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喻符号、微观剖析与总体性建构——论陈彦《星空与半棵树》
1
作者 翟传鹏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
陈彦的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聚焦秦岭深处“北斗镇”的乡土世界,笔触绵密,交织着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生动描绘了安北斗、温如风、孙铁锤、草泽明等人在社会转型期的沉寂、张狂与蜕变,深度挖掘了转型期社会的各... 陈彦的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聚焦秦岭深处“北斗镇”的乡土世界,笔触绵密,交织着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生动描绘了安北斗、温如风、孙铁锤、草泽明等人在社会转型期的沉寂、张狂与蜕变,深度挖掘了转型期社会的各类问题,有急切直率、尖锐泼辣的批评,也有委婉醇厚、含蓄蕴藉的建议,有忍着愤怒的温存,也有含着泪水的笑意。小说隽永深长,寓意深刻,是近年来少有的观照现实的力作。一、“树”与“星空”:人生隐喻与文化象征“树”在陈彦的作品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在《大树西迁》中,苏毅带到西部的橘树开花结果(与返回上海的橘树只长叶不开花结果相比较),象征着交大一代学人在西部的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艺术 含蓄蕴藉 乡土世界 陈彦 自然主义 人生隐喻 落地生根
下载PDF
吕梁经验与生命絮语——李锐《无风之树》的苦难书写
2
作者 宣明珠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97,共7页
《无风之树》是李锐吕梁山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围绕矮人坪村富农拐叔之死的前因后果展开,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和语言的重复刻画了群山中矮人坪村的苦难图景和人物压抑痛苦的内心。在多重苦难的交织压迫下,个体的敞开与遮蔽渗透着吕梁山区... 《无风之树》是李锐吕梁山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围绕矮人坪村富农拐叔之死的前因后果展开,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和语言的重复刻画了群山中矮人坪村的苦难图景和人物压抑痛苦的内心。在多重苦难的交织压迫下,个体的敞开与遮蔽渗透着吕梁山区人民复杂的生命体验,同时凝聚了李锐创作的民间立场和对历史的自觉反思。《无风之树》中蕴含着李锐深刻的吕梁经验,通过分析小说对苦难的呈现方式和苦难之下发出的生命絮语,思考李锐的创作意图和价值立场,进一步阐发作品自觉反思历史和现实的创作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锐 《无风之树》 吕梁经验 苦难书写 历史反思
下载PDF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传统赓续与现代转型——评陈彦新作《星空与半棵树》
3
作者 王书含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6-62,共7页
作为陈彦的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小说,《星空与半棵树》延续了陈彦以往的总体性视野,将视点继续聚焦于底层小人物的现实生存以及广阔的人间世情。而其对古典传统资源的借镜,在笔法上又为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开辟了新路——小说的现实场... 作为陈彦的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小说,《星空与半棵树》延续了陈彦以往的总体性视野,将视点继续聚焦于底层小人物的现实生存以及广阔的人间世情。而其对古典传统资源的借镜,在笔法上又为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开辟了新路——小说的现实场景基本设置在贫穷闭塞的“北斗村”,但却借助通灵的猫头鹰、戏剧等别有意味的“装置”建构了全息性、隐喻性的精神世界。小说以“半棵树”指称“人事”,以“星空”指称“天道”,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纠缠贯穿始终,旁及生态环保与乡村建设等诸多现实社会问题,由此小说对现实生活的总体性观照达到了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同时也拓展了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空与半棵树》 陈彦 现实主义 全息性 总体性
下载PDF
张贤亮《绿化树》的英译与接受研究
4
作者 李倩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0-65,共6页
张贤亮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得到了广泛译介。《绿化树》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由著名英籍汉学家戴乃迭执笔翻译,是该作品的唯一英译本。原作本身具有时代性、文学性、故事性,地方文化特征突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张贤亮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得到了广泛译介。《绿化树》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由著名英籍汉学家戴乃迭执笔翻译,是该作品的唯一英译本。原作本身具有时代性、文学性、故事性,地方文化特征突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并注重运用淡化、删减等具体翻译方法。在学界对作品的英译活动关注度不高的背景下,分析小说的译介动因、译者惯习、译本特点以及海外接受情况,深度对照反思译介活动中的得与失,探寻目标读者对作品的视野期待等,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促进中国文学在海外文化场域的有效传播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绿化树》 译介 接受
下载PDF
环境传播视角下绿色广告的内容呈现和品牌形象建设——以蚂蚁森林《我是一棵树》为例
5
作者 张玉 李芸萱 《市场论坛》 2024年第2期29-34,41,共7页
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全球共识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在环境传播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绿色广告以生态环保、健康生活和绿色发展等公益内容为主推广品牌和产品,同时劝导公众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是企业实现绿色营销的重要形... 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全球共识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在环境传播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绿色广告以生态环保、健康生活和绿色发展等公益内容为主推广品牌和产品,同时劝导公众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是企业实现绿色营销的重要形式。以蚂蚁森林为推广“古树保护”项目制作的公益广告系列短片《我是一棵树》为例,该系列广告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语言符号系统,以伦理投射的叙事手法,结合城市文化记忆和生态文明美学,呈现了广州、杭州、南京三座城市中的三棵百年古树与城市发展、居民生活之间的深刻联系,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也为品牌正面形象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传播 绿色广告 《我是一棵树》
下载PDF
论韩素音跨文化书写之东方主义消解——以《残树》为例
6
作者 徐欣 夏思远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2期23-25,共3页
当代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的多部中国题材作品中,《残树》文笔精美、文学性强。韩素音试图借助这部作品描绘她眼中的中国景观、中国风俗和人物,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全面客观地跨文化书写中国。本文试以韩素音作品中跨种族婚姻家庭的文化冲... 当代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的多部中国题材作品中,《残树》文笔精美、文学性强。韩素音试图借助这部作品描绘她眼中的中国景观、中国风俗和人物,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全面客观地跨文化书写中国。本文试以韩素音作品中跨种族婚姻家庭的文化冲突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地剖析西方社会传统的东方主义对东方世界的认知偏差和刻板印象,发掘以韩素音为代表的跨文化写作者试图跳出这一狭隘的文化观,还原中国面貌、促进跨文化交际和东方主义消解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素音 《残树》 东方主义 跨文化书写
下载PDF
从摄影角度浅析《生命之树》的影像美学
7
作者 米泽瑞 徐明 《影视制作》 2024年第5期57-61,共5页
本文将针对荣获第六十四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影片《生命之树》,深入探讨其中自然主义光线布置的实用与美学价值,并从摄影艺术的角度对镜头中蕴含的意象进行细致分析。通过对影片镜头语言的精心剖析,揭示其背后的艺术魅力与深层意义。
关键词 《生命之树》 光线 自然主义 隐喻
下载PDF
陈彦《星空与半棵树》对城乡问题的思考与回答
8
作者 章以畋 《南腔北调》 2024年第9期37-41,共5页
陈彦在《星空与半棵树》中通过新时代农民与返乡知识分子的在乡选择对城乡问题作出了新的思考与回答。小说主人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由以往的“离乡”进城寻找生计路径,转变成为更好的“返乡”所以离乡,主动充当乡村振兴参与者的“在乡”... 陈彦在《星空与半棵树》中通过新时代农民与返乡知识分子的在乡选择对城乡问题作出了新的思考与回答。小说主人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由以往的“离乡”进城寻找生计路径,转变成为更好的“返乡”所以离乡,主动充当乡村振兴参与者的“在乡”路径,主人公道路改变的背后是陈彦对城市形象与乡村新功能的全面把握。当生活在现代化都市中的人的意义感与归属感无法得到确证,乡村开始承担“心灵”之乡的角色,召唤游子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问题 陈彦 《星空与半棵树》
下载PDF
格日勒图长篇小说《阴阳树》的人物特征
9
作者 扎·仁钦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4年第1期198-201,共4页
笔者细读了格日勒图的长篇小说《阴阳树》,人物的象征性、人物的民间性、人物的不足之处等方面阐述了长篇小说《阴阳树》的人物特征和得与失。
关键词 《阴阳树》 人物特征
下载PDF
玩转绘本《一只蓝鸟和一棵树》
10
作者 姜晓燕 《小学生作文》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一只蓝鸟和一棵树》的作者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爷爷。他的作品集轻巧、纯真的幻想与深藏不露的暗喻为一体。他以天真的心把自己想象成自然万物,潜入万物的生活状态中,与万物同生长、共呼吸。他用简洁的笔法写了一个很干净的故事。
关键词 儿童文学作家 金波 深藏不露 绘本 共呼吸 自然万物 一棵 作品集
下载PDF
中国式自然文学构建:美的极致是自洽的孤立——以刘诗伟散文集《人间树》为中心的思考
11
作者 刘艳 《百家评论》 2023年第2期95-106,共12页
当代作家刘诗伟小说与散文两种文体兼擅,所写的文学评论也极具洞见,其散文集《人间树》2022年10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刘诗伟以《人间树》这本散文集的实践性写作,展示了他的散文观、他关于什么是真正的自然文学的写作理念。与梭罗... 当代作家刘诗伟小说与散文两种文体兼擅,所写的文学评论也极具洞见,其散文集《人间树》2022年10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刘诗伟以《人间树》这本散文集的实践性写作,展示了他的散文观、他关于什么是真正的自然文学的写作理念。与梭罗《瓦尔登湖》所强调的纯粹的自然文学所不同的是,刘诗伟在《人间树》里通过故乡兜斗湾的树、自然,关联起故乡故往的生命与故事。《人间树》体现出创作主体个性与散文文体深度交融的典型特征,令这部散文集独具精神格调。作家潜移默化地领受了父辈精神气质禀赋性情等的影响,才会有着《人间树》当中这样的书写生命与人间故事的开阔场域,既具有写出世道人心的深度力度,又具有具体而微的感人笔触。《人间树》中刘诗伟散文所体现出的新的散文话语方式,也令一直难有突破的当下散文发展由此获得了新的精神质地和获取了新的生长点,令人欣喜地打开了散文创作的新的艺术维度,昭示出中国式自然文学写作的无限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树》 刘诗伟 自然文学 散文话语 散文文体创新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阈下对《马尾树》的解读
12
作者 周蓉 《文存阅刊》 2023年第13期28-30,共3页
通过生动地描写马来半岛、婆罗洲等地的自然风光以及人类愚昧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日益恶化的精神生态,毛姆试图告诉读者:自然是人类精神的家园,重返与自然的和谐,能够短暂治疗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而要从根源上消除生态危机需要改变人类... 通过生动地描写马来半岛、婆罗洲等地的自然风光以及人类愚昧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日益恶化的精神生态,毛姆试图告诉读者:自然是人类精神的家园,重返与自然的和谐,能够短暂治疗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而要从根源上消除生态危机需要改变人类根深蒂固的中心主义意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树》 生态批评 解读
下载PDF
星空下的黑暗与光明——陈彦《星空与半棵树》读札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帆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第4期105-115,共11页
“新乡土小说”的“新”,并非就是近距离题材的“新”,更重要的是作家在处理乡土题材时的价值观念和创作方法上的创新。就此而言,《星空与半棵树》在融合多种创作方法从艺术尝试中,为中国乡土小说的表现手法提供了一种新的经验。作为一... “新乡土小说”的“新”,并非就是近距离题材的“新”,更重要的是作家在处理乡土题材时的价值观念和创作方法上的创新。就此而言,《星空与半棵树》在融合多种创作方法从艺术尝试中,为中国乡土小说的表现手法提供了一种新的经验。作为一个集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生态主义和荒诞主义为一炉的悲喜剧,作家敢于在历史的、审美的和人性的义项中大胆地开掘主题的内涵,从形而下的具象描写到形而上的抽象哲思,让作品在历史的变局中彰显出人性的审美力量,又以独特的风景画面给乡土小说创作增添了新颖的描写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彦 《星空与半棵树》 悲喜剧四重奏 新乡土和新历史 风景画
下载PDF
《孤独树》:成长视角下的代际撕裂与反抗“无名”
14
作者 王敏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2-65,共4页
回族80后女作家马金莲的长篇小说《孤独树》以厚重的笔墨描绘了中国西北农村祖孙两代人的“留守”生活,并以成长视角细腻、多层地书写了儿童主人公内心巨大的孤独体验,为中国文学奉献了转型期中国乡土世界中留守儿童的典型形象。
关键词 孤独 成长视角 留守儿童形象
下载PDF
浅谈歌曲《山楂树》的演唱处理
15
作者 悦贺栋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6期43-45,共3页
在近代歌曲的艺术宝库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秀歌曲,这些歌曲一直在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而怎样在保证唱法准确的基础上很好地诠释歌曲的感情,是我们常常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演唱处理 艺术宝库 《山楂树》 优秀歌曲 唱法 思考的问题
下载PDF
《绯红树》:“悲伤”情绪的多模态隐喻表征及诗学冲击力探析
16
作者 方格致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7期87-89,共3页
多模态情绪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模态符号系统呈现个体情绪的隐喻。多模态情绪隐喻往往通过巧妙组合各种符号表征完成对情绪信息的再传递,从而产生无法比拟的诗学冲击力。本文基于认知诗学视角,对儿童绘本《绯红树》中“悲伤... 多模态情绪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模态符号系统呈现个体情绪的隐喻。多模态情绪隐喻往往通过巧妙组合各种符号表征完成对情绪信息的再传递,从而产生无法比拟的诗学冲击力。本文基于认知诗学视角,对儿童绘本《绯红树》中“悲伤”情绪的符号表征进行分类,并从“体态”“色彩”“空间”三类情绪符号表征系统及其组合变化,深入剖析绘本中“悲伤”情绪隐喻下的艺术冲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绯红树》 “悲伤”情绪 多模态隐喻 诗学冲击力
下载PDF
《离太阳最近的树》与《窗前的树》的比较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春莲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7-79,共3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和《窗前的树》都是描写树的散文,但它们在写作特点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试从文章结构、文章意蕴、表达技巧的异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离太阳最近的树》 《窗前的树》 文章意蕴 表达技巧 文章结构
下载PDF
从《哲学树》到“哲学树”:关联性文化景观自然原型象征意义的解读途径研究
18
作者 张鹏 韩锋 杜爽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3,共6页
“关联性文化景观”中“自然元素”与其“非物质要素”的结合方式因高度抽象的表达及多样的意义生成背景,其阐释途径的合理解读具有复杂性,对之进行解读是揭示“关联性文化景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以分析心理学派代表人物荣格《哲学... “关联性文化景观”中“自然元素”与其“非物质要素”的结合方式因高度抽象的表达及多样的意义生成背景,其阐释途径的合理解读具有复杂性,对之进行解读是揭示“关联性文化景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以分析心理学派代表人物荣格《哲学树》中的11幅心理绘画“树原型”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总结普适性的“还原性文本”,分析其叙事文本、意指作用、隐喻关系;进而揭示其蕴含的人类视野中宏大的“世界树原型象征”,通过文化升华后的“原型象征”进一步阐释人类对“自然元素”的意义加工和修饰;最终得以形成超越“自然元素”单纯本体的“哲学树”。并以此建构理解“关联性文化景观”自然原型象征意义的途径,指出人类通过意识形态下基于个人或集体的精神世界中“自然元素”印刻在“还原性文本”中的方式,具象化“非物质要素”与“自然元素”动态呈现关系在“关联性文化景观”语境下的表达方式,为解读其他“关联性文化景观”原型象征的诸多意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关联性文化景观 原型 原型象征 还原性文本 自然与文化关联性 心理绘画 符号学
下载PDF
“树”与儿童文学中的亲子关系——读《爱心树》、《去年的树》和《我亲爱的甜橙树》
19
作者 张雁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第15期5-5,共1页
儿童文学作品中以“树”为主要角色或意象的虽然较少,但有限的作品却不乏立意深刻的佳作。如本文选择的《爱心树》、《去年的树》和《我亲爱的甜橙树》三部作品,采用不同的故事结构和表现手法,引发读者对父母角色、儿童独立性和亲子关... 儿童文学作品中以“树”为主要角色或意象的虽然较少,但有限的作品却不乏立意深刻的佳作。如本文选择的《爱心树》、《去年的树》和《我亲爱的甜橙树》三部作品,采用不同的故事结构和表现手法,引发读者对父母角色、儿童独立性和亲子关系的思考,笔者将其中体现的亲子关系概括为“索取-给予式”、“分离-接受式”和“毁灭-重建式”三类并结合文本分析,希望能得到关于如何“收获更幸福亲子关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关系 儿童 《爱心树》 《去年的树》 《我亲爱的甜橙树》
下载PDF
依托教材学方法 搭建支架促表达——以《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为例
20
作者 张英 《湖北教育》 2023年第8期55-55,共1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单元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我变成了一棵树》是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重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单元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我变成了一棵树》是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重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借鉴课文的思路,展开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读课文 教师引导 习作能力 依托教材 大胆想象 教学重点 奇思妙想 一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