作于一九五三年的一部成功之作。
关键词
日本电影
小津安二郎
电影理论家
电影史
创作道路
人物动作
柴伐梯尼
山本萨夫
野田
国际影坛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西方电影艺术发展的源流——电影史学习札记
9
作者
邵牧君
出处
《电影新作》
1981年第4期100-103,共4页
文摘
西方电影中的写实主义传统所谓写实主义就是强调对真实生活的原样纪录。这同文艺学上以典型化为基本特征的现实主义方法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卢米埃尔当年拍出电影史上的最早十二部短片时,尽管影片的内容平淡无奇,甚至枯燥乏味,如工厂工人下班、火车到站等,都毫无矛盾冲突或壮观奇技可言,但观众却为之发狂,风靡一时。这种热情来自人们第一次在幕布上看到能活动的画面时的新鲜感,而不是出于影片内容的吸引力。当电影还只是一种供市民群众消遣之用的玩艺时,只是反映生活中普通场面的影片肯定是不会对观众有持久的吸引力的,因为它无法满足观众的娱乐需要。所以在电影史的头五十年里。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电影史
新现实主义电影
西方电影
娱乐需要
影片内容
弗拉哈迪
柴伐梯尼
写实主义电影
维斯康蒂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在完美的现实幻境中,不再有电影
10
作者
墨妍
出处
《电影画刊》
2011年第7期26-27,共2页
文摘
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虽然取材于一个报纸上仅有两行字的真实新闻报道,影片却通过偷走自行车以后又称为偷车人的父子俩形象的塑造,讲述了一个哀恸、凝重、催人泪下的人生故事。故事没有按照好莱坞情节剧的模式来设计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最后也没有一个"善有善报。
关键词
情节剧
贾樟柯
生活化表演
新闻报道
镜头语言
柴伐梯尼
影像风格
场面调度
纪实风格
侯孝贤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德·西卡与柴伐梯尼电影的场面调度与诗意结构
毕文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费德里克·费里尼 梦语者
费米
Gabriela
《电影世界》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世界电影流派一览——新现实主义
皇甫一川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托马斯·温特伯格作品的新现实主义、类型结构与情感空间
刘乃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评新现实主义电影《偷自行车的人》
李斌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意大利的春天
戴维.奥弗贝
诸葛洋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1989
2
原文传递
7
沈浮同志与纪实风格
张骏祥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1990
1
原文传递
8
我们离得太遠……——评日本电影剧本《东京的故事》
宋崇
《电影新作》
1981
1
原文传递
9
西方电影艺术发展的源流——电影史学习札记
邵牧君
《电影新作》
1981
0
原文传递
10
在完美的现实幻境中,不再有电影
墨妍
《电影画刊》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