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2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胡皂苷A调节cAMP/PKA/CREB信号通路对失眠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乔明亮 梁硕 +4 位作者 孟毅 李锋森 谭高峰 齐丹丹 陈豪攀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3-638,共6页
目的基于cAMP/PKA/CREB通路探讨柴胡皂苷A对失眠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柴胡皂苷A低剂量组(0.625 mg·kg^(-1))、柴胡皂苷A高剂量组(2.500 mg·kg^(-1))、艾司唑仑组(0.1 mg·kg^(... 目的基于cAMP/PKA/CREB通路探讨柴胡皂苷A对失眠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柴胡皂苷A低剂量组(0.625 mg·kg^(-1))、柴胡皂苷A高剂量组(2.500 mg·kg^(-1))、艾司唑仑组(0.1 mg·kg^(-1)),每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苯丙氨酸(PCPA,0.1 mg·kg^(-1))复制失眠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昼夜节律;采用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测定大鼠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观测大鼠睡眠时相,记录慢波睡眠第1期(SWS1)、慢波睡眠第2期(SWS2)、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REMS)时长以及总睡眠时长(TST);qRT-PCR法测定下丘脑节律基因Clock、Bmal1 mRNA及钟控基因Rev-erbα、Rorα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测定海马组织NeuN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的cAMP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中Clock、Bmal1、Rev-erbα、Rorα及cAMP/PKA/CRE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昼伏夜出的节律紊乱,极度兴奋,易激惹,睡眠减少;睡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睡眠持续时间及SWS1、SWS2、REMS、TST均明显缩短(P<0.05);神经元排列紊乱,NeuN阳性神经元IOD值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Clock、Bmal1、Rev-erbα、Ror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cAMP、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的攻击性明显减弱,昼伏夜出有节律性,活动减少,睡眠增多;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睡眠持续时间及SWS1、SWS2、REMS、TST均明显延长(P<0.05);神经元排列紊乱情况有所恢复,NeuN阳性神经元IOD值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Clock、Bmal1、Rev-erbα、Ror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cAMP、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柴胡皂苷A可能通过激活cAMP/PKA/CREB通路改善失眠大鼠的昼夜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A 失眠 cAMP/PKA/CREB信号通路 昼夜节律 节律基因 钟控基因 大鼠
下载PDF
柴胡皂苷A调控PI3K/Akt通路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林玉玲 李玉杰 +2 位作者 李增一 刘琳 籍胤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8-931,共4页
目的探究柴胡皂苷A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6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250 mg/kg)、柴胡皂苷A低(5 mg/kg)、中(10 m... 目的探究柴胡皂苷A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6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250 mg/kg)、柴胡皂苷A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其余5组饲喂高脂饲料。第5周开始,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连续注射3 d,诱导T2DM模型。实验结束后进行胰岛素耐量实验计算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AUC);麻醉小鼠取血,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处死小鼠分离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游离脂肪酸(FFA)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结构异常,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出现空泡变性;AUC、FBG、FINS含量及HOMA-IR、肝组织中TG、TC、FFA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中PI3K表达和p-Akt/Akt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与柴胡皂苷A各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损伤逐渐减轻,AUC、FBG、FINS含量及HOMA-IR、肝组织中TG、TC、FFA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中PI3K表达和p-Akt/Akt显著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柴胡皂苷A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皂苷A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T2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A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柴胡皂苷D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平 方琼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对高尿酸血症大鼠体内尿酸水平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柴胡皂苷D用0.9%氯化钠溶液溶解,配制成5、10、20 mg/mL药液。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柴胡皂苷D大、中、小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每天上...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对高尿酸血症大鼠体内尿酸水平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柴胡皂苷D用0.9%氯化钠溶液溶解,配制成5、10、20 mg/mL药液。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柴胡皂苷D大、中、小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每天上午灌胃腺嘌呤0.2 g/kg+乙胺丁醇0.25 g/kg,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柴胡皂苷D各剂量组大鼠均以10 mL/kg的剂量灌胃给药,对照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灌胃同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检测给药前、给药后14、21、28 d大鼠血尿酸、尿尿酸以及黄嘌呤氧化酶(XOD)、腺苷脱氨酶(ADA)、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结果:给药后21 d,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柴胡皂苷D中剂量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28 d,与模型组相比,柴胡皂苷D大剂量组、中剂量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大鼠尿尿酸水平显著降低;柴胡皂苷D各剂量组大鼠的ADA、XOD、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皂苷D可以通过降低ADA以及XOD水平,抑制尿酸生成,起到降尿酸的作用,具有显著的肾脏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柴胡皂苷D 腺苷脱氨酶 黄嘌呤氧化酶
下载PDF
柴胡炮制品中柴胡皂苷含量研究
4
作者 郝婷 尹鑫 +2 位作者 傅万峪 李洪波 赵桂琴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2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柴胡炮制品中柴胡皂苷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与UV法测定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及总皂苷的含量;醋制法和酒制法依《中国药典》要求炮制。结果:和生品比较酒柴胡总皂苷含量和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均升高,... 目的:研究柴胡炮制品中柴胡皂苷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与UV法测定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及总皂苷的含量;醋制法和酒制法依《中国药典》要求炮制。结果:和生品比较酒柴胡总皂苷含量和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均升高,醋柴胡总皂苷含量和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均降低。水煎煮提取率较低,水煎液中柴胡皂苷的含量和醇提液中的含量相差10倍以上。结论:不同产地柴胡中总皂苷和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差异较大,柴胡不同炮制品柴胡皂苷含量有变化,酒制品高于生品,生品高于醋制品。柴胡及其炮制品醇提法的溶出率明显大于水煎煮,醇提时加碱有利于柴胡皂苷的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地柴胡 醋制 酒制 柴胡皂苷
下载PDF
柴胡皂苷A调节MLCK/MLC2信号通路对SAP大鼠肠损伤的影响
5
作者 孙兵 陶韬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A调节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肌球蛋白轻链2(MLC2)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注射牛磺胆酸钠溶液构建SAP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SAP大鼠模型随机平分...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A调节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肌球蛋白轻链2(MLC2)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注射牛磺胆酸钠溶液构建SAP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SAP大鼠模型随机平分为SAP组、柴胡皂苷A组(腹腔注射10.0 mg/kg的柴胡皂苷A)、iE-DAP组(腹腔注射3.5 mg/kg MLCK/MLC2通路激活剂iE-DAP)、柴胡皂苷A+iE-DAP组(腹腔注射10.0 mg/kg柴胡皂苷A+3.5 mg/kg iE-DAP),每组均10只大鼠,每天1次,连续注射1周,假手术组和SAP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二胺氧化酶(DAO)、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回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回肠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肠道屏障相关蛋白及MLCK/MLC2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SAP组相比,柴胡皂苷A组AMY、LIP、DAO、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而iE-DAP组AMY、LIP、DAO、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P组相比,柴胡皂苷A组大鼠回肠组织结构得到改善,回肠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SAP组相比,柴胡皂苷A组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显著升高,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P组相比,柴胡皂苷A组MLCK、p-MLC2/MLC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皂苷A可能通过下调MLCK/MLC2信号通路对SAP大鼠肠损伤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A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肌球蛋白轻链2信号通路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损伤
下载PDF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柴胡皂苷b2对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萌 施浩 +4 位作者 陈佳俊 吕家乐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b2(SSb2)对皮质酮(CORT)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CORT(100~800μmol·L^(-1)孵育24 h)组和SSb2(1.5625,3.125,6.25,12.5,25,50和100μmol·...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b2(SSb2)对皮质酮(CORT)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CORT(100~800μmol·L^(-1)孵育24 h)组和SSb2(1.5625,3.125,6.25,12.5,25,50和100μmol·L^(-1)孵育24 h)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②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模型组(CORT 400μmol·L^(-1)孵育24 h)和模型+SSb2组(SSb21.5625,3.125,6.25,12.5和25μmol·L^(-1)预处理3 h,去上清,然后加入CORT 400μmol·L^(-1)及对应浓度SSb2共孵育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微板法检测PC12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③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SSb212.5μmol·L^(-1)组,采用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PC12细胞代谢轮廓变化;比色法检测谷氨酸含量和谷氨酰胺酶活性。结果①与细胞对照组相比,当CORT浓度为400μmol·L^(-1)时,细胞存活率降低至(55±6)%(P<0.01);SSb2浓度>50μmol·L^(-1)时,对PC12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P<0.01)。②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LDH释放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各浓度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P<0.01),LDH释放率显著降低(P<0.01)。③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代谢组学结果表明,SSb2能显著回调谷氨酸、肌酸、N-乙酰天冬氨酸、L-酪氨酸、柠檬酸、L-异亮氨酸、乳酸、谷氨酰胺和胆碱9个差异代谢物。对SSb2调控的关键代谢物进一步富集分析表明,SSb2主要影响5条代谢通路,即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精氨酸生物合成。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谷氨酸含量和谷氨酰胺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组细胞谷氨酸含量(P<0.01)和谷氨酰胺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SSb2对CORT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代谢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b2 皮质酮 PC12细胞 代谢组学
下载PDF
柴胡皂苷D诱导内质网应激增强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敏感性的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桂梅 郑蕊 +6 位作者 刘晓斌 刘永仙 王亚萍 张玉富 张静 靳小燕 刘雨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5-1114,共10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SSD)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对神经胶质瘤细胞(glioblastoma,GBM)的协同增敏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结合HE染色分析RG-2、U251、LN-4283种GBM细胞系对SSD、TMZ敏感性差异并筛选最佳配伍...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SSD)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对神经胶质瘤细胞(glioblastoma,GBM)的协同增敏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结合HE染色分析RG-2、U251、LN-4283种GBM细胞系对SSD、TMZ敏感性差异并筛选最佳配伍浓度。通过克隆形成实验、HE染色结合Hoechst荧光染色检测联合给药对GBM细胞增殖影响。单丹磺酰胺(monodansylcadaverine,MDC)染色观察GBM细胞自噬小体形成。Western blot结合ICC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及凋亡、自噬蛋白表达与分布变化。结果GBM细胞对TMZ敏感性顺序为RG-2>U251>LN-428。SSD联合TMZ给药结果显示出对GBM细胞系增殖的协同抑制作用,并经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证实。与TMZ组相比,Hoechst荧光染色显示联合给药组细胞核亮染数目明显增加。MDC荧光染色发现SSD/TMZ组胞质出现致密浓染绿色颗粒,且较TMZ组相比明显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较TMZ组相比,SSD/TMZ组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CHOP、p-PERK、ATF6表达增高(P<0.05);凋亡蛋白caspase-12、caspase-9、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及自噬蛋白LC3、Beclin-1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并经ICC实验验证。结论SSD可协同TMZ抑制GBM细胞增殖且诱导其发生凋亡与自噬,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途径提高GBM细胞对TMZ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D 替莫唑胺 神经胶质瘤 增殖 凋亡 自噬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柴胡皂苷体内外抗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心茹 甘晓凤 +5 位作者 郭丽君 张嫱 郑哲 王燕春 赵权 蔡亚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1-629,共9页
为了探究柴胡皂苷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体内外感染的影响,本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2倍倍比稀释(0.384 g/L~0.0645 g/L)的柴胡皂苷对MDBK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浓度为0.0645 g/L的柴胡皂苷对MDBK细胞的活力影响最小,并且可以促... 为了探究柴胡皂苷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体内外感染的影响,本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2倍倍比稀释(0.384 g/L~0.0645 g/L)的柴胡皂苷对MDBK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浓度为0.0645 g/L的柴胡皂苷对MDBK细胞的活力影响最小,并且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因此以该浓度的柴胡皂苷进行后续试验。本研究设置阴性对照组(NC)、E.tenella感染组(PC)、磺胺嘧啶钠对照组(WM)以及柴胡皂苷治疗组(CA)。除NC组外,每组细胞加入1.6×10^(6)个E.tenella子孢子,4 h后WM组加入0.5 g/L磺胺嘧啶钠,CA组加入0.0645 g/L柴胡皂苷,继续培养至不同时间,分别提取4组细胞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感染E.tenella的MDBK细胞中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4组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培养至24 h时,4组细胞中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无显著差异;感染48 h与72 h时,与WM和PC组相比,CA组细胞中p65蛋白磷酸化水平极显著降低(P<0.001),但与N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培养48 h)和极显著高于NC组(P<0.001,培养72 h)。qPCR结果显示,培养24 h和48 h,各组细胞中各细胞因子的相对转录水平虽有不同,但在培养72 h时,与PC组和WM组相比,CA组MDBK细胞中促炎因子IL-1β、IL-8、TNF-αmRNA的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01);24 h时,CA组细胞中抑炎因子IL-10 mRNA的转录水平极显著低于WM组(P<0.0001),但在48 h和72 h时,IL-10 mRNA的转录水平逐渐升高,并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01)。将13日龄白羽肉鸡设为上述4个组。除NC组外,每组雏鸡均口服感染2×10^(4)个E.tenella孢子化卵囊。感染后2 d,CA组雏鸡口服0.0645 g/L柴胡皂苷,1 mL/只,WM组雏鸡口服0.5 g/L磺胺嘧啶,1 mL/只,共服用7 d。感染后4 d~8 d,采用血球计数板计算每组鸡粪便卵囊排出率。感染后8 d将各组鸡称重后剖杀,观察盲肠的剖检病变,并通过计算各组肉鸡的相对增重率、存活率、卵囊值以及盲肠病变值计算每组雏鸡的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于感染后4 d、6 d和8 d分别剖杀10只鸡,取盲肠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鸡盲肠组织的病变。结果显示,CA组鸡粪便卵囊排出率为22.00%,极显著低于PC组(P<0.0001),极显著高于WM组(P<0.0001);ACI为173.13,极显著高于PC组和WM组(P<0.0001),达到中效抗球虫水平;剖检病变观察可见PC组雏鸡的盲肠肠壁变薄,长度变短,高度肿胀,而CA组鸡盲肠肠壁逐渐恢复正常形态,与WM组雏鸡盲肠改善结果接近;组织病变可见,与PC组和WM组相比,CA组盲肠无炎性细胞浸润且肠绒毛肠壁形态完整,未观察到E.tenella裂殖子。以上结果首次证实柴胡皂苷在体内外均可有效抑制E.tenella对细胞的感染,并且能够改善与修复E.tenella对雏鸡盲肠的损伤,本研究为天然中药成分用于治疗E.tenella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 柔嫩艾美耳球虫 p65蛋白的磷酸化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柴胡解表退热功效相关生物活性指标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刘壮壮 康媛 +5 位作者 郭怡琳 郭欣慰 李西蒙 蔡润兰 高源 齐云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期37-48,共12页
目的:寻找与柴胡解表退热功效相关的生物活性指标,并探明此功效的生物活性量化值与柴胡皂苷a(SSa)和柴胡皂苷d (SSd)含量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煎药方式获得柴胡水煎液,并通过醇沉去除多糖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得到适宜体外实... 目的:寻找与柴胡解表退热功效相关的生物活性指标,并探明此功效的生物活性量化值与柴胡皂苷a(SSa)和柴胡皂苷d (SSd)含量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煎药方式获得柴胡水煎液,并通过醇沉去除多糖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得到适宜体外实验的柴胡提取物。从抗炎、抗过敏、抗氧化应激及解热这4类与柴胡解表退热功效相关的体外模型中筛选量效关系明确的生物活性指标,并赋予各项指标不同的权重系数,对7个柴胡样品在各项指标上的作用强弱进行排序打分;分数与相应指标权重的积为该项得分;每项得分之和为该样品解表退热之生物活性量化值;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Gri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补体活化水平;铁离子还原能力法(FRAP)测定总抗氧化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胡中的SSa和SSd含量。结果:筛选得到4项关联柴胡解表退热功效的量效关系明确的生物活性指标,分别为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NO、LPS诱导THP-1细胞分泌TNF-α、总抗氧化能力及酵母多糖介导的替代途径补体活化。相关性分析显示,7个样品的SSa和SSd总量与解表退热的生物活性量化值不相关。结论:柴胡解表退热可能与其抑制促炎因子(NO)生成、压制内生性致热原(TNF-α)生成、抗氧化及抗补体C5a活化有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柴胡指标性成分SSa和SSd可能并非柴胡该功效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表退热 生物活性 柴胡皂苷A 柴胡皂苷D 抗炎 抗氧化 内生性致热原 补体
下载PDF
柴胡皂苷D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PSME3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继超 洪洲 +4 位作者 潘光旭 李君菡 黄欣 郑琳 张捷平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柴胡皂苷D对人肝星状细胞LX-2活化及蛋白酶体激活子亚基3(PSME3)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柴胡皂苷D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生长期良好的LX-2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柴胡皂苷D组,空白组不加药物,模型组以10 ng/m... 目的观察柴胡皂苷D对人肝星状细胞LX-2活化及蛋白酶体激活子亚基3(PSME3)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柴胡皂苷D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生长期良好的LX-2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柴胡皂苷D组,空白组不加药物,模型组以1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柴胡皂苷D组以1μmol/L柴胡皂苷D+10 ng/mL TGF-β1联合处理24 h,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1型胶原蛋白(COL1A1)和PSME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增加(P<0.05),α-SMA、COL1A1和PSME3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皂苷D组细胞增殖活力下降(P<0.05),α-SMA、COL1A1和PSME3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柴胡皂苷D对LX-2细胞活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SME3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活化 柴胡皂苷D 蛋白酶体激活子亚基3
下载PDF
柴胡皂苷D对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素娥 时爱春 《中医研究》 2024年第2期84-89,共6页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D对紫杉醇(paclitaxel,PTX)耐药的乳腺癌细胞(MCF-7/PTX)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溴化四唑法(MTT法)测定不同质量分数(0、12.5、25、50、100、200 mg/L)PTX处理MCF-7/PTX细胞和MCF-7细胞48 h的细胞...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D对紫杉醇(paclitaxel,PTX)耐药的乳腺癌细胞(MCF-7/PTX)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溴化四唑法(MTT法)测定不同质量分数(0、12.5、25、50、100、200 mg/L)PTX处理MCF-7/PTX细胞和MCF-7细胞48 h的细胞存活率,确定MCF-7/PTX细胞对PTX的耐药程度。采用MTT法测定不同质量分数(0.125、0.25、0.50、1.00 mg/L)柴胡皂苷D处理MCF-7/PTX细胞48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确定柴胡皂苷D对MCF-7/PTX细胞的安全性。采用MTT法测定确定0.125、0.25和0.5 mg/L柴胡皂苷D能否调节MCF-7/PTX细胞对PTX的敏感性。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质量分数的柴胡皂苷D对Yes相关蛋白(YAP)和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进行罗丹明123(Rh123)积累和外流测定。结果:与0 mg/L PTX对比,MCF-7和MCF-7/PTX细胞存活率随PTX质量分数增加而降低,且呈现依赖性(P<0.05);确立100 mg/L PTX作为MCF-7/PTX细胞的给药质量分数。0.125、0.25和0.50 mg/L柴胡皂苷D对MCF-7/PTX细胞无明显毒性,MCF-7/PTX细胞增殖抑制率随柴胡皂苷D质量分数增加而升高。与PTX组对比,0.125、0.25和0.50 mg/L柴胡皂苷D组MCF-7/PTX细胞IC 50、YAP和p-YAP蛋白、P-pg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PTX组对比,柴胡皂苷D处理的MCF-7/PTX细胞积累更多Rh123,降低Rh123外排速度(P<0.01)。结论:柴胡皂苷D可能通过下调Hippo/YAP通路逆转P-gp介导的乳腺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D 乳腺癌细胞MCF-7 紫杉醇耐药 Hippo/YAP通路 逆转作用
下载PDF
维生素A修饰柴胡皂苷a/d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内外释药评价
12
作者 彭颖 雷晓萌 +5 位作者 吴玉欢 夏明艳 魏鑫华 王甜甜 奉建芳 张国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751-1760,共10页
目的制备维生素A(vitamin A,VA)修饰柴胡皂苷(saikosaponin,SS)a和SSd靶向脂质体并考察其体内外释药行为。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在明确大豆磷脂CS-95、胆固醇琥珀酰单酯{4-[(3β)-Cholest-5-en-3-yloxy]-4-oxobutanoic acid,CHEM}及靶向... 目的制备维生素A(vitamin A,VA)修饰柴胡皂苷(saikosaponin,SS)a和SSd靶向脂质体并考察其体内外释药行为。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在明确大豆磷脂CS-95、胆固醇琥珀酰单酯{4-[(3β)-Cholest-5-en-3-yloxy]-4-oxobutanoic acid,CHEM}及靶向配体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5000-维生素A(DSPE-PEG-VA)最佳比例的基础上,通过薄膜分散超声法包载SSa/SSd后,结合后插法将DSPE-PEG-VA搭载在脂质体上,构建VA修饰SSa/SSd脂质体递药体系(VA-SSa/SSd-Lip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脂质体形态、粒径及电位;鱼精蛋白沉淀法考察脂质体包封率及载药量;2%兔红细胞混悬液考察VA-SSa/SSd-Lips溶血性;正常大鼠尾静脉注射(1 mg/kg)VA-SSa/SSd-Lips溶液、SSa/SSd-Lips溶液和SSa/SSd溶液后,在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测定各时间点大鼠血浆中SSa和SSd的药物浓度,利用DAS 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观测裸鼠尾静脉注射VA-DiR-Lips后体内荧光分布。结果VA-SSa/SSd-Lips平均粒径为(142.43±0.60)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olymer dispersity index,PDI)为(0.31±0.052),Zeta电位为(-14.15±0.74)mV,SSa和SSd的包封率均达90%以上;体外释放行为表明VA-SSa/SSd-Lips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体外溶血性评价表明,SSa和SSd由脂质体包载后溶血毒性显著降低;VA-SSa/SSd-Lips的SSa和SSd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是SSa/SSd溶液的1.53(SSa)倍和1.99(SSd)倍,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VA-SSa/SSd-Lips的t 1/2分别是SSa/SSd溶液的2.46(SSa)倍和3.19(SSd)倍,SSa/SSd-Lips的t 1/2分别是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混合溶液(SSa/SSd-Sol)组的0.89(SSa)倍和1.25(SSd)倍。VA-DiR-Lips在活体成像中具有良好的肝脏靶向性能。结论本研究设计并构建的VA修饰脂质体VA-SSa/SSd-Lips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内外释药行为均达到了本文的设计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肝纤维化 柴胡皂苷A 柴胡皂苷D 脂质体 体外释放 溶血性
下载PDF
柴胡皂苷A抗抑郁的靶点识别及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历 邵钰婷 +2 位作者 秦书华 杨文强 刘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中药柴胡具有改善抑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是柴胡主要药效成分,本研究以SSA为研究对象,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悬尾(tail suspension test,TST... 中药柴胡具有改善抑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是柴胡主要药效成分,本研究以SSA为研究对象,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悬尾(tail suspension test,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明确SSA的抗抑郁作用。利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并验证SSA的作用靶点,并利用细胞热转移测定实验(cellular thermal shift assay,CETSA)和药物亲和力靶稳定性实验(drug affinity responsive target stability,DARTS)验证SSA的靶标;采用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研究SSA的抗抑郁作用机制。CUMS模型TST和FS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SSA能够显著缩短小鼠的不动时间,表明SSA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计算机分子对接证明了SSA与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OXTR)结合效果较好,表明SSA抗抑郁的作用靶点可能是OXTR。CETSA结果表明在一系列温度梯度处理下,SSA能够明显延缓OXTR的热变性;DARTS实验结果表明,在一系列酶浓度梯度处理下,SSA能够显著降低OXTR对蛋白质水解的敏感性,表明SSA抗抑郁的作用靶点是OXTR。此外,SSA对OXTR下游的ERK通路没有激活作用。本研究表明SSA发挥抗抑郁作用的靶点可能为OXTR,为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柴胡皂苷A 催产素受体 细胞热转移测定实验 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模型
下载PDF
柴胡皂苷D调控CaMKKβ/AMPK信号通路介导ICCs细胞自噬的机制
14
作者 万莹 曾毅 +2 位作者 吕文亮 张思依 徐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3-1402,共10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调控CaMKKβ/AMPK信号通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对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细胞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大鼠原代ICCs细胞,谷氨酸刺激构建ICCs自噬模型,免疫荧光检测Ca2+水平。将原代...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调控CaMKKβ/AMPK信号通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对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细胞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大鼠原代ICCs细胞,谷氨酸刺激构建ICCs自噬模型,免疫荧光检测Ca2+水平。将原代ICCs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柴胡皂苷D组、模型+CaMKKβ抑制剂组、模型+柴胡皂苷D+CaMKKβ抑制剂组。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超微结构,ELISA检测Ghrelin和SP的水平,免疫荧光检测Ca2+和LC-3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C-3Ⅱ/Ⅰ、CaMKKβ、p-AMPK、Drp1、MFN2、IP3R和Ry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谷氨酸诱导的模型组ICCs中LC-3Ⅱ荧光表达增强。柴胡皂苷D干预可降低Ca2+浓度,降低CaMKKβ、AMPK和MFN2水平(P<0.01),增加LC-3Ⅱ/Ⅰ、IP3R、RyR、Drp1、Ghrelin和SP水平(P<0.01)。柴胡皂苷D联合CaMKKβ抑制剂STO-609干预后效果更显著。结论柴胡皂苷D可通过CaMKKβ/AMPK信号通路介导Ca2+外流,影响ICCs细胞过度自噬及胃肠动力相关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D 功能性消化不良 ICCs自噬 CaMKKβ/AM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探讨柴胡皂苷B2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海洋 张金存 +4 位作者 陈曦 关晓海 曹凤宏 康绍叁 张立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3-2057,共5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B2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10 mg/kg)组和柴胡皂苷B2低、中、高剂量组(5、10、20 mg/kg),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B2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10 mg/kg)组和柴胡皂苷B2低、中、高剂量组(5、10、20 mg/kg),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2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试剂盒检测大鼠肾组织中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TLR4、NF-κB、p-NF-κB、NLRP3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可见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出现部分空泡化,肾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细胞生成及胶原纤维沉积,血清BUN、Scr、TNF-α、IL-1β水平、肾组织TGF-β1阳性表达、TLR4、p-NF-κB/NF-κB、NLRP3蛋白表达升高(P<0.05),肾组织ADM水平、E-cadherin阳性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皂苷B2各剂量组大鼠肾脏病变逐渐减轻,血清BUN、Scr、TNF-α、IL-1β水平,肾组织TGF-β1阳性表达,TLR4、p-NF-κB/NF-κB、NLRP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肾组织ADM水平、E-cadherin阳性表达均升高(P<0.05);与柴胡皂苷B2高剂量组比较,依那普利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柴胡皂苷B2能够缓解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改善肾功能和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B2 单侧输尿管梗阻 肾间质纤维化 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
下载PDF
柴胡皂苷调节HIF-1α/BNIP3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自噬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
16
作者 祁正亮 刘晓 田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56-2261,共6页
目的探究柴胡皂苷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信号通路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窦组织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法构建肝胃不和型F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 目的探究柴胡皂苷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信号通路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窦组织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法构建肝胃不和型F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吗丁啉组、柴胡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其中吗丁啉组以2.7 mg·kg^(-1)吗丁啉灌胃,柴胡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2、4、8 mg·kg^(-1)柴胡皂苷,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连续干预7 d。观察各组大鼠胃肠功能: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含量,HE染色观察胃窦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胃窦组织线粒体结构,试剂盒检测ROS、MDA、SOD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胃窦组织线粒体LC3、Beclin1、p62、HIF-1α、BNIP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肿胀、变形,出现大量自噬体,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MTL、GAS、SOD、P62降低,ROS、MDA水平、LC3Ⅱ/LC3Ⅰ、Beclin1、HIF-1α、BNIP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吗丁啉组和柴胡皂苷低、中、高剂量组胃窦组织症状明显改善,线粒体嵴清晰,自噬体减少,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MTL、GAS、SOD、p62升高,ROS、MDA水平、LC3Ⅱ/LC3Ⅰ、Beclin1、HIF-1α、BNIP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柴胡皂苷能够改善肝胃不和型FD大鼠肠胃功能,抑制线粒体自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BNIP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线粒体自噬 柴胡皂苷 HIF-1α/BNIP3信号通路 大鼠 胃窦组织
下载PDF
基于cAMP/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柴胡皂苷对多发性抽动症小鼠的治疗作用
17
作者 陈羽 王佳斌 +1 位作者 颜建宏 张颖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25-29,共5页
目的基于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成分结合蛋白(cAMP/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柴胡皂苷(SS)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S组、SS低剂量(SS-L)组、SS高剂量(SS-H)组、阳性药物组、SS-H+... 目的基于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成分结合蛋白(cAMP/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柴胡皂苷(SS)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S组、SS低剂量(SS-L)组、SS高剂量(SS-H)组、阳性药物组、SS-H+PKA抑制剂(H-89)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经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溶液建立TS小鼠模型。造模后,SS-L组、SS-H组分别给予25、100 mg/kg SS腹腔注射,并以生理盐水灌胃;阳性药物组以0.5 mg/kg氟哌啶醇灌胃,并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SS-H+H-89组以100 mg/kg SS、5 mg/kg H-89腹腔注射,并以生理盐水灌胃;TS组及对照组分别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灌胃。每天1次,连续干预3周。对小鼠运动行为、刻板行为进行评分,用ELISA法检测纹状体组织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多巴胺(DA),用苏木精-伊红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MP/PKA/CRE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S组脑细胞形态被破坏,干预1、2、3周小鼠运动行为评分、刻板行为评分及纹状体组织中NE、DA水平、TH阳性神经元数量高(P均<0.05),纹状体组织中5-HT水平及cAMP、PKA、CREB蛋白表达低(P均<0.05);与TS组比较,SS-L组、SS-H组、阳性对照组脑细胞形态得到改善,干预1、2、3周小鼠运动行为评分、刻板行为评分及纹状体组织中NE、DA水平、TH阳性神经元数量低(P均<0.05),纹状体组织中5-HT水平及cAMP、PKA、CREB蛋白表达高(P均<0.05);S-H+H-89组逆转SS-H组各指标的变化(P均<0.05)。结论SS可能通过调节cAMP/PKA/CREB信号通路对TS小鼠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症 柴胡皂苷 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成分结合蛋白信号通路
下载PDF
柴胡皂苷D调控miR-34a对胶质瘤细胞C6增殖与自噬的影响
18
作者 刘晓熙 赵鹏伟 +1 位作者 张静 于慧玲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1,17,共5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调控miR-34a对胶质瘤细胞C6增殖与自噬的影响。方法:分别以终浓度为0、3、6、9、12、15μmol/L的柴胡皂苷D作用胶质瘤细胞C6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胶质瘤细胞C6中自噬相关蛋白LC3...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调控miR-34a对胶质瘤细胞C6增殖与自噬的影响。方法:分别以终浓度为0、3、6、9、12、15μmol/L的柴胡皂苷D作用胶质瘤细胞C6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胶质瘤细胞C6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及Beclin1表达情况。将胶质瘤细胞C6分成4组:对照组(Control组)、柴胡皂苷D组(Ssd组)、柴胡皂苷D+miR-34a阴性对照转染组(Ssd+miR-34a NC组)、柴胡皂苷D+miR-34a inhibitor转染组(Ssd+miR-34a inhibitor组),CCK-8法检测miR-34a NC和miR-34a inhibitor在柴胡皂苷D处理后对胶质瘤细胞C6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胶质瘤细胞C6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浓度的柴胡皂苷D处理48 h后,胶质瘤细胞C6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胶质瘤细胞C6中miR-34a表达水平升高(P<0.05)。转染后,Ssd组胶质瘤细胞C6增殖率、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表达水平与Ssd+miR-34a 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d组、Ssd+miR-34a NC组胶质瘤细胞C6增殖率低于Control组和Ssd+miR-34a inhibitor组,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表达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和Ssd+miR-34a inhibito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sd+miR-34a inhibitor组胶质瘤细胞C6增殖率低于Control组,LC3-Ⅱ/LC3-Ⅰ比值高于Contr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皂苷D可能是通过调控miR-34a来抑制胶质瘤细胞C6增殖和诱导自噬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柴胡皂苷D MIR-34A 增殖 自噬
下载PDF
柴胡皂苷D通过NLRP3介导细胞焦亡抑制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19
作者 高芳 李君 +1 位作者 郭艳霞 李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794-1800,共7页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D通过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介导细胞焦亡,抑制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株HTh83和KMH2,不同浓度柴胡皂苷D(1、4、7、10、13、16、19、22、25、28...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D通过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介导细胞焦亡,抑制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株HTh83和KMH2,不同浓度柴胡皂苷D(1、4、7、10、13、16、19、22、25、28、31、34、37μmol/L)作用48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细胞分为对照组(0μmol/L柴胡皂苷D)、低浓度组(2.2μmol/L柴胡皂苷D)、中浓度组(11μmol/L柴胡皂苷D)、高浓度组(22μmol/L柴胡皂苷D)、si-NC组(转染NC siRNA)、高浓度+si-NC组(22μmol/L柴胡皂苷D联合转染NC siRNA)、高浓度+si-NLRP3组(22μmol/L柴胡皂苷D联合转染NLRP3 siRNA),处理48 h后检测克隆形成数目,NLRP3、裂解型Caspase-1、GSDMD氨基末端片段(GSDMD N terminal fragment,GSDMD-N)的表达水平及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水平。结果柴胡皂苷D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HTh83细胞和KMH2细胞的存活率(P<0.05);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的细胞克隆数目低于对照组(P<0.05),NLRP3、裂解型Caspase-1、GSDMD-N的表达水平及培养基中IL-1β、IL-18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si-NLRP3组细胞的存活率及克隆数目高于高浓度+si-NC组(P<0.05),NLRP3、裂解型Caspase-1、GSDMD-N的表达水平及培养基中IL-1β、IL-18的水平低于高浓度+si-NC组(P<0.05)。结论柴胡皂苷D能显著抑制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LRP3,介导细胞焦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甲状腺癌 柴胡皂苷D 增殖 NOD样受体蛋白3 焦亡
下载PDF
RP-HPLC-ELSD法测定逍遥颗粒中柴胡皂苷c、a、d的含量
20
作者 范洋 李明辉 +1 位作者 逯小萌 王丽霞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年第8期138-145,共8页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RP-HPLC-ELSD)法同时测定逍遥颗粒中柴胡皂苷c、a、d三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安捷伦(Agilent)S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程序为0~18min,30%A;18...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RP-HPLC-ELSD)法同时测定逍遥颗粒中柴胡皂苷c、a、d三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安捷伦(Agilent)S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程序为0~18min,30%A;18~26min,35%~45%A;26~35min,45%~55%A。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气体流速为2.5L/min,蒸发温度为60℃,进样量为10μl。结果:柴胡皂苷c、a、d分别在0.950~19.000μg、1.088~21.760μg、1.520~30.400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柴胡皂苷c平均回收率为99.49%,RSD为0.35%(n=9);柴胡皂苷a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为0.66%(n=9);柴胡皂苷d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为0.47%(n=9)。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逍遥颗粒中柴胡皂苷c、a、d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颗粒 柴胡皂苷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