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记释放回捕技术在马尾松毛虫发生量预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罗盛健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2,共3页
应用标记释放回捕技术,按照动态分析方法,对马毛松毛虫成虫在林间的种群密度及种群消长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监测马毛松毛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变化,简单、实用、可行。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标记释放回捕 发生量 预测预报
下载PDF
应用诱捕器监测萧氏松茎象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温小遂 习传军 +1 位作者 曹斌 施明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0-673,共4页
应用诱捕器进行林间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诱捕试验。连续3年的结果表明,诱捕器能准确地监测萧氏松茎象成虫种群动态。萧氏松茎象成虫活动主要在3月-6月,4月~5月是成虫数量出现的高峰期,8月份成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结果还显示,开展成... 应用诱捕器进行林间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诱捕试验。连续3年的结果表明,诱捕器能准确地监测萧氏松茎象成虫种群动态。萧氏松茎象成虫活动主要在3月-6月,4月~5月是成虫数量出现的高峰期,8月份成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结果还显示,开展成虫诱捕后的第3年林间萧氏松茎象种群虫口减退率为70.63%。这说明诱捕技术能有效降低萧氏松茎象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释放回捕法研究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林间扩散距离。2006—2007年连续2年诱捕器的回捕率分别为56.25%和45.37%。诱捕器的诱捕范围在150m内,其中以16—60m诱捕成虫的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66.67%和46.94%。这说明成虫运动性不是很强,应用诱捕器来监测和捕杀成虫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 标记释放回捕 扩散距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性诱剂田间诱捕效率的测定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姚士桐 郑永利 +3 位作者 郑许松 陈利英 金周浩 陆志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5-88,共4页
采用标记释放回捕法,开展了斜纹夜蛾性诱剂田间诱捕效率的测定及气象因子对诱捕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成虫的标记回捕率在7.46%~72.46%之间;性诱剂有效诱捕半径为20~40m。性诱剂的诱捕效率还受风向、风速、相对湿度等气... 采用标记释放回捕法,开展了斜纹夜蛾性诱剂田间诱捕效率的测定及气象因子对诱捕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成虫的标记回捕率在7.46%~72.46%之间;性诱剂有效诱捕半径为20~40m。性诱剂的诱捕效率还受风向、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影响,位于主导风向上风口的诱捕器,其诱捕量最大,夜间相对较大的风速和较低的相对湿度有利于提高斜纹夜蛾诱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释放回捕 斜纹夜蛾 性诱剂 效率 气象因子
下载PDF
绿盲蝽性诱剂诱捕效率的测定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马兴莉 宋宏伟 +4 位作者 张真 卢绍辉 袁国军 杨昆 崔国卿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5-310,共6页
于2015年6月在河南新郑枣园,以红色荧光粉为标记物,采用"标记-释放-回捕"法,对绿盲蝽性诱剂枣园诱捕效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在室内对实验室饲养的绿盲蝽雄成虫进行荧光染色标记,将标记好的雄成虫转移至枣园中心点进行释放,同时... 于2015年6月在河南新郑枣园,以红色荧光粉为标记物,采用"标记-释放-回捕"法,对绿盲蝽性诱剂枣园诱捕效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在室内对实验室饲养的绿盲蝽雄成虫进行荧光染色标记,将标记好的雄成虫转移至枣园中心点进行释放,同时按照距释放点一定的距离和方位挂好性诱捕器,释放后连续7 d进行回捕,回捕后进行荧光检测。结果表明,7 d内绿盲蝽雄成虫的标记回捕率为7.3%;性诱剂有效诱捕半径为10~30 m,最佳诱捕半径为20 m。性诱剂的诱捕效率还受风向、风速、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影响,位于主导风向上风口的诱捕器,其诱捕量最大。回归分析表明,夜间平均风速与诱捕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式为y=0.540+0.232x;夜间平均相对湿度与诱捕率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两者的相互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1.887-0.20x表示。即在一定范围内,夜间风速越大、相对湿度越低越有利于提高绿盲蝽的诱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标记-释放-技术 性诱剂 效率 气象因子
下载PDF
河南枣区绿盲蝽春秋季迁移能力及寄主转移规律 被引量:6
5
作者 马兴莉 宋宏伟 +4 位作者 封洪强 张真 卢绍辉 袁国军 李志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77,共5页
于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在河南省濮阳市林业科学院扁核酸红枣试验示范林,分别采用铷标记和荧光粉标记技术,对绿盲蝽秋季种群和春季种群在枣园的迁移扩散距离及季节性寄主转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南枣区,春季绿盲蝽主要集中... 于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在河南省濮阳市林业科学院扁核酸红枣试验示范林,分别采用铷标记和荧光粉标记技术,对绿盲蝽秋季种群和春季种群在枣园的迁移扩散距离及季节性寄主转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南枣区,春季绿盲蝽主要集中在枣树上取食危害,枣树是其主要春季寄主,在枣园环境稳定、食源丰富的情况下,其迁移扩散速度很慢,2周内最远扩散距离为400 m;秋季绿盲蝽已从枣树转移至枣园周边的其他寄主植物上危害,2周内其在枣区的扩散距离可达4 km(试验最远回捕距离),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秋季绿盲蝽会进行长距离的迁飞以寻找枣园周边其喜好的寄主植物来维持生命,葎草、艾蒿、南瓜、苍耳、绿豆、豆角等是其主要的秋季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 绿盲蝽 标记释放”法 迁移距离 寄主转移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