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栀子甘草豉汤抗抑郁活性研究
1
作者 刘振强 董婉茹 +2 位作者 包蕾 李天英 王金明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9-43,共5页
目的:以抑郁症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考察加味栀子甘草豉汤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结合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15 d后,在造模同时分别灌胃给予氟西汀、加味栀子甘草豉汤,30 d后分析大鼠体质量增长率、糖水偏好... 目的:以抑郁症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考察加味栀子甘草豉汤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结合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15 d后,在造模同时分别灌胃给予氟西汀、加味栀子甘草豉汤,30 d后分析大鼠体质量增长率、糖水偏好度、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及开放旷场运动情况,利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体及血清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应用加味栀子甘草豉汤后,能够明显提高抑郁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率,糖水偏好度(P<0.05);减少模型大鼠的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P<0.05);增加模型大鼠的运动总路程、运动平均速度及爬壁站立次数(P<0.05);并提高模型大鼠海马体及血清中5-HT、DA含量(P<0.05)。结论:加味栀子甘草豉汤可以通过提高抑郁模型大鼠血清及海马体中5-HT、DA浓度,改善其抑郁样行为,本研究可为加味栀子甘草豉汤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加味栀子甘草豉汤 行为学 5-HT DA
下载PDF
栀子甘草豉汤的LC-PDA-MS/MS分析及抗抑郁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乐文 冯芳 王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建立栀子甘草豉汤的LC-PDA-MS/MS分析方法,研究该传统经方的化学组成;初步探讨该经方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通过LC-PDA-MS/MS系统分离分析化合物,色谱柱为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1%乙酸水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栀子甘草豉汤的LC-PDA-MS/MS分析方法,研究该传统经方的化学组成;初步探讨该经方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通过LC-PDA-MS/MS系统分离分析化合物,色谱柱为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1%乙酸水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利用ESI-MS/MS技术和UV特征光谱归属主要色谱峰对应的化合物;采用小鼠悬尾实验(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模型,考察栀子甘草豉汤的抗抑郁作用。结果:有效分离了栀子甘草豉汤中的成分,鉴定出其中10个化合物,这些成分分别属于环烯醚萜苷类、黄酮类和三萜皂苷类;首次发现该经方在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模型中具有抗抑郁作用。结论:LC-PDA-MS/MS方法能有效分离和鉴定栀子甘草豉汤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栀子甘草豉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其药效物质成分与已识译出的化学成分群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甘草豉汤 化学成分 LC-PDA-MS/MS 抗抑郁
下载PDF
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礼军 郭琳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具有清宣郁热,疏肝和胃作用的栀子甘草豉汤;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片。两组均治疗8周后停药,观察症状体征变化,进行电子胃... 目的观察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具有清宣郁热,疏肝和胃作用的栀子甘草豉汤;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片。两组均治疗8周后停药,观察症状体征变化,进行电子胃镜复查,以统计疗效。停药3个月后,进行跟踪随访,了解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复发率为11.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复发率为37.50%,治疗组在疗效上和降低复发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本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能有效减轻食管粘膜炎症反应,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肝胃郁热型 中医药疗法 栀子甘草豉汤
下载PDF
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其合方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马艳红 刘小河 +1 位作者 何丽清 傅延龄 《山西中医》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其合方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栀子甘草豉汤组、大黄黄连泻心汤组、合方组。假手术...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其合方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栀子甘草豉汤组、大黄黄连泻心汤组、合方组。假手术组行伪手术,其余各组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1周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大鼠灌胃莫沙必利(1.75mg/kg),各中药组分别灌胃栀子甘草豉汤(5.83g/kg)、大黄黄连泻心汤(3.62g/kg)、合方(4.78g/kg)。每周空腹称重1次。术后5周处死全部大鼠,取全段食管称重后计算食管系数,肉眼观察做大体评分,并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制备食管组织匀浆,测食管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栀子甘草豉汤组、合方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值较模型组显著,三方均可显著降低食管中MDA含量,提高食管SOD活力,降低食管系数,改善食管大体及病理组织评分,其中合方效果最显著。结论: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合方能提高食管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具有防治大鼠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合方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甘草豉汤 大黄黄连泻心 合方 反流性食管炎 自由基 白介素-8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其合方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小河 马艳红 +1 位作者 何丽清 傅延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8-770,859,共4页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其合方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及胃肠激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1周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大鼠灌胃莫沙必利,各...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其合方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及胃肠激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1周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大鼠灌胃莫沙必利,各中药组分别灌胃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合方;术后5周处死大鼠计算食管系数并做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血清中胃肠激素GAS、MIL、VIP含量。结果:三方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中GAS、MIL含量,提高血清中VIP含量,降低食管系数,改善食管大体及病理组织评分,其中合方效果最显著。结论: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合方能够提高反流性食管炎大鼠GAS、MIL水平和降低VIP水平,增强食管下括约压力,制止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从而保护食管黏膜起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甘草豉汤 大黄黄连泻心 反流性食管炎 胃肠激素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的栀子甘草豉汤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梦倩 王允吉 冯芳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8期97-103,共7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对栀子甘草豉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色谱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对栀子甘草豉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色谱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质谱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正、负离子扫描模式。结果从栀子甘草豉汤中共鉴定了150个化学成分,包括55个黄酮类,30个三萜类,21个环烯醚萜类,20个有机酸类,12个单萜类,6个藏红花素类和6个其他类,为该方药效物质深入研究及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甘草豉汤 UPLC-Q-Exactive Orbitrap-MS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多波长HPLC法测定栀子甘草豉汤中四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吕琪 冯芳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13期75-77,共3页
建立同时测定栀子甘草豉汤中栀子苷、绿原酸、甘草苷及甘草酸含量的HPLC法。采用Phecda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5 nm(0~25 min)、238 nm(25~35 min)、237 nm(35~50 min)、250 nm(5... 建立同时测定栀子甘草豉汤中栀子苷、绿原酸、甘草苷及甘草酸含量的HPLC法。采用Phecda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5 nm(0~25 min)、238 nm(25~35 min)、237 nm(35~50 min)、250 nm(50~75 min)。栀子苷、绿原酸、甘草苷及甘草酸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3117X+67632(R^2=0.9992),Y=38155X-5812.4(R^2=0.9995),Y=8030.7X+2933.1(R^2=0.999),Y=9269.6X+737.86(R^2=0.999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6%,101.01%,100.23%,100.01%。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用于栀子甘草豉汤的质量控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甘草豉汤 HPLC法 栀子 绿原酸 甘草 甘草
下载PDF
栀子甘草豉汤加味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日富 《光明中医》 2021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效果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诊的110例R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栀子...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效果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诊的110例R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2组连续治疗8周。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内镜检查积分;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等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内镜检查积分、立位反流时间、卧位反流时间、立位酸清除时间所占总监测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患者MTL、GAS、LES长度、LES松弛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RE可更加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胃肠功能,胃食管受到的酸损伤减少更为显著,因此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栀子甘草豉汤 中医药疗法 胃肠功能 经方
下载PDF
栀子甘草豉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国强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7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究栀子甘草豉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栀子甘草... 目的:探究栀子甘草豉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栀子甘草豉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实验组复发率为4.7%,低于对照组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子甘草豉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肝胃郁热型 栀子甘草豉汤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