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临界萃取栀子果油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1
作者 冯菲菲 刘思思 +3 位作者 刘汝宽 易有金 祁鲲 杨艳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栀子果实是原卫生部公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之一,也是我国优良的木本油料资源。为推动栀子果高值化利用,利用亚临界技术萃取栀子果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工艺进行了研究和优化,重点探讨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料液比、萃取次数对... 栀子果实是原卫生部公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之一,也是我国优良的木本油料资源。为推动栀子果高值化利用,利用亚临界技术萃取栀子果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工艺进行了研究和优化,重点探讨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料液比、萃取次数对栀子果提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栀子果油的最佳亚临界条件为:溶剂丁烷,筛网目数60目,料液比1∶5(g∶mL),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60 min,萃取4次。在此条件下,栀子果油提取率为93.02%。本研究可为亚临界萃取工艺在栀子果制油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油 亚临界萃取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精炼栀子果油氧化稳定性研究及货架期预测 被引量:9
2
作者 金清馨 许光治 +3 位作者 倪勤学 孙辰茹 高前欣 张有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89,共4页
以精炼栀子果油为原料,分析了不同贮藏条件(光照、氧气、温度)对精炼栀子果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建立精炼栀子果油的氧化动力学模型,预测精炼栀子果油的货架期。结果表明:精炼栀子果油的氧化稳定性受光照、氧气和温度的影响,在避光、密封... 以精炼栀子果油为原料,分析了不同贮藏条件(光照、氧气、温度)对精炼栀子果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建立精炼栀子果油的氧化动力学模型,预测精炼栀子果油的货架期。结果表明:精炼栀子果油的氧化稳定性受光照、氧气和温度的影响,在避光、密封、低温的贮藏条件下能有效降低过氧化值的增长速率,延长贮藏时间。精炼栀子果油的氧化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所得模型为C=C_0·exp[exp(-4 495. 1/T+11. 69)·t]。通过推算可得出密封、避光条件下精炼栀子果油在25、20、15℃条件下的货架期分别为95、123、16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油 氧化稳定性 氧化动力学模型 货架期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栀子果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孙谙 刘强 +1 位作者 杨艳 蒋丽娟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8-234,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所得栀子果实油脂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筛选最佳油脂提取方法,为栀子果油的开发、高值化、深加工提供参考。【方法】选用物理冷榨、亚临界萃取、索氏抽提3种方法制取栀子果实油脂,对所得油脂品...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所得栀子果实油脂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筛选最佳油脂提取方法,为栀子果油的开发、高值化、深加工提供参考。【方法】选用物理冷榨、亚临界萃取、索氏抽提3种方法制取栀子果实油脂,对所得油脂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按照所制得油脂提取率由高到低排序,各提取方法依次为索氏抽提(22.75%)、亚临界萃取(21.17%)和低温压榨方法(8.32%)。不同提取方法对栀子果实油脂的折光指数及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显著,对皂化值和酸值有显著影响。GC-MS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这3种方法所提取栀子果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同,均为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十七碳酸(C17: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二十酸(C20:0)。其中,采用物理冷榨所提取栀子果油多不饱和脂肪酸(51.34%)含量较其他2种方法高,采用亚临界萃取法所提取栀子果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31.15%),总不饱和脂肪酸(81.83%)、植物甾醇(1.850 mg/g)、维生素E(2.579 mg/g)、角鲨烯(1.563 g/kg)和西红花苷I(0.136 g/kg)的含量均高于采用其他2种方法所提取栀子果油,且酸价(3.98 mg/g)和皂化值(186.07 mg/g)均小于其他2种方法所提取栀子果油。【结论】亚临界萃取法具有较高的油脂提取率,所提取栀子果油有着较丰富的油脂组分与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栀子果油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油 提取方法 脂肪酸 活性物质
下载PDF
栀子果油软脱胶工艺优化及对栀子果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孙辰茹 许光治 +3 位作者 张欣元 金清馨 屠梦婷 张有做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7-52,共6页
为了研究软脱胶对栀子果油的影响,以SDS浓度、EDTA浓度、脱胶时间、脱胶温度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软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软脱胶和磷酸脱胶对栀子果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功能性成分、DPP... 为了研究软脱胶对栀子果油的影响,以SDS浓度、EDTA浓度、脱胶时间、脱胶温度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软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软脱胶和磷酸脱胶对栀子果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功能性成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软脱胶的最佳条件为脱胶时间30 min、脱胶温度65℃、SDS浓度30 mmol/L、EDTA浓度50 mmol/L,在该条件下,栀子果油软脱胶的脱胶率达到92. 83%,而磷酸脱胶油仅为74. 99%。软脱胶油的过氧化值和酸价相比于毛油显著降低,而磷酸脱胶油的过氧化值和酸价则显著上升。软脱胶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显著高于磷酸脱胶油。两种脱胶油的功能性成分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均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软脱胶不仅有较高的脱胶率,脱胶后栀子油的抗氧化能力较好,且对栀子油主要功能成分没有明显影响,可望用于功能栀子果油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油 软脱胶 磷脂
下载PDF
栀子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其主要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甘辉 万明 +3 位作者 石小凤 罗阳帆 李如坤 万茵 《江西食品工业》 2009年第3期24-25,共2页
以栀子为原料提取栀子果油,对其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油脂主要成分为亚油酸(43.47%)、棕榈酸(22.72%)、硬脂酸(9.98%),此外,还含有反式角鲨烯(1.20%)。可见,栀子油脂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新的食用... 以栀子为原料提取栀子果油,对其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油脂主要成分为亚油酸(43.47%)、棕榈酸(22.72%)、硬脂酸(9.98%),此外,还含有反式角鲨烯(1.20%)。可见,栀子油脂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新的食用油源加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油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GC—MS
下载PDF
3种天然抗氧化剂对栀子果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蒋汉良 倪勤学 +4 位作者 高前欣 毛立忠 王艺澎 许光治 张有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3,共3页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3种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以及2种增效剂(V_C和柠檬酸)对栀子果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天然抗氧化剂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栀子果油的氧化稳定性,其中迷迭香提取...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3种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以及2种增效剂(V_C和柠檬酸)对栀子果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天然抗氧化剂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栀子果油的氧化稳定性,其中迷迭香提取物的效果最佳;柠檬酸和V_C对迷迭香提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协同作用,且V_C对迷迭香提取物的协同作用明显优于柠檬酸;添加0.06%迷迭香提取物+0.02%V_C复合抗氧化剂的栀子果油的氧化稳定性明显优于添加0.005%TBHQ的栀子果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油 氧化稳定性 天然抗氧化剂 增效剂
下载PDF
栀子果油制取及精炼工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林福珍 刘琦 谢婷婷 《福建轻纺》 2020年第2期35-37,共3页
文章介绍了栀子的分布及其功能特性、福鼎市栀子产业种植现状,并对栀子果油的制取及精炼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经中试,该生产工艺适用工业化生产,生产的栀子油质量符合企业标准。
关键词 栀子果油 制取工艺 精炼工艺
下载PDF
栀子果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对油条和薯条的感官影响
8
作者 周玮滢 杨良缘 +3 位作者 张齐杰 高前欣 张有做 倪勤学 《中国粮油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6-92,共7页
为了探究栀子果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选择薯条和油条2种代表性煎炸食材,将栀子果油在煎炸20 h内每隔2 h的酸价、羰基价、过氧化值和极性组分与大豆油、棕榈油在同等条件下煎炸的理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棕榈油煎炸后的品质较高,... 为了探究栀子果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选择薯条和油条2种代表性煎炸食材,将栀子果油在煎炸20 h内每隔2 h的酸价、羰基价、过氧化值和极性组分与大豆油、棕榈油在同等条件下煎炸的理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棕榈油煎炸后的品质较高,栀子果油和大豆油比较相似,栀子果油可以作为煎炸油。但栀子果油连续煎炸12 h时极性组分超过国家现有煎炸油的卫生标准,因此其连续煎炸时间不能超过12 h。同时对煎炸1、10、20 h的油条和薯条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煎炸食材相同时,3种食用油的感官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栀子果油对油条和薯条的品质无不良影响,适合作为煎炸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油 煎炸 薯条 感官影响
下载PDF
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对精炼栀子果油抗氧化性影响
9
作者 骆小凡 金清馨 +4 位作者 许光治 高前欣 王艳 张有做 倪勤学 《中国粮油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30-137,共8页
为探究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在煎炸条件下对精炼栀子果油的保护作用,以精炼栀子果油为原料,比较天然抗氧化剂(葡萄籽提取物、茶多酚、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合成抗氧化剂(dl-α-生育酚、BHT、TBHQ)在精炼栀子... 为探究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在煎炸条件下对精炼栀子果油的保护作用,以精炼栀子果油为原料,比较天然抗氧化剂(葡萄籽提取物、茶多酚、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合成抗氧化剂(dl-α-生育酚、BHT、TBHQ)在精炼栀子果油中溶解前后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对油脂保护系数(Pf)值的影响;通过D-optimal设计分析确定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复合配方;在160℃条件下,考察添加了TBHQ和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后精炼栀子果油的过氧化值、羰基价、茴香胺值和主要脂肪酸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溶于精炼栀子果油后能更好的发挥其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油脂Pf值,茶多酚在提高油脂Pf值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复合配方为茶多酚0.02 g/kg+茶多酚棕榈酸酯0.33 g/k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1 g/kg+迷迭香提取物0.03 g/kg;添加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后对精炼栀子果油的过氧化值、羰基价的抑制效果均好于TBHQ,对茴香胺值抑制效果与TBHQ相当,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天然抗氧化剂在精炼栀子果油中的抗氧化效果良好,添加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后精炼栀子果油具有很好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栀子果油 天然复合抗氧化剂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的栀子果油的理化性质比较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昊阳 王飞运 +2 位作者 刘华敏 汪学徳 秦广雍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9-215,共7页
本实验利用正己烷萃取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三种方法制备得到了三种栀子果油,并对其主要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植物甾醇含量、谷维素含量、维生素E含量及氧化酸败时间进行比较分析,以研究不同萃取方法对栀子果... 本实验利用正己烷萃取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三种方法制备得到了三种栀子果油,并对其主要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植物甾醇含量、谷维素含量、维生素E含量及氧化酸败时间进行比较分析,以研究不同萃取方法对栀子果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栀子果油的过氧化值为9.38-17.30 mmol/kg,酸值为4.06-14.28 mg KOH/g,皂化值为186.07-198.91 mg KOH/g,碘值为116.43×10^-2-130.16×10^-2 g I2/g。气相色谱法测定其脂肪酸组成以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相对含量占76.04-78.00%。栀子果油中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是0.85-3.48%和17.06×10^-2-29.80×10^-2 mg/g,谷维素含量极少。其中超临界栀子果油的色泽最好,溶剂残留量最少,但酸价最高;正己烷栀子果油中甾醇含量最高,氧化稳定性相对较好;亚临界栀子果油的酸值最低,维生素E含量最高。本文为栀子果油制备方法的选择和精炼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油 正己烷萃取 亚临界低温萃取 超临界CO2萃取
原文传递
栀子果油及藏红花素的分步萃取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敏 谷令彪 +2 位作者 刘华敏 庞会利 秦广雍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1-235,共5页
为提高栀子的综合利用价值,首先采用亚临界丁烷技术萃取栀子果油,然后从栀子饼粕中提取栀子藏红花素。采用气相色谱对栀子果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并在单因素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优化溶剂浸提栀子粕中藏红花素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栀... 为提高栀子的综合利用价值,首先采用亚临界丁烷技术萃取栀子果油,然后从栀子饼粕中提取栀子藏红花素。采用气相色谱对栀子果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并在单因素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优化溶剂浸提栀子粕中藏红花素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栀子果油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含量为53.72%,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功能性油料;正交实验结果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乙醇水溶液的浓度为50%,浸提温度为40℃,浸提时间为3 h,料液比为1:12;藏红花素的提取率可达0.21%,说明提油后的栀子粕具有提取藏红花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油 亚临界萃取 藏红花素 综合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