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意象:一种当代诗美流变的历史考察
1
作者 王贵禄 郭养元 《理论与创作》 2007年第6期70-73,共4页
整个20世纪是中国诗歌史上变化最为剧烈的百年,从情感内容到诗歌形式都产生了巨变,然而诗人们在推进诗歌发展的进程中,即便是在“文革”时期,“地下”诗人们在文学普遍的荒芜期,也没有终止对诗歌现代化的审美追求,而且在这种追求... 整个20世纪是中国诗歌史上变化最为剧烈的百年,从情感内容到诗歌形式都产生了巨变,然而诗人们在推进诗歌发展的进程中,即便是在“文革”时期,“地下”诗人们在文学普遍的荒芜期,也没有终止对诗歌现代化的审美追求,而且在这种追求中更注重对东、西方文化精神的传承,从那时到现在,一度沉寂的意象说重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就意味着,当代意象理论的研讨和实践与中国传统诗歌精神及西方现代主义诗学有着复杂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意象 西方现代主义 中国诗歌史 史考 流变 诗美 “文革”时期 诗歌形式
下载PDF
浅析《诗经》中的树意象和水意象
2
作者 李宇星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5-18,共4页
《诗经》中出现了丰富多样的意象,有生物类意象及非生物类意象,大都蕴涵了深远的意旨,且比兴技巧十分娴熟高超。其中,生物类意象以树意象为代表,非生物类意象以水意象为代表,树意象多出现在《诗经》的婚姻爱情诗、政治怨刺诗中,主要表... 《诗经》中出现了丰富多样的意象,有生物类意象及非生物类意象,大都蕴涵了深远的意旨,且比兴技巧十分娴熟高超。其中,生物类意象以树意象为代表,非生物类意象以水意象为代表,树意象多出现在《诗经》的婚姻爱情诗、政治怨刺诗中,主要表现恋人间的爱意和美好的祝愿。出现的水意象则与爱情婚姻十分密切。《诗经》的树意象、水意象不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艺术技巧方面,都对后代诗文的创作有着深远重大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意象 树意象 意象 文化意蕴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等待戈多》中树意象的文学人类学新解
3
作者 王晴阳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83-87,共5页
树意象在《等待戈多》中多次出现,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舞台造景功能,而且不断地参与剧情,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树意象的出现具有强烈而独特的宗教意味。本文将从弗雷泽的《〈旧约〉中的民俗》中对树意象的阐释入手,参阅圣经中的植物意象,... 树意象在《等待戈多》中多次出现,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舞台造景功能,而且不断地参与剧情,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树意象的出现具有强烈而独特的宗教意味。本文将从弗雷泽的《〈旧约〉中的民俗》中对树意象的阐释入手,参阅圣经中的植物意象,分析《等待戈多》中的树用于标识地点和判定生死的双重性,以及树意象的出现所带来的艺术魅力与宗教内涵。在此基础上,探究生成这种等待状态的思想来源,即是一种弥赛亚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待戈多 圣经 弗雷泽 树意象 弥赛亚观念
下载PDF
爱情诗中的树意象
4
作者 李彤 《阅读与写作》 2008年第11期37-38,共2页
树这种自然界最常见的植物之一,常常作为寄寓着抒情主人公情虑的意象,出现在爱情诗中。早在《诗经)中就有许多这样的诗句,如“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恩”(《周南·汉广》)、“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 树这种自然界最常见的植物之一,常常作为寄寓着抒情主人公情虑的意象,出现在爱情诗中。早在《诗经)中就有许多这样的诗句,如“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恩”(《周南·汉广》)、“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郑风·山有扶苏》)、“葛生蒙荆,/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唐风·葛生》)、“隰桑有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意象 爱情诗 抒情主人公 自然界 寄寓 诗句 诗经 周南
下载PDF
南朝咏物诗中的芳树意象浅谈
5
作者 郭家嵘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4期108-111,共4页
咏物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盛于南朝,"芳树"是南朝咏物诗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文人对其赋咏不绝,此时出现了南朝所特有的同题共咏的现象,文人凭借精妙的体物手法使"芳树"意象活灵活现,... 咏物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盛于南朝,"芳树"是南朝咏物诗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文人对其赋咏不绝,此时出现了南朝所特有的同题共咏的现象,文人凭借精妙的体物手法使"芳树"意象活灵活现,并且赞叹其美好品质,寄托着个体无尽的情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物诗 树意象 寄托 以赋法体物 乐府民歌 同题共咏
下载PDF
原型批评理论视域下宋代诗词树木意象蕴含——以苏轼作品为例
6
作者 杨景春 代梓莹 王海蓉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2-61,共10页
诺斯洛普·弗莱于20世纪60年代首倡原型批评理论,荣格将集体无意识谓之原型,认为原型是从远古便普遍存在的意象,是一种民族记忆。作为文学意象,树木意象早在《诗经》《楚辞》里就有了,到了宋代,诗词里的树木意象更是丰富多彩,仅苏... 诺斯洛普·弗莱于20世纪60年代首倡原型批评理论,荣格将集体无意识谓之原型,认为原型是从远古便普遍存在的意象,是一种民族记忆。作为文学意象,树木意象早在《诗经》《楚辞》里就有了,到了宋代,诗词里的树木意象更是丰富多彩,仅苏轼的作品中树木意象就占了很大比例。这些树木意象有着极重要的文化内涵,既有生态价值,也有实用价值,树木见证了岁月更替,是历史烽烟的记录。苏轼对树木的欣赏模式众多,有如画模式、比德模式、天成模式等,这些树木意象底蕴充盈,写树木就是写自己,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印证了原型原理,表达了自己的文学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词 树意象 生态 快乐 苦难
下载PDF
好大一棵树——论埃兹拉·庞德诗歌中的树之意象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文君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37-40,共4页
埃兹拉·庞德的意象派诗歌语言简洁 ,意象鲜明 ,感情丰富含蓄。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异质同构”理论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诗歌中的意象选择问题。在庞诗的众多意象中 ,“树”意象出现频率较多。“树”的意象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能够达... 埃兹拉·庞德的意象派诗歌语言简洁 ,意象鲜明 ,感情丰富含蓄。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异质同构”理论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诗歌中的意象选择问题。在庞诗的众多意象中 ,“树”意象出现频率较多。“树”的意象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能够达成“异质同构” ,表现出诗人渴望自然、热爱爱人和生命的炽热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兹拉·庞德 诗歌创作 树意象 诗歌语言 美国 文学评论 《地铁车站》
下载PDF
油画中树的意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胜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15期20-20,共1页
绘画艺术的发展史是一部继承发展史。几个世纪以来社会更替转变,审美认知亦在变,传承至今,艺术已无恒定标准。文章从西方美术史脉络中风景油画中树的意象作为切入点,包括树的意象的发展过程与阶段,油画中的树所展现的意象语言,艺术追求... 绘画艺术的发展史是一部继承发展史。几个世纪以来社会更替转变,审美认知亦在变,传承至今,艺术已无恒定标准。文章从西方美术史脉络中风景油画中树的意象作为切入点,包括树的意象的发展过程与阶段,油画中的树所展现的意象语言,艺术追求的推进与探索,从不同视角深入探索油画中树的意象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意象 语境 构成
下载PDF
不可言而言之——解构莫里森《爱娃》中“树”的意象 被引量:7
9
作者 钱程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55,共5页
运用德里达的解构理论,解构托妮·莫里森《爱娃》中“树”的意象,并通过分析小说中四个人物对“树”的不同理解,表现作家如何依赖意象解读并重构历史,将黑人苦不堪言的过去诉诸言语。
关键词 《爱娃》 解构 意象 不可言而言之
下载PDF
“两棵树”意象的置换变形——《致橡树》原型寻踪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骥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45,共4页
 《致橡树》隐含着"两棵树"的原型意象结构。这一意象结构在中国生成于《诗经》、《孔雀东南飞》与《韩凭妻》等文本中,在西方出现于《圣经》以及斯宾塞、布莱克等人的诗歌中,象征了男女之间的性爱并含有"死亡———复...  《致橡树》隐含着"两棵树"的原型意象结构。这一意象结构在中国生成于《诗经》、《孔雀东南飞》与《韩凭妻》等文本中,在西方出现于《圣经》以及斯宾塞、布莱克等人的诗歌中,象征了男女之间的性爱并含有"死亡———复活"意蕴;现代作家沈尹默的《月夜》与鲁迅的《秋夜》则赋予其个性独立的观念。舒婷在《致橡树》中最终完成了这一意象结构的置换变形:在意象构成上,用"木棉"与"橡树"置换原来较为模糊的"两棵树",使意象更为具体而富有张力;在象征蕴涵上,舍弃了原有的"死亡———复活"蕴涵,进而综合了中西文本中的爱情蕴涵与中国现代文本中的个性独立观念,并赋予其鲜明的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橡 新诗 艾青 原型 意象结构 置换变形 “两棵意象 女性意识
下载PDF
中日现代诗歌“树”意象的比较研究
11
作者 田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5-60,共6页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日现代诗的比较与交流到谷川俊太郎为止虽谈不上是盲区,但真正意义的交流并不多,那些具有普遍价值意义的日本现代诗人并没有成功地介绍过来,从而造成长时间彼此缺乏正确的认识。这篇论文立足于这一点,把谷川俊太郎...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日现代诗的比较与交流到谷川俊太郎为止虽谈不上是盲区,但真正意义的交流并不多,那些具有普遍价值意义的日本现代诗人并没有成功地介绍过来,从而造成长时间彼此缺乏正确的认识。这篇论文立足于这一点,把谷川俊太郎的“几棵树”与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橘颂》、贺知章的《咏柳》以及现代诗人艾青、牛汉、陈东东创作的与“树木”有关的诗歌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的异同点,并通过对具体文本力度强弱的比较分析,为中日两国现代诗的抒写情调和表现方法画下大致轮廓,使得中日现代诗复杂的成长过程和审美取向折射其中。文化和价值上的雷同和冲突,以及意义上的和谐和分歧也是这篇论文力求所阐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现代诗歌 意象 谷川俊太郎 屈原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贾平凹游记散文中的“树”意象 被引量:2
12
作者 管媛媛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2期37-40,共4页
贾平凹的游记散文取材自由多样,内容乐趣纷呈,其中部分作品直接选材于"树"。通过探究"树"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可以看到作家故土情结的真诚流露、对生命意识的深刻体验以及对佛禅哲理的智趣辨析,进而可以把握游记折射... 贾平凹的游记散文取材自由多样,内容乐趣纷呈,其中部分作品直接选材于"树"。通过探究"树"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可以看到作家故土情结的真诚流露、对生命意识的深刻体验以及对佛禅哲理的智趣辨析,进而可以把握游记折射出的作者的文化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游记 意象 文化思想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树意象
13
作者 王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年第9期20-21,共2页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本文以莎士比亚戏剧中树的意象为研究对象,对莎士比亚作品与树的意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戏剧 意象
下载PDF
现代性解码:阿来《机村史诗》“树”意象研究
14
作者 罗兴萍 何梦洁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9-56,共8页
《机村史诗》是阿来一部反映藏族村庄生活的当代编年史。从小说中"树"的意象切入,系统阐释阿来小说中"树"的象征意义。围绕着"树"和森林的消失与重建的过程,阿来揭示出机村在现代化转型中被迫付出的生态... 《机村史诗》是阿来一部反映藏族村庄生活的当代编年史。从小说中"树"的意象切入,系统阐释阿来小说中"树"的象征意义。围绕着"树"和森林的消失与重建的过程,阿来揭示出机村在现代化转型中被迫付出的生态代价和族群伤痛,诉说了现代思想入侵给机村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分析了传统藏族文化遭遇到信仰崩塌与强行断裂所带来的焦虑,但随着"树"(森林)的修复也传递出阿来对文化发展所持有的希冀。这部作品不仅在反思乡村历史变迁的多元性和阐释文化冲突的普遍性角度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为民族写作提供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机村史诗 意象 现代性
下载PDF
庾信作品中的“树“意象
15
作者 许宛春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02年第5期117-117,共1页
树是中国古代诗赋中重要的审美对象.在文人骚客的笔下,树或是一种客观环境里的存在物,一个风景;或是一种寄托情志的载体,一种比兴.树的形象大都是意象化了的,蕴含着多层的历史沉淀和象征意味.
关键词 庾信 ""意象 文学作品 文学研究 《枯赋》
下载PDF
灵魂的“芬芳”——牛汉诗歌树根意象的生命姿态
16
作者 魏凤蝶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7-100,106,共5页
牛汉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作为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七月派"诗歌群体中的一员,牛汉的诗歌自觉地延续着新诗的战斗性传统,而真正能代表牛汉诗歌创作成就的是他在文革时期湖北咸宁的干校所创作的诗歌,其中以&q... 牛汉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作为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七月派"诗歌群体中的一员,牛汉的诗歌自觉地延续着新诗的战斗性传统,而真正能代表牛汉诗歌创作成就的是他在文革时期湖北咸宁的干校所创作的诗歌,其中以"树"和"根"为意象的诗歌颇为引人注意。一方面,"树"意象的反抗超拔姿态与"根"意象的奉献和坚忍,充溢着灵魂的"芬芳";另一方面,"树""根"意象具有精神的互补性,在对"树""根"意象的构建中,诗人揭露出文革时期流浪者诗人的精神状态与灵魂独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汉 ”“根”意象 生命姿态
下载PDF
《诗》鱼鸟树林兴象的观念内涵
17
作者 杨述 《云南电大学报》 2003年第2期43-46,共4页
《诗经》兴象中的各种动植物具象,在其自然特性和视知觉特性背后,隐藏着丰富、复杂而神秘的原始宗教的观念内容,这些观念内容是诗经兴象和诗经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重要纽带。透析这些内容既是整体解读诗经的关键,更是认识中国古代... 《诗经》兴象中的各种动植物具象,在其自然特性和视知觉特性背后,隐藏着丰富、复杂而神秘的原始宗教的观念内容,这些观念内容是诗经兴象和诗经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重要纽带。透析这些内容既是整体解读诗经的关键,更是认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思维起源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兴象 原始宗教 诗歌艺术 意象 意象 树意象 意象
下载PDF
一花一树总关情——中国诗歌中的女性角色透视
18
作者 邬新花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3年第1期105-108,共4页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主体,纵览整个中国诗歌创作历史,透视诗歌中的“花”、“树”意象,它们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女性的地位及其心态的发展变化;透视这一发展变化的历程,对于中国诗歌史和中国社会发展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中国 诗歌创作 女性角色 意象 树意象 文学评论
下载PDF
铁凝《树下》“树”的意象解读
19
作者 王春翔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16,共1页
铁凝小说《树下》中"树"的意象具有丰富的意蕴。"树"表现了老于独特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其自尊、自卑、自足精神特征。
关键词 铁凝小说 树意象 解读
原文传递
“树”立的六朝:柳与一个经典文学意象的形成
20
作者 程章灿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8年第12期4-11,共8页
一、六朝柳树意象之初成:从离别柳到官渡柳与金城柳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小雅·采薇》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样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从字面来说,诗中所称虽然是"杨柳"二字,但从后文所用"... 一、六朝柳树意象之初成:从离别柳到官渡柳与金城柳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小雅·采薇》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样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从字面来说,诗中所称虽然是"杨柳"二字,但从后文所用"依依"二字形容来看,自应专指柳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意象 六朝 先秦时代 树意象 诗经 杨柳 小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